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校园植物配置与区系分析——以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韩世明 孙丽 +1 位作者 李志文 邓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32-38,共7页
通过对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植物的调查和分析,得出校区共有种子植物149种,隶属于61科108属。其中乔木60种、灌木48种、藤本2种、草本35种、竹类4种。在科、属水平上地理分布的热带性质显著,成分复杂多样,绿化植物以本土植物为主,尤以... 通过对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植物的调查和分析,得出校区共有种子植物149种,隶属于61科108属。其中乔木60种、灌木48种、藤本2种、草本35种、竹类4种。在科、属水平上地理分布的热带性质显著,成分复杂多样,绿化植物以本土植物为主,尤以香樟居多。从科、属分类统计上,单种科和单种属比例最高,有较好的多样性。与南昌其他高校相比,东华理工大学校园植物有较高的丰富度,但在今后校园绿化中应增加藤本绿化种类,适当变化行道树类型,避免千篇一律的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植物区系 植物调查 东华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测井在铀矿地浸工艺孔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强 张雪芬 吴信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53-58,共6页
地球物理测井在铀矿地浸工艺孔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参数的分析,不但可以划分地层、岩性、确定矿体位置和品位,也可以应用于地浸工艺孔的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工作中。详细探讨了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组合... 地球物理测井在铀矿地浸工艺孔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参数的分析,不但可以划分地层、岩性、确定矿体位置和品位,也可以应用于地浸工艺孔的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工作中。详细探讨了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组合密度测井、声波测井、井温测井、电流测井、井斜测井等多种方法在水泥固井和成井质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地球物理测井是效率高、效果好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地浸工艺 地球物理测井 井温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萤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吴佳 刘晓东 +5 位作者 王凯兴 戴佳文 余驰达 孙立强 朱坤贺 杨建俊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97-2810,共14页
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探明的单铀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有利于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实践的开展。本文首次对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中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脉石矿物——萤石开展了详细... 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探明的单铀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有利于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实践的开展。本文首次对青海海德乌拉铀矿床中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脉石矿物——萤石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岩相学和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研究,以探讨成矿流体特征。研究表明,海德乌拉铀矿床产出有紫黑色、紫色两期热液萤石脉,其中紫黑色萤石与成矿关系更为密切。两期萤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配分模式明显不同,成矿期紫黑色萤石相对富集Sr和Ba,而成矿后紫色萤石相对富集REE以及Co、Ni、Cu、Zn、Ga、Rb、Y、Zr、Nb、Mo、Cs、Pb、Th和U等微量元素。其中,成矿期紫黑色萤石ΣREE变化范围较大(59.98×10^(-6)~118.31×10^(-6)),中值为75.02×10^(-6),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ΣLREE/ΣHREE中值为5.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中值为12.24),具有中度铕负异常(δEu中值为0.56)、铈异常不明显(δCe中值为0.99)和钇正异常(δY值中值为2.21);成矿后紫色萤石ΣREE含量较高(194.12×10^(-6)~207.67×10^(-6)),中值为195.55×10^(-6),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ΣLREE/ΣHREE中值为4.7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_N中值为6.37),具有强烈铕负异常(δEu中值为0.09)、明显的铈正异常(δCe中值为1.33)和钇正异常(δY值中值为1.90)。根据与围岩和沥青铀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结果,认为海德乌拉铀矿床中两期萤石形成于不同来源的流体,成矿期萤石反映了其形成于富含F^(-)、Cl^(-)的酸性流体,可能是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且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下沉淀成矿;成矿后紫色萤石主要继承了赋矿火山岩围岩的Eu负异常特征,但Ce明显正异常,指示紫色萤石形成于更为氧化的环境,具有更高比例大气降水的加入,且成矿后流体的氧逸度和pH值与成矿期的流体相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萤石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海德乌拉铀矿床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长江铀矿田辉长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4
作者 刘国奇 夏菲 +3 位作者 赵葵东 李前 唐英 黄林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6-331,共16页
