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成景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毓仁 刘成东 +1 位作者 严兆彬 何国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5-592,共8页
江郎山俗称"三爿石",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还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一线天之最"的称号。本文对江郎山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将江郎山丹霞地貌及其成因... 江郎山俗称"三爿石",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还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一线天之最"的称号。本文对江郎山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将江郎山丹霞地貌及其成因机制从地层、岩性、构造及外动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江郎山地质遗迹具有独特的成景机制,是地质构造演化、岩浆作用以及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无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还是对该地区地质演化的研究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郎山 丹霞地貌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测井在铀矿地浸工艺孔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强 张雪芬 吴信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53-58,共6页
地球物理测井在铀矿地浸工艺孔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参数的分析,不但可以划分地层、岩性、确定矿体位置和品位,也可以应用于地浸工艺孔的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工作中。详细探讨了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组合... 地球物理测井在铀矿地浸工艺孔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参数的分析,不但可以划分地层、岩性、确定矿体位置和品位,也可以应用于地浸工艺孔的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工作中。详细探讨了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组合密度测井、声波测井、井温测井、电流测井、井斜测井等多种方法在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地球物理测井是效率高、效果好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地浸工艺 地球物理测井 井温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兴源冲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婷 刘成东 +3 位作者 严兆彬 陈益平 吴旭铃 凡秀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4-624,共11页
兴源冲铜矿床地处九岭南缘铜多金属大型矿集区西段的黄茅地区。文章在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石进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碳酸盐岩δ13CVPDB为-5&#... 兴源冲铜矿床地处九岭南缘铜多金属大型矿集区西段的黄茅地区。文章在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石进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碳酸盐岩δ13CVPDB为-5·4‰~1·9‰,平均为0·6‰,δ18OSMOW变化范围为9·0‰~13·9‰,平均为10·9‰,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图解表明碳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且受高温变质作用和低温蚀变作用明显;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主要在1·0‰~6·2‰之间,个别样品同位素比值偏大,对比相似矿床,表明该矿床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兴源冲铜矿床是在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沉积基础上,经新元古代晋宁造山期岩浆热液、动力变质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海底火山沉积 兴源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佛冈岩体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干热岩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万建军 孙占学 +5 位作者 胡宝群 王安东 刘金辉 刘成东 陈功新 李小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98-406,共9页
干热岩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具有可再生、储量大、高度清洁等优势。粤北佛冈地区地热活动明显,岩体时代较新,出露面积巨大,有利于形成干热岩系统。佛冈岩体主体岩性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37个花岗岩样品U,Th,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 干热岩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具有可再生、储量大、高度清洁等优势。粤北佛冈地区地热活动明显,岩体时代较新,出露面积巨大,有利于形成干热岩系统。佛冈岩体主体岩性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37个花岗岩样品U,Th,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10-6,51×10-6,5.12%,Th/U比为4.96,密度为2.56 g/cm3,单位体积生热率平均值为6.77μW/m3。区内发育的NE向、EW向深大断裂和次一级断裂,共同控制着地温场的分布。此外,研究区相对薄的岩石圈厚度表明地幔热也是佛冈岩体的重要热源之一。初步结论认为,佛冈岩体生热率远高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的平均值,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高,且区内导热、控热构造明显,地壳厚度低于周边地区,可做进一步详查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放射性生热元素 生热率 佛冈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泾县檀树岭钼矿床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穆玖清 王安东 +1 位作者 汪方跃 王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55-3572,共18页
檀树岭钼矿床处于江南隆起带内,位于江南断裂的南侧,其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为限定其成岩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辉钼矿Re-Os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檀树岭花岗岩SiO_(2)含量为64.5%~6... 檀树岭钼矿床处于江南隆起带内,位于江南断裂的南侧,其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为限定其成岩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辉钼矿Re-Os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檀树岭花岗岩SiO_(2)含量为64.5%~66.8%,Al_(2)O_(3)含量为14.4%~16.0%,K_(2)O含量为3.92%~4.86%,Na_(2)O含量为2.90%~3.91%,CaO含量为1.56%~2.8%,MgO含量为1.24%~1.53%,A/CNK为1.02~1.10,A/NK为1.37~1.59,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明显右倾,轻稀土相对富集,Eu负异常。檀树岭辉钼矿的Re-Os定年结果为(133.09±0.86)Ma,茂林岩体花岗闪长岩的U-Pb定年结果为(140.4±0.62)Ma、(139.9±0.66)Ma、(139.6±0.63)Ma,均属于早白垩世。