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低热对鲁迅个性心理及文学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桂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39,共6页
鲁迅有写日记的习惯。熟知历史又深谙世事的鲁迅,当然知道“无事只记阴晴风雨”的古训,每El所记十分简短,多为气候变化、书信往来、收支帐目等,此外,最多的就是关于身体病痛和求医问药的记载。虽然从很多方面来看,鲁迅对自己的病... 鲁迅有写日记的习惯。熟知历史又深谙世事的鲁迅,当然知道“无事只记阴晴风雨”的古训,每El所记十分简短,多为气候变化、书信往来、收支帐目等,此外,最多的就是关于身体病痛和求医问药的记载。虽然从很多方面来看,鲁迅对自己的病一向是含糊的,不在意的,也曾说:“我不大喜欢嚷病,也颇漠视生命,淡然处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选择 个性心理 气候变化 漠视生命 书信 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自然”之缘 被引量:3
2
作者 曹瑞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在诗歌创作发生论上,十分注重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对诗人创作的触动和感发作用;在对诗歌文本的分析上,往往将一首诗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以人体各要素或动植物生长规律来喻说诗歌创作原理;在诗歌风格的品评上,大多以... 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在诗歌创作发生论上,十分注重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对诗人创作的触动和感发作用;在对诗歌文本的分析上,往往将一首诗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以人体各要素或动植物生长规律来喻说诗歌创作原理;在诗歌风格的品评上,大多以自然风物或各种自然情境来描述性地勾画诗歌风格,并由于崇尚自然的观念而形成了以自然清丽为工的批评传统。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与"自然"之间的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自然 感物 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传精神”与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学资源 被引量:2
3
作者 毕文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文学传统是经由诸多作家不断开掘的文学主题,而文学资源的影响也成为当代作家无法轻易摆脱的内在规定。在作为当代长篇小说重要文学资源的"史传传统"那里,这种影响呈现出不同层面的形态,既有无法预料的庞杂,也有可以认真梳理... 文学传统是经由诸多作家不断开掘的文学主题,而文学资源的影响也成为当代作家无法轻易摆脱的内在规定。在作为当代长篇小说重要文学资源的"史传传统"那里,这种影响呈现出不同层面的形态,既有无法预料的庞杂,也有可以认真梳理的潜在关联,它们不仅是文学创作精神的凝固,也是叙事要素、美学经验的彰显与延续,正是在这样的矛盾语境中,作为当代长篇小说文学资源的"史传精神"对当代长篇小说文体构成了深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 文学资源 当代长篇小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重建——以1980年代的六位批评家为例
4
作者 毕文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3,共6页
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以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重建为主导趋势,朱寨、张炯、顾骧、刘锡诚、蔡葵、曾镇南六位文学批评家这一时期的批评实践不仅代表了他们文学批评生涯的重要时期,而且以各自的文学批评实绩对19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重建... 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以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重建为主导趋势,朱寨、张炯、顾骧、刘锡诚、蔡葵、曾镇南六位文学批评家这一时期的批评实践不仅代表了他们文学批评生涯的重要时期,而且以各自的文学批评实绩对19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重建起到了示范意义。无论是他们的文学评论,还是文学思潮梳理与文学史研究,都显示了19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在重建的过程中对批评姿态、批评模式、批评话语的多重思考,也为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重新审视提供了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现实主义 1980年代 批评家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传统:如何面对历史与当下
5
作者 毕文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7,共4页
随着当代文学研究经典化问题讨论的日益凸显,文学传统应如何面对历史与当下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文学传统当代重建的可能性入手,进而探寻学术研究史的知识谱系与问题结构,不仅是中西差异下对文学传统"历史化&q... 随着当代文学研究经典化问题讨论的日益凸显,文学传统应如何面对历史与当下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文学传统当代重建的可能性入手,进而探寻学术研究史的知识谱系与问题结构,不仅是中西差异下对文学传统"历史化"问题的不同表述,也是文学传统当代性不确定状态的存在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历史化 当代性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分类学与当代文学资源建构意义下的“史传传统”
6
作者 毕文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描述了史传"作为古代历史散文总称及史学理论归纳"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传统文章分类学下小说文体的分类问题;而刘知几《史通·叙事》的"四体说"阐述了史传作为"文章叙事模式和由此显...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描述了史传"作为古代历史散文总称及史学理论归纳"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传统文章分类学下小说文体的分类问题;而刘知几《史通·叙事》的"四体说"阐述了史传作为"文章叙事模式和由此显露的叙事诗学",对史传所含"春秋笔法"的叙事规定则完成了文章分类学意义下对"史传传统"的最终指认,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小说与史传传统间的文章学渊源关系,并为当代文学中的小说文体研究提供了文学资源的逆向回溯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 文章学 小说传统 文学资源 当代小说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觏哲学生态观及其诗歌的生态解读
7
