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大学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
1
作者 张俊琴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6-89,共4页
面向 2 1世纪 ,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构建 2 1世纪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体系 ,实施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注重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造就一批德、智、体。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素质教育 医学生 医学人才 素质结构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54、CD42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阎俊 周红 +1 位作者 卢航青 刘韶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54、CD42b表达的变化、临床意义以及两指标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9例(正常)对照者与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7天及14天时外周血CD54、CD42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CD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54、CD42b表达的变化、临床意义以及两指标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9例(正常)对照者与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7天及14天时外周血CD54、CD42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CD42b的表达在急性脑梗死发病14天时接近对照组外,其余各值均有显著改变,CD54表达上调而CD42b表达下调。结论:CD54、CD42b之间无相关性,是相对独立的指标;它们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流式细胞仪 CD54 CD4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sE-选择素、sL-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阎俊 周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1,2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sE-选择素、sL-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变化、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定量测定发病<72h、7天时外周血血清sE-选择素、sL-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者作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sE-选择素、sL-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变化、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定量测定发病<72h、7天时外周血血清sE-选择素、sL-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病<72h、7天时外周血s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49±8.70)ng/ml、(5.74±4.40)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与发病<72h相比,发病7天时下降明显,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72h、7天时外周血sL-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29±2.22)ng/ml、(4.27±2.11)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7天与<72h相比其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时患者外周血sE-选择素表达上调而sL-选择素表达下调;它们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SE-SELECTIN sL-sel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福安 徐福林 郭金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3-716,共4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食管支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造成的食管狭窄的治疗,临床应用表明食管支架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但普通支架对肿瘤本身无任何治疗作用。125I粒子食管...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食管支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造成的食管狭窄的治疗,临床应用表明食管支架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但普通支架对肿瘤本身无任何治疗作用。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其在扩张食管的同时对肿瘤进行近距离的放射治疗,从而达到解决患者吞咽困难和抑制食管肿瘤的双重目的。现对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支架 125I粒子组织间内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计算机模拟系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骆益敏 杨海晶 王林 《中国医院》 2008年第6期78-79,共2页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人文关怀理念不断深入,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难题日益突显,为了解决临床教学的矛盾,我们在临床技能训练中使用了高端计算机模拟系统。医学模拟器运用计算机图形和机器人技术来模仿真实的,具有解剖学以及病理学...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人文关怀理念不断深入,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难题日益突显,为了解决临床教学的矛盾,我们在临床技能训练中使用了高端计算机模拟系统。医学模拟器运用计算机图形和机器人技术来模仿真实的,具有解剖学以及病理学特征和复杂的患者。这个系统为一些技巧的训练提供了途径,使用模型和计算机来进行反复的练习。这在临床技能训练上表现出两大优点。第一,模拟设备使学习者的需要成为了中心,而不是病人的需要。第二,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获得技能,即使失败也可以作为积极的教学经验,不用付出任何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系统 临床技能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于红 魏玮 +2 位作者 沈杨 任慕兰 王蓓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及早期预测方法。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119例子痫前期病例和236例正常产妇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子痫前期发病... 目的:探讨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及早期预测方法。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119例子痫前期病例和236例正常产妇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孕前BMI≥24kg/m2(OR=6.142,95%CI3.361~11.225),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疾病史(OR=14.092,95%CI1.669~118.983),自然流产史(OR=3.008,95%CI1.160~7.801),高血压家族史(OR=3.050,95%CI1.738~5.350)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Y=0.27作为判断界值,所建模型的后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72.5%。结论:应加强对孕前BMI≥24kg/m2,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疾病史,有自然流产史及高血压家族史的妇女进行孕前及孕期保健,以预防及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命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永红 何仕诚 +5 位作者 滕皋军 邓钢 方文 郭金和 朱光宇 李国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随访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5例,用形象类比(VAS)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下腰部...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随访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5例,用形象类比(VAS)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下腰部功能活动障碍(OLBPDQ)量表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大于1年的生活质量,并观察骨水泥渗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平均36.5个月(13~42个月)。