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结果可见檀树岭钼矿床主要岩浆活动属于太平洋构造体制,挤压与伸展的相互交替使该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隆起带 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RE-OS定年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丽 孙占学 高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0,共5页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短缺,干热岩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符合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需求,对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新能源开发和研究的热点。文中分析了中美干热岩资源特征,岩石裂隙在热传输过程...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短缺,干热岩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符合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需求,对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新能源开发和研究的热点。文中分析了中美干热岩资源特征,岩石裂隙在热传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优化钻孔布局的方法、地热资源钻井成本估算,高温地热钻探技术与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中国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建议高度重视干热岩赋存特征与开采条件的研究,加强压裂贯通技术的研发,大力提升现有的钻探设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钻探技术 资源特征 应用现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核废物处置预选区中核素迁移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寻 杨泽平 +2 位作者 李金轩 张卫民 李小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核素在裂隙介质中的迁移问题是核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解裂隙介质中核素的迁移规律,建立了基于双重介质理论的描述核素在裂隙域和基质域中迁移的基本微分方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其解析解;在对西北某核废物处置场... 核素在裂隙介质中的迁移问题是核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解裂隙介质中核素的迁移规律,建立了基于双重介质理论的描述核素在裂隙域和基质域中迁移的基本微分方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其解析解;在对西北某核废物处置场预选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获取相关参数,利用一维多途径核素迁移模型,选取国内在花岗岩中研究较多的核素Cs-134、Co-57、Tc-99,模拟这几种核素的相对浓度随模拟时间、迁移距离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Cs-134的迁移是最快的,而Tc-99迁移是最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废物处置 核素迁移 裂隙介质 一维多途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探讨
8
作者 赖冬蓉 李丛冠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5-27,共3页
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实验设备昂贵、实验内容较多、实验步骤复杂等因素,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实验教学相比具有特殊性。在重点介绍了水中氧... 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实验设备昂贵、实验内容较多、实验步骤复杂等因素,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实验教学相比具有特殊性。在重点介绍了水中氧同位素、水中氢同位素、水中溶解无机碳同位素(DIC)、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的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要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与具体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师和实验员全面参与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全过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测试 实验教学 地质类专业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部盘古山钨矿的氢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光来 华仁民 +2 位作者 王旭东 周龙全 唐傲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盘古山钨矿是江西南部重要的黑钨矿-辉铋矿石英脉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成矿期形成的5件石英样品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δ18O值变化范围为11.35%~13.33‰,δD变化于-65%^-58%之间,计算后得到的成矿流体的δ18O值变化范围为3.96... 盘古山钨矿是江西南部重要的黑钨矿-辉铋矿石英脉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成矿期形成的5件石英样品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δ18O值变化范围为11.35%~13.33‰,δD变化于-65%^-58%之间,计算后得到的成矿流体的δ18O值变化范围为3.96%~5.94‰。据此判断,盘古山钨矿的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主要由岩浆水构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石英脉型钨矿主成矿阶段主要为岩浆流体,而大气降水的兑入则可能多发生于晚成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石英脉型钨矿 盘古山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炭的合成及其在放射性核素吸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邹义冬 张志宾 +3 位作者 吴芬 邱燕芳 王攀峰 刘云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7-199,共3页
水热炭作为糖类物质,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高堆积密度和优良的导热导电性能和独特的空间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为拓展水热炭材料(HTC)的应用研究领域,解决水热炭表面官能团单一、孔径、孔容难以调节等研究瓶颈,系统介绍了国... 水热炭作为糖类物质,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高堆积密度和优良的导热导电性能和独特的空间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为拓展水热炭材料(HTC)的应用研究领域,解决水热炭表面官能团单一、孔径、孔容难以调节等研究瓶颈,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水热炭材料的主要合成技术-水热法的基本现状及反应机理。阐述了水热炭在催化、吸附、放射医疗、核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基于壳聚糖为载体和离子印迹技术为平台的水热炭材料,是当前放射性核素吸附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最后着重展望了水热炭在核素吸附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炭 核素吸附 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安化县大福坪乡锰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乐夫 李小聪 +1 位作者 谭双 端葛鸿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6期241-243,共3页
