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8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普志愿服务融入党性培育机制研究——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自然翻译员”志愿科普团队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文娜 李勖晟 +2 位作者 雷丁琳 朱佳恒 王雅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S02期144-146,共3页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学生进行自然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建设学生党员为主体的"自然翻译员"志愿科普团队深入小学开...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学生进行自然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建设学生党员为主体的"自然翻译员"志愿科普团队深入小学开展富有特色的自然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本文从大学生党员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的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党员进行自然科普志愿服务的开展思路,提出针对高校自然科普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普 大学生党员 自然翻译员 党性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大学“茅以升班”交通人才培养之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怡 陈峻 秦霞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4,120,共8页
为适应交通运输领域对复合创新型和德才兼备等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东南大学以创办"茅以升班"为契机和样板,将茅以升教育思想贯穿于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多维度课程体系、多路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多元化素养养... 为适应交通运输领域对复合创新型和德才兼备等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东南大学以创办"茅以升班"为契机和样板,将茅以升教育思想贯穿于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多维度课程体系、多路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多元化素养养成机制等方面的举措,经过十年的建设与探索,最终型塑了"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交通运输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以升班 交通人才 人才培养 大学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流低碳分级限速管控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远 陶洪 +1 位作者 刘少韦华 史云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85,共16页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提升高速公路交通低碳化服务水平,推动高速公路“低碳”转型,面向自动驾驶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场景,针对混行...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提升高速公路交通低碳化服务水平,推动高速公路“低碳”转型,面向自动驾驶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场景,针对混行环境下高速公路瓶颈区域交通拥堵及其引发的高浓度尾气排放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高速公路分级限速管控策略。结合CAV可控性优势,在传统可变限速(variable speed limits,VSL)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分级次数和安全降幅区间,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控,解决现有VSL策略灵活性差、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控制模型以最小化控制路段内车辆总行程时间(total travel time,TTT)和低碳环保等指标(CO、NO_(x))构建控制优化目标,在保证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碳排放控制;考虑混行状态下CAV与HDV不同交通流特性及交互特性,建立可模拟实际场景中混合交通流运行情况的仿真环境,对模型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0%CAV渗透率下(CAV车辆在总车辆数中的占比40%),在交通流量仅降低0.92%时,各项低碳环保指标,例如CO排放量、NO_(x)排放量、PM_(x)排放量、HC排放量、CO_(2)排放量、燃油平均消耗分别降低了33.33%、15.36%、19.97%、27.32%、13.01%、13.01%。研究结果为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高速公路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保障通行效率的同时控制碳排放,对服务“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控制 混合交通流 交通仿真 低碳交通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注意力机制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量预测方法
4
作者 虞安军 励英迪 +5 位作者 杨哲懿 付崇宇 童蔚苹 余佳 刘云海 刘志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69,共7页
为了实现精准的交通流量预测,提高高速公路智慧管理水平,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维注意力机制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在樟吉高速公路真实交通数据集上开展对比实验,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及预测精度。模型基于图神经网络(GNN)和时间卷积网络(T... 为了实现精准的交通流量预测,提高高速公路智慧管理水平,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维注意力机制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在樟吉高速公路真实交通数据集上开展对比实验,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及预测精度。模型基于图神经网络(GNN)和时间卷积网络(TCN)提取交通流空间和时间维度的特征,结合多维注意力机制挖掘时空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同时引入多任务学习架构,通过基于同方差不确定性的损失函数来平衡不同任务共同学习,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7.467和5.133,相较基准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精度;提出的该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可有效地挖掘交通流的时空特性,描述真实交通运行状态,对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做出精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图神经网络(GNN) 时间卷积网络(TCN) 多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城市道路局部交通运行环境随机变化的跟驰模型
5
作者 陈昱光 梁子禄 +2 位作者 胡山 杨彬 林弘灏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1399,共9页
