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谦古近纪盆地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杜后发 姜勇彪 +3 位作者 侯增谦 严兆彬 郭福生 郭国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4-664,共11页
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质来源、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踪和指示作用。通过分析砂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囊谦盆地沉积环境、古气候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囊谦古近纪盆地的古环境为气候干旱炎热、氧化环境;... 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质来源、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踪和指示作用。通过分析砂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囊谦盆地沉积环境、古气候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囊谦古近纪盆地的古环境为气候干旱炎热、氧化环境;微量元素中的深源元素低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说明物源为陆源物质,而陆源元素则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相当,反映沉积速度快;砂岩的REE北美页岩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变化平缓,反映典型的沉积成因特征;Th/Sc、Th/U、La/Th元素比值和La/Sc-Co/Th、Th-Hf-Co、La/Yb-∑REE以及砂岩函数判别图解显示囊谦古近纪盆地碎屑岩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沉积岩、酸性火山岩和拉斑玄武岩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谦盆地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物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及理化脱毒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罗发 黄德娟 +3 位作者 黄德超 许剑平 耿道行 杨新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56-4757,4759,共3页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化学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并着重阐述了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的理化脱毒...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化学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并着重阐述了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的理化脱毒措施,以期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AFB1 致癌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赋存形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越 胡恭任 +1 位作者 袁栋林 谷唯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61-1367,共7页
通过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总量测定、形态分级提取,探讨了该区域磷的分布、赋存形态特征以及环境意义.1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59.6—986.2μg.g-1.该地区与国内典型的河口感潮河段比较,总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通过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总量测定、形态分级提取,探讨了该区域磷的分布、赋存形态特征以及环境意义.1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59.6—986.2μg.g-1.该地区与国内典型的河口感潮河段比较,总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晋江感潮河段的中游>下游>上游.总磷中87.4%以无机磷形式存在,钙磷、闭蓄态磷、有机结合态磷和铁铝结合态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总磷的31.2%、28.1%、12.6%和26.6%.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为90.5—424.94μ.gg-1,平均含量为269μ.gg-1.钙磷的分布受到水体中盐度变化的影响,自晋江感潮河段向泉州湾外海方向呈增大趋势;铁铝结合态磷则相反,分布朝泉州湾方向逐步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磷赋存形态 晋江感潮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脉冲堆积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怀强 吴和喜 +1 位作者 汤彬 张雄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的脉冲堆积直接影响到信号幅度的有效提取,进而影响到核谱仪的能量分辨率。为了减小脉冲堆积对核谱仪能量分辨率的影响,引入时间比较脉冲堆积识别方法,对识别到的堆积脉冲直接丢弃处理,将降低数字信号处理时间,同时可...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的脉冲堆积直接影响到信号幅度的有效提取,进而影响到核谱仪的能量分辨率。为了减小脉冲堆积对核谱仪能量分辨率的影响,引入时间比较脉冲堆积识别方法,对识别到的堆积脉冲直接丢弃处理,将降低数字信号处理时间,同时可减小脉冲堆积对能量分辨率的影响,对计数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简单的校正方法来实现计数率的补偿。采用上述方法对实际的核脉冲堆积信号进行了处理,然后对其进行了计数率校正,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核谱仪 脉冲堆积 识别方法 计数率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蛇纹岩中铬尖晶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国林 潘家永 +2 位作者 刘晓东 何光玉 韩善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7,共5页
