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吉登艳 卢凌莹 萧欣雨 《广东蚕业》 2022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农地流转对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及其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是否获取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地流转对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及其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是否获取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农地确权认知对农户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均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研究区域内农户普遍对确权政策不甚了解有关。对此,政府应督促确权在基层的落实,切实让农户获取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加大农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相关政策的认知水平;积极搭建土地流转中介平台,引导外出务工或耕地利用效率低的农户进行农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规模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农地确权 农地流转 流转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6年间南昌市建成区范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谭永滨 陈永昱 +3 位作者 张志军 危小建 傅尧声 余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72-478,共7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分析具有人类活动的城市建成区的时空变化对了解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与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具有大量人类活动的建成区范围,有效的剔除建成区中“空城”区,最后...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分析具有人类活动的城市建成区的时空变化对了解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与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具有大量人类活动的建成区范围,有效的剔除建成区中“空城”区,最后分析1995—2016年南昌市建成区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01年间南昌市建成区范围面积增长与扩展速度较缓慢,而在2001—2006年间呈现爆发式增长,2006—2016年虽然增长率趋缓,但其面积的增长幅度仍然较大;2006年之后,在南昌市建成区面积持续增长的同时,建成区的分形维度逐渐降低,紧凑度指数持续升高,表明区域边界趋于整齐规则,且南昌市已开发土地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20年间南昌市建成区的发展重心,前10年是向南昌市西北区域(红谷滩新区、昌北经开区等地)发展,而后10年逐步转向西部偏南区域(朝阳新城、九龙湖片区等地)发展,逐步形成相对均衡的多翼状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时空特征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8年瑞兴于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根林 闫冰 +1 位作者 赵东升 陆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5-243,共9页
为了解近15年来瑞兴于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基于4期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分析了瑞兴于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选取11项社会经济因素... 为了解近15年来瑞兴于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基于4期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分析了瑞兴于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选取11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相关统计信息及政策法规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林地是瑞兴于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约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0%,2003—2018年建设用地呈持续增加趋势,而耕地则呈持续减少趋势,草地和水域处于波动状态;类型转换以林地与草地、草地与耕地、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耕地是建设用地最主要的转入源;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优势性提高,整体多样性及均衡性略有提高,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区域均衡化、多样化发展。瑞兴于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主要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瑞兴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江西省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晴 刘根林 +1 位作者 缪利 陈荣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70-376,共7页
基于2000—2018年江西省SPOT NDVI数据、江西省及其周边3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研究江西省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043/10a(R^(2)=0.8... 基于2000—2018年江西省SPOT NDVI数据、江西省及其周边3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研究江西省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043/10a(R^(2)=0.8982,P<0.05),NDVI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NDVI上升速率在冬季时最高(0.075/10a),在夏、秋两季时最低(0.041/10a);在空间上,赣南地区NDVI明显高于赣北地区,且在四个季节中均保持较高NDVI,低NDVI值大多位于鄱阳湖、赣江等流域附近,赣北地区NDVI呈下降趋势,在冬季下降最为明显;林地、草地、耕地平均NDVI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平均NDVI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全省大部分地区NDVI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而呈负相关地区多位于赣北地区,NDVI受气温的影响要明显高于降水的影响,NDVI在夏季与气温、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在春、冬两季与气温、降水呈弱相关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演变 气候因子 相关分析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8
5
作者 缪利 陆晴 +1 位作者 刘根林 危小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5,共9页
研究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植被类型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9—2019年的SPOT/VEG NDVI数据、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方... 研究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植被类型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9—2019年的SPOT/VEG NDVI数据、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方法,对1999—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整体植被生长状况良好,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生长季平均NDVI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森林(0.6)、灌丛(0.48)、草甸(0.37)、草原(0.16)、高山植被(0.13)。(2)除高山植被有轻微退化趋势外,其他植被类型均有显著改善,改善面积占比依次为灌丛58.46%(p<0.05)、森林52.78%(p<0.05)、草甸51.60%(p<0.05)、草原32.65%(p<0.05)。(3)气候因子对植被NDV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平均气温对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范围更为广阔;而降水主要影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草原、草甸等植被的NDVI变化。研究结果能够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植被修复策略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VI 降水 气温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