针对现有模型较少考虑交通运行环境拥挤情况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行环境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部影响随机变化的情况,试图建立更加符合不同交通运行环境的车辆跟驰模型。为此,提取速度、速度标准差、局部空间占有率三个指标,基... 针对现有模型较少考虑交通运行环境拥挤情况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行环境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部影响随机变化的情况,试图建立更加符合不同交通运行环境的车辆跟驰模型。为此,提取速度、速度标准差、局部空间占有率三个指标,基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算法对交通运行环境进行聚类分析并实现有效量化。针对交通运行环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拟合不同运行环境下的期望速度函数,引入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with 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HMM)实现不同交通运行环境的识别及期望速度函数的转换,进而构建一种考虑不同交通运行环境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最后,通过下一代模拟(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 NGSIM)轨迹数据,利用遗传算法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FVD)模型相比,所提出的跟驰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车辆跟驰数据,其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降低了35%、39%,R2提高了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通运行环境 跟驰模型 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 全速度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专业“GIS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6
作者 柏春广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2-144,共3页
随着GIS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交通运输类本科专业陆续开设“GIS技术与应用”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具有跨学科、内容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建设一套与课程目标及学情相适配的课程体系非常必要。本文从课程所需概念与... 随着GIS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交通运输类本科专业陆续开设“GIS技术与应用”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具有跨学科、内容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建设一套与课程目标及学情相适配的课程体系非常必要。本文从课程所需概念与理论知识、实践训练、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讨论了课程体系应包含的内容,并分别对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方式给出了初步建议,指出课程体系需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学情及教学效果逐步调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GIS技术 交通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大语言模型的交通数据分析课程辅助教学探索
7
作者 徐铖铖 周仲昂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8-163,共6页
大语言模型(LLMs)的快速发展为数据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以交通大数据分析课程为切入点,探讨LLMs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设计了三种典型教学场景。结果表明,LLMs能够通过动态反馈、个性化支持和实时指导,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 大语言模型(LLMs)的快速发展为数据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以交通大数据分析课程为切入点,探讨LLMs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设计了三种典型教学场景。结果表明,LLMs能够通过动态反馈、个性化支持和实时指导,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实践能力。然而,尽管LLMs在教学中展现了巨大潜力,其应用仍面临输出质量不稳定、数据隐私风险及学生过度依赖等挑战。为此,研究提出了加强监督、优化规范、培养批判性思维等策略,以确保LLMs的合理使用。结果表明,将LLMs融入交通大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还为智慧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提供了可行的示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LLMs) 交通大数据课程 互动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联合推演与协同优化:研究综述、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宇剑 吴奕之 +6 位作者 胡健雄 刘曦木 刘志远 许德智 万剑 杨烨 Goran STRBAC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144-4162,I0004,共20页
随着道路交通电动化的推进,电动车辆的无序出行与充电行为为城市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挖掘电动车辆时空灵活性调节潜力,实现城市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联合推演与协同优化,是保障耦合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关... 随着道路交通电动化的推进,电动车辆的无序出行与充电行为为城市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挖掘电动车辆时空灵活性调节潜力,实现城市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联合推演与协同优化,是保障耦合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抓手。该文首先梳理电力-交通耦合系统联合推演与协同优化的研究方向与主要矛盾;其次,分别从分析建模、感知预测与协同优化3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电力-交通耦合系统联合推演与协同优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再次,提炼贯穿电力-交通耦合系统联合推演与协同优化各个环节的四重研究挑战;最后,立足耦合系统与跨学科融合视角,从机理分析、感知预测、策略优化、性能提升4个方面对耦合系统的未来研究机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交通融合与协同 电动汽车 电动营运车队 智能决策 隐私计算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轨迹预测与宏微观指标聚合的临近交叉口路段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估
9
作者 鲍琼 吴臻 +2 位作者 陈建明 沈永俊 韩天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8,共9页
针对城市道路临近交叉口路段的复杂交通流运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轨迹预测与宏微观指标聚合的实时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驾驶人意图识别模型,以实现车辆轨迹的准确预测。然后,基于预测的轨迹... 针对城市道路临近交叉口路段的复杂交通流运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轨迹预测与宏微观指标聚合的实时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驾驶人意图识别模型,以实现车辆轨迹的准确预测。然后,基于预测的轨迹数据,提取交通流宏观运行指标和车辆微观行驶风险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临近交叉口路段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比基于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的风险评价结果,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高风险等级的召回率为0.955,评价结果差异较小,能够有效预测交通流运行风险,为临近交叉口路段的交通安全主动管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交叉口路段 运行风险 评价指标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综合交通客运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机理——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伟 王炜 +2 位作者 杨敏 王昊 徐铖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在深入分析现有旅客乘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购票和接驳方式属性特征对旅客方式选择的影响,从全过程的视角设计旅客购票、到站、出行、离站出行选择行为实验,获取大学生高速巴士、普通火车、高铁、飞机多模式出行RP调查数据,... 在深入分析现有旅客乘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购票和接驳方式属性特征对旅客方式选择的影响,从全过程的视角设计旅客购票、到站、出行、离站出行选择行为实验,获取大学生高速巴士、普通火车、高铁、飞机多模式出行RP调查数据,将飞机作为参考方式建立大学生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显著影响因素的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除生活费、出行目的及出行距离外,到站方式和时间也是影响旅客乘车选择的重要因素,提高交通枢纽可达性是调整交通方式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2)生活费低、出行距离和到站时间短、以探亲为目的的大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大巴出行,而生活费高、出行距离和到站时间相对较短,以探亲为目的大学生选择高铁出行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方式选择 MNL 弹性分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韧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1