术前、术后1d、3、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疼痛分值分别为8.96±1.11、4.58±2.56、3.16±2.28、2.11±0.27、1.63±0.21;ADL量表(Barthel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54.34±13.21、84.28±18.30,较术前提高了55%;OLBPDQ量表(ODI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25.64±13.84、17.52±10.71,较术前下降了32%。两组间P值均<0.05。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5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临床症状。结论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少量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对患者长期生命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菌素A、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鲍文 陈宝安 +9 位作者 高峰 丁家华 许文林 沈惠玲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王骏 赵刚 马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95-899,共5页
本研究探讨环孢菌素A(CsA)、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甲基四唑蓝法(MTT)测定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量,RT-PCR法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FCM检测P-gp的表达和细胞内DNR浓度。结... 本研究探讨环孢菌素A(CsA)、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甲基四唑蓝法(MTT)测定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量,RT-PCR法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FCM检测P-gp的表达和细胞内DNR浓度。结果表明:DNR对K562/A02和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23.51和0.29mg/L,雷洛昔芬(2.5mg/L)及CsA(1mg/L)单用和两药联合处理K562/A02细胞时,DNR的IC50值分别为5.98、8.15和3.68mg/L,两药对DNR作用K562细胞的IC50没有影响。CsA及雷洛昔芬单独作用后耐药株mdr1mRNA下调微弱,联合用药下调效果明显。CsA及雷洛昔芬均可降低P-gp蛋白的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还观察到逆转剂雷洛昔芬和CsA作用后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增加,两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结论:CsA及雷洛昔芬均可逆转耐药,且联合作用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A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 雷洛昔芬 K562/A02细胞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脆性骨折 被引量:27
9
作者 徐琳 金晖 孙子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升高。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1型和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易导致脆性骨折的发生。尤其在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升高。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1型和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易导致脆性骨折的发生。尤其在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使用PPARγ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亦会增加骨折的风险。笔者将从糖尿病引起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胰岛素 IG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致低龄大鼠脑白质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丽华 蒋犁 +1 位作者 张志华 朱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建立未成熟鼠脑白质损伤模型并研究脑白质损伤与少突胶质细胞间关系。方法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吸6%氮氧混合气4h,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4h、48h、72h、11d取脑。采... 目的建立未成熟鼠脑白质损伤模型并研究脑白质损伤与少突胶质细胞间关系。方法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吸6%氮氧混合气4h,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4h、48h、72h、11d取脑。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少突胶质细胞凋亡;>1月龄鼠测试行为、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缺氧缺血导致脑白质疏松和脑室扩大等病理变化,深部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数在损伤后24、48、72h较对照组增多(P<0.05),48、72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鼠出现生长发育延迟及神经行为功能缺陷。结论采用3日龄大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模型研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早产儿 少突胶质细胞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2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DS-JSN04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邵泽叶 陈宝安 +3 位作者 丁家华 夏国华 朱怀刚 高雪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28-1032,共5页
为了探讨维生素K2(VK2)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DSJSN04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观察VK2处理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VK2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细胞周... 为了探讨维生素K2(VK2)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DSJSN04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观察VK2处理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VK2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化和髓系分化抗原CD11b、CD13的表达情况;RTPCR技术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用发光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表明:VK2作用细胞株72小时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的凋亡率随着VK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期和G2期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而且在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G1期细胞即凋亡峰;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表达随着VK2浓度的增高而明显下调((P<0.05),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3的活性随着VK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VK2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MDSJSN04细胞发生凋亡,同时抗凋亡基因bcl2和survivin也参与了凋亡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JSN04细胞株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联合柔红霉素对K562/A02细胞株P21蛋白和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宝安 李静 +8 位作者 程坚 高峰 吴亚男 朱敏生 丁家华 高冲 孙新臣 许文林 王雪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79-118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耐药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P糖蛋白(P-gp)及其基因的关系,为TET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K562/A02细...