作者 曹瑞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李觏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家乡著述讲学期间,创作了大量描绘当地自然风光、吟咏性情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生态环境状况,同时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山川风物的亲近和爱赏,具有浓郁的生态意... 李觏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家乡著述讲学期间,创作了大量描绘当地自然风光、吟咏性情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生态环境状况,同时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山川风物的亲近和爱赏,具有浓郁的生态意味。不仅如此,李觏万物同源、惜生爱物的哲学生态观及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物与"情怀,均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觏 宋代 生态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评点中标显玉茗才情——汤显祖评点文学管窥
8
作者 徐国华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
汤显祖一生以“临川四梦”闻名,但他还是一位评点文学名家。他的诗歌评点在评点的内容、形式与旨趣上别有特质,俱见玉茗才情与风骨。汤氏评点文学值得我们去探究。
关键词 汤显祖 卓发之 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几年的周作人研究(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开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64,共12页
三 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已较少泛泛而论,研究者更多地是努力从新的视角阐发周文艺思想的特质,从更多的方面呈现整体,注意揭示不同阶段文学思想的转变,探究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联系。其中,周作人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 三 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已较少泛泛而论,研究者更多地是努力从新的视角阐发周文艺思想的特质,从更多的方面呈现整体,注意揭示不同阶段文学思想的转变,探究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联系。其中,周作人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新文学传统的复杂联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取得了一批值得关注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研究 文学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新文学传统 文艺思想 历史进程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疾病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桂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共5页
曾以"灰五类"身份下放农村并在插队生涯中不幸罹患腿疾终至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为什么会写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样对陕北农村饱含深情、对知青生活充满眷恋的作品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特殊心理对他的回忆产... 曾以"灰五类"身份下放农村并在插队生涯中不幸罹患腿疾终至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为什么会写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样对陕北农村饱含深情、对知青生活充满眷恋的作品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特殊心理对他的回忆产生了强大的干预作用,对他的记忆进行了选择、重组和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疾病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衣”上的宣泄与治疗——论孙犁的抑郁症与“文革”后期的创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桂婷 李斌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
1945年以后,一方面由于政治空气的紧张,一方面由于个人内心的敏感,再加上家庭成分以及作品被批判等原因,孙犁逐渐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关键词 孙犁 抑郁症 创作 文革 情感 书皮 后期 原因 旧书 政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与疗救:鲁迅小说中的矛盾内涵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桂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0,26,共8页
1904年春鲁迅进入日本仙台医专学习,那时的鲁迅正是做着好梦的青年:“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幻灯片事件”将这样的好梦打碎了,被残酷事实刺... 1904年春鲁迅进入日本仙台医专学习,那时的鲁迅正是做着好梦的青年:“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幻灯片事件”将这样的好梦打碎了,被残酷事实刺激、惊醒的鲁迅转而投入了文艺启蒙的工作。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呐喊)自序》 矛盾 疾病 1904年 幻灯片 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批评功能与批评文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小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161,共5页
中国文论史上,文学批评的功能不是从批评诞生之初就永恒不变地存在着,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批评功能论的影响下,文论家自然选择不同的批评文体进行理论的阐释与作品的批评。序跋和评点主要是批评的社会功... 中国文论史上,文学批评的功能不是从批评诞生之初就永恒不变地存在着,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批评功能论的影响下,文论家自然选择不同的批评文体进行理论的阐释与作品的批评。序跋和评点主要是批评的社会功能影响下的产物;批评的审美功能促使了骈文、赋和论诗诗等批评文体的出现;在批评自我表现功能的推动下,文论家喜用轻松自由的书信和诗话等文体来承载理论的内涵。这些批评文体历时性出现,却又共时性存在,共同构筑了中国文论繁复多姿的体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功能 批评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疾病对鲁迅两期散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桂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27,共7页
