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汁中凝血状态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汤文浩 唐兆贺 +6 位作者 秦永林 叶生爱 嵇振岭 王凤臣 芦慧霞 韩天权 张圣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胆固醇结石 (简称胆石 )病人胆囊胆汁中的凝血状态及其与交联纤维蛋白生成的关系来探讨胆石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2 6份和非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17份 ,测定胆汁中的凝血酶原片段F1+ 2 抗原、凝血因子Ⅷ... 目的 :通过研究胆固醇结石 (简称胆石 )病人胆囊胆汁中的凝血状态及其与交联纤维蛋白生成的关系来探讨胆石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2 6份和非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17份 ,测定胆汁中的凝血酶原片段F1+ 2 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纤维蛋白原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和活性、组织因子抗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蛋白C抗原、蛋白C活性、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结果 :胆石组胆汁中纤维蛋白原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和组织因子抗原均高于非胆石组 (P <0 0 1) ;胆石组凝血酶原片段F1+ 2 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之比高于非胆石组 (P <0 0 5 ) ,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非胆石组 (P <0 0 5 ) ;两组间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和蛋白C抗原无显著差异。结论 :组织因子是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活性亢进的启动因子 ;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活性增高 ,但抗凝活性并没有相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因子 凝血致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炎36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云峰 张卫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美罗培南0.5或1g每8小时1次静脉滴脉,疗程为(10.5±3.5)d,观察重症肺炎患者体温变化,测定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美罗培南0.5或1g每8小时1次静脉滴脉,疗程为(10.5±3.5)d,观察重症肺炎患者体温变化,测定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留取痰液进行痰培养检查,复查胸部CT;比较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值的差异,并观察美罗培南的不良反应。结果 5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31例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美罗培南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3.2±1.3)d;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敏CRP浓度(6.7±2.5)mg/L,明显低于治疗前(70.3±15.2)mg/L,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7.4±2.1)×109/L,明显低于治疗前(15.8±4.7)×109/L,治疗后PaO2(81.5±15.5)mm-Hg,明显高于治疗前(46.2±11.9)mmHg,治疗后PaO2/FiO2(391.6±46.7),明显高于治疗前(230.1±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ALT、AST、BUN、Cr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液病原体的清除率为92.6%;胸部CT检查肺部炎性渗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31例存活的重症肺炎患者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重症肺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载体CS-Qdots的构建及生物相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晨燕 王玲 安艳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27-1233,1250,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可通过荧光成像进行体内外示踪的纳米基因载体,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量子点Qdots表面修饰壳聚糖后形成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检测其电镜形态、光学特征、表面电荷和傅里叶转换近红外光谱(FTIR),并将其注... 目的:构建一种可通过荧光成像进行体内外示踪的纳米基因载体,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量子点Qdots表面修饰壳聚糖后形成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检测其电镜形态、光学特征、表面电荷和傅里叶转换近红外光谱(FTIR),并将其注射入裸鼠移植瘤内观察体内成像信号;以凝胶阻滞电泳检测CS-Qdots携带质粒DNA的能力,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通过MTT试验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测定溶血率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CS-Qdot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电镜观察显示CS-Qdots纳米颗粒粒径为20~30 nm,zeta电位分析其表面电位为(28.02±1.15)m V,FTIR图谱显示出壳聚糖的特征谱带,发射光谱分析CS-Qdots最大发射峰值在630 nm。凝胶阻滞电泳显示纳米颗粒和DNA的比例大于10∶1混合以后不再向正极泳动,激光共聚焦观察CS-Qdots能携带质粒p EGFP-C1在Hep G2细胞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小鼠活体成像中CS-Qdots在裸鼠移植瘤内有较强荧光成像信号。