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韩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芬 李岱青 +2 位作者 张林波 侯春飞 朱夫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强烈的地表人类活动过程,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过程的直接表现是乡村人口进入城市,用人口城市化表征城市化水平。中日韩是亚洲和东北亚地...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强烈的地表人类活动过程,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过程的直接表现是乡村人口进入城市,用人口城市化表征城市化水平。中日韩是亚洲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核心国家。以中日韩三国为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框架,对比分析1950-2012年三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过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定量研究三国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城市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化起点不同、发展速度不同、所处阶段不同。中国城市化起步分别比日韩晚80年、20年。中日韩三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均呈快速增长,日韩两国在二战后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均远超中国。目前日韩两国均已处于城市化后期,并已经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经济体,两国城市化率分别为91.73%,83.47%;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中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城市化率为51.78%。中日韩三国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呈显著负相关,与能源使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日韩三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人均耕地面积分别减少24 m2,10 m2,9 m2,人均水资源量分别减少64 m3,43 m3,21 m3,人均能源消费量分别增加42 kg,76 kg,111 kg。借鉴日韩经验,建议中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监管,控制废弃物排放,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化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韩 城市化 资源 环境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地浸过程中铀浸出金属量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余东原 罗跃 +1 位作者 梁大业 李立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在地浸采铀过程中,准确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层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相比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MLP和RF两种方法能够得到预测性能更好的模型。2... 在地浸采铀过程中,准确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层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相比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MLP和RF两种方法能够得到预测性能更好的模型。2)多层感知机(MLP)模型在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变化的上性能表现最佳(R 2=0.91)。3)在相同的预测精度下,RF模型比MLP模型耗时更短,超参数设置更加简单。4)在以总流量和每平米铀量为铀浸出金属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时,总流量对铀浸出金属量的权重占比为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线性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某砂岩铀矿试验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流场时空特征
3
作者 郑余修 罗跃 +5 位作者 阳奕汉 周义朋 李光辉 刘志锋 张传飞 崔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104,共11页
