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铭 杜赵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从负泊松比泡沫与负泊松比聚合物的结构着手,揭示了负泊松比材料微观结构内凹的凹角结构和内旋的折叠结构为材料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本质,是负泊松比纺织材料的结构设计理念。对高聚物合成纤维、纱线与织物等负泊松比纺织材料的结构进行... 从负泊松比泡沫与负泊松比聚合物的结构着手,揭示了负泊松比材料微观结构内凹的凹角结构和内旋的折叠结构为材料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本质,是负泊松比纺织材料的结构设计理念。对高聚物合成纤维、纱线与织物等负泊松比纺织材料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负泊松比纤维的结构基础为内凹的凹角结构和内旋的折叠结构,负泊松比纱线的结构基础为内旋的折叠结构,负泊松比织物的结构基础为内凹的凹角结构和内旋的折叠结构,与负泊松比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相似。通过对负泊松比材料的结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可提升纺织材料技术,增加新功能纺织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 内凹与内旋 高聚物 泡沫 纺织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纺织品的类别及其制品 被引量:9
2
作者 黄鹤 于伟东 严灏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5-140,共6页
将智能或自适应纺织品按照材料的形态、性质和功能分为3类,即形态自适应、性质自适应和功能自适应纺织品。分别阐述3类自适应纺织品的定义,介绍目前在各自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产品及其特征性能,归纳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同时根据现... 将智能或自适应纺织品按照材料的形态、性质和功能分为3类,即形态自适应、性质自适应和功能自适应纺织品。分别阐述3类自适应纺织品的定义,介绍目前在各自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产品及其特征性能,归纳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同时根据现阶段智能或自适应纺织品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展望智能或自适应纺织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自适应纺织品 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经纬密度自动测量实用技术:1.测量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谢莉青 于伟东 《纺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0,共5页
为克服单一图像处理技术在检测高紧密、歪斜变形、绒面和结构不均匀等织物的结构参数时存在的困难和低精度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测量机织物经纬密度的新方法。运用力学拉伸矫正和清晰化与图像处理的组合技术快速测定机织物的经纬密度。研... 为克服单一图像处理技术在检测高紧密、歪斜变形、绒面和结构不均匀等织物的结构参数时存在的困难和低精度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测量机织物经纬密度的新方法。运用力学拉伸矫正和清晰化与图像处理的组合技术快速测定机织物的经纬密度。研究证实,基于组合技术的纱线排列密度图像测量算法易实现,且对织物结构的图像识别具有普适性,可标准化和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经纬密度 力学拉伸 图像处理 组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下柔性材料的老化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蔡光明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空间环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环境,材料在空间环境下使用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中多重因素同时作用的影响,材料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性能失效。要准确认识和评价材料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表征和研究方法。介绍了... 空间环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环境,材料在空间环境下使用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中多重因素同时作用的影响,材料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性能失效。要准确认识和评价材料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表征和研究方法。介绍了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空间环境下材料老化性能表征的常用方法和装置,柔性材料在热、光、真空原子氧单独及复合作用下的老化性能的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指出了空间环境复合作用下表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正确评价材料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材料 空间环境 复合作用 热老化 光降解 原子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经纬密度自动测量实用技术:2.测量精度及标准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莉青 于伟东 《纺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8,共5页
为获得更为理想和客观的机织物经纬密度测量和评价方法,用数据检验所设计的织物构成要素综合分析系统(FaCFAS)可能达到的测量精度,通过与人工测量作对比实验,确定达到基本测量精度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即每个试样在不同位置测量14幅图像,... 为获得更为理想和客观的机织物经纬密度测量和评价方法,用数据检验所设计的织物构成要素综合分析系统(FaCFAS)可能达到的测量精度,通过与人工测量作对比实验,确定达到基本测量精度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即每个试样在不同位置测量14幅图像,以平均值作为结果能够达到的精度要求。最后,用大样本对2种测试方法的测量数据进行稳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自动测量机织物经纬密度具有可靠性和优越性,可以成为新的实用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经纬密度 图像处理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图像的动物纤维鉴别技术(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先军 于伟东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6,共5页
