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方设计中的民俗文化符号应用论析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陶思炎
-
机构
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1,共5页
-
文摘
民俗文化符号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自然产物,也是艺术创作的灵动语言,其构成系统包括自然类、造物类、人体类、非物类等几个方面。民俗符号语言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指事、拟人、谐音等类型,在造型或图像的背后往往有多彩的叙事成分和奇妙的生成逻辑。中国的民俗符号在当代继续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东方设计的艺术领域会有较大的拓展,应注意为中国制造注入中国元素,注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应用。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东方设计
民俗艺术符号
构成系统
语言修辞
应用前景
-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riental Design
Folk Art Symbol
Constituent System
Language Rhetoric
Application Prospect
-
分类号
J5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略论民俗旅游
被引量:110
- 2
-
-
作者
陶思炎
-
机构
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38,62,共4页
-
文摘
略论民俗旅游□陶思炎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其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正日益展现出来,可以说,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民俗旅游能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因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的魅力。可以预...
-
关键词
民俗旅游
民俗游
民俗生活
旅游产品
文化背景
旅游开发
旅游项目
民情风俗
民俗文化
旅游文化
-
分类号
F590.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炎帝神话探论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陶思炎
-
机构
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07-111,共5页
-
文摘
炎帝神农氏作为农业的恩祖,是神、巫、人的统一。炎帝神话透过人身牛首的形象、养命不死的情结和创造与治世的业绩,传导出延命乐生的农耕文化基调以及对部族首领和文化英雄道德与业绩的褒美,对族祖、业祖、国祖的敬仰与爱戴。当今海内外的中国人犹以“炎黄子孙”的自谓而自豪,反映出神话情结的持久生命力。
-
关键词
炎帝
族祖
业祖
国祖
-
分类号
B932.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高淳花台会与乡野戏剧教育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陶思炎
-
机构
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97,共4页
-
文摘
高淳人对戏剧情有独钟,演戏、看戏、说戏已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风俗传统。在高淳,戏楼、花台、草台遍及乡野,与社祭相关的“花台会”往往集民俗、艺术、宗教、商卖为一体,成为乡民自发接受戏剧教育的露天课堂。高淳的乡野戏剧教育除了花台、戏楼等空间,还以砖雕、石雕、木雕等有形的艺术造物,歌谣、俗谚、村规等无形的风俗传统和庙会、傩舞等民间宗教活动而展开。高淳乡野戏剧以乐神娱人为主旨,以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为追求,形成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文化。
-
关键词
高淳
花台会
乡野残剧
戏剧教育
-
分类号
J56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中韩元夕民俗三题
- 5
-
-
作者
陶思炎
-
机构
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114-118,共5页
-
文摘
元夕民俗是农耕文化现象 ,它在欢快谐乐之中始终隐含着农民们对健康、丰收、顺达的执著追求。中韩元夕民俗有不少相同或相近的事象 ,论文以走桥 (踏桥 )、照田财 (炬火戏 )、月下立表 (木影占年 )三题 。
-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元夕民俗
-
Keywords
China
Korea
the folk custom of New Year's Eve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