砂岩型铀矿原地浸出过程中,需要向含矿含水层注入溶浸液,抽取含铀地下水,创造一个人工局部流场。该流场控制溶浸液迁移和溶浸范围,因此掌握地下水流场特征有利于地浸采铀井场工艺调控。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地浸铀矿山一个试验开采区为例,分... 砂岩型铀矿原地浸出过程中,需要向含矿含水层注入溶浸液,抽取含铀地下水,创造一个人工局部流场。该流场控制溶浸液迁移和溶浸范围,因此掌握地下水流场特征有利于地浸采铀井场工艺调控。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地浸铀矿山一个试验开采区为例,分析80口生产井工作8年的地下水流场的时空特征,可以得出:1)在研究区中,30个抽注单元抽液流量总体上约等于注液流量,抽注基本平衡。2)C8-1单元抽水能力最大,水位最低。研究区内水位在1186~1344 m,水流方向主要是由注水井流向相邻抽水井。3)C7-10单元抽井与左上角注井井距过大,造成抽注井之间出现溶浸死角。4)如果各抽注单元流量均衡,各抽注井距相差不大,抽注单元易形成流速适中的流场,溶浸死角较小;如果井场中各井抽或注流量差异大,易形成溶浸死角,且不合理的井距会增加溶浸死角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流量特性 地下水流场 溶浸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熔盐体系的莫来石隔膜Ag/AgCl参比电极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如山 王有群 +1 位作者 何辉 叶国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以莫来石为隔膜材料,制备了用于高温氯化物(LiCl-KCl)熔盐体系的封闭式Ag/AgCl参比电极。采用LCR法分别测定了参比电极隔膜的电阻。同时,系统研究了参比电极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及平行性,重点研究了AgCl浓度对参比电极稳定性的影响。... 以莫来石为隔膜材料,制备了用于高温氯化物(LiCl-KCl)熔盐体系的封闭式Ag/AgCl参比电极。采用LCR法分别测定了参比电极隔膜的电阻。同时,系统研究了参比电极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及平行性,重点研究了AgCl浓度对参比电极稳定性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隔膜的组成为3Al2O3·2SiO2,具有良好的离子导通性。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AgCl摩尔分数为2.0%时,参比电极可连续稳定使用40 h以上,电位差稳定在±2 mV以内;重复使用4次后(约100 h),电位变化±5 mV;±5 mA的极化电流5 s后可于15 s内恢复初始开路电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莫来石隔膜Ag/AgCl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性、可逆性,可用于熔盐电化学研究及电解工艺中电极电位的控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KCl熔盐 莫来石 参比电极 稳定性 可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自生绿泥石成分演化及其形成温度计算 被引量:7
5
作者 戴朝成 刘晓东 +1 位作者 饶强 张怀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1-841,共11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广泛发育,近年来,绿泥石的特征、化学组成、形成温度、与储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在地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该地区自生绿泥石,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探针、扫...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广泛发育,近年来,绿泥石的特征、化学组成、形成温度、与储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在地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该地区自生绿泥石,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衍射等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须家河组主要有蠕绿泥石、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假鳞绿泥石等;埋藏深度由浅至深,绿泥石种属主要表现为由蠕绿泥石向铁镁绿泥石种属转变,经计算绿泥石形成温度在157~231℃之间,古地温梯度为34℃/km,经过和前人研究成果相对比,得出经砂岩中自生绿泥石所计算的古地温可靠性高。川中地区古地温明显比现今温度高的多,高古地温促进致密化作用的化学过程,同时有机质从固态的Ⅲ型干酪根热解生成以CH_4为主的气态烃,该地区须家河组存在大量油气田,高的古地温也应是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自生绿泥石 成分演化 古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戴朝成 任军平 +1 位作者 饶强 张怀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0-400,共11页
