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羽毛球服面料综合性能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倩 赵俐 沈建明 《针织工业》 2017年第11期28-32,共5页
为了更全面综合地评价市场上各种羽毛球服面料的各项性能,建立了羽毛球服面料模糊层次综合性能评价体系。选用6种不同规格的纯涤纶羽毛球服面料,分别测试表征面料的力学性能、热湿舒适性、服用性能的各项静态物理指标,并根据建立的评价... 为了更全面综合地评价市场上各种羽毛球服面料的各项性能,建立了羽毛球服面料模糊层次综合性能评价体系。选用6种不同规格的纯涤纶羽毛球服面料,分别测试表征面料的力学性能、热湿舒适性、服用性能的各项静态物理指标,并根据建立的评价体系计算得到面料的综合性能评价值,进一步进行羽毛球服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观评价试验,得到针对面料湿感、热感、闷感、黏感的主观评价值。通过主客观评价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羽毛球服面料综合性能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服面料 吸湿快干 综合性能评价 多层次分析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在织物化学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艳 俞丹 +2 位作者 李维亚 高翠翠 王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能够促进二者相容,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的CS/PVA二元共混膜。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强力测试对共混膜结构及拉伸强力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掺杂少量氯化钯的CS与PVA共...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能够促进二者相容,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的CS/PVA二元共混膜。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强力测试对共混膜结构及拉伸强力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掺杂少量氯化钯的CS与PVA共混液的成膜性能,在涤纶织物表面预制一层具有自催化活性的薄膜,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涤纶织物进行化学镀镍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电磁屏蔽效能测试和水洗牢度测试,分别对织物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电磁屏蔽性能和结合牢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S与PVA共混液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经化学镀镍能获得表面均匀致密、导电性优良、与织物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电磁屏蔽 化学镀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蚕丝物理性能的灰色聚类分析
3
作者 陈玉梅 蔡再生 +4 位作者 葛凤燕 赵亚萍 丁志用 姚建洲 杨斌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8,共3页
通过对雄蚕丝及棉、涤纶、竹纤维、Model、Tencel、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率、回潮率、质量比电阻的测试分析,对雄蚕丝的物理性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根据灰色聚类分析的算法,利用Matlab对计算程序优化,对雄蚕丝的物理性能做综合... 通过对雄蚕丝及棉、涤纶、竹纤维、Model、Tencel、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率、回潮率、质量比电阻的测试分析,对雄蚕丝的物理性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根据灰色聚类分析的算法,利用Matlab对计算程序优化,对雄蚕丝的物理性能做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蚕丝 物理性能 灰色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膜材料的人工加速老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晓伟 杨旭东 胡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29,共6页
以聚氯乙烯(PVC)涂层膜结构材料为对象,对其在紫外光源(4根UVB-313灯管)辐照下的人工加速老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对材料的黄度指数、力学性能进行了宏观测试,同时采用红外光谱、电镜等方法进行了微观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紫外... 以聚氯乙烯(PVC)涂层膜结构材料为对象,对其在紫外光源(4根UVB-313灯管)辐照下的人工加速老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对材料的黄度指数、力学性能进行了宏观测试,同时采用红外光谱、电镜等方法进行了微观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紫外线辐照时间的增加,黄度指数逐渐上升,人工加速老化程度逐渐加深;涂层表面出现大量细小裂纹,以致于PVC涂层对基布的黏合束缚作用逐渐减少;在累积紫外辐照能达到一定程度时,膜材料的断裂伸长出现突增,但是膜材料的断裂强力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涂层膜结构材料 人工加速老化 累积紫外辐照能 羰基指数 断裂伸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螺旋结构拉胀纱线及其织物的成形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赛 郑冬明 +2 位作者 潘行星 刘贵 杜赵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改善螺旋包缠结构拉胀纱线的结构稳定性和应用性,设计了新型交叉螺旋包缠结构和成形方法,并对相同材料及结构参数的2种纱线负泊松比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借助小型显微镜和纱线强伸性测试仪对纱线在各轴向拉伸应变下的直径变化进行测试,... 为改善螺旋包缠结构拉胀纱线的结构稳定性和应用性,设计了新型交叉螺旋包缠结构和成形方法,并对相同材料及结构参数的2种纱线负泊松比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借助小型显微镜和纱线强伸性测试仪对纱线在各轴向拉伸应变下的直径变化进行测试,得到纱线即时的泊松比值。实验结果表明:拉胀纱线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负泊松比效果也有一定提高,其中在轴向应变为22.5%时得到最大的负泊松比值为-1.6。对基于此纱线的机织物的初步探索表明,拉胀纱线的变形会引起织物孔隙率的变化,在纬向应变达到20%时,孔隙率为4%,这也为其在智能过滤材料及时装设计方面的应用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螺旋包缠结构 拉胀纱线 机织物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颈总动脉(CCA)有形成分与血管顺应性的关系
6
作者 李学敏 潘天岳 +4 位作者 王璐 关国平 王克强 杨琳 张红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家猪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近段、远段主要组织学成分与特定压力段(低压段:50~90mmHg,常压段:80~120mmHg,高压段:110~150mmHg,1mmHg=0.133kPa,下同)周向顺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正常成年家猪双侧CCA...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家猪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近段、远段主要组织学成分与特定压力段(低压段:50~90mmHg,常压段:80~120mmHg,高压段:110~150mmHg,1mmHg=0.133kPa,下同)周向顺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正常成年家猪双侧CCA,用特殊染色方法检测其左侧近段和远段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占血管中膜面积的百分比;HE染色检测中膜单位面积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数目;Bose生物动态测试仪检测右侧颈总动脉周向顺应性。结果近段管腔面积、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远段,近段弹性纤维占中膜面积的百分比多于远段;近段和远段中膜内单位面积SMCs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段和远段胶原纤维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段Ⅰ型胶原纤维多于远段,而Ⅲ型胶原纤维则远段多于近段;血管顺应性在常压段获得最大值。结论血管顺应性在正常压力范围内最大,胶原纤维分型及弹性纤维沿CCA分布的变化对改变及维持血管顺应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CCA)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顺应性 家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