为了解长江铀矿田辉长闪长岩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对该区辉长闪长岩开展锆石与磷灰石的U 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及Sr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辉长闪长岩锆石和磷灰石U Pb年龄分别为(157±2)Ma和(157±5)Ma,... 为了解长江铀矿田辉长闪长岩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对该区辉长闪长岩开展锆石与磷灰石的U 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及Sr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辉长闪长岩锆石和磷灰石U Pb年龄分别为(157±2)Ma和(157±5)Ma,与长江铀矿田低Ti中基性岩时代一致。与低Ti中基性岩相比,辉长闪长岩具有较高的SiO_(2)(54.48%~56.74%)和K_(2)O(2.22%~3.74%)含量以及ω(Nb)/ω(La)值(0.4~0.5)、ω(La)/ω(Sm)值(4.7~5.4)、ω(Th)/ω(Nb)值(0.9~1.0)和(ω(^(87)Rb)/ω(^(86)Sr))i值(0.711783~0.719434);与高Ti中基性岩相比,辉长闪长岩具有较低的ω(Nb)/ω(U)值(3.4~5.3)、εNd(t)值(-8.55~-8.18)。辉长闪长岩物质来源于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岩石圈地幔熔融,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弧后拉张和板块裂解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闪长岩 岩石成因 磷灰石U Pb定年 长江铀矿田 粤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围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宝文 王晋 +7 位作者 李满根 袁琪 陈念楠 唐湘飞 吴声明 段建兵 黄思俊 曾宪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9,共15页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沙湾组铀矿化细粒碎屑岩的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对其开展显微镜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北三台地区沙湾组细粒碎屑岩为岩屑砂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差异性(ω(LREE)/ω(HREE...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沙湾组铀矿化细粒碎屑岩的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对其开展显微镜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北三台地区沙湾组细粒碎屑岩为岩屑砂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差异性(ω(LREE)/ω(HREE)平均为5.78)较明显;源区化学风化程度(CIA指数平均为62.77)相对较低,物源以中酸性火成岩为主,源区为研究区北部的卡拉麦里山。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处于从弱氧化弱还原的转化阶段,并在黄铁矿、油气等还原作用下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新近系 沙湾组 砂岩型铀矿 准噶尔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河源锂矿床伟晶岩岩石成因及其锂超常富集机制:来自锆石、磷灰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的约束
6
作者 冯莲花 田世洪 +5 位作者 李海立 孙建东 龚迎莉 杨世文 黄昌祺 刘文斌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7-1251,共35页
锂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金属”。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重要产地,其中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赣南地区,被认为与会同岩体密切相关。然而,伟晶岩岩石... 锂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金属”。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重要产地,其中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赣南地区,被认为与会同岩体密切相关。然而,伟晶岩岩石成因及其锂超常富集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理解和揭示。本文以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典型代表——河源锂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Nd同位素研究,查明伟晶岩岩石成因,揭示锂超常富集机制,建立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模型,解开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成因难题。研究获得会同复式岩体细粒碱长花岗岩和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8.7±2.8Ma和401.2±2.7Ma,获得含锂辉石伟晶岩中磷灰石U-Pb年龄387±10Ma,在误差范围内与会同复式岩体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锂辉石成矿作用与会同岩体具有成因联系。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表现出A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含量高(∑REE平均值为276.57×10^(-6)),高硅(69.81%~75.31%),适度富碱(K 2O:3.96%~6.16%,Na_(2)O:2.22%~3.25%),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δEu平均值0.34),10000Ga/Al比值范围为2.98~3.76(>2.6),高场强元素Zr+Nb+Ce+Y含量范围为408.3×10^(-6)~544.1×10^(-6)(>350×10^(-6))。细粒碱长花岗岩则表现出过铝质高分异S型花岗岩特征:低的TiO_(2)、Fe_(2)O_(3)、CaO、MgO、∑REE、Nb/Ta、Zr/Hf比值,更高的Li、Rb、Cs和分馏效应(La/Yb)N;白云母矿物的存在;且其所有样品均出现标准刚玉分子,质量分数范围为2.87%~3.56%,均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均大于1.1;Th和Y含量低,且Th、Y与Rb呈现负相关关系。前后两者εNd(t)同位素比值分别为-9.43~-9.10、-13.49~-13.35,Nd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能较好地反映源区的特征,粗粒黑云母花岗岩(A型)应源自下地壳部分熔融,细粒碱长花岗岩(S型)可能为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会同岩体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碱长花岗岩Li含量为35.5×10^(-6)~103×10^(-6),变质沉积岩Li含量高达71.4×10^(-6)~1390×10^(-6)(平均值为662.36×10^(-6));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物质来自富锂变质沉积岩的重熔,大规模的复式会同花岗岩体提供持久充足的热源,以(热隆)形态上侵形成以花岗岩基为中心,边缘为围岩(变质沉积岩)遭受高温熔融,从而使富Li的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富Li的伟晶质岩浆。从研究中获得找矿启示:地层上变质沉积岩锂含量超常展布区为首要勘查目标,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形成是构造、岩浆与含矿热液Li异常分布相互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岩石成因 锂超常富集机制 U-PB定年 全岩地球化学 赣南河源锂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上洞变玄武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7