羊绒与细羊毛的主要辨识依据是两者的表皮鳞片模式。该领域内常用的一项技术是分析纤维的SEM图像,通过鳞片边缘高度来区分两类纤维,但其成本高昂,且有8%的误差。该文提出区分两类纤维的新方法,首先将显微摄像系统获取的纤维图像处理成... 羊绒与细羊毛的主要辨识依据是两者的表皮鳞片模式。该领域内常用的一项技术是分析纤维的SEM图像,通过鳞片边缘高度来区分两类纤维,但其成本高昂,且有8%的误差。该文提出区分两类纤维的新方法,首先将显微摄像系统获取的纤维图像处理成单像素宽度的二值骨架图,通过该二值骨架图提取纤维鳞片的4个相对形状参数,构建贝叶斯分类模型。数值实验表明,尽管该模型是基于光学显微镜的,但其分类性能却相似于基于扫描电镜的模型,对羊绒与细羊毛(70S)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相对形状参数 鳞片模式 贝叶斯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法的羊毛溶解及其效果表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湛海玲 郭艺雯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40,共4页
为更好地表征还原法溶解羊毛的效果,在中性溶解液中溶解羊毛,对溶解产物进行分析和测量,并对溶解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试剂主要作用于羊毛的皮质细胞;尿素的浓度越高,对角蛋白的溶胀效果越好,溶解率越高,当每克羊毛中加入0.5 g十二... 为更好地表征还原法溶解羊毛的效果,在中性溶解液中溶解羊毛,对溶解产物进行分析和测量,并对溶解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试剂主要作用于羊毛的皮质细胞;尿素的浓度越高,对角蛋白的溶胀效果越好,溶解率越高,当每克羊毛中加入0.5 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510 mol/L的β-巯基乙醇时,羊毛溶解率明显提高;温度对溶解也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温度下,羊毛溶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过高会破坏角朊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溶解 还原法 溶解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角蛋白膜的成分及致密性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湛海玲 郭艺雯 于伟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97-100,共4页
将羊毛溶解制得人工角蛋白膜,采用紫外、红外、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组分及致密性。实测结果表明,人工角蛋白膜对紫外光具有强吸收能力;角蛋白膜中大分子的构象以β-折叠链为主,与羊毛大分子的构象以α-螺旋链为主不同;膜的拉曼光... 将羊毛溶解制得人工角蛋白膜,采用紫外、红外、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组分及致密性。实测结果表明,人工角蛋白膜对紫外光具有强吸收能力;角蛋白膜中大分子的构象以β-折叠链为主,与羊毛大分子的构象以α-螺旋链为主不同;膜的拉曼光谱也进一步解释和印证了羊毛角蛋白在经过溶解再固化过程后二级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证明该成膜法制得的角蛋白膜为致密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膜 羊毛 光谱分析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段杏元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是影响内衣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影响压力舒适性的因素、压力舒适性评价的2种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并对动态服装压力分布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介绍,同时指出整形内衣... 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是影响内衣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影响压力舒适性的因素、压力舒适性评价的2种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并对动态服装压力分布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介绍,同时指出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内衣 压力舒适性 评价方法 压力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段武海 于伟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274-275,280,共3页
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纺织品,大多采用相变材料(PCM),要求PCM稳定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并有较好的可后整理性能。采用新型微胶囊成形方法,利用核壳聚合原理,制备出直径≤2μm、包覆容量为46%的相变储能微胶囊,并用扫描电镜... 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纺织品,大多采用相变材料(PCM),要求PCM稳定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并有较好的可后整理性能。采用新型微胶囊成形方法,利用核壳聚合原理,制备出直径≤2μm、包覆容量为46%的相变储能微胶囊,并用扫描电镜(SEM)和热分析(DSC)对微胶囊形状及热性能进行表征,为解决智能纺织品用相变材料及其实用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微胶囊 乳液聚合 聚丙烯腈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表面特征对针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万爱兰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33,共6页
