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下庄铀矿田早古生代岩浆岩的发现及勘查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志军 薛传东 +3 位作者 李国 孙俊杰 巫建华 胡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9,共15页
华南地区南岭一带贵东岩体东部是国内重要的铀矿成矿区,区内粤北下庄铀矿田是国内首个由国内团队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该矿田已发现的产铀岩体成岩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前人勘查也主要集中在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区,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新... 华南地区南岭一带贵东岩体东部是国内重要的铀矿成矿区,区内粤北下庄铀矿田是国内首个由国内团队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该矿田已发现的产铀岩体成岩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前人勘查也主要集中在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区,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新发现的矿田东部外围地区冬瓜岭岩体的成矿潜力。本文查明了冬瓜岭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并与区域主要成矿岩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冬瓜岭岩体属于加里东期形成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上产铀花岗岩体相似,指示冬瓜岭岩体内部及其与寒武纪地层侵入接触边界外围有较好的铀矿找矿勘查远景。经找矿靶区优选,划定102-石角围断裂带和新桥-下庄断裂带夹持区为“攻深”靶区,有效深度为-500 m以下,将冬瓜岭岩体内部及坪田盆地区定为“探新”靶区,并划定出1个“早期高温铀矿化勘查区”,有望大大拓展下庄矿田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 加里东期 靶区优选 下庄铀矿田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主要省份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曹龙生 杨亚新 +2 位作者 张叶 郑勇明 杨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综合了中国大陆28个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现状和及其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引起部分省份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8个省市土壤中放射性... 综合了中国大陆28个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现状和及其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引起部分省份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8个省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按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9.5,36.5,49.1和580.0Bq/kg;土壤中238U,226Ra,232Th的含量随地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0K含量随地域的分布规律则不显著。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成土母岩和铀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天然放射性核素 含量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速度对砂土人工冻结壁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吉植强 劳丽燕 +1 位作者 李海鹏 李尚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8,共9页
运用相似理论设计了不同的渗流速度和冻结管间距下冻结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试验条件下渗流方向温度分布规律、冻结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冻结壁厚度的变化。研究表明:无渗流时,主面及界面的上下游温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而在渗流... 运用相似理论设计了不同的渗流速度和冻结管间距下冻结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试验条件下渗流方向温度分布规律、冻结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冻结壁厚度的变化。研究表明:无渗流时,主面及界面的上下游温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而在渗流作用的影响下,上游温度明显高于下游,随着渗流速度增加及冻结管间距变大,这种不对称性也越明显,不对称性大大增加;冻结壁交圈时间随渗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渗流速度过大时冻结壁无法交圈;在渗流条件下,冻结间距增大会导致冻结壁厚度大幅度减小,交圈时间大大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人工冻结 模型试验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冻结土污染物隔离屏障应用现状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吉植强 吕昕 +3 位作者 李海鹏 劳丽燕 于梁梁 杨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158-165,共8页
土体冻结后渗透系数显著降低,能够减缓其中污染物的迁移速度,因此冻土屏障已经被应用于污染物处置领域。通过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总结近年来污染物在工程屏障中的扩散与吸附特性、天然冻土中污染物的运移特性、利用人工冻土处置污... 土体冻结后渗透系数显著降低,能够减缓其中污染物的迁移速度,因此冻土屏障已经被应用于污染物处置领域。通过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总结近年来污染物在工程屏障中的扩散与吸附特性、天然冻土中污染物的运移特性、利用人工冻土处置污染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常用研究方法、思路和技术进行了介绍,总结污染物常见工程屏障材料以及天然冻土中的迁移特征,指出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对人工形成冻土屏障处置污染物的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更深入的研究人工冻土阻滞机理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土 屏障材料 污染物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铀矿区放射性核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仲魁 孙占学 +2 位作者 郑立莉 饶苗苗 王艳芬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0,共6页