作者 马玉香 刘帅 +2 位作者 杜后发 姚玥 赵亮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2-920,共19页
【研究目的】最新在赣南上洞发现的变玄武岩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带南缘,对其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可为解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构造属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上洞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最新在赣南上洞发现的变玄武岩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带南缘,对其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可为解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构造属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上洞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上洞变玄武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变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Mg^(#)(40.44~45.16)、富钠贫钾(K_(2)O/Na_(2)O=0.07~0.16),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无显著Eu异常(Eu=1.03~1.11),富Nb、显著的Sr-Nb-Ta弱亏损特征。矿物学研究显示,辉石具富镁、富钙的特点,属普通辉石,结晶温度1184℃;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660℃,具有富铝、富铁,贫镁、贫钾的特点;角闪石具贫钛、富钙、富铁、富铝的特点,属钙质闪石组中的普通角闪石,结晶温度594℃;斜长石具贫钛、富钠、富铝的特点,属于中长石-奥长石。【结论】研究表明,赣南上洞变玄武岩形成于高温、高氧逸度的环境,属于壳幔混源的玄武质岩浆,具有岛弧环境特征,暗示华南早古生代加里东期构造背景应属于俯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玄武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赣南上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龙滩金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来自磁铁矿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8
作者 刘方烁 张文高 +5 位作者 毛承安 李伟 唐一飞 徐海棚 肖昌浩 陈正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右江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及相关锑、铊、汞等低温热液矿床的集中分布区。为探究该区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本文以桂西龙滩金锑矿床首次发现的磁铁矿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显... 右江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及相关锑、铊、汞等低温热液矿床的集中分布区。为探究该区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本文以桂西龙滩金锑矿床首次发现的磁铁矿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龙滩磁铁矿与毒砂密切共生,具有高As(平均461μg/g)、高Sb(平均427μg/g)的含量特征,且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La_N/Yb_N平均为8.4)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与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含金黄铁矿具有相似的元素富集特征和稀土配分模式,暗示龙滩磁铁矿与金锑成矿为同一热液事件的产物。另外,龙滩磁铁矿还富集Al、Pb、V、Ti、Zn等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6205μg/g、1454μg/g、877μg/g、630μg/g、201μg/g。元素地球化学图解显示磁铁矿成因与岩浆成因热液流体相关,且有较高的沉淀温度(>500℃)。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桂西龙滩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暗示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及相关锑、铊、汞等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也具有岩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金锑矿床 磁铁矿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湘东大富岭矿床铀成矿的指示意义
9
作者 范鹏飞 廖志权 +3 位作者 李满根 陈念楠 欧阳平宁 张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2-1802,共11页