作者 熊文 张大牛 +1 位作者 马小龙 蔡春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5,共17页
从韧性研究角度出发,结合水动力模型与交通流理论,对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分析理论、运行机制、模型构建、安全管控、恢复提升等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水灾下路网韧性研究概况与发展历程,明晰城市水灾下路... 从韧性研究角度出发,结合水动力模型与交通流理论,对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分析理论、运行机制、模型构建、安全管控、恢复提升等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水灾下路网韧性研究概况与发展历程,明晰城市水灾下路网分析方向热点与演进历程;其次,从城市水淹计算与水灾交通路网2个角度,系统梳理城市雨洪场景与设施交互的计算理论;进而,分别从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与城市水灾之间的相互影响、地上立交枢纽与地下交通设施水灾分析以及水灾下城市交通路网韧性分析与度量出发,阐述城市水灾与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交互机制;然后,从灾前预防、灾中调度以及灾后恢复3个阶段,说明城市路网水灾处置与性能恢复策略.最后,归纳既有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从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调度、计入垂向尺度的交通设施抗水分析、面向实际场景的高精度恢复模型等方面,对极端气候下城市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韧性研究未来方向进行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 韧性 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CAV自主停车行为的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飞 王子捷 +1 位作者 王建 孙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而定量描述CAV停车需求分布以及3类交通流在路段上混行的拥挤效应.分别采用用户均衡、随机用户均衡原则描述CAV、HDV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采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描述自主停车CAV的停车场选择行为,由此建立多用户混合交通均衡条件以及等价的变分不等式(VI)模型.由于模型中CAV自主停车需求为未知的内生变量,提出一种改进的相继加权平均法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分配 自主停车行为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流线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龙 宁哲 +2 位作者 薛小钰 张霁扬 刘志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针对高铁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流线优化问题,以南京南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全过程仿真模型,识别换乘瓶颈,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法(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确定参数重要度,提出改善方案.首先,分解换乘过程的行人与设施流线... 针对高铁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流线优化问题,以南京南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全过程仿真模型,识别换乘瓶颈,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法(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确定参数重要度,提出改善方案.首先,分解换乘过程的行人与设施流线,分析高速铁路到达客流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分布特征.其次,使用AnyLogic软件建立高铁枢纽换乘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过程仿真模型,分析现状仿真结果,识别空间瓶颈.然后,设计不同优化类型下的措施参数及调整范围,形成不同参数组合方案.采取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识别不同措施参数的相对重要度,并据此确定改善措施的优先级.最后,依据措施的优先级,确定不同类型下的优化组合方案,选择机器学习全局可解释性方法对其进行优化效果分析,为不同场景下的服务改善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换乘瓶颈主要集中于楼/扶梯通道设施以及闸机、售检票机等服务设施处;乘客换乘城轨的购票比例对平均换乘时间和单位时间最大换乘人数均起到重要影响,对于平均换乘时间,城轨自动售票机数量、购票时间、城轨进站服务时间、城轨进站闸机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单位时间最大换乘人数,购票时间与城轨进站闸机服务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大.为提高高铁枢纽换乘效率,建议推广电子客票和多种支付方式,优化购票及检票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系统 交通枢纽 换乘全过程优化 AnyLogic仿真 梯度提升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交通运输行业转型背景下交通新技术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和建设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然 陈峻 +1 位作者 杨敏 许映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25,共3页
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梳理综合交通一体化、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管养和长效服役等交通新技术内涵;面向目标导向OBE培养和全过程教学,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研讨、讲座拓展等四个方面融入交通新技术建设教... 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梳理综合交通一体化、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管养和长效服役等交通新技术内涵;面向目标导向OBE培养和全过程教学,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研讨、讲座拓展等四个方面融入交通新技术建设教育教学资源;汇聚交通新技术科研与工程应用前沿成果,联合交通运输类优势高校和领军企业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有力支撑新时代交通运输类创新人才培养,为新技术赋能下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类 行业转型 新技术 教学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态势可视化分析的公交专用道布局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运强 谭彩凤 +3 位作者 张兵 邓明君 涂浩恺 孔琪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09-2916,共8页
交通拥堵问题是困扰城市的普遍难题,科学地规划公交专用道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探讨如何利用交通态势数据和路网信息来规划和评估公交专用道布局问题。首先选取公交专用道布局的研究范围,借助道路... 交通拥堵问题是困扰城市的普遍难题,科学地规划公交专用道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探讨如何利用交通态势数据和路网信息来规划和评估公交专用道布局问题。首先选取公交专用道布局的研究范围,借助道路交通信息技术,利用交通路况分析与发布平台的大数据,将区域交通态势可视化,做交通路网态势评价,提出该区域的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案。再从路网整体效益出发,构建以碳排放量最小和系统总出行时间最少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效益。最后以南昌市中心某片区为例,选取交通拥堵严重、暂无公交专用道、且满足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的路段提出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案,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能减少路网中车辆碳排放、改善路段的整体通行效率,减碳平均优化率为4%,时间效益平均提升5%,可知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有利于得到合理有效的公交专用道优化方案,为城市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专用道 交通态势分析 改进路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性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明星 赵金宝 +2 位作者 刘文静 姜嘉伟 徐月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31,共10页