赣东北蛇纹岩主要分布于该区的蛇绿混杂岩带内,经ICPMS分析发现该区蛇纹岩Cr的丰度达6187×10^-6,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主要以铬尖晶石类矿物形式存在。铬尖晶石矿物的Cr^#[=100*Cr/(Cr+Al)]为60~69,指示其形成环境可能与SSZ... 赣东北蛇纹岩主要分布于该区的蛇绿混杂岩带内,经ICPMS分析发现该区蛇纹岩Cr的丰度达6187×10^-6,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主要以铬尖晶石类矿物形式存在。铬尖晶石矿物的Cr^#[=100*Cr/(Cr+Al)]为60~69,指示其形成环境可能与SSZ型蛇绿岩(supra—subduction zone ophiolite)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 蛇纹岩 铬尖晶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中的一类核素迁移数学模型及其反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文 王泽文 乐励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3-558,共6页
探讨了孔隙与单裂隙双重介质中的一类核素迁移数学模型及其反演问题。该核素迁移模型是一个耦合的抛物型方程组定解问题。若已知排污点的核素浓度变化规律,利用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方法,求得了核素迁移模型正问题的解析解;反之,由下... 探讨了孔隙与单裂隙双重介质中的一类核素迁移数学模型及其反演问题。该核素迁移模型是一个耦合的抛物型方程组定解问题。若已知排污点的核素浓度变化规律,利用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方法,求得了核素迁移模型正问题的解析解;反之,由下游裂隙中某个点的实测核素浓度,利用偏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和反问题的拟解法,反求出核素迁移模型反问题的解,即排污点的核素状态。最后,给出核素迁移模型的正问题和反问题的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正问题的解析解能够刻画核素的迁移规律,也显示出所提反问题方法能有效地反演核素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单裂隙 双重介质 LAPLACE变换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放废物处置缓冲材料导热性实验设备的设计
7
作者 任广元 刘晓东 +1 位作者 陈泉水 陈庆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76,共4页
设计的膨润土压实块热传导设备是根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概念模型而设计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设备由供电系统、控温箱、热传导系统、信号转换模块、数据处理系统和环境传感器组成。该实验设备具有模拟性强、操... 设计的膨润土压实块热传导设备是根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概念模型而设计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设备由供电系统、控温箱、热传导系统、信号转换模块、数据处理系统和环境传感器组成。该实验设备具有模拟性强、操作简单、稳定精确、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该设备为研究高放废物的缓冲材料——膨润土的导热特性提供了重要手段,用于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导热性 高放废物处置 实验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型脱硫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脱硫性能分析
8
作者 余志坚 陈传红 +1 位作者 李江 黄德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862-9865,共4页
[目的]研究组成型脱硫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脱硫性能。[方法]以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 R-8为出发菌株,将该菌的脱硫质粒中的脱硫基因dszABC和组成型gap基因启动子克隆到表达载体pPR9TT中,获得的组成型重组质粒pR... [目的]研究组成型脱硫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脱硫性能。[方法]以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 R-8为出发菌株,将该菌的脱硫质粒中的脱硫基因dszABC和组成型gap基因启动子克隆到表达载体pPR9TT中,获得的组成型重组质粒pRT-C后电转化R-8-0菌,得到了组成型工程菌R-8-C,并对其脱硫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R-8-C菌在含0.10 mmol/L Na2SO4的BSM培养基中仍然具有较高脱硫活性,在72 h内,是以二苯并噻吩(DBT)为唯一硫源时R-8脱硫活性的93%;而对照组(即原始菌R-8)几乎不能脱硫。以DBT为唯一硫源时,在不同生长时期内,R-8-C菌生长细胞的脱硫活性均高于R-8菌,且在24 h内,R-8-C菌的脱硫活性约为R-8菌的1.3倍。[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脱硫基因调控机制及构建高活性脱硫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德氏假单胞菌 组成型工程菌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事故早期烟羽的蒙特卡罗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闫政 杨亚新 +2 位作者 张叶 郑勇明 杨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58-362,共5页
对蒙特卡罗方法在核事故烟羽仿真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条件,对核事故放射性污染物大气扩散进行了模拟,并对近地面高度上污染物积分浓度进行计算。蒙特卡罗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核事故早期烟羽的演化情况。