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耐药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P糖蛋白(P-gp)及其基因的关系,为TET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K562/A02细胞实验分组为:①单用柔红霉素(DNR)对照组;②DNR+TET0.5mg/L组;③DNR+TET1.0mg/L组;④DNR+TET2.0mg/L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实验各组K562/A02细胞P2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实验各组细胞P-gp的表达,采用半定量PCR(RT-PCR)测定细胞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562/A02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gp蛋白的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而减低。K562细胞中mdr1基因几乎无表达,K562/A02细胞中mdr1基因高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K562/A02细胞mdr1基因表达不断降低。结论:TET对K562/A02耐药具有逆转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逆转耐药可能与其上调P21蛋白的表达、下调mdr1及P-g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汉防己甲素 柔红霉素 K562/A02细胞 P21蛋白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_(1A)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少华 张志珺 +2 位作者 郭怡菁 滕皋军 陈宝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3-466,共4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SD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拟PSD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组。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PSD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拟PSD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组。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刺激(CMS)及孤养法建立拟PSD动物模型,同时予西酞普兰(10mg.kg-1.day-1)干预4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并比较CMS开始后第19、28天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MS开始后第19天,西酞普兰组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拟PSD组[(0.131±0.008)vs(0.012±0.001)和(0.95±0.06)vs(0.40±0.03),P均小于0.001]。第28天,西酞普兰组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拟PSD组[(0.224±0.012)vs(0.013±0.001)和(0.52±0.06)vs(0.08±0.02),P均小于0.001]。结论西酞普兰促进拟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可促进海马神经重塑,这可能为西酞普兰治疗PSD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脑卒中后抑郁 5-HT1A受体 齿状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蒋犁 黄莉 +2 位作者 吴明赴 孙红光 刘文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02-803,共2页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 法 应用美国惠普8500-GP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新生儿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有对照组的前瞻性研究 结果 新生儿HIE患儿大脑中动脉收缩...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 法 应用美国惠普8500-GP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新生儿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有对照组的前瞻性研究 结果 新生儿HIE患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值 (P<0.01);患儿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FV)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0.05) 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新生 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应用无损伤性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早期 评估其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认知特征、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宇辉 张志珺 +4 位作者 施咏梅 柏峰 钱云 袁勇贵 邓玲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其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及其认知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评估99...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其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及其认知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评估99例aMCI患者(aMCI组)和99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神经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BDNF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BDNF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结果:aMCI组的各项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尤以反映词语性情节记忆的听觉词语记忆测试(auditory verbal memory test,AVMT)的延迟回忆项受损最明显;aMCI组血清BDNF水平(中位数为4.37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中位数为4.98μg/L)(z=-2.449,P=0.014),且与AVMT的延迟回忆呈显著正相关(r=0.264,P=0.008);aMCI组和正常对照组间BDNF基因的Val66Me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BDNF基因的Val66Met基因型亚组间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和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MCI中,降低的血清BDNF水平表明神经营养缺乏,这可能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可能不是aMCI主要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修饰玻璃表面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犁 余章斌 +3 位作者 张春秀 唐祖明 陆祖宏 蒋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分别采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戊二醛、多聚赖氨酸、聚丙烯酰胺、琼脂糖、硝化纤维修饰玻璃表面,对6种不同修饰表面制备的蛋白质芯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合适玻璃表面修饰方法.利用原子力学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 分别采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戊二醛、多聚赖氨酸、聚丙烯酰胺、琼脂糖、硝化纤维修饰玻璃表面,对6种不同修饰表面制备的蛋白质芯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合适玻璃表面修饰方法.利用原子力学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通过点样蛋白于修饰后的玻片表面制备蛋白质芯片,比较不同修饰表面对蛋白质的固定效率和固定效果.结果发现:氨基、醛基、聚赖氨酸修饰玻片为二维平面结构,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硝化纤维修饰玻片其表面不仅有多孔结构,而且有一定厚度;琼脂糖修饰玻片所得的荧光强度最高,背景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制备蛋白质芯片的表面修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氨基修饰 戊二醛修饰 聚赖氨酸修饰 聚丙烯酰胺修饰 琼脂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静息态下注意网络功能连接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颖琳 姚志剑 +3 位作者 王丽 卢青 刘海燕 滕皋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静息态下抑郁症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方法:2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单相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四版(DSM-IV)重性抑郁诊断...