大富岭矿床隶属于湘东明月峰矿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该矿床的矿石矿物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尚未有报道,为进一步理清矿石矿物特征和稀土元素的特征,探讨稀土元素对铀成矿的指示意义,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激光剥蚀... 大富岭矿床隶属于湘东明月峰矿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该矿床的矿石矿物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尚未有报道,为进一步理清矿石矿物特征和稀土元素的特征,探讨稀土元素对铀成矿的指示意义,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等技术研究了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沥青铀矿,并首次利用LA-ICP-MS测试了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实验结果表明,大富岭铀矿床沥青铀矿主要由UO_(2)、CaO和PbO组成,ThO_(2)含量极低,∑REE含量偏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远大于1,轻稀土明显富集,Eu负异常,沥青铀矿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均表明其形成于温度低于350℃的中低温热液环境,指示大富岭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床。稀土元素指示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热液从高盐度向低盐度转变,热液环境由还原环境逐渐过渡到弱氧化环境,暗示了来源于地壳深部或岩石圈地幔的成矿热液沿着大富岭地区区域性深断裂上升,在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后,最终大富岭矿床适宜位置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铀矿 LA-ICP-MS 稀土元素 热液脉型铀矿床 大富岭矿床 明月峰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刺来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构造环境
10
作者 段雯洁 冷成彪 +2 位作者 莫雷 李凯旋 赵严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52,共18页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该区新发现的刺来复式斑岩体具有重要成矿意义。刺来岩体石英闪长玢岩具高硅[w(SiO_(2))=64.94%~67.31%]、富碱[w(K_(2)O+Na_(2)O)=7.27%~8.84%]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组分揭示其...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该区新发现的刺来复式斑岩体具有重要成矿意义。刺来岩体石英闪长玢岩具高硅[w(SiO_(2))=64.94%~67.31%]、富碱[w(K_(2)O+Na_(2)O)=7.27%~8.84%]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组分揭示其富集轻稀土[(La/Yb)_(N)=33.11~39.41]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P、Ti、Zr),呈现高Sr(692×10^(-6)~1180×10^(-6))、低Y(11.7×10^(-6)~13.1×10^(-6))、高Sr/Y比值(56.7~100)和La/Yb比值(48.7~58.0),符合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刺来岩体整体Th/U比值偏高(0.56~1.24),MgO(1.11%~2.69%)、Cr(12.2×10^(-6)~18.6×10^(-6))和Ni(4.3×10^(-6)~5.8×10^(-6))含量较低,Th/La比值(0.15~0.20)和Nb/Ta比值(13.6~15.2)介于地幔与地壳端元间,揭示其岩浆源区存在俯冲洋壳熔体与地幔熔体的混合作用。MgO-Fe_(2)O_(3)-Al_(2)O_(3)图解及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该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锆石U-Pb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为(217.0±1.8)~(216.9±1.4)Ma,属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刺来岩体与中甸斑岩成矿带内春都、雪鸡坪等大型斑岩矿床同属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西向俯冲背景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地球化学 埃达克(质)岩 锆石U-PB年龄 刺来岩体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榍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过程与矿产勘查的指示
11
作者 樊子航 陈喜连 +4 位作者 许德如 邹少浩 张恒松 冷成彪 杨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96,共20页
榍石(CaTiSiO5)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和矿床中,根据其结构、矿物共生组合和化学成分可分为岩浆榍石、热液榍石和变质榍石。榍石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多种元素(如REE、Fe、Al、Zr等)可以替代榍石中的Ca、Ti、Si和O。榍石的结晶温度、压力和Z... 榍石(CaTiSiO5)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和矿床中,根据其结构、矿物共生组合和化学成分可分为岩浆榍石、热液榍石和变质榍石。榍石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多种元素(如REE、Fe、Al、Zr等)可以替代榍石中的Ca、Ti、Si和O。榍石的结晶温度、压力和Zr含量之间存在系统变化规律,是榍石Zr温度压力计的基础。榍石因其较高的U含量和封闭温度使其成为理想的U-Pb定年矿物,但需要注意普通Pb的校正。榍石的化学组成可以判别岩石类型:其LREE和Fe/Al值可以区分原岩为火成岩还是变质岩;岩浆榍石的Zr/Y值和Fe含量可以有效地区分长英质岩石和镁铁质岩石。利用榍石Nd同位素组成和Sr、F等元素含量可以示踪岩浆源区和岩浆演化过程。榍石-磁铁矿-石英的矿物共生组合可以指示岩浆高氧逸度特征,且榍石中的变价元素(如Eu、Ce、Ga、Fe、V)以及Th/U值也可用于推断岩浆的氧化还原状态。由于榍石中携带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其结构和化学组成广泛用于揭示成矿过程。在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的钨矿床中,榍石Al、Fe、W和Mo含量能够反映钨成矿环境的氧逸度和压力等成矿条件,进而指示矽卡岩型钨矿床的富集成矿机制;在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榍石δCe、δEu值可以指示岩浆氧逸度, F含量能指示岩浆黏度,反映钼成矿潜力;而在与花岗岩相关的热液型锡矿床中,富锡岩浆榍石反映出花岗质岩浆中的锡富集特征,受热液改造的榍石则体现后期Sn元素的迁移和聚集过程。此外,榍石中特征元素(U、Th、Fe、Al、REE等)含量和Fe/Al值可以用于判别成矿与不成矿的花岗质岩体,并用于区分不同矿床类型。综上,榍石是一种有效的指示矿物,不仅在成岩和成矿过程的示踪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在判断和评估某些岩体的成矿潜力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类质同象 地球化学特征 榍石Zr温度压力计 岩石成因 成矿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敦弧晚三叠世MORB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2
作者 黄盛 王艳军 +4 位作者 李凯旋 陈加杰 莫雷 王乾鑫 冷成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12,I0001,I0002,共18页