关键词 核事故 烟羽 蒙特卡罗方法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包容模拟放射性核素Sr固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磐仪 陈泉水 +2 位作者 马辉 郁兴国 刘晓东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以氧化铁、钛粉、氧化钙、二氧化钛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人造钙钛矿岩石。以人造岩石为基底,利用固相反应固化模拟放射性核素Sr。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固化体形貌与结构。结果分析表明:当Fe2O3... 以氧化铁、钛粉、氧化钙、二氧化钛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人造钙钛矿岩石。以人造岩石为基底,利用固相反应固化模拟放射性核素Sr。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固化体形貌与结构。结果分析表明:当Fe2O3∶Ti∶CaO∶TiO2=2∶3∶4∶1(物质的量之比),掺入SrO含量为10%时,可以获得较好的钙钛矿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人造钙钛矿 模拟固化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Cu^(2+)、Cd^(2+)和Ni^(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5
11
作者 周利民 王一平 +1 位作者 黄群武 刘峙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9-1984,共6页
用反相乳液分散-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粒径为50-80μm的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经乙二胺改性,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考察了改性磁性壳糖微球(EMCS)对Cu2+、Cd2+和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Cu2+和Ni2+的吸附容量增加,Cd2... 用反相乳液分散-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粒径为50-80μm的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经乙二胺改性,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考察了改性磁性壳糖微球(EMCS)对Cu2+、Cd2+和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Cu2+和Ni2+的吸附容量增加,Cd2+吸附容量最佳pH值为3;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EMCS对Cu2+、Cd2+、Ni2+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54.3、20.4、12.4mg·g-1;吸附动力学数据用拟二级反应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经乙二胺改性的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在实验pH值范围内对Cu2+的吸附选择性高于Cd2+和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乙二胺 金属离子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地区榆树沟-铜花山蛇绿岩特征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27
12
作者 徐向珍 杨经绥 +3 位作者 郭国林 李天福 任玉峰 陈松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20,共25页
榆树沟-铜花山蛇绿岩出露于南天山北缘,属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蛇绿岩已被构造肢解,主要由超镁铁岩、堆晶岩、熔岩类组成。超镁铁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显示典型的亏损地幔岩特征,橄榄石为富镁型,Fo为90;斜方辉... 榆树沟-铜花山蛇绿岩出露于南天山北缘,属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蛇绿岩已被构造肢解,主要由超镁铁岩、堆晶岩、熔岩类组成。超镁铁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显示典型的亏损地幔岩特征,橄榄石为富镁型,Fo为90;斜方辉石为顽火辉石,En为90,单斜辉石含量少;副矿物铬尖晶石属低铬型,Cr#值(=Cr/(Cr+Al)×100)16~28,Mg#值(=Mg/(Mg+Fe)×100)63~75,反映了深海橄榄岩特征。归一化后榆树沟超镁铁岩MgO含量38.84%~44.53%,Al2O3为1.51%~3.63%,CaO为0.42%~5.77%,成分近于大洋二辉橄榄岩;铜花山的超镁铁岩叠加碳酸岩化,LREE强烈富集,可能经历了俯冲洋壳流体改造。熔岩类在榆树沟和铜花山均有较大规模产出,其中榆树沟玄武岩为主,铜花山安山岩和英安岩较多。熔岩多已遭受绿片岩相海底热液蚀变。榆树沟玄武岩的REE含量总体比铜花山的低,稀土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型;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源区可能遭受过流体作用影响。铜花山三个高镁火山岩化学成份具有SiO2(32%~36%)含量很低、MgO(20.12%~28.50%)含量高、K2O+Na2O(0.06%~0.46%)含量小于2%的特征,综合分析可归为苦橄岩类。堆晶岩通常以构造小岩块产在超镁铁岩块中或基性熔岩中,以辉长岩为主,有少量橄榄辉石岩等,岩石蚀变、构造变形强烈。堆晶岩的成分接近玄武岩,存在LREE富集和略亏损平坦两种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榆树沟和铜花山的蛇绿岩形成于MOR构造环境,但具有受俯冲带流体改造特征,并伴生有岛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 蛇绿岩 榆树沟 铜花山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中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成矿——以邹家山矿床铀成矿作用分析为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胡宝群 吕古贤 +5 位作者 孙占学 李满根 史维浚 李学礼 王运 白丽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2-512,共11页