在沉积学研究基础上,以粘土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技术,采用Couch公式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古盐度介于4.8‰~19.7‰之间,平均值为12.8‰,远低于正常海水盐度。不同层位... 在沉积学研究基础上,以粘土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技术,采用Couch公式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古盐度介于4.8‰~19.7‰之间,平均值为12.8‰,远低于正常海水盐度。不同层位古盐度呈规律性变化,须二段至须六段古盐度逐渐降低,由咸水转变为微咸水。盐度的增高有利于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使得须二段以伊利石为主,须四段—须六段伊利石平均含量逐渐降低,而以绿泥石为主。古盐度对绿泥石成分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古盐度的增高,绿泥石成分中的Si^(4+)逐渐减少,而Al^(Ⅳ)的含量逐渐增多,Fe^(2+)/Mg^(2+)+Fe^(2+)比值逐渐降低。结合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运动,认为须家河组古盐度变化主要由印支期构造所造成,须三段之后由于龙门山南段的抬升,四川盆地与外海失去联系成为独立沉积系统,须家河组二段和三段沉积应为陆相沉积物质,但受到海相潮汐叠加改造,而须四段—须六段则属于正常陆相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古盐度 粘土矿物 Couch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再昱 赖冬蓉 +1 位作者 许跃峰 余颖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19-222,共4页
应用SPSS软件和Logistic模型揭示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民受利益机制驱动觉得有利可图影响最大,同时,受农民个人年龄与文化水平、家庭人均... 应用SPSS软件和Logistic模型揭示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民受利益机制驱动觉得有利可图影响最大,同时,受农民个人年龄与文化水平、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了解和满意度的评价、对社会氛围和政府支持看法等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参与意愿 LOGISTIC模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贵溪盆地周田组膏盐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行军 巫建华 董业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92-300 330,330,共10页
对江西贵溪盆地周田组膏盐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膏盐主要由纹层状泥质石膏、薄层泥质石膏、薄层含泥硬石膏以及石膏脉组成,沿盆地基底断裂带上涌的地层深部卤水是膏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 对江西贵溪盆地周田组膏盐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膏盐主要由纹层状泥质石膏、薄层泥质石膏、薄层含泥硬石膏以及石膏脉组成,沿盆地基底断裂带上涌的地层深部卤水是膏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纹层状泥质石膏形成于水体较深的环境;薄层泥质石膏形成于浅水环境;含泥硬石膏的形成主要受高盐度流体的控制。周田组湖相地层成岩以后,由于盆地边缘断裂的活动使地层产生了裂缝,溶解了早先沉积膏盐的地表水或表层地下水进入裂缝,形成了贵溪盆地的石膏脉。石膏脉的产状、形态表明,石膏脉是在区域张应力并伴随有不同程度剪切应力环境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溪盆地 膏盐成因 周田组 深部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恩施地区二叠系低丰度草莓状黄铁矿的两种成因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丰龙 韦恒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58-166,共9页
湖北省西部恩施地区恩施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氧化环境与赵家坝剖面上二叠统大隆组还原环境中草莓状黄铁矿丰度均较低,甚至缺失。通过对比这两个剖面中富草莓状黄铁矿与贫草莓状黄铁矿层位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以及总铁含量,结果展示在恩... 湖北省西部恩施地区恩施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氧化环境与赵家坝剖面上二叠统大隆组还原环境中草莓状黄铁矿丰度均较低,甚至缺失。通过对比这两个剖面中富草莓状黄铁矿与贫草莓状黄铁矿层位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以及总铁含量,结果展示在恩施剖面栖霞组缺乏草莓状黄铁矿的氧化碳酸盐岩层段中TOC含量较低而富草莓状黄铁矿层位TOC含量较高;在赵家坝剖面大隆组缺乏草莓状黄铁矿层段的还原的硅质岩中总铁含量较低而富草莓状黄铁矿层段总铁含量较高。分析认为氧化层段中缺乏草莓状黄铁矿是因为较低的有机质导致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形成的硫化氢浓度较低,从而形成的草莓状黄铁矿丰度较低;还原层段中缺乏草莓状黄铁矿是因为较低的总铁浓度导致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化氢与铁直接生成黄铁矿单晶,没有胶黄铁矿的生成,从而由于较弱的磁性没有聚合形成草莓状黄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草莓状黄铁矿丰度 氧化还原 二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高耗酸矿床碱法地浸采铀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小辉 叶善东 +2 位作者 陈国贞 阳奕汉 武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1-305,共5页
