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赞曰:《文心雕龙》关键词阐释的诗径与理路
1
作者 李小兰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心雕龙》的“赞曰”,既是刘勰文论的一个关键词,又为刘勰文论的关键词阐释开辟了诗径与理路。50首“赞曰”皆为四言诗,直接赓续了《诗经》的诗性和理趣以及“以诗论诗”的言说方式,既将《文心雕龙》每篇的骈俪性书写贯彻到底,又对... 《文心雕龙》的“赞曰”,既是刘勰文论的一个关键词,又为刘勰文论的关键词阐释开辟了诗径与理路。50首“赞曰”皆为四言诗,直接赓续了《诗经》的诗性和理趣以及“以诗论诗”的言说方式,既将《文心雕龙》每篇的骈俪性书写贯彻到底,又对每篇的关键词阐释作出理论小结。“赞曰”之“诗”与“理”兼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左提右挈,精味兼载”,其骈体俪辞,兼载对句之美与辩证之义;二是“约举尽情,昭灼送文”,其诗句的简洁明快,兼具情理与文采;三是“景语情语,皆为理语”,其抒情绘景,赋予关键词阐释以诗眼画境;四是“美中有刺,褒贬兼用”,虽说是劝百讽一,却也彰显出刘勰关键词阐释的批判精神。《文心雕龙》每篇的关键词阐释,在以篇名标目、正文敷理之后,最终以“赞曰”作结。以“赞曰”之“诗”“理”兼美为个案,系统总结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理论传统,或可为当下中国文论的话语建构提供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赞曰 关键词阐释 诗径 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教材编写的历史探源与时代镜鉴
2
作者 廖美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6,共7页
开创性的教材编写是安源工人运动时期教育试验的重要标识,安源工人补习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在实践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次第变化。安源工人运动时期既是中国成人教育教材编写政治性维度探索的源头,也是中国成人教育教材编写科学性维度探索... 开创性的教材编写是安源工人运动时期教育试验的重要标识,安源工人补习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在实践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次第变化。安源工人运动时期既是中国成人教育教材编写政治性维度探索的源头,也是中国成人教育教材编写科学性维度探索的重要奠基期。安源工人补习学校从直接使用民国政府编写的教材到自编适应无产阶级工人教育的教材,代表着教育旨趣从资产阶级教育观向无产阶级教育观的根本转变,也反映了自编教材的适切性探索经历了不断进步的过程。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教材编写不仅对革命根据地及后续教育的教材编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新时代提升成人教育教材编写的政治性与科学性也具有明显的镜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源工人运动 工人补习学校 教材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问西东:论当代跨文化戏剧舞台上的“汤莎会”
3
作者 刘文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汤莎会”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跨文化戏剧演出形式。舞台借助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片段的拼贴、并置或糅合,使“汤”“莎”戏剧在舞台上相互映照,互相阐释,中西合璧,形成对话与互文,生产出新的文化意义。当前,舞台上的“汤莎会”主要... “汤莎会”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跨文化戏剧演出形式。舞台借助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片段的拼贴、并置或糅合,使“汤”“莎”戏剧在舞台上相互映照,互相阐释,中西合璧,形成对话与互文,生产出新的文化意义。当前,舞台上的“汤莎会”主要包括交互串联式、平行拼接式、辐辏组合式、散点化合式等四种形式。“汤莎会”既是带有先锋色彩的戏剧美学实验,也是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戏剧事件和文化仪典。“汤莎会”为汤、莎对话提供了多种可能形态和多元文化空间,为东西方戏剧交流提供了新的文化启示。在未来的跨文化戏剧舞台上,“汤莎会”会展示出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莎会”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跨文化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法理学解读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华 李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实践中亟需形成一套严整有效的依法治国理论支持体系。因此,对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法理学解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实践中亟需形成一套严整有效的依法治国理论支持体系。因此,对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法理学解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价值: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方针:依法执政;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兼具治理革命和系统工程的特点,需要均衡各个治理维度,集全民之力共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体系 法治政府 法治精神 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诉讼的瓶颈问题分析——论对传统原告适格理论的突破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志权 张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2,共4页
原告适格理论是制约公益诉讼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诉讼法曾经有过的从属于实体法的地位,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实体法上的当事人才被作为诉讼当事人,传统的原告适格理论也就将诉讼原告界定为与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但随着公益侵权案... 原告适格理论是制约公益诉讼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诉讼法曾经有过的从属于实体法的地位,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实体法上的当事人才被作为诉讼当事人,传统的原告适格理论也就将诉讼原告界定为与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但随着公益侵权案件的增多,传统原告适格理论日益凸显出对公共利益保护的无力,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于是,认为只有自己合法利益受到违法侵害的人才具有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本文在质疑传统原告适格理论的同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为保护公共利益应突破传统原告适格理论的羁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原告适格理论 传统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淡化理论之中国辨正 被引量:3
6
作者 俞志方 杨仉孙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理论源于美国,1996年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FederalTrademarkAnti-DilutionAct)对该理论进行了立法之阐述,随后各法...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理论源于美国,1996年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FederalTrademarkAnti-DilutionAct)对该理论进行了立法之阐述,随后各法院判例进行了司法之扶正。面对此,我们国家立法司法领域应持何种法律态度,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浅意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淡化 美国反淡化法案 辨正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中国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从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谈起 被引量:2
7
作者 占红沣 李志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2,共5页