采集了某铀矿区不同浓度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40)K活性浓度、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浓度区块土壤呼吸作用随着放射性核素活性浓度的增... 采集了某铀矿区不同浓度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40)K活性浓度、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浓度区块土壤呼吸作用随着放射性核素活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浓度区块不同深度土壤呼吸作用变化不显著;研究区不同浓度区块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等5种酶活含量变化差异显著,均随着放射性核素活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浓度区块不同深度土壤5种酶活含量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变小。放射性核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土壤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脆性指标与物元理论的可爆性分级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严荣富 黄温钢 +1 位作者 王清亚 杜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解决爆破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根据矿山生产情况的反馈,提出了能够综合反映矿岩爆破特性的评价指标——脆性,经落锤试验确定脆性系数,并将其与岩石容重、抗拉强度一起作为可爆性判别指标。应用物元可拓理论,建立岩体可爆性物元模型,通过... 为解决爆破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根据矿山生产情况的反馈,提出了能够综合反映矿岩爆破特性的评价指标——脆性,经落锤试验确定脆性系数,并将其与岩石容重、抗拉强度一起作为可爆性判别指标。应用物元可拓理论,建立岩体可爆性物元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简单关联函数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对矿岩可爆性进行了评判,得出待评岩体的可爆性级别。在此基础上优化爆破参数,并通过爆破漏斗试验进行验证。最后,将其应用于该矿中深孔爆破中,矿山爆破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爆性分级 脆性指标 物元可拓理论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PM模式在核事故气载放射性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婷 郑勇明 +2 位作者 闫政 张叶 曹龙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阐述了随机游走粒子-烟团模式(RPPM)的基本原理,模拟核事故早期污染物烟羽在不同边界层大气条件和不同源项条件下弥散分布,并分析放射性污染物对近地面层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在稳定性边界层大气条件下具有更强的污染能... 阐述了随机游走粒子-烟团模式(RPPM)的基本原理,模拟核事故早期污染物烟羽在不同边界层大气条件和不同源项条件下弥散分布,并分析放射性污染物对近地面层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在稳定性边界层大气条件下具有更强的污染能力;不稳定性大气条件下高架源释放形成的污染面积最大;RPPM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核事故气载放射性污染扩散演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烟羽 随机游走粒子-烟团模型 数值模拟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氧化铁结合超导磁吸附分离磷及资源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宾宾 李亦然 +2 位作者 孙占学 张卫民 王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0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粒径36.47~58.68μm的T1~T3羟基氧化铁材料,研究其对模拟含磷废水的吸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羟基氧化铁样品为无定形羟基氧化铁。羟基氧化铁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样品饱和吸附量T3>T2>T1。出水磷...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粒径36.47~58.68μm的T1~T3羟基氧化铁材料,研究其对模拟含磷废水的吸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羟基氧化铁样品为无定形羟基氧化铁。羟基氧化铁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样品饱和吸附量T3>T2>T1。出水磷含量随羟基氧化铁投加量升高而减少,初始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 mg/L,投加量分别为2、4 g/L时可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T1样品超导磁分离效果最佳,穿透柱体积为1087个。磁分离出水磷的质量浓度均低于0.5 mg/L,磷去除率最大达92.5%。磷的解吸率随NaOH含量增加而增加,当NaOH浓度为1.5 mol/L时,磷解吸率达到98.57%。以CaCl_2为沉淀剂,当n(Ca):n(P)=6.68时,磷回收率达到91.23%,回收产物中P_2O_5的质量分数达到4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 超导磁分离 吸附 解吸 磷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smann理论与遗传算法的海底沉积物物理参数声速反演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倪然 李红星 +4 位作者 谢青霞 官芬芬 黄光南 张瑾 张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228,共6页