在已知成矿带和矿床中,随着找矿和开采的进行,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资料积累越来越多。一个好的成矿理论,可以给这些资料较为统一的、合理的解释,还可能为老矿区(带)的深部和外围找矿指出一些新思路和新标志。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水... 在已知成矿带和矿床中,随着找矿和开采的进行,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资料积累越来越多。一个好的成矿理论,可以给这些资料较为统一的、合理的解释,还可能为老矿区(带)的深部和外围找矿指出一些新思路和新标志。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水相变可导致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突变,使成矿物质被释放而成矿,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断裂降压引发水相变,是热液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是认识热液成矿作用的关键。基于上述目的和思路,本文以邹家山热液铀矿床为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矿床物质组成及含矿断裂特征方面近期研究成果,用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分析了邹家山铀成矿作用过程,并初步探讨了相山矿田及华南铀热液成矿作用。指出在相山等华东南的铀矿田中,常见先形成X节理,后在力偶作用下沿X节理的一枝发生一组平行滑动,形成间断、侧列、菱形的张性小断块,从而出现总体挤压、局部拉张降压的环境,压力降低引发水相变而使成矿物质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蚀变 断裂 热液铀矿床 相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7
14
作者 胡恭任 戚红璐 +1 位作者 于瑞莲 刘海婷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6-291,共6页
总结国内外大气降尘重金属形态分析常用的两种方法——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用于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总结出适用于大气降尘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工模拟酸雨淋溶... 总结国内外大气降尘重金属形态分析常用的两种方法——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用于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总结出适用于大气降尘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工模拟酸雨淋溶法,提出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大气降尘 综述 生态风险评价 重金属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永兴岛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肖红伟 肖化云 +3 位作者 张忠义 王燕丽 龙爱民 刘丛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37-3244,共8页
于2013年对南海西沙永兴岛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主要阴阳离子,利用PMF模型对不同离子组成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运用Traj Stat软件模拟后向气团轨迹污染物来源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降水离子浓度顺序为:Cl^-、SO_4^(2-)、NO_3^-和Na^+... 于2013年对南海西沙永兴岛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主要阴阳离子,利用PMF模型对不同离子组成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运用Traj Stat软件模拟后向气团轨迹污染物来源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降水离子浓度顺序为:Cl^-、SO_4^(2-)、NO_3^-和Na^+、Ca^(2+)、Mg^(2+)、NH_4^+、K^+.Na^+和Cl^-是降水中主要的阴阳离子,表现出海洋性降水的特征.SO_4^(2-)、Mg^(2+)、K^+主要来源于海水,但SO_4^(2-)也受化石燃料燃烧等影响,而K^+可能受生物质燃烧的影响.Ca^(2+)主要来源于土壤,少数来源于其他影响.NO_3^-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而NH_4^+有多种来源,包括内陆人为活动的排放和海洋本身有机物降解过程释放的影响.根据Redfield比,可以初步计算出降水中NO-3^-和NH_4^+对南海新生产力的贡献约为4.8%~13.5%.后向气团轨迹表明,永兴岛降水的离子来源区域相对复杂,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南方区域,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影响,或者来源于南海局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降水 来源 PMF模型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遵义镍-钼富集层中独居石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益平 潘家永 +3 位作者 胡凯 郭国林 严兆彬 凡秀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4,共5页
对贵州遵义天鹅山-黄家湾镍-钼富集层中镍-钼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研究,在镍-钼矿石中发现了稀土独立矿物——独居石,呈不规则的细粒、蠕虫状分布于矿石中,并与镍、钼的独立矿物共生;独居石La和Ce的含量高(La2O3含量变化范围为25.70%~30.... 对贵州遵义天鹅山-黄家湾镍-钼富集层中镍-钼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研究,在镍-钼矿石中发现了稀土独立矿物——独居石,呈不规则的细粒、蠕虫状分布于矿石中,并与镍、钼的独立矿物共生;独居石La和Ce的含量高(La2O3含量变化范围为25.70%~30.52%,Ce2O3含量变化范围为22.96%~27.68%),贫Sm、Th(Sm2O3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49%~0.80%,ThO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19%),具有热液成因独居石的化学成分特征。镍-钼矿石中稀土矿物独居石的发现为镍-钼矿层的热液成因提供了直接的矿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富集层 独居石 黑色岩系 贵州 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0a来泸沽湖沉积物色素记录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传红 汪敬忠 +4 位作者 朱迟 赵良元 蒋金辉 杨娇艳 杨劭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0-788,共9页