MTT试验显示,50、100、200和400μg/m L的CS-Qdots共孵育的细胞RGR分别为1.000、1.000、0.917和0.875,而相应浓度的Qdots孵育细胞RGR为1.000、0.850、0.621和0.326;浓度在100μg/m L以上的Qdots量子点溶血率均大于5%,而CS-Qdots纳米颗粒在400μg/m L以内溶血率均小于5%。小鼠尾静脉注射CS-Qdots 72 h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脏器病理损伤,肝肾功能正常,血细胞计数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它能有效转染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并可在体内外进行荧光成像,是可示踪基因的运送纳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荧光纳米颗粒 可示踪基因运送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2-微球蛋白作为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及疗效评估的新指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臣 李静 +6 位作者 姚文海 高维 曲青蓉 薛秀雷 严雪娇 卢慧霞 吴国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评价β2-微球蛋白(B2M)作为预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情进展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评估标志物的价值。方法:3 145例标本分为4组,分别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CD4+、CD8+细胞数、HIV病毒载量及B2M水平。结果:初次诊断... 目的:评价β2-微球蛋白(B2M)作为预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情进展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评估标志物的价值。方法:3 145例标本分为4组,分别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CD4+、CD8+细胞数、HIV病毒载量及B2M水平。结果:初次诊断HIV感染未接受HAART治疗组(Ⅰ组)与接受规则HAART治疗无症状组(Ⅱ组)B2M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及接受不规则HAART治疗组(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3组间CD4+、CD8+计数、CD4+/CD8+比值、病毒载量差异显著(P<0.001);B2M水平与CD4+、CD8+计数、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结论:B2M是一个良好的预测HIV感染者病情进展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监测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Β-2微球蛋白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荷载基因纳米微泡的超声成像及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玲 李嘉 +4 位作者 卢航青 高启 丁粉干 袁晨燕 张东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7-1673,1700,共8页
目的:制备载基因纳米微泡并探讨其体内外超声成像和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机械震荡法制备磷脂为壳膜、六氟化硫(suphurhexafluoride,SF6)气体为核心的正电荷纳米微泡,再偶联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启动... 目的:制备载基因纳米微泡并探讨其体内外超声成像和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机械震荡法制备磷脂为壳膜、六氟化硫(suphurhexafluoride,SF6)气体为核心的正电荷纳米微泡,再偶联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启动子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simplex herpes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质粒DNA制备载基因纳泡。对其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DNA结合力、基因转染进行检测;然后对其体内外超声成像特性进行考察;最后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FCM)分析检测载基因纳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击破(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对BEL-7402和SMC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电镜显示纳泡呈圆球形壳核结构;平均水合粒径约为667 nm,带正电;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质量比≥5时,纳泡可有效结合质粒DNA;体内外超声显示载基因纳泡具有良好的超声对比增强特性;RT-PCR检测显示纳泡联合UTMD能使HSV-TK在AFP阳性肝癌细胞内表达。CCK-8和FCM分析显示载基因纳泡+UTMD组能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具有良好超声成像功能的载基因纳泡能够高效靶向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泡 超声成像 甲胎蛋白 基因治疗 超声靶向微泡击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码子优化的(GGGGS)_3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参军 陈克平 +2 位作者 芦慧霞 邹文艺 宋礼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7-19,29,共4页