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参数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工程施工的重要参数。基于Gassmann理论,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以海底沉积物实测纵波速度矩阵与预测纵波速度矩阵差的2范数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由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反演海底沉积物密度、孔隙度和... 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参数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工程施工的重要参数。基于Gassmann理论,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以海底沉积物实测纵波速度矩阵与预测纵波速度矩阵差的2范数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由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反演海底沉积物密度、孔隙度和泊松比的反演方法。经过模型数据与实际资料应用,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通过高维数学反演方法,结合多相介质模型,提出了利用地震速度分析提取的速度资料,反演海底孔隙度、密度和泊松比的反演方法,可为海底工程、海底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声学特性 遗传算法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裂谷盆地“同盆多类型”铀矿床组合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59
10
作者 聂逢君 李满根 +7 位作者 邓居智 严兆彬 张成勇 姜美珠 杨建新 旷文战 康世虎 申科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1-729,共19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核工业部门在二连盆地中开展了广泛的铀矿找矿工作,在乌兰察布和马尼特2个坳陷中发现了多个不同类型的铀矿床。文章从裂谷盆地的发展演化入手,分析了二连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和各阶段中沉积充填类型特征。根据构造-沉积...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核工业部门在二连盆地中开展了广泛的铀矿找矿工作,在乌兰察布和马尼特2个坳陷中发现了多个不同类型的铀矿床。文章从裂谷盆地的发展演化入手,分析了二连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和各阶段中沉积充填类型特征。根据构造-沉积-含铀含氧流体在时空上的耦合作用及其结果,初步建立了早白垩世早期腾格尔组中含煤(砂)泥岩型道尔苏矿床、侧向氧化和垂向氧化形成的赛汉组中古河道砂岩型巴彦乌拉和赛汉高毕矿床、以及晚白垩世二连组中由蒸发沉积-成岩-热流体改造形成的努和廷矿床等"同盆多类型"铀矿成矿模型。同时,依据铀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和地质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铀矿化发育的空间部位特点,指出了"同盆多类型"铀矿在盆地凹陷中发育的有利空间位置,总结了裂谷盆地不同阶段的"同盆多类型"铀矿床组合规律,为在东北亚地区类似盆地中找寻相似的铀矿床组合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同盆多类型”铀矿床组合 含铀含氧流体 裂谷 找矿方向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目的层赛汉组分段与铀矿化 被引量:60
11
作者 聂逢君 李满根 +5 位作者 严兆彬 夏菲 张成勇 杨建新 康世虎 申科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2-1963,共12页
近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赛汉组中找到了可观的砂岩型铀矿资源。关于早白垩世赛汉组的分段没有统一的认识,严重影响了铀矿勘查工作的布置。利用石油、煤炭和核工业部门勘查钻孔岩性、测井曲线、综合编录、地震剖面等资料,结合古气候-颜色... 近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赛汉组中找到了可观的砂岩型铀矿资源。关于早白垩世赛汉组的分段没有统一的认识,严重影响了铀矿勘查工作的布置。利用石油、煤炭和核工业部门勘查钻孔岩性、测井曲线、综合编录、地震剖面等资料,结合古气候-颜色变化、沉积序列变化反映的沉积环境,将赛汉组划分为4段。赛汉组一段,主要为一套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环境下的杂色粗碎屑岩组合。二段为一套凹陷中心灰色、黑色湖沼环境下的泥岩夹褐煤层,凹陷边缘为杂色扇三角洲粗碎屑岩,总体以黑色岩系组合为特征。三段为一套灰色、深灰色含砾粗砂岩、砂岩,侧向联通性较好的灰色岩系组合,形成于辫状河环境。四段为一套红色、黄色泥岩与砂岩互层的红色岩系或组合,沉积于曲流河环境。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中砂岩型铀矿形成于三段中,为侧向氧化成矿作用所致;而乌兰察布坳陷铀矿化定位于四段中,为垂向潜水氧化成矿作用所造成,一段和二段目前还没有找到有价值的铀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汉组 分段 目的层 铀矿化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开鲁盆地砂岩型铀矿热流体作用 被引量:62
12
作者 聂逢君 严兆彬 +5 位作者 夏菲 李满根 卢亚运 蔡建芳 郭福能 宁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50-1866,共17页