为新疆某高耗酸矿床探索更科学经济的溶浸工艺,在该矿床开展了碱法地浸采铀试验研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碱法浸出试验进程顺利,浸出液峰值铀浓度为54mg/L,铀浓度维持在约50 mg/L已达8个月;浸出液量维持在约3.5m3/h水平,与验... 为新疆某高耗酸矿床探索更科学经济的溶浸工艺,在该矿床开展了碱法地浸采铀试验研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碱法浸出试验进程顺利,浸出液峰值铀浓度为54mg/L,铀浓度维持在约50 mg/L已达8个月;浸出液量维持在约3.5m3/h水平,与验收水量相近;直接材料成本较酸法开采降低了32.89万元/tU。碱法浸出试验为该矿床溶浸工艺的选择及下步开采提供了依据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地浸 采铀 碱法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透系数不确定性的地浸过程溶浸范围随机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纪文贵 罗跃 +4 位作者 刘金辉 李寻 李立尧 余东原 吴慧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9-1110,共12页
数值模拟是确定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范围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含水层渗透性能分布的复杂性,数值模型难以完全刻画实际的渗透系数空间分布。为分析渗透系数不确定性对溶浸范围的影响,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量化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模拟结果显... 数值模拟是确定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范围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含水层渗透性能分布的复杂性,数值模型难以完全刻画实际的渗透系数空间分布。为分析渗透系数不确定性对溶浸范围的影响,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量化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模拟结果显示:当抽注井之间的区域渗透系数相对较小时,部分浸出剂将沿优先水流通道向抽注井外围的高渗透区域扩散。在模拟初期,渗透系数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溶浸范围不确定性较小,随模拟时间的增加,溶浸范围不确定性呈线性上升,至模拟结束时,溶浸范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置信水平95%、85%、75%、65%对应的溶浸范围置信区间分别为34072.0~17699.8、31900.2~19871.6、30688.9~21082.8、29770.1~22001.7 m^(2)。以上所得研究结果可为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浸范围 渗透系数 随机模拟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球化学模拟分析杂质矿物对酸法地浸采铀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兵 罗跃 +4 位作者 李寻 郑志宏 陈茜茜 汪润超 刘金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6-983,共8页
为探明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杂质矿物对铀浸出的影响,以分批浸出试验为基础,采用反应路径模拟探讨杂质矿物对铀浸出机制的影响,利用反应溶质运移模型探讨杂质矿物对铀浸出化学场时空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方解石、黄铁矿、赤铁矿会与... 为探明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杂质矿物对铀浸出的影响,以分批浸出试验为基础,采用反应路径模拟探讨杂质矿物对铀浸出机制的影响,利用反应溶质运移模型探讨杂质矿物对铀浸出化学场时空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方解石、黄铁矿、赤铁矿会与铀矿竞争酸,竞争由强至弱依次为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其中黄铁矿在酸浸条件下溶解较弱,但生成的低价硫和亚铁离子能降低溶浸液的Eh值,导致铀浸出减少,赤铁矿在酸浸条件下因耗酸而降低溶浸液的酸度,但又促进黄铁矿的溶解,进而影响铀的浸出;在时间上,杂质矿物会使铀的溶解迁移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铀的溶解-沉淀旋回周期延长,整个模拟矿层沥青铀矿完全溶解时间更长,铀浸出速率降低;在空间上,杂质矿物会使模拟矿层中铀矿溶解范围减小,铀矿溶解-沉淀旋回过程中沉淀量增加,U(Ⅵ)迁移浸出所需时间延长,浸出铀的迁移累积峰值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矿物 酸法地浸采铀 反应路径模拟 反应运移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研究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孔隙度时空演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经明 李寻 +3 位作者 罗跃 彭志娟 周泽超 陈茜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3,38,共6页