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静息态下抑郁症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方法:2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单相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四版(DSM-IV)重性抑郁诊断标准抑郁症住院患者及25名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参与了静息态fMRI扫描。分别分析抑郁症患者前、后注意网络内区域相互之间低频fMRI信号波动的相关性,以观察抑郁症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双侧前扣带回与丘脑[左侧Z分:(0.58±0.10)vs.(0.64±0.06),P=0.012;右侧Z分:(0.53±0.13)vs.(0.61±0.13),P=0.025]、双侧基底神经节与丘脑[左侧Z分:(0.66±0.07)vs.(0.70±0.05),P=0.043,右侧Z分:(0.64±0.07)vs.(0.71±0.07),P=0.002]、左侧额叶皮层与前扣带回[Z分:(0.51±0.16)vs.(0.63±0.12),P=0.003]、左侧额叶皮层与基底神经节[Z分:(0.59±0.07)vs.(0.65±0.11),P=0.029]、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基底神经节[Z分:(0.57±0.11)vs.(0.64±0.11),P=0.024]、右侧前扣带回与辅助运动区[Z分:(0.54±0.10)vs.(0.61±0.11),P=0.043]、右侧额叶皮层与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减低[Z分:(0.64±0.10)vs.(0.70±0.10),P=0.028]。结论:静息态抑郁症患者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尤其是注意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注意网络 功能连接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基因载体(PEI/Mn_(0.5)Zn_(0.5)Fe_2O_4)的制备、表征及体外实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唐秋莎 张东生 +3 位作者 顾宁 丛小明 万美玲 金立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8-1272,共5页
采用改良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聚乙烯亚胺(PEI)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利用XRD、EDS、TEM、SEM、FTIR、XPS、UV-vis、Ze-ta电位仪、电泳仪、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其形貌、物象、成份、表面包覆功能团、元素组成、表面电... 采用改良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聚乙烯亚胺(PEI)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利用XRD、EDS、TEM、SEM、FTIR、XPS、UV-vis、Ze-ta电位仪、电泳仪、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其形貌、物象、成份、表面包覆功能团、元素组成、表面电位、磁响应性、DNA结合保护、体外释放及转染能力进行表征。体外加热实验验证其升温恒温能力。XRD及EDS确认已成功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修饰后的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磁响应性及升温恒温能力。红外光谱及XPS分析验证了PEI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修饰后磁性纳米粒子的等电点由pH=7.0移至pH=11.0。具有良好的DNA结合保护转染能力。有利于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锰锌铁氧体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株HIF-1α和VEGF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飞 陈宝安 +16 位作者 程坚 许文林 王雪梅 丁家华 高冲 孙耘玉 王骏 赵刚 鲍文 宋慧慧 高峰 张伟 夏国华 裴孝平 吴玮玮 殷莉 单学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剂3-(5′-hydroxymethyl-2′-furyl)-1-benzylindazole(YC-1)对人急性白血病病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调节... 本研究探讨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剂3-(5′-hydroxymethyl-2′-furyl)-1-benzylindazole(YC-1)对人急性白血病病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调节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应用DAPI染色检查凋亡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K562、U937、Jurkat白血病细胞株hif-1α和vegf mRNA表达以及YC-1对U937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YC-1对U937细胞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以及BAX、BCL-2、caspase-3蛋白变化,分析YC-1诱导U937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白血病细胞株均可见hif-1α和vegf mRNA表达。4μmol/L YC-1处理U937细胞(0、8、16和24小时)后,可见凋亡细胞出现的典型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细胞0、8、16和24小时凋亡率分别为(4.87±0.70)%、(27.27±2.00)%、(51.53±2.81)%及(60.5±3.20)%;vegf mRNA表达下调,而hif-1α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HIF-1α蛋白、VEGF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AX/BCL-2比率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r=0.973,p<0.01)。结论:3种白血病细胞株均显示hif-1α和vegf mRNA表达,YC-1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HIF-1α蛋白表达,进而下调VEGF,并通过上调BAX/BCL-2比率、caspase-3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低氧诱导因子1-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YC-1 U93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D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异常和结构重塑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英姿 刘宏 +1 位作者 刘金洪 胡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9-1414,共6页
目的 :评价血浆脑型钠利尿肽(BN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分析影响MHD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MHD患者85例,于透析前行心脏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按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舒... 目的 :评价血浆脑型钠利尿肽(BN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分析影响MHD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MHD患者85例,于透析前行心脏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按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Ve/Va〈1,n=36)和舒张功能正常组(Ve/Va≥1,n=49)。同时测定透析前血常规、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浆BNP等。结果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相比,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BNP诊断MH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95%CI:0.606~0.842,P〈0.001)。进一步依据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评估患者左室构型,将其分为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与正常构型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07)。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HD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收缩压(SBP)、脉压、IVST、PWT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IVST、PWT是BN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F=3.217,P=0.028)。结论:SBP、IVST、PWT增加是MHD患者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BNP水平升高是该患者群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左室向心性肥厚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钠利尿肽 血液透析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左室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