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纳入功能指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站点地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在青岛市的实证研究中,以扩展模型3项价... 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纳入功能指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站点地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在青岛市的实证研究中,以扩展模型3项价值得分为输入,采用层次K-Means聚类法将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5类:从属型、场所滞后型、平衡发展型、节点滞后型和压力型。其中压力型和节点滞后型在各项指标上均表现出较高水平,主要分布在核心城区,但节点滞后型的节点价值低于平均水平;平衡发展型站点的指标价值适中,而场所滞后型的场所价值相对较低,表明该类站点地区的土地开发滞后于轨道交通建设;从属型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片区,各项指标普遍较低。通过分析典型站点,得到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建设和土地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模型 站点分类 土地利用 协同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网络和电力网络融合承载力的研究综述
17
作者 吴桐 黄凯 +1 位作者 刘志远 蒋玮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9,共16页
电动汽车作为交通电气化的核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显著增长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和市场占比对充电基础设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充电设施不足和电网负荷波动等问题凸显。本文深入梳理了交通网络承载力和电... 电动汽车作为交通电气化的核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显著增长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和市场占比对充电基础设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充电设施不足和电网负荷波动等问题凸显。本文深入梳理了交通网络承载力和电力网络承载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了交通与能源网络两网评估方法与两网融合韧性,并探讨了交通-电力融合系统潜在的挑战与策略;揭示出目前亟待开展的研究领域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充电设施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交通网络 电力网络 网络承载力 交通电气化 电网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继故障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韧性评估方法
18
作者 陈津怡 李铁柱 +2 位作者 郭竞文 刘慧 陈海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208,共7页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高风险节点,提升网络韧性和运营安全性,选取网络效率、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最大连通子图3个指标,构建评估网络韧性的性能函数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拓扑结构和客流分布均衡性的运营关键站点评估方法,并以南京城市...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高风险节点,提升网络韧性和运营安全性,选取网络效率、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最大连通子图3个指标,构建评估网络韧性的性能函数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拓扑结构和客流分布均衡性的运营关键站点评估方法,并以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在无权和加权网络中,探究关键程度降序、介数中心性降序和随机顺序3种相继故障模式下差异性的韧性失效过程。结果表明:关键站点在工作日和周末差异较小;按照关键站点降序的相继故障前期,网络韧性性能下降最为迅速;与拓扑网络相比,客流加权网络在相继故障前期韧性指数下降更快。在网络相继故障未大面积扩散时重点强化关键站点的管控,有助于缩小网络韧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韧性 相继故障 关键站点 加权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场跑道饱和度的空中交通阻抗建模
19
作者 徐满 高华键 +2 位作者 王建 王炜 刘文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97-8803,共7页
通过对空中交通阻抗基本要素的解析,参考道路交通BPR(Bureau of Public Road)阻抗函数,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起飞机场和降落机场跑道饱和度的空中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以研究空中交通阻抗问题,为空中交通阻抗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采用南京禄... 通过对空中交通阻抗基本要素的解析,参考道路交通BPR(Bureau of Public Road)阻抗函数,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起飞机场和降落机场跑道饱和度的空中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以研究空中交通阻抗问题,为空中交通阻抗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采用南京禄口机场-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根据有无流量控制分别给出了仅考虑降落机场跑道饱和度模型的拟合结果并进行了参数检验,同时进一步与综合考虑起降机场跑道饱和度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模型在无流控情况下精度提升了11.9%,有流控情况下精度提升了16.7%,可以为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交通阻抗模型 机场跑道饱和度 拟合优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
20
作者 彭显玥 王昊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45,共18页
为缓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导致的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提出了一种潮汐交通状态下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依据交通供需关系及交通量进出平衡,构建了以干线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冲击波理论,构建了以过饱和方向车... 为缓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导致的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提出了一种潮汐交通状态下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依据交通供需关系及交通量进出平衡,构建了以干线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冲击波理论,构建了以过饱和方向车均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实现可变带宽绿波的分段优化,构建了以非饱和方向带宽最大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三阶段优化方法求解模型,获得潮汐干线的最优控制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优化干线吞吐量,控制过饱和方向的延误,并为非饱和方向提供可变带宽绿波,从而满足潮汐交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交通 干线信号协调 过饱和交通控制 约束松弛 可变带宽绿波控制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