针对羊毛针织物易起毛起球的现象,通过对未处理、氯化+树脂处理、氧化处理的羊毛纤维形态和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经不同方式表面处理后纤维表面和形态对其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纤维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用原子... 针对羊毛针织物易起毛起球的现象,通过对未处理、氯化+树脂处理、氧化处理的羊毛纤维形态和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经不同方式表面处理后纤维表面和形态对其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纤维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鳞片平均厚度和纤维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计算;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对纱线毛羽成像;用针织物起球箱进行起毛起球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处理的羊毛纤维表面鳞片被部分剥离、破坏,鳞片厚度降低,纤维表面可见皱缩状沟槽;纤维顺、逆鳞片摩擦因数降低,其纱线表面毛羽较少;AFM结果与摩擦性能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针织物的起球等级为2.5级,平均起球个数为25个/25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氧化处理 SEM AFM 起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羊毛染色性能变化的对比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玉波 徐卫林 于伟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3,共4页
通过对比测试丝光羊毛与普通羊毛的染色性能,讨论了羊毛经过丝光整理后染色性能的变化和影响其染色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染速率曲线的分析,在染色初期(30min)及较低温度(30~40℃)下,丝光羊毛上染十分迅速,最大染... 通过对比测试丝光羊毛与普通羊毛的染色性能,讨论了羊毛经过丝光整理后染色性能的变化和影响其染色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染速率曲线的分析,在染色初期(30min)及较低温度(30~40℃)下,丝光羊毛上染十分迅速,最大染色速率可高于羊毛10倍。丝光羊毛染色基本上不受染料浓度的影响。染浴pH值是丝光羊毛染色中的重要参数,在pH值为4时,染色上染率高,染色稳定,且对丝光羊毛机械强力损失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羊毛 上染率 K/S值 强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精纺前纺工艺参数重要性的BP网络定量评价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贵 于伟东 《纺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神经网络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网络权值及其分布来求各输入参数重要程度的方法。将采集到的毛精纺企业前纺工艺参数运用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粗纱CV值和粗纱单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 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神经网络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网络权值及其分布来求各输入参数重要程度的方法。将采集到的毛精纺企业前纺工艺参数运用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粗纱CV值和粗纱单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都低于3%;采用样本数据验证,其预报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都高于0.95。对所建模型的网络权重进行提取,分别计算出13个输入参数对粗纱CV值和粗纱单重的重要性,挖掘出显著而有效的参数。经对比认为,BP网络法比多元回归显著性分析(MRSA)更为精准,可用于对实际生产加工的预报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精纺 前纺工艺参数 模型 BP神经网络 定量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的形与尺度对起毛起球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伟东 万爱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4-150,共7页
针对羊毛针织物起毛起球问题,对羊毛的外观形态、空间造型、表面形态与作用即长度、粗细、鳞片形态与表面摩擦和硬度等形和一定取值范围的尺度范畴及其对毛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回顾前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以说明羊毛的形... 针对羊毛针织物起毛起球问题,对羊毛的外观形态、空间造型、表面形态与作用即长度、粗细、鳞片形态与表面摩擦和硬度等形和一定取值范围的尺度范畴及其对毛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回顾前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以说明羊毛的形与尺度的重要性。建议确定纤维本身抗起毛起球的形参数临界值和最优值,并作为评价指标,使其不仅成为羊毛买卖中定价和改良羊种获得优质羊毛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预防起毛起球进行的选配毛和纺纱加工的重要参数。同时提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抗起毛起球这一经典问题的解决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起毛起球 卷曲 鳞片高度 直径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在精毛纺粗纱工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贵 于伟东 《纺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7,50,共5页