义敦弧作为三江特提斯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关于义敦弧三叠纪晚期构造演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板片断离这一关键地质事件,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对义敦南部~216 Ma下小柳玄武岩... 义敦弧作为三江特提斯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关于义敦弧三叠纪晚期构造演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板片断离这一关键地质事件,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对义敦南部~216 Ma下小柳玄武岩和北部卡尼期(237~227 Ma)措交玛玄武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义敦弧三叠纪晚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下小柳玄武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亏损的ε_(Nd)(t)值(+4.4~+5.5)、较亏损的重稀土元素和较富集的轻稀土元素,无明显的Nb-Ta-Ti亏损及Eu异常(δEu=0.92~1.14),与E-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高度相似。措交玛玄武岩同样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亏损的ε_(Nd)(t)值(+3.7~+9.2)和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无Nb-Ta亏损及Eu异常(δEu=0.99~1.07),其地球化学特征与N-MORB相似。通过CaO和FC3MS与MgO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下小柳玄武岩母岩浆起源于辉石岩地幔源区,而措交玛玄武岩母岩浆起源于橄榄岩地幔源区。SiO_(2)和(Nb/La)_(PM)与ε_(Nd)(t)的相关性及(Nb/La)_(PM)与MgO的相关性均表明,下小柳和措交玛玄武岩均未经历显著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结合下小柳和措交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本文认为义敦弧南部和北部MORB型玄武岩均形成于甘孜-理塘洋俯冲板片断离过程之中,并进一步提出南义敦地区板片断离发生在~216 Ma,而北义敦板片断离发生在237~22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弧 玄武岩 MORB 板片断离 甘孜-理塘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体中氮磷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妙文 李志文 +4 位作者 孙丽 钟颖 赖玉明 张晓晴 刘建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2,I0006,I0007,共12页
由氮和磷含量过高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水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为探究中国水体氮磷污染现状和高效治理技术,基于2017—2023年环境统计数据和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来源、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松... 由氮和磷含量过高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水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为探究中国水体氮磷污染现状和高效治理技术,基于2017—2023年环境统计数据和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来源、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松辽、海河、淮河和黄河流域总氮最高,淮河流域总磷最高;农业源已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氮磷排放源。迁移转化机制中,氮主要依赖于微生物过程改变化学形态,磷主要通过沉积物和间隙水之间的物理吸附与释放作用进行,沉积物再悬浮、生物和水环境因子对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建议采用综合集成技术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环境友好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富营养化 时空分布 迁移转化 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在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异常提取中的应用
14
作者 韩凤歌 冷成彪 陈加杰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6,共10页
传统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挖掘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等多存在伪回归或提取原始数据信息比例低等问题,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上述问题对数据处理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微量元素数据为研究对象... 传统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挖掘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等多存在伪回归或提取原始数据信息比例低等问题,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上述问题对数据处理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微量元素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针对沟里地区金矿床发育的地质特征,在分析研究区微量元素含量统计规律的基础上,首先利用等距对数比变换(ilr变换)对原始数据进行转化;其次对金矿床标志性元素(Au)含量的ilr变换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提取本地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常规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进行对比,并用聚类分析进行佐证。分析结果表明,ilr变换后的数据克服了原始数据的闭合效应,更趋近于正态分布,均值更趋近于0。相对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提取的组合元素异常区域与本地区已知的金矿床和矿化点分布和构造特征耦合度较高。因此,部分最小平方法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有效的综合异常定量评价指标,为找矿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 等距对数比变换 综合异常 地球化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乐华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