开鲁盆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的发现为中国东部晚侏罗世以来伸展裂陷型盆地中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典范。研究发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及其周围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尤其是著名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在矿床中直穿而过。勘查实践表明,70%~80%... 开鲁盆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的发现为中国东部晚侏罗世以来伸展裂陷型盆地中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典范。研究发现,钱家店-白兴吐矿床及其周围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尤其是著名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在矿床中直穿而过。勘查实践表明,70%~80%的钻孔中能见到辉绿岩,矿化体多呈囊状、透镜状,空间上矿化与辉绿岩有关。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包裹体温度与盐度的测定,发现上白垩统姚家组含矿目的层砂岩中存在大量的热流体改造证据。辉绿岩侵入过程中热作用不仅使围岩出现烘烤变色、变硬,而且辉绿岩岩浆作用带来的热流体使砂岩、泥岩产生大量的新生胶结物。与辉绿岩相关的热流体作用使姚家组含矿目的层砂岩中的碎屑颗粒被溶解和交代,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均可见到碳酸盐脉体,同时碳酸盐矿物蚀变交代石英、长石。进一步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可分出第一期方解石、第二期铁白云石和第三期高铁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和石英次生加大边包裹体测温显示,钱家店-白兴吐砂岩型铀矿床热流体改造有3期热流体活动,对应的温度分别为80~90℃、110~120℃和140~150℃。测定冰点获得的包裹体盐度分布也有低盐度区、中盐度区、高盐度区3个区间,它们与3期不同温度的热流体活动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热流体 蚀变矿物学 包裹体 开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热液型铀矿的关系 被引量:45
13
作者 巫建华 郭国林 +3 位作者 郭佳磊 张旗 吴仁贵 余达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91-1614,共24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热液型铀矿分布广泛。空间上,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冀北-辽西、大别山北缘、长江中下游、扬子陆块东南缘、武夷-云开、东南沿海8个火山-侵入岩带和沽源-红山子、青龙-兴城、庐枞-栖...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热液型铀矿分布广泛。空间上,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冀北-辽西、大别山北缘、长江中下游、扬子陆块东南缘、武夷-云开、东南沿海8个火山-侵入岩带和沽源-红山子、青龙-兴城、庐枞-栖霞、赣杭、武夷山、桃山-诸广、郴州-钦州、湘中、雪峰山-摩天岭9个热液型铀成矿带以及满洲里-额尔古纳、扎兰屯、伊春、金寨、天目山5个铀成矿远景带;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250~230Ma、228~205Ma、195~175Ma、165~150Ma、145~130Ma、126~115Ma、110~100Ma、97~80Ma 8个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和早期深源高温、晚期浅源低温两个成矿系统,深源高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1个矿床式,浅源低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5个矿床式。勘查成果显示,热液型铀矿对岩浆岩的岩性岩相没有选择性,但与特定时期的岩浆岩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三叠纪花岗岩中,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中,而且晚期高侵位小岩体或火山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时空分布 热液型铀矿 中生代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沽源张麻井铀-钼矿床围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14
作者 巫建华 丁辉 +5 位作者 牛子良 吴仁贵 祝民强 郭国林 刘帅 余达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768,共12页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河北沽源张麻井铀-钼矿床赋存在张家口组第三段流纹岩与流纹斑岩、石英斑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受隐爆角砾岩控制。研究表明,张麻井铀-钼矿床赋矿流纹岩、流纹斑岩和石英斑岩的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Th/U比值高...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河北沽源张麻井铀-钼矿床赋存在张家口组第三段流纹岩与流纹斑岩、石英斑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受隐爆角砾岩控制。研究表明,张麻井铀-钼矿床赋矿流纹岩、流纹斑岩和石英斑岩的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12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614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8.6±1.4)Ma(MSWD=2.4);流纹斑岩11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6-14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0.2±1.6)Ma(MSWD=2.2);石英斑岩11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32~147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6.2±2.9)Ma(MSWD:1.8)。由此可见,流纹岩、流纹斑岩和石英斑岩的同位素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火山喷发和斑岩就位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以火山岩为赋矿主岩的热液型铀矿的围岩形成时代一致,沽源一红山子铀成矿带早白垩世早期次火山岩与同期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是寻找铀矿的有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纹岩 流纹斑岩 石英斑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质意义 张麻井铀-钼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孙占学 刘媛媛 +1 位作者 马文洁 