指出了湖南省安化县大福地区锰矿点较多,矿床类型属沉积类型层状矿床,为湘中奥陶纪沉积锰矿带。根据该区域锰矿的赋存层位可分为下震旦统大塘坡组地层中的湘潭式锰矿和产于中奥陶统地层中的桃江式锰矿,均为中型规模。主要根据地层、岩... 指出了湖南省安化县大福地区锰矿点较多,矿床类型属沉积类型层状矿床,为湘中奥陶纪沉积锰矿带。根据该区域锰矿的赋存层位可分为下震旦统大塘坡组地层中的湘潭式锰矿和产于中奥陶统地层中的桃江式锰矿,均为中型规模。主要根据地层、岩性特征、矿石含量及品位、围岩蚀变等方面对该区两类锰矿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预测隐伏矿体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类层状矿床 大福地区 赋存层位 矿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基性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新特提斯洋内俯冲的证据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飞 杨经绥 +4 位作者 陈松永 李兆丽 连东洋 周文达 张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2-755,共14页
普兰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面积约650 km2,主要由方辉橄榄岩、含单辉方辉橄榄岩和透镜状纯橄岩组成,缺失堆晶岩和枕状熔岩等洋壳端元。方辉橄榄岩中普遍发育辉绿岩和辉石岩脉,地幔橄榄岩上部被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 普兰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面积约650 km2,主要由方辉橄榄岩、含单辉方辉橄榄岩和透镜状纯橄岩组成,缺失堆晶岩和枕状熔岩等洋壳端元。方辉橄榄岩中普遍发育辉绿岩和辉石岩脉,地幔橄榄岩上部被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粉砂质泥岩、硅质岩和硅质灰岩覆盖。辉绿岩低K、Ti,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具有N-MORB特征,富集LILE(K、Sr、Rb),亏损HFSE(U、Th、Nb),(143Nd/144Nd)t=0.512904~0.512909,εNd(t)=+8.6^+8.7,(87Sr/86Sr)t=0.704893~0.705310,显示俯冲带弧后盆地环境的特征。对比前人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普遍存在洋内俯冲作用,但开始俯冲的时间不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西段开始于早白垩世,而东段开始于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普兰蛇绿岩 新特提斯 辉绿岩 Sr__Nd—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芯吸附溶液中U(Ⅵ)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小燕 刘义保 +2 位作者 花明 李金轩 高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8-1172,共5页
以微波辅助KMnO4改性玉米芯为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U(Ⅵ),探讨改性玉米芯吸附溶液中U(Ⅵ)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芯对U(Ⅵ)的吸附量增大。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说明吸附主要发生在改性玉米芯... 以微波辅助KMnO4改性玉米芯为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U(Ⅵ),探讨改性玉米芯吸附溶液中U(Ⅵ)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芯对U(Ⅵ)的吸附量增大。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说明吸附主要发生在改性玉米芯表面的活性区域,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有温度下ΔG在U(Ⅵ)初始浓度≤80 mg/L时均为负值,且温度越高ΔG值越负,表明改性玉米芯对U(Ⅵ)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且温度越高,自发程度越大。焓变ΔH和熵变ΔS都为正值,说明吸附过程吸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玉米芯 吸附 热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东波蛇绿岩的构造背景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熊发挥 杨经绥 +7 位作者 李源 刘钊 郭国林 周文达 陈松永 李毅兵 徐向珍 牛晓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0,共10页
西藏东波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由地幔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岩体的边界出露玄武岩和硅质岩等。地幔橄榄岩中有少量辉石岩和辉长岩的脉岩,宽约1 m,走向北西,... 西藏东波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由地幔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岩体的边界出露玄武岩和硅质岩等。地幔橄榄岩中有少量辉石岩和辉长岩的脉岩,宽约1 m,走向北西,与岩体的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各岩相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波蛇绿岩的岩相存在较大的差异,玄武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地幔橄榄岩中辉石岩、辉长岩脉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相似,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并受后期俯冲流体作用的改造。东波岩体中二辉橄榄岩具有与深海地幔橄榄岩较一致的轻稀土亏损特征,而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岩体形成于MOR环境,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东波蛇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 洋中脊 东波蛇绿岩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国振 李金轩 +3 位作者 李小燕 李寻 王长柏 贺彩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6-379,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并用于溶液中Pb2+的去除。采用SEM技术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pH、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加入量、初始Pb2+质量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 以玉米淀粉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并用于溶液中Pb2+的去除。采用SEM技术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pH、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加入量、初始Pb2+质量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球体间主要呈链状连接,不仅保持了纳米零价铁的特性,且颗粒的团聚现象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 7.0、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加入量0.8 g/L、初始Pb2+质量浓度50 mg/L、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b2+去除率为93.17%、吸附量为47.2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玉米淀粉 负载 铅离子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魏正宇 张树明 +3 位作者 刘金枝 陈云杰 傅成铭 张良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7-526,共10页