地浸采铀过程中常伴随生成化学沉淀,影响铀的浸出效率。为了揭示化学沉淀出现的时间和位置规律,在溶浸液相同的情况下,对含矿层孔隙度的时空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0~5d,模拟区从距离注液孔2.6~20m处均有孔隙度—渗透性增... 地浸采铀过程中常伴随生成化学沉淀,影响铀的浸出效率。为了揭示化学沉淀出现的时间和位置规律,在溶浸液相同的情况下,对含矿层孔隙度的时空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0~5d,模拟区从距离注液孔2.6~20m处均有孔隙度—渗透性增大(化学溶解)的现象;第5天之后,整个模拟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孔隙度—渗透性减小(化学沉淀)的现象。模型运行到设定的最长时间(550d)时,在模型紧邻注液孔的位置孔隙度减小了25.7%,在模型紧邻抽液孔的位置孔隙度减小了1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化学沉淀 孔隙度 渗透性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动力学在地浸采铀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兵 罗跃 +4 位作者 李寻 郑志宏 刘金辉 陈茜茜 吴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72-1781,共10页
地浸采铀数值模拟是研究场地尺度下铀浸出迁移的重要手段。为准确模拟浸出铀的时空演化,以一组四注一抽现场地浸采铀试验单元为例,探讨模型中水岩反应设置为热力学平衡和反应动力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液井处浸出铀的试验... 地浸采铀数值模拟是研究场地尺度下铀浸出迁移的重要手段。为准确模拟浸出铀的时空演化,以一组四注一抽现场地浸采铀试验单元为例,探讨模型中水岩反应设置为热力学平衡和反应动力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液井处浸出铀的试验结果与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结果接近,与热力学平衡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反应动力学模型相比热力学平衡模型更能反映浸出铀的开采过程;2)同一时间内,热力学平衡模型相比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得出的溶浸面积更大,溶浸铀矿物量更多,铀矿物完全浸出所需时间更短;3)热力学平衡模型预测的铀矿物开采程度及浸出铀浓度偏高,开采所需时间偏短,导致高估铀矿物浸出率和低估开采时间。因此,在地浸采铀数值模拟中,反应动力学相比热力学平衡优化了水岩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使模拟更贴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浸铀 溶质运移 PHAST 反应速率 热力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浸铀过程中Fe^(3+)与浸出铀之间关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春雨 李寻 +3 位作者 罗跃 高柏 吴慧 刘亚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4,共7页
为探究酸法地浸过程中Fe^(3+)作为氧化剂时铀的浸出情况,通过使用模拟软件PHREEQE建立模型,观察浸出液各组分的浓度及迁移变化,揭示氧化剂Fe^(3+)与浸出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作为氧化剂的Fe^(3+)促使铀矿的溶解及Fe^(2+)的出现,随着... 为探究酸法地浸过程中Fe^(3+)作为氧化剂时铀的浸出情况,通过使用模拟软件PHREEQE建立模型,观察浸出液各组分的浓度及迁移变化,揭示氧化剂Fe^(3+)与浸出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作为氧化剂的Fe^(3+)促使铀矿的溶解及Fe^(2+)的出现,随着铀的浸出结束,Fe^(3+)的浓度趋于稳定;且铀矿的溶解速率与Fe^(3+)、Fe^(2+)的增长速率密切相关。Fe^(3+)的浓度增长变快时,Fe^(2+)的浓度增长及铀矿的溶解也加快;随着铀矿的溶解速率降为零后,Fe^(2+)的增长速率也趋近于零,氧化剂Fe^(3+)的增长速率也降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溶解速率 增长速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T3D软件的酸法地浸采铀过程模拟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茜茜 罗跃 +2 位作者 李寻 陈经明 周泽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37,共6页
运用反应运移模拟软件PHT3D建立酸法地浸采铀一维模型,阐明强酸低含氧情况下地浸采铀过程中铀水解与迁移的时空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铀矿溶解后,四价铀最多,六价铀次之;矿层水溶液的pe(电位)和pH在时间上的变化与各个液相主要组分的... 运用反应运移模拟软件PHT3D建立酸法地浸采铀一维模型,阐明强酸低含氧情况下地浸采铀过程中铀水解与迁移的时空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铀矿溶解后,四价铀最多,六价铀次之;矿层水溶液的pe(电位)和pH在时间上的变化与各个液相主要组分的浓度变化相关,pe和pH变化曲线的交点为液相主要组分浓度显著变化的起点;铀矿不仅会溶解也伴随着铀矿微量生成的现象,且溶解沉淀的量与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酸法浸铀 反应运移模拟 水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UGHREACT模拟分析黄铁矿对酸法地浸采铀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润超 李寻 +2 位作者 罗跃 王兵 刘小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50,共12页