15
作者 袁仕明 蔡报元 +4 位作者 张子露 段建兵 陈念楠 郑一粟 王晋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41,共18页
江西省域含锰层位较多,但成规模的矿床较少,锰成矿理论体系尚不够系统。乐华锰矿是江西省目前查明锰储量位居第一的石炭系大型锰矿床。本文在研究乐华锰矿地质特征和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岩矿石样品开展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江西省域含锰层位较多,但成规模的矿床较少,锰成矿理论体系尚不够系统。乐华锰矿是江西省目前查明锰储量位居第一的石炭系大型锰矿床。本文在研究乐华锰矿地质特征和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岩矿石样品开展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便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因类型。研究发现乐华锰矿床含锰岩系主要由锰矿石、铁锰矿石、含锰铁矿石、含铁锰硅质岩组成;锰矿石及其余含锰岩系样品的Al/(Al+Fe+Mn)、以及Fe-Mn-(Ni+Cu+Co)×10、(Cu+Ni)×15-(Fe+Mn)/4-(Zr+Y+Ce)×100图解等表明锰质来源与热水活动有关;V/(V+Ni)、V/Cr值等指示锰最初是在弱氧化-氧化环境中富集;Sr、Sr/Ba值显示乐华锰矿成矿时古盐度处于半咸水相-咸水相的海水环境,Sr/Cu值显示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利于锰矿成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现代海底热水成因锰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并伴有弱Ce负异常和明显的Eu正异常。Mn/Fe、Y/Ho值、Zr-Cr、La-Ce图解表明乐华锰矿的成因类型为热水沉积型锰矿床。乐华锰矿床的锰质来源主要与热水活动有关,Mn是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在相对较高盐度的海水中经历了弱氧化-氧化作用富集沉淀,并遭受后期成岩改造成锰碳酸盐型锰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华锰矿 地球化学 锰质来源 沉积环境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的构造变形岩相分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8 位作者 余建国 梁光河 李志远 徐兴旺 胡宝群 王红才 毕珉峰 焦建刚 王翠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3-426,共14页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构造变形岩相带也是一个现存的地质体;物探工作目的是要探测和揭示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埋深、轮廓、内部结构构造等特征,为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由于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空关系,如果仅以新鲜岩石标本物性参数的差异作为判别标志,难以提高地球物理方法的分辨率和有效性。结合构造变形岩相进行综合解译,更能提高解释推断成果的多学科融合性。作为终极勘探目标,需要紧密结合构造控矿级序,建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三级分类标准,提取对应的地球物理信息:一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构造单元及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对应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如隆凹构造相间的伸展构造域;二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控矿构造体系,及其所对应的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如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系统;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在的有利成矿构造部位,及其所对应于关键剖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者含矿断裂带等。选择国际流行的典型金属矿床类型,介绍了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组合信息特征及其分级利用操作流程,为有效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构造变形岩相带 物性参数 三级分类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网格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小芊 厉峰 +1 位作者 高军波 雷彬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5-1004,共10页
以6批8 17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网格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形态为集聚型,传统村落密集分布的省际边界现象显著,表现为冀鲁豫交界、皖浙赣交界、黔桂湘交界3大集聚... 以6批8 17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网格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形态为集聚型,传统村落密集分布的省际边界现象显著,表现为冀鲁豫交界、皖浙赣交界、黔桂湘交界3大集聚区;(2)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明显,存在“高-高”“低-高”“低-低”空间聚集,长江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的密集区,东北和西北边陲地区是传统村落分布的稀疏区;(3)交通、经济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不显著,地形、气温、生态、人口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有着正向影响,降水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有着较小的负向影响,人口、城镇、生态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集聚性 地理网格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万建军 赵严 +3 位作者 刘成东 叶皓玮 潘宏峰 张书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95-6202,共8页