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容易遭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是因为指导理论错误;客观上是因为利益关系严重失衡与国家能力欠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容易遭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是因为指导理论错误;客观上是因为利益关系严重失衡与国家能力欠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对于当前中国民主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提供了指导理论,及时地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确立了中国民主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还有利于缓解不利于民主建设的客观因素,创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发展中国家 民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法理辨析与机制协调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胜开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两种具有不同法律属性、救济功能的环境损害司法救济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法理基础应该溯源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环保责任,其目的在于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司法索赔权,强化行政机关在环境...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两种具有不同法律属性、救济功能的环境损害司法救济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法理基础应该溯源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环保责任,其目的在于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司法索赔权,强化行政机关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弥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行为动能不足的限制。我国应重构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机制的价值体系,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应以"损害填补"作为其价值依归,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回归法律监督的价值本源。在具体程序完善中,应明确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起诉范围、顺序机制、诉讼管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晓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给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哲学生态观与宋诗中的生态伦理精神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瑞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40,共5页
宋代是一个人文鼎盛、富于理性精神的时代,理学家们"究天人之际",对天人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思想观念。相应地,宋代诗人创作的大量描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诗歌,亦表现出... 宋代是一个人文鼎盛、富于理性精神的时代,理学家们"究天人之际",对天人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思想观念。相应地,宋代诗人创作的大量描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诗歌,亦表现出朴素的生态伦理意识。宋代诗人亲近自然的"物与"情怀、戒杀爱物思想及其放生举动,均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态伦理精神,成为宋诗在内容主旨方面的一个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宋诗 “物与” 戒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建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86-88,共3页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价值,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角。充分利用高校普...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价值,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角。充分利用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开展课堂教育,加强特色教学,组织典型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达到完善德育过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暴力性犯罪”的辨析——对刑法第81条第2款的理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萍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刑法第81条第2款中的“等暴力性犯罪”是指具体的罪名还是具体的犯罪行为;“等”作为助词,是表示列举未尽,还是列举后的煞尾,学界分歧很大。但通过对司法解释的解读,显然此处的“暴力性犯罪”为具体罪名,非具体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其他条... 刑法第81条第2款中的“等暴力性犯罪”是指具体的罪名还是具体的犯罪行为;“等”作为助词,是表示列举未尽,还是列举后的煞尾,学界分歧很大。但通过对司法解释的解读,显然此处的“暴力性犯罪”为具体罪名,非具体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其他条款中“等”的语义、罪刑法定原则和行刑谦抑原则的要求、现代刑罚的目的、刑法适用存疑时有利被告的原则,“等”应理解为列举后的煞尾。建议未来修改刑法时,尽量用语明确,消除歧义,或者是取消第81条第2款中引起歧义的“等”,或者是在刑法总则第五章中以立法解释的形式用条文界定刑法典中“等”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释 罪名 犯罪行为 列举后的煞尾 列举未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初探——以英美模式、日德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志方 肖瑶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7-179,共3页
公司治理模式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不管是在法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选择何种公司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一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我们的公司在选择治理模式时,不仅需要借... 公司治理模式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不管是在法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选择何种公司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一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我们的公司在选择治理模式时,不仅需要借鉴当前国际社会主流模式的先进经验,还必须与我们国家特有的经济发展路径、文化传统以及我国公司治理的结构特色相适应、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英美公司治理模式 日德公司治理模式 借鉴及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持股执行异议裁判的理论基础及规制路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俞志方 杨永强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154,共8页
目前,司法实践对于强制执行代持股权时隐名股东(实际出资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能否对抗显名股东债权人的问题产生分歧,呈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由于立法的空白,法官主要依靠现有的理论来处理,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争... 目前,司法实践对于强制执行代持股权时隐名股东(实际出资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能否对抗显名股东债权人的问题产生分歧,呈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由于立法的空白,法官主要依靠现有的理论来处理,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是否肯定外观主义理论的运用:肯定者认为,根据外观主义,应当驳回实际出资人的执行异议,以维护商事交易的安全性;否定者认为,债权人与名义股东之间并没有交易关系,该债权人不属于外观主义中“第三人”的范畴,应当肯定实际出资人的主张,以体现执行程序的公正性。通过分析外观主义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价值理念,衡量之下应当肯定外观主义的运用。鉴于此,法院在审理代持股执行异议纠纷时,应当明确提起异议之诉的案外人适格主体地位,对《公司法》第32条第3款中的“第三人”涵盖非交易债权人的解释,契合商法基于保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便捷立法宗旨,平衡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以实现公正合理的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观主义 实际出资人 非交易债权人 执行异议之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选择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俞志方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33,共4页