为探讨密码子优化的(GGGGS)_3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影响,分别用PCR的方法扩增出hsa和hsa-(ggggs)_3,经BamHⅠ/EcoRⅠ双酶切后与BamHⅠ/EcoRⅠ双酶切的pPIC9K连接,构建成pPIC9KHSA与pPIC9K-HSA-(GGGGS)_3重组分泌表达载... 为探讨密码子优化的(GGGGS)_3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影响,分别用PCR的方法扩增出hsa和hsa-(ggggs)_3,经BamHⅠ/EcoRⅠ双酶切后与BamHⅠ/EcoRⅠ双酶切的pPIC9K连接,构建成pPIC9KHSA与pPIC9K-HSA-(GGGGS)_3重组分泌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后,表达载体分别用SalⅠ线性化后电击转化至毕赤酵母SMD1168感受态细胞中,将阳性转化子进行PCR鉴定并用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HSA-(GGGGS)_3比HSA的表达量高约170.57%,Western Blotting表明HSA与HSA-(GGGGS)_3均具有与人血清白蛋白相同的免疫原性。密码子优化的(GGGGS)_3可以提高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肽 人血清白蛋白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被褥洗涤工艺对棉胎与床垫等携带细菌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孔庆芳 张红芳 +3 位作者 胡继梅 陈明霞 陈玉兰 闫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被褥洗涤工艺对棉胎、床垫等的消毒效果。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月随机选取某院住院部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3个病区普通病房的部分棉胎、床垫、枕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被褥洗涤工艺对其进行消毒、检测,比较使... 目的探讨一种被褥洗涤工艺对棉胎、床垫等的消毒效果。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月随机选取某院住院部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3个病区普通病房的部分棉胎、床垫、枕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被褥洗涤工艺对其进行消毒、检测,比较使用10、30 d以及清洗消毒前后其细菌数的差异。结果三个科室共抽取72个床单位的棉胎、床垫、枕芯。采用该被褥洗涤工艺清洗消毒后,棉胎、床垫、枕芯上均未检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外科棉胎、床垫细菌污染率均为4.2%,其余科室棉胎、床垫、枕芯细菌数均合格。细菌数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棉胎、床垫、枕芯患者使用10、30 d细菌数与清洗消毒后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普通外科棉胎患者使用10、30 d细菌数与清洗消毒后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床垫、枕芯患者使用10、30 d细菌数与清洗消毒后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被褥洗涤工艺对棉胎、床垫等消毒效果可靠,可以预防因棉胎、床垫、枕芯污染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单位 清洁 消毒 杀菌效果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225偶联磁性白蛋白纳米球的制备、表征及联合磁流体热疗体外靶向抗肺癌的研究
8
作者 王玲 高启 +3 位作者 李嘉 丁粉干 袁晨燕 张东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7-1493,1505,共8页
目的:制备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西妥昔(C225)偶联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对其表征并联合磁流体热疗观察其体外抑制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 目的:制备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西妥昔(C225)偶联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对其表征并联合磁流体热疗观察其体外抑制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磁性白蛋白纳米球(magnetic albumin nanospheres,MANs),然后用双功能交联剂N-琥珀酰亚胺-3-(2-吡啶二硫代)丙酸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C225偶联其上制备C225-MANs。纳米球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抗体结合率、含铁量、细胞靶向性及磁热动力学均被表征。最后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flow cytometry,FCM)分析检测C225-MANs介导的体外双靶向磁流体热治疗肺腺癌细胞GLC-82的效果。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制备的C225-MANs为球形,Fe3O4纳米粒被封装其内,Fe含量约2.0 mg/mL;平均水合粒径约为140 nm,带负电;在输出电流20 A、输出频率200 kHz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不同Fe含量的C225-MANs能在60 min内升温到39.3℃~52.0℃,且加热30 min后温度能保持恒定。FCM荧光检测显示抗体结合率为79.74%。免疫荧光实验和细胞MRI成像证实C225-MANs能够靶向GLC-82细胞。CCK-8与FCM分析显示双靶向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而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 <0.05)。结论:C225-MANs对肺腺癌细胞GLC-82具有良好的靶向效应,且双靶向磁流体热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在体外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 白蛋白纳米球 西妥昔单抗(C225) 靶向 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和凝血活化亢进在仓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褚志强 尤承忠 +5 位作者 秦永林 陈卫东 芦慧霞 韩天权 张圣道 汤文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17-1820,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炎症、胆汁凝血和纤溶与胆石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仓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6周),致石2周组(喂养致石饲料2周),致石6周组(喂养致石饲料6周),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喂养致石饲料和阿司匹林6周)。观察胆石... 目的:探讨胆囊炎症、胆汁凝血和纤溶与胆石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仓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6周),致石2周组(喂养致石饲料2周),致石6周组(喂养致石饲料6周),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喂养致石饲料和阿司匹林6周)。观察胆石形成情况、检测胆汁中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含量、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c)、凝血酶活性(F-Ⅱa:Ac)、纤溶酶活性(Plm:A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Ac)。