高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随着核电的发展和铀矿冶业的复兴,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简要分析了铀矿采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国际上饮用水中铀的限值标准,简要评述了地下水放射性污染及其生态影响、铀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随着核电的发展和铀矿冶业的复兴,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简要分析了铀矿采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国际上饮用水中铀的限值标准,简要评述了地下水放射性污染及其生态影响、铀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铀污染地下水的数值模拟、地下水铀污染修复技术,以及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与铀矿冶相关的环保政策和辐射防护法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中国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开采 地下水 放射性污染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大滩盆地铀(钼)成矿流纹岩-花岗斑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雅菲 巫建华 +4 位作者 姜山 刘玄 吴仁贵 刘帅 郭国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211,共19页
大滩火山岩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多金属(Mo-U-Ag-Pb-Zn)成矿带西段,沽源-红山子铀成矿亚带西南段。高精度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盆地内张家口组流纹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40.2±1.9Ma(2σ,MSWD=1.7)和131.... 大滩火山岩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多金属(Mo-U-Ag-Pb-Zn)成矿带西段,沽源-红山子铀成矿亚带西南段。高精度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盆地内张家口组流纹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40.2±1.9Ma(2σ,MSWD=1.7)和131.7±1.1Ma(2σ,MSWD=0.8)。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流纹岩和花岗斑岩均富集Si、Fe、Ga、Rb、Pb、Th、U、Zr、Hf、Nb、Ta和LREE,亏损Al、Mg、Ti、Ba、Sr、Eu、Cr、Ni和HREE,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全岩Nd同位素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ε_(Nd)(t)(分别为-15.9和-16.5)和t_(DM2)值(分别为2267Ma和2220Ma),暗示二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母岩浆从流纹岩演化至花岗斑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钾长石和黑云母的结晶分异,导致了后者Si、U、HREE的进一步富集,以及Fe、Mg、Ti、Al、Sr、Ba、Eu、Zr、LREE等元素的相对亏损。结合前人工作,我们认为流纹岩和花岗斑岩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及破坏的板内伸展背景,来源于古元古代(ca.2.2~2.3Ga)火成地壳物质(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岩石)的部分熔融。结合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及前人获得的矿石U-Pb年龄推断,该区主要铀(钼)矿化时代介于105~110Ma,明显晚于流纹岩和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通过与区域上的产铀盆地(沽源)对比,以及对流纹岩和花岗斑岩的U含量等特征分析认为,两者(尤其是花岗斑岩)是很好的铀矿成矿物质来源,暗示了大滩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花岗斑岩 张家口组 A型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 铀矿 华北克拉通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境岩体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与华北北缘晚白垩世剥露事件及铀成矿 被引量:15
17
作者 聂逢君 张进 +6 位作者 严兆彬 王艳楠 李满根 夏菲 朱成华 王思力 胡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329,共17页
中蒙边境地区的海西至燕山期卫境复式花岗岩体属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关闭后加厚地壳伸展结果的产物。该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76.7~53.8 Ma之间,结合热模拟分析,卫境岩体在晚白垩世经历了一次快速的剥露事件,而在整个新生代期间... 中蒙边境地区的海西至燕山期卫境复式花岗岩体属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关闭后加厚地壳伸展结果的产物。该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76.7~53.8 Ma之间,结合热模拟分析,卫境岩体在晚白垩世经历了一次快速的剥露事件,而在整个新生代期间则处于非常稳定的低速剥露环境中,没有明显的构造变动。卫境岩体的晚白垩世构造热事件对应于其北部和东部广大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内(如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松嫩盆地等)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该不整合代表了一次构造反转事件。华北北缘在晚白垩世曾遭受过比较强烈的构造事件的影响,该事件与Izanagi板块快速向东亚之下俯冲有重要关系。综合区域低温热年代学资料,晚白垩世构造事件影响的范围可至卫境岩体以西、满都拉以东地区。模拟结果显示,卫境岩体的剥露速率约为0.1~0.2mm/a。目前华北北缘东部地貌很可能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而非中生代早中期。铀成矿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内晚白垩世二连组湖相泥岩中赋存超大型的同生沉积成岩铀矿化,早白垩世晚期的赛汉组中也赋存了大型的古新世-始新世时期形成的铀矿化,这些铀矿化的形成均在盆地西缘晚白垩世隆起事件之后,富含铀的卫境花岗岩遭受淋滤,铀在含铀含氧流体中不断被搬运至盆地赋矿地层中。由此可见,卫境岩体的抬升剥露是控制盆地内铀成矿的重要条件,抬升时间与二连盆地中铀矿形成的时代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境岩体 华北北缘 晚白垩世 磷灰石 裂变径迹 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蒙其古尔地区水西沟群砂岩型铀矿目的层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虎军 聂逢君 +2 位作者 饶明辉 王果 张占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9,共8页