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铀矿的伴生矿黄铁矿作为非目标矿物会消耗氧化剂和酸。为探明酸法浸铀过程中因黄铁矿溶解产生的变化规律,以巴彦乌拉铀矿采铀过程为例,采用六注二抽的“网格式”井型构建二维酸法地浸采铀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在抽注平... 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铀矿的伴生矿黄铁矿作为非目标矿物会消耗氧化剂和酸。为探明酸法浸铀过程中因黄铁矿溶解产生的变化规律,以巴彦乌拉铀矿采铀过程为例,采用六注二抽的“网格式”井型构建二维酸法地浸采铀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在抽注平衡的条件下,模型中只考虑黄铁矿(FeS_(2))、沥青铀矿(UO_(2))与石英(SiO_(2))。结果表明:1)1000 d后模拟结束,在抽注单元控制的地下水流场作用下,边界处注液井的黄铁矿溶解范围呈两极分化,最远处抵达抽液孔,为30 m,最近仅距注液井8.4 m,而中间处注液井的黄铁矿溶解范围最远达27.8 m,最近达8 m;2)地浸采铀中的关键因素Fe3+在氧化还原次序中排名靠后,黄铁矿未完全溶解之时,在缺少Fe3+的情况下,铀矿的溶解速率极低,直至黄铁矿完全溶解时,铀矿溶解速率才迅速增加,模拟结束后,边界处注液井铀矿完全溶解范围为距注液井7.2~12.8 m,中间处注液井铀矿完全溶解范围为距注液井7~11 m,此时溶浸液中的六价铀(UO_(2)+2)迁移前端距离抽液孔仅8.4 m;3)铀矿的浸出经过溶解(液相)-沉淀(固相)-再溶解(液相)的多次旋回,根据铀矿的溶解-沉淀量将其划分为完全溶解区、有效溶解区和沉淀区。模拟结束后,注液孔1完全溶解区范围为7.2~12.8 m,此时沉淀区已形成一个锥形区域,范围为18.6~21.6 m,同样在抽注作用的影响下,在靠近抽液孔方向上,锥形沉淀区的尖端铀矿沉淀量最多;4)在抽注单元控制的地下水流场作用下,黄铁矿与铀矿的溶解区域,均出现靠近抽液孔方向的溶解范围大于远离抽液孔方向的溶解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采铀 黄铁矿 氧化还原 TOUGHREACT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地浸采铀中孔隙度及铀浸出迁移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润超 李寻 +3 位作者 罗跃 凌慧兰 王兵 刘小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铀在溶解—沉淀—再溶解的过程中会生成石膏堵塞空隙,导致孔隙度及铀浸出迁移的变化。为探明酸法浸铀过程中因石膏沉淀堵塞产生的变化,以某实际地浸采铀过程为例,通过模型概化构建孔隙度变化下的不同模型进行对比... 在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铀在溶解—沉淀—再溶解的过程中会生成石膏堵塞空隙,导致孔隙度及铀浸出迁移的变化。为探明酸法浸铀过程中因石膏沉淀堵塞产生的变化,以某实际地浸采铀过程为例,通过模型概化构建孔隙度变化下的不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模拟过程结束后(600d),整个模型孔隙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注液孔2与注液孔5所在截面内,0m处孔隙度增幅最大,增大了3.66%,8m处孔隙度降幅最大,减少了1.66%。2)铀矿的浸出速率与该处孔隙度呈正相关,t=8d时,0m处生产模型孔隙度达到最大,理想模型与生产模型在该处的铀矿剩余量差值也达到最大,理想模型沥青铀矿剩余量为54.84%,生产模型沥青铀矿剩余量为54.74%。t>8d时,0m处生产模型孔隙度开始减小,铀矿浸出速率下降,t=18d时,理想模型与生产模型铀矿剩余量相等。3)孔隙度减少的矿层直接影响到溶浸液在其中的迁移,降低了铀浸出迁移的效果。t=600d时,8m处生产模型孔隙度达到最小值,溶浸液运移阻碍影响达到最大时,理想模型与生产模型中10m处沥青铀矿剩余量差值也达到最大,理想模型为9.65%,生产模型为1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采铀 孔隙度 铀浸出迁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REEQC模拟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铀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兵 罗跃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模拟微生物浸铀过程中各组分的动态变化,通过将微生物浸铀动力学过程的3个反应和4个方程嵌入PHREEQC地球化学数据库拟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PHREEQC软件的微生物浸铀动力学数据库能够模拟微生物浸铀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 为模拟微生物浸铀过程中各组分的动态变化,通过将微生物浸铀动力学过程的3个反应和4个方程嵌入PHREEQC地球化学数据库拟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PHREEQC软件的微生物浸铀动力学数据库能够模拟微生物浸铀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模拟结果分析发现,铀的浸出既受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直接影响,又受微生物数量和亚铁离子浓度及氧化的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浸铀 PHREEQC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