近百年来云贵高原区域气候变暖明显.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采集泸沽湖沉积物柱,分析测定了近200 a来沉积物柱芯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颤藻黄素(Osc)和蓝藻叶黄素(Myx)4类色素及烧失量(LOI550... 近百年来云贵高原区域气候变暖明显.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采集泸沽湖沉积物柱,分析测定了近200 a来沉积物柱芯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颤藻黄素(Osc)和蓝藻叶黄素(Myx)4类色素及烧失量(LOI550℃)、生物硅、C/N值等指标,并与1951-2010年丽江地区气温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种色素含量及其比值(CD/TC,Osc/Myx)对区域气温变化较为敏感;近60 a来CD、TC、Osc、Myx、LOI550℃和生物硅含量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CD、TC、Osc、Myx和C/N仅与5 a滑动年均降雨量呈正相关,表明气温可能是驱动泸沽湖初级生产力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雨量为次要因素.1990年后4种色素和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C/N值呈下降趋势,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强,内源有机质在沉积物总有机质中的比重增高.此外,Osc和Myx含量及其比值升高,反映蓝藻类生产力增长,颤藻类比重呈增大趋势,表明近20 a来在气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下不仅泸沽湖初级生产力增加,初级生产者群落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沉积色素记录 初级生产力 泸沽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制备、形貌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淑芳 熊国宣 +2 位作者 黄海清 罗刘军 邓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6-29,共4页
铁氧体作为重要的磁性材料和吸波材料,其制备工艺的改进和形貌的控制都是为了得到优良的性能。阐述了铁氧体制备方法、形貌与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制备铁氧体的方法与针状、棒状、片状、球状... 铁氧体作为重要的磁性材料和吸波材料,其制备工艺的改进和形貌的控制都是为了得到优良的性能。阐述了铁氧体制备方法、形貌与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制备铁氧体的方法与针状、棒状、片状、球状和孔状等形貌的铁氧体及各形貌铁氧体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列出了目前铁氧体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几个方向,同时注重新工艺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制备 形貌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第三纪盆地原型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姜勇彪 侯增谦 +3 位作者 严兆彬 杜后发 郭福生 刘燕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0-528,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第三纪发育一系列陆内红色盆地,它们是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上,受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拉分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其演化明显呈阶段性发展,即早期受南西向挤压作用,研究区形成逆冲断裂...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第三纪发育一系列陆内红色盆地,它们是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上,受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拉分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其演化明显呈阶段性发展,即早期受南西向挤压作用,研究区形成逆冲断裂,致使断裂下盘压陷形成前陆盆地,沉积一套河流相的粗碎屑岩系,局部伴有岩浆活动;中期控盆地断裂发生西北向的走滑-拉分,形成拉分盆地,沉积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细碎屑岩系,并伴有广泛岩浆活动;晚期走滑挤压作用,沉积一套河流湖泊相粗碎屑岩系。区域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沉降作用、沉积作用、火成活动和盆地的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盆地原型 前陆盆地 拉分盆地 青海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的相变: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宝群 吕古贤 +3 位作者 王方正 孙占学 李满根 白丽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2-730,共9页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流体主要组分是水。在研究热液矿床时,除了要重视不同介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地质演化等因素外,水的相变也是了解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关键。以热容为例,应用NIST(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提供的网上...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流体主要组分是水。在研究热液矿床时,除了要重视不同介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地质演化等因素外,水的相变也是了解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关键。以热容为例,应用NIST(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提供的网上计算平台,研究了地壳中随温压改变水的热容变化规律,指出相变可造成水的物理化学参数急剧变化、是热液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揭示出热液成矿作用中水的相变和断裂(或断裂+岩浆活动)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指出通过水的相变可建立成矿期次与断裂期次之间的对应关系,水的相变是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热容 耦合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