蒙其古尔地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东部构造活动区与西部构造稳定区的过渡部位,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该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主岩,具有较好产铀前景。为深入了解该区砂体的岩石学特征,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调查、钻孔观察、岩心编录等方法... 蒙其古尔地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东部构造活动区与西部构造稳定区的过渡部位,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该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主岩,具有较好产铀前景。为深入了解该区砂体的岩石学特征,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调查、钻孔观察、岩心编录等方法,结合室内工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研究了该区砂岩的碎屑骨架组分、结构及成岩作用等岩石学方面的特征,并对其后生铀成矿和物源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较强,具有发育铀储层的物质基础,其物源很可能是来自于周边的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西沟群 岩石学特征 蒙其古尔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火山岩系地层学、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9
作者 巫建华 劳玉军 +3 位作者 谢国发 张婧妍 吴仁贵 聂逢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4-992,共19页
江西相山铀矿田位于赣东北乐安县和崇仁县边境,处于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之间的钦(州)—杭(州)结合带南侧罗霄褶皱带的北缘,属赣杭铀成矿带西南段。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可将相山铀矿田赋矿火山岩系归入武夷群,根据岩性岩相特... 江西相山铀矿田位于赣东北乐安县和崇仁县边境,处于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之间的钦(州)—杭(州)结合带南侧罗霄褶皱带的北缘,属赣杭铀成矿带西南段。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可将相山铀矿田赋矿火山岩系归入武夷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和火山活动产物的规律性,可将武夷群下部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构成的喷发-沉积相组合归入双峰岭组、上部碎斑熔岩夹熔结凝灰岩构成的喷溢-侵出相组合归入鹅湖岭组,分别代表火山活动初始期和喷发期的产物。SHRIMP锆石U-Pb年龄表明,双峰岭组下部熔结凝灰岩年龄为(137.5±1.4)Ma(N=13,MSWD=0.73)、中部2个英安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7.4±1.1)Ma(N=14,MSWD=1.3)和(137.4±1.4)Ma(N=12,MSWD=2.5)、上部晶屑凝灰岩的年龄为(136.4±1.1)Ma(N=14,MSWD=0.49),鹅湖岭组2个碎斑熔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5.4±1.5)Ma(N=13,MSWD=1.3)和(135.2±1.2)Ma(N=12,MSWD=0.25),不仅说明相山铀矿田武夷群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而且年龄与地层的叠置关系吻合。划分的双峰岭组与鹅湖岭组界线不仅是岩性界面,而且是岩相界面,野外容易识别,解决了原打鼓顶组或原如意亭组划分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山铀矿田已有的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数据,提出锆石U-Pb测年结果不能为相山铀矿田火山-侵入杂岩的时序厘定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系 地层学 地质意义 年代学 早白垩世早期 相山铀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场特征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封志兵 聂逢君 +3 位作者 江丽 曾建刚 严兆彬 李红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1-849,共9页
重力场变化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体信息,砂岩型铀矿分布特征与重力场具有一定联系。我国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在我国布格重力异常场中—西北部区,且砂岩型铀矿床大多位于重力场由高向低变化的梯度带上,但靠近重力场高值区。结合砂... 重力场变化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体信息,砂岩型铀矿分布特征与重力场具有一定联系。我国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在我国布格重力异常场中—西北部区,且砂岩型铀矿床大多位于重力场由高向低变化的梯度带上,但靠近重力场高值区。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分析中—西北部区主要含铀盆地构造演化、地层结构等特征,认为位于中—西北部区的含铀盆地所经历的"次造山运动"及其后期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有利于砂岩型铀矿成矿。斜坡的适度抬升有利于富铀岩体风化剥蚀,含铀含氧流体运移、断裂等因素控制砂岩型铀矿成矿,斜坡处地形改变形成重力场变化梯度带,地下断裂、岩石组分变化使重力等值线产生同形扭曲或错断现象。因此,重力场变化特征对划定砂岩型铀矿勘探靶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以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铀矿床为例,探讨其成矿条件与重力场变化特征的关系,体现其实际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砂岩型铀矿 层间氧化带型 氧化还原过渡带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