鲁迅一生中有两次较为集中地写作回忆性散文的创作时期,一是1926年,二是1936年。1926年的散文创作主要是《朝花夕拾》中的十篇回忆散文,1936年的散文创作主要是《我的第一个师父》、《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关于太... 鲁迅一生中有两次较为集中地写作回忆性散文的创作时期,一是1926年,二是1936年。1926年的散文创作主要是《朝花夕拾》中的十篇回忆散文,1936年的散文创作主要是《我的第一个师父》、《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以及未竞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等。已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这两期散文创作现象,并常将这两期散文创作并置同提,且多认为这两期散文创作基于一种共同的回避心理,即鲁迅在疾病缠身时不得不以回忆来回避现实困境或死亡预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鲁迅 疾病 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 创作时期 回忆散文 《女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静农全集》补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桂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0,共8页
黄乔生主编的11卷13册《台静农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于2015年10月问世,这无疑是台静农研究史上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虽然此前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亦有不少结集台静农作品的单行本出版,如大陆有《死室的彗星》《台静农散文集1947... 黄乔生主编的11卷13册《台静农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于2015年10月问世,这无疑是台静农研究史上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虽然此前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亦有不少结集台静农作品的单行本出版,如大陆有《死室的彗星》《台静农散文集1947—1989》《台静农艺术随笔》《台静农代表作》,台湾有《台静农短篇小说集》《龙坡杂文》《静农论文集》《我与老舍与酒——台静农文集》《台静农先生辑存遗稿》《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香港有《台静农诗集》,等等,但一套系统、全面的《全集》的出版,仍有其不言而喻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短篇小说集 研究史 建塔者 早期作品 蜀道 晨报副刊 陈子善 台湾文艺 小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应明无辜 汪信民有冤——新发现宋刊明刻本《菜根谭》的作者辨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军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0,共4页
《菜根谭》现在通行本标注的作者是洪应明,而据近日笔者在江西临川搜集获得一本由宋代传承下来的《菜根谭》,版本所标明的作者为汪革;书中有胡安国的序言,并明确指出其为汪革所作。另考据汪革生平与思想,与《菜根谭》内容的主题思想相吻... 《菜根谭》现在通行本标注的作者是洪应明,而据近日笔者在江西临川搜集获得一本由宋代传承下来的《菜根谭》,版本所标明的作者为汪革;书中有胡安国的序言,并明确指出其为汪革所作。另考据汪革生平与思想,与《菜根谭》内容的主题思想相吻合;清光绪二年的抚州府署藏板《抚州府志》中的记载亦有佐证。因而可以得出结论:《菜根谭》的作者为宋代的汪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根谭》 洪应明 汪革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忠说孝气嶙峋但为循吏死亦足——试论蒋士铨诗歌“忠孝”意识与“循吏”情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国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长期以来,学界多关注蒋士铨戏曲,对其诗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蒋氏诗歌具有浓厚的"忠孝"意识和强烈的"循吏"情结两大主题意向,在清诗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影响。蒋氏诗歌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与评价。
关键词 蒋士铨 诗歌 忠孝 循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公报》的“顽石”:周作人抑或傅顽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当多的作家使用过笔名,而且有的作家笔名往往不止一个,甚至有的一个笔名往往很多作家都曾使用过。这给后人认定、编辑作家作品带来不小的困难,不加仔细辨别便会发生张冠李戴之误。辛亥革命前后,发表于《绍兴公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当多的作家使用过笔名,而且有的作家笔名往往不止一个,甚至有的一个笔名往往很多作家都曾使用过。这给后人认定、编辑作家作品带来不小的困难,不加仔细辨别便会发生张冠李戴之误。辛亥革命前后,发表于《绍兴公报》上署名“顽石”的文章,就给学术界的认定带来不小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石 公报 绍兴 周作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家作品 辛亥革命前 笔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批评文体的嬗变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小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8,共5页
中国文论史上,每种批评文体都有其鲜明的体制特征,文体体制的嬗变呈现出变与常的悖立整合;受时代风尚、批评主体情趣爱好以及文体本身发展规律影响,批评文体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散韵、秀隐交错的嬗变规律;批评文本结构、语言表... 中国文论史上,每种批评文体都有其鲜明的体制特征,文体体制的嬗变呈现出变与常的悖立整合;受时代风尚、批评主体情趣爱好以及文体本身发展规律影响,批评文体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散韵、秀隐交错的嬗变规律;批评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的变化,必然引起文体体貌上的不同,因此,批评文体之体貌体现出质文代变、雅俗相递的嬗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批评文体 嬗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至1920年代佚失的散文诗《夜话》、《野店》——兼与鲁迅的《野草》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6,共7页
《国民新报副刊乙》第46期(1926年1月23日)和第60期(1926年2月6日)分别刊载了两篇署名冯至的散文诗《夜话》与《野店》。
关键词 《野店》 散文诗 《野草》 冯至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