国有企业产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国有企业因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所涉问题的复杂性,其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我们是以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还是以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作为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产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国有企业因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所涉问题的复杂性,其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我们是以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还是以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作出审慎抉择,因为这事关改革是否成功和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理论 现实选择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戏的民俗心理沉淀与嬗变——以江西广昌甘竹刘家、曾家村族《孟姜女》戏曲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章军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2,49,共5页
孟戏的起源与发展历经一条这样的变迁痕迹:国吊——家吊——巫觋祭祀——佛法超度——文学雅化——民间混融——说唱艺术综合——戏曲终结形态等。孟戏的民俗心理嬗变过程中,沉淀着凭吊亡魂的主题意义偏移、民间审悲心理情结的坚守、以... 孟戏的起源与发展历经一条这样的变迁痕迹:国吊——家吊——巫觋祭祀——佛法超度——文学雅化——民间混融——说唱艺术综合——戏曲终结形态等。孟戏的民俗心理嬗变过程中,沉淀着凭吊亡魂的主题意义偏移、民间审悲心理情结的坚守、以及原始"人头祭"遗韵等诸多民俗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戏 民俗心理 人头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股权激励制度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志方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57-58,62,共3页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的一种创新激励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引导公司健康运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形势下,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功效,应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指出,应认真审视股权激励机制...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的一种创新激励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引导公司健康运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形势下,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功效,应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指出,应认真审视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从而使股权激励制度的正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股票期权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管理社区化实践的制度完善 被引量:3
18
作者 栗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Z期59-60,共2页
当前,在观念多元、结构复杂、利益分化、流动频繁、风险骤增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和实效性,是一个亟须破解的难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不能仅仅被认为是对社会主体间多元利益的协调,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对各方利益主张的整... 当前,在观念多元、结构复杂、利益分化、流动频繁、风险骤增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和实效性,是一个亟须破解的难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不能仅仅被认为是对社会主体间多元利益的协调,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对各方利益主张的整合。但是,利益诉求的整合仅仅是良好的社会管理的初步,形成具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化 社会管理 社区自治 社区治理 利益分化 多元利益 持续性 契约化 城市基层 社区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事法律的情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文斌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6期26-31,共6页
以天理与人情为内容的情理观影响、规范着中国传统社会民事法律规则,确立了传统民事法律的最高要求与最低底线,其以儒家礼治思想为基础,以公允、诚信、习俗原则为表现形态,贯穿于古代社会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制度的各个方面。天理、国... 以天理与人情为内容的情理观影响、规范着中国传统社会民事法律规则,确立了传统民事法律的最高要求与最低底线,其以儒家礼治思想为基础,以公允、诚信、习俗原则为表现形态,贯穿于古代社会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制度的各个方面。天理、国法、人情的和谐既是古代封建官员追求的目标,也是民众民事行为的准则,并由此构建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人情社会。在构建中国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科学地对待传统的情理观,取其世俗化、民族化以及权利义务对等性等合理因素,为制定融传统性与现代性为一体的中国民法典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 价值 传统民事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产权理论在企业产权改革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志方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企业国有产权问题一直是人们聚焦的话题。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宏观分析了产权制度的历史本质及发展趋势,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层次的说服力。现代西方的产权理论是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经济个体交易行为、法...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企业国有产权问题一直是人们聚焦的话题。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宏观分析了产权制度的历史本质及发展趋势,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层次的说服力。现代西方的产权理论是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经济个体交易行为、法律契约关系及成本收益关系等微观层面分析产权,其对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的具体分析,有其合理性。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对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价值何在,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要具备充分的智识,作出审慎抉择,因为这事关改革成功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理论 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