结果:正常组、致石2周组、致石6周组和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的胆石发病率分别为0%、20%、73%和25%。致石2周组和致石6周组胆汁的AT-Ⅲ:Ag、F-Ⅱa:Ac、D-dimer和CRP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致石6周组的AT-Ⅲ:Ag、PAI:Ac、Plm:Ac、D-dimer和CRP明显高于致石2周组(P<0.01)。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的D-dime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的AT-Ⅲ:Ag、F-Ⅱa:Ac、PAI:Ac、D-dimer和CRP明显低于致石6周组(P<0.01)。CRP与D-dime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γ=0.752,P<0.01)。结论:胆石形成前即有凝血活化和交联纤维蛋白形成。“成石胆汁”通过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壁炎症反应,从而使胆囊胆汁凝血活化,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鼠 炎症 胆结行 血液凝固因子 纤维蛋白溶解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灭活对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碧云(综述) 杨传坤 陈克平(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病毒的核酸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与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病毒传染性强,样本灭活成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加热灭活方式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加热灭活会对后续病毒的核酸检测产生影响甚至使检测结果... 病毒的核酸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与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病毒传染性强,样本灭活成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加热灭活方式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加热灭活会对后续病毒的核酸检测产生影响甚至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文章主要对病毒灭活的加热方式和对核酸检测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灭活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补骨脂甲素调控miR-124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贝 袁晨燕 姚瑞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0-1116,共7页
目的探讨异补骨脂甲素(isobavachin,IBA)调控微小RNA-124(miR-124)对小鼠J1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IBA干预或抑制miR-124表达的J1细胞中miR-124、八聚体转录因子4(octamer transcriptio... 目的探讨异补骨脂甲素(isobavachin,IBA)调控微小RNA-124(miR-124)对小鼠J1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IBA干预或抑制miR-124表达的J1细胞中miR-124、八聚体转录因子4(octamer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和神经微丝H(neurofilament-H, NFH)的表达。使用Targetscan在线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iR-124和锌指蛋白18(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 containing 18, ZBTB18)的靶向关系。在J1细胞中转染pcDNA-ZBTB18或miR-124 mimics、ZBTB18 shRN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OCT4和NFH的表达。结果 IBA可显著抑制J1细胞中OCT4蛋白表达,并上调miR-124和NFH表达;而抑制miR-124表达后所得结果相反。miR-124可靶向调控ZBTB18蛋白表达。在J1细胞中过表达ZBTB18,OCT4阳性表达率升高而NFH阳性表达率降低;敲减ZBTB18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miR-124对IBA干预J1细胞OCT4和NFH表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 IBA能够促进J1细胞中miR-124表达,而miR-124可靶向调控ZBTB18,从而调节OCT4和NFH蛋白表达,这可能是IBA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甲素 微小RNA-124 锌指蛋白18 小鼠胚胎干细胞 神经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何克宇 戴姝畅 +2 位作者 张强 张敏 徐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7期79-83,共5页
输血是拯救全世界数百万受血者生命的重要干预措施。提高血液储存效率和延长存储红细胞的可用时间,是解决血液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为减少红细胞存储损伤,在红细胞储存技术方面,不断有创新技术涌现:海藻糖、假交替单胞菌胞... 输血是拯救全世界数百万受血者生命的重要干预措施。提高血液储存效率和延长存储红细胞的可用时间,是解决血液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为减少红细胞存储损伤,在红细胞储存技术方面,不断有创新技术涌现:海藻糖、假交替单胞菌胞外多糖被作为新型冷冻保护剂,替代传统保护剂甘油,可缩短解冻时间,提高冷冻存活率;多种新型抗氧化剂、纳米材料等被作为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剂,可改善储存期红细胞携氧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延长红细胞储存时间。此外,传统血袋中微塑料、增塑剂等成分的危害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因此血袋成分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5年红细胞储存技术的研究报道,为提高储存血液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储存红细胞 储存损伤 氧化损伤 微塑料 纳米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