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成矿过程中水-岩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展适 华仁民 +5 位作者 邓平 朱捌 吴烈勤 张彦春 谭正中 尹征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3-494,共12页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本文从岩石蚀变、不同介质中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方解石中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系统讨论了诸广-下庄铀矿集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各种水-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得到以下...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本文从岩石蚀变、不同介质中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方解石中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系统讨论了诸广-下庄铀矿集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各种水-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铀矿田范围内成矿的花岗岩大多发生了强烈的蚀变,是水-岩作用的直接表现,晶质铀矿表面发生的溶蚀作用是铀活化的直接证据,裂变径迹特征揭示面型分布的绿泥石化是花岗岩中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的铀从花岗岩中活化出来的主要反映;(2)与铀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而沥青铀矿、黄铁矿、方解石、绿泥石和伊利石等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则具有W型或W-M混合型四分组效应,这种共轭存在的M型和W型四分组效应表明了流体-花岗岩作用是本区铀成矿作用的关键,沥青铀矿主要是从流体中沉淀成矿的;(3)矿田范围内方解石的δ13C、87Sr/86Sr及δ18O组成特征,及87Sr/86Sr与δ18O之间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揭示出本区铀成矿过程中的碳、水和铀来源不同———碳是幔源,铀是壳源,流体中的水至少有一部分是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四分组效应 同位素 花岗岩 方解石 电气石 沥青铀矿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被引量:165
2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2 位作者 莫宣学 刘成东 柯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岩浆底侵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镁铁质微粒包体(MME) 三叠纪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程捷 姜美珠 +5 位作者 昝立宏 刘学清 续晓璟 陆平 张绪教 田明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46,共8页
通过对黄河源区的钻孔、自然露头的研究, 建立了黄河源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下更新统为河湖相沉积; 中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上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 通过对黄河源区的钻孔、自然露头的研究, 建立了黄河源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下更新统为河湖相沉积; 中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上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洪积物和河流沉积物; 全新统主要由河流沉积物、洪积物和湖积物构成。黄河源区的冰期可划分为3期, 即末次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倒数第三次冰期, 末次冰期又可分为2个冰阶。黄河源区的湖泊演化可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3个阶段: 早更新世的湖泊范围小; 中更新世的湖泊范围明显扩大, 在位置上也较早更新世的湖泊南移; 晚更新世的湖泊经历了两次的扩张—收缩变化, 到了全新世, 除现今还发育的几个湖泊外, 大多数地区的湖水已退出, 基本上转变为河流环境。在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 封闭黄河源区的多石峡被切开, 湖水外泄, 现今的黄河形成了, 同时发生了袭夺长江水系的水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第四系层序 冰期 冰盖 湖泊演化 水系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玲珑金矿塌陷巷道治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玉祥 张群喜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88,共3页
通过对上为破碎区、松散体,下为人工回填采空区的玲珑金矿大开头255塌陷巷道的复杂地质条件分析,运用水泥-水玻璃双液高压注浆插钢筋技术方案,对该塌陷巷道的复杂岩体进行改造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双液注浆 复杂岩体 破碎区 松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谢家沟金矿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群喜 苏燕平 《黄金科学技术》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谢家沟金矿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和招远—平度断裂之间,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片麻状黑云母玲珑花岗岩以及酸性、中性和基性脉岩。本区的金矿床主要受到构造、脉岩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不仅影响蚀变岩... 谢家沟金矿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和招远—平度断裂之间,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片麻状黑云母玲珑花岗岩以及酸性、中性和基性脉岩。本区的金矿床主要受到构造、脉岩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不仅影响蚀变岩的分布,也影响着脉岩和矿体的产出分布;脉岩对矿体的产出也有一定的影响。矿脉一般赋存于NE、NNE向的断裂中,在脉岩与断裂的交汇部位矿体矿体明显变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沟金矿 控矿因素 矿体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江山宁国组灰岩的浊流成因及岩相古地理分析
6
作者 严兆彬 郭福生 +3 位作者 饶明辉 彭花明 郭国林 张展适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奥陶系的宁国组在浙皖赣广泛出露,但迄今为止,仅在浙江江山地区发现该组地层中有灰岩出露。经野外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该灰岩为一套浊积岩。根据其沉积特征,按鲍马序列的组合规律把它划为两段:下段属于顶部削截序列,由薄—纹层状的砾屑... 奥陶系的宁国组在浙皖赣广泛出露,但迄今为止,仅在浙江江山地区发现该组地层中有灰岩出露。经野外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该灰岩为一套浊积岩。根据其沉积特征,按鲍马序列的组合规律把它划为两段:下段属于顶部削截序列,由薄—纹层状的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其上部夹薄层炭质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AB,TABC,TAC和TABCD;上段属于顶削底缺序列,由薄—纹层状的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夹约等厚的蓝灰色页岩、黑色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BC,TCD和TBCD。通过对浊积岩下段的砾屑灰岩或砂屑灰岩底面大量底模构造的统计,判定古浊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流,与该期浙西北地区碎屑物供给方向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的古环境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这套灰岩为深水浊流沉积,反映为缺氧、还原环境的深水盆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国组 浊积岩 鲍马序列 浙江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