绿泥石化是龙首山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通过对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的绿泥石等蚀变矿物进行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首山地区绿泥石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少数为蠕绿泥石。依据绿泥石成因或与共生矿物的关... 绿泥石化是龙首山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通过对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的绿泥石等蚀变矿物进行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首山地区绿泥石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少数为蠕绿泥石。依据绿泥石成因或与共生矿物的关系,绿泥石可被划分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沥青铀矿共生型和副矿物共生型等4种类型。泥质岩是本区绿泥石的主要原岩类型,是多期次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研究认为,龙首山地区碱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表述为矿前期在相对较高温度的热液流体作用下,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随后热液继续交代长石,形成长石蚀变型绿泥石,进而在成矿期热液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形成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绿泥石。绿泥石在铀成矿过程中不但活化了花岗岩里的铀,而且还给铀矿化供应了相对良好的积淀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碱交代 铀成矿 龙首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吸附溶液中硼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小燕 刘义保 +4 位作者 张卫民 张明 李寻 杨波 花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0-2025,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经过高温煅烧后形成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硼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经过高温煅烧后形成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硼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模拟废液中的硼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当溶液pH值=9.5、吸附剂用量为0.20g、硼初始浓度为100mg/L、反应时间为100min、温度为303K时对硼的去除率为94.47%,吸附量为47.24mg/g。等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表明Mg/AlLDO对硼的吸附主要发生在Mg/Al-LDO表面的活性区域,属于饱和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煅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吸附溶液中铀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小燕 刘义保 +1 位作者 花明 高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0,44,共4页
以废弃物花生壳为吸附剂来吸附水溶液中的铀,研究了花生壳加入量、溶液pH、铀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铀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对铀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pH=4.0、花生壳用量为4 g.L-1、粒径为0.15~0.3 mm、铀初始... 以废弃物花生壳为吸附剂来吸附水溶液中的铀,研究了花生壳加入量、溶液pH、铀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铀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对铀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pH=4.0、花生壳用量为4 g.L-1、粒径为0.15~0.3 mm、铀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1、吸附时间为2.0 h时,铀的去除率达到了97.8%。等温吸附研究表明,花生壳对铀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说明花生壳对铀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主,通过拟合得出最大吸附量为5.05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吸附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南昌段)水系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锆石U-Pb同位素证据的约束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小聪 王安东 +2 位作者 万建军 李全忠 林乐夫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527,共14页
赣江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为研究赣江水系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赣江河流(南昌段)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研究。对3个河砂样品中的140颗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有效测试点123个。测试... 赣江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为研究赣江水系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赣江河流(南昌段)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研究。对3个河砂样品中的140颗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有效测试点123个。测试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主要有7个年龄段,分别是134~197 Ma、221~290 Ma、386~484 Ma、520~625 Ma、727~895 Ma、980~1 110 Ma、2 502~2 861 Ma。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年龄区间分别与已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相对应(燕山运动、印支-海西运动、加里东运动、晋宁运动、吕梁运动)。大多数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且Th/U〉0.4,表明这些锆石多为岩浆成因。通过对赣江流域及周边各个地区的年代学对比研究揭示:年龄段为134~197 Ma的锆石大部分来自赣中南—闽西—粤北地区;221~290 Ma的印支期锆石主要来自赣南地区,而海西期的锆石来自赣中、九岭地区;386~484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赣中南地区,少量来自赣西北;520~625 Ma的锆石可初步判断来自赣南地区;727~895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赣北江南造山带附近的九岭地区;980~1 110 Ma和2502~2 861 Ma的锆石主要来自华夏地块腹地的赣南—粤北地区。因此,赣江水系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可以有效地限定赣江流域的主要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碎屑锆石 U-PB年龄 物源分析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改性沸石从溶液中去除U(Ⅵ)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宸 李小燕 +2 位作者 刘晴晴 秦启凤 张梓晗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研究了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并将其负载于改性沸石表面制备出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改性沸石复合材料(Z-nZVI),用于去除溶液中的U(Ⅵ)。借助X射线衍射法(XRD)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温度、吸附时间对复合材料吸附去除U(Ⅵ... 研究了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并将其负载于改性沸石表面制备出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改性沸石复合材料(Z-nZVI),用于去除溶液中的U(Ⅵ)。借助X射线衍射法(XRD)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温度、吸附时间对复合材料吸附去除U(Ⅵ)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吸附U(Ⅵ)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改性沸石对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溶液pH=4、温度30℃、接触时间60min条件下,U(Ⅵ)去除率和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6.72%和48.55mg/g;该复合材料对U(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沸石 U(Ⅵ)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