衢州市上方镇位于钦杭结合带东段,是中国著名的重钙用大理岩产区,区内大理岩矿床均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地层。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 衢州市上方镇位于钦杭结合带东段,是中国著名的重钙用大理岩产区,区内大理岩矿床均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地层。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方大理岩矿床矿石主要为大理岩和大理岩化灰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大理岩方解石结晶较好,颗粒较大且规则,含杂质较少,大理岩化灰岩则含较多杂质,其方解石结晶较差,颗粒不规则且有溶蚀交代现象。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类碳酸盐岩化学组成相似,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等)和高场强元素(Nb、Zr、U、Hf、Th等)明显富集,而Ti明显亏损。K2O/Na2O、100×MgO/Al_(2)O_(3)、Ga、Ba、Sr和U/Th等指标暗示碳酸盐岩原岩为沉积型碳酸盐岩,且沉积环境为受陆源碎屑物质影响较少的浅海海相沉积,显示为较强的贫氧-缺氧的还原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大理岩 矿物学 微量元素 上方矿床 浙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于都南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德富 陈希泉 +5 位作者 庞新龙 郭俊刚 任国刚 罗杰 吴德海 华国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研究江西于都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所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Cr、Ni、Cu、Zn、Cd、Pb、As、Hg等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多种评价模型开展生态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Pb、As、Hg含量分别... 为研究江西于都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所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Cr、Ni、Cu、Zn、Cd、Pb、As、Hg等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多种评价模型开展生态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Pb、As、Hg含量分别是于都县土壤背景值的1.18、1.24、1.69、1.41、5.79、1.25、2.27、1.41倍。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As、Cd污染最严重,是潜在生态风险最主要的贡献因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金属超标率达20.7%。地累积指数显示As污染最严重,其次是Hg、Ni、Cd。8种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均为0.45~5.14,属强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除Hg外的其他重金属间相关性均较强,而且与pH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u、Zn、Cd、Pb、As主要来源于人为采矿活动,Cr、Ni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地球化学 评价方法 于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物理化学的理论纲要和应用前景
20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11 位作者 胡宝群 周永胜 王宗秀 王红才 曹代勇 方维萱 韩润生 许德如 杨兴科 焦建刚 王翠芝 吕承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7-852,共16页
构造物理化学是地质力学在“构造结合建造”领域兴起的研究方向,发展为探讨构造作用过程中岩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关性的交叉学科领域。针对“构造力能否影响化学平衡”的地球科学难题,作者开展矿田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进行构造力影... 构造物理化学是地质力学在“构造结合建造”领域兴起的研究方向,发展为探讨构造作用过程中岩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关性的交叉学科领域。针对“构造力能否影响化学平衡”的地球科学难题,作者开展矿田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进行构造力影响压力的探索。构造应力场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应力差,使岩石发生变形;另一部分是平均应力部分,即各向相等的正压应力状态,使岩石体积变化。后者称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叠加在其地质作用引起的压力之上,改变该点的压力并影响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由此控制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过程。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构造力改变物理化学条件进而影响化学过程”,即研究构造引起的构造附加压力、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及其控制物理化学过程的领域。构造物理化学和“成矿深度构造校正”等理论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已得到证实,为胶东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支撑。经过30多年科研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产生了广泛学术影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1996年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批准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构造物理化学需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问题,构造作用影响温度问题,构造作用改变岩石物理性质问题,构造作用影响地质P-T相图问题,还要发展“构造结合建造”的构造变形岩相观测研究方法等。构造物理化学在地壳异常压力和地壳深部压力状态、构造对油气的驱动和圈闭问题、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和隐伏矿床预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问题、煤变形-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临界成矿的热力学分析、地震灾害流体对于岩石系统的构造物理化学约束以及构造变形岩相基础上的地球物理勘查等方面推广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物理化学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构造附加参量 深度校正测算 构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