概括分析精毛纺粗纱过程特点和BP神经网络建模特性。基于粗纱工艺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的特点,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精毛纺厂采集到的粗纱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纤维特性、毛条质量不匀、毛条牵伸状态、毛条含杂和毛条并合情况这5个综... 概括分析精毛纺粗纱过程特点和BP神经网络建模特性。基于粗纱工艺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的特点,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精毛纺厂采集到的粗纱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纤维特性、毛条质量不匀、毛条牵伸状态、毛条含杂和毛条并合情况这5个综合指标,消除了原输入变量之间的不独立性。主成分分析后的数据输入BP网络建模分析表明:输入层和隐层节点数减少,网络结构大为简化,网络的学习速率和性能提高;粗纱CV值和粗纱单重20组数据预报相对误差率由之前的4.86%和3.35%分别降低到2.24%和1.95%,网络精度进一步提高。预报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相关系数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精毛纺 粗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尾毛纤维基本形态及皮质细胞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健 胡玉波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1-47,共7页
为全面了解牦牛尾毛的纤维结构,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牦牛尾毛纤维的基本形态及皮质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实测结果表明:牦牛尾毛沿纤维长度方向的直径由根部向梢部逐渐变细,直径变异系数可达18.70%;纤维间直径呈正态分布,... 为全面了解牦牛尾毛的纤维结构,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牦牛尾毛纤维的基本形态及皮质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实测结果表明:牦牛尾毛沿纤维长度方向的直径由根部向梢部逐渐变细,直径变异系数可达18.70%;纤维间直径呈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为14.70%。利用细胞超声波分离技术对牦牛尾毛纤维的皮质细胞形态及长度与直径分布情况进行实测,结果显示:长度与直径均为单峰正态分布,直径在3.5-4.5μm之间的细胞约占53%;长度在50-80μm之间的细胞约占70%;皮质细胞直径越细,长度越长。此外,提出采用长径比值来表征细胞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尾毛纤维 形态 细胞结构 超声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水处理对丝光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玉波 徐卫林 于伟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采用双氧水处理丝光羊毛织物并与普通羊毛织物作对比,分别测定各羊毛织物在处理前后的白度、染色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讨论了双氧水的处理效果和影响染色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适量H2O2处理丝光羊毛织物,织物白度上升,染色性能提... 采用双氧水处理丝光羊毛织物并与普通羊毛织物作对比,分别测定各羊毛织物在处理前后的白度、染色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讨论了双氧水的处理效果和影响染色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适量H2O2处理丝光羊毛织物,织物白度上升,染色性能提高,且强力损失相对较小。这对丝光羊毛织物在染色过程中的工艺确定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羊毛 双氧水 白度 上染率 K/S值 强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捻集聚纺纱方法中基本工艺参数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江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提高棉纺环锭细纱的成纱质量,提出并介绍了假捻集聚纺纱方法。通过纺纱实验研究采用这种纺纱方法时假捻器转速比、转向以及牵伸形式对纱线条干CV值、毛羽指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皮圈牵伸系统所纺纱线质量要好于... 为提高棉纺环锭细纱的成纱质量,提出并介绍了假捻集聚纺纱方法。通过纺纱实验研究采用这种纺纱方法时假捻器转速比、转向以及牵伸形式对纱线条干CV值、毛羽指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皮圈牵伸系统所纺纱线质量要好于简单罗拉牵伸系统;假捻器的转向要根据粗纱的捻向而定,如果粗纱为Z捻,则假捻器应为逆时针转动;假捻器转速比的作用受到其他纺纱参数的影响,当假捻器呈逆时针转动时,最佳转速比约为0.36,当假捻器呈顺时针转动时,纱线的各项性能随着转速比的增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纺 环锭 假捻集聚纺纱 假捻器 转速比 牵伸形式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细化牦牛毛形态与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玉波 刘健 于伟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拉伸细化后牦牛毛表面形态与内部结构均发生变化,细度明显变细,且实际细化率远超理论细化率。实验结果表明:牦牛毛拉伸细化后鳞片高度增加,鳞片之间距离增大,纤维截面呈椭圆形,说明拉伸后纤维表皮细胞变长变薄,细度下降明显。纤维拉伸... 拉伸细化后牦牛毛表面形态与内部结构均发生变化,细度明显变细,且实际细化率远超理论细化率。实验结果表明:牦牛毛拉伸细化后鳞片高度增加,鳞片之间距离增大,纤维截面呈椭圆形,说明拉伸后纤维表皮细胞变长变薄,细度下降明显。纤维拉伸过程中髓质层空腔变得紧密,皮质细胞间质的裂缝一定程度上弥合,晶粒结构趋于紧密完善,纤维密实化,密度增加,拉伸率90%的纤维相比于原毛,密度增加近4%,综合因素导致拉伸后纤维实际细化率超过理论细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毛 拉伸细化 细度 密度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的精毛纺粗纱工艺规则推理和案例组织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贵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21,共5页
简要分析精毛纺前纺工艺的特点,针对其粗纱质量指标的重要性和涉及到13个工艺参数给企业工艺设计和生产质量控制带来困难这一问题,基于采集到的某精毛纺企业50组历史生产数据研究,对其实现粗糙集数据分析,在Rosetta环境下分别得到粗纱CV... 简要分析精毛纺前纺工艺的特点,针对其粗纱质量指标的重要性和涉及到13个工艺参数给企业工艺设计和生产质量控制带来困难这一问题,基于采集到的某精毛纺企业50组历史生产数据研究,对其实现粗糙集数据分析,在Rosetta环境下分别得到粗纱CV值(R1)和单重(R2)的约简核,分别提取出工艺参数和R1、R2之间的36条和28条潜在知识规则,并以其中某一批毛条为例,以约简后的属性组织案例与R1相关的第12条规则吻合;同时将粗糙集引入基于案例推理中,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的案例库索引,实现了基于规则推理和基于案例推理的有效结合,为工艺设计和产品质量预报及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毛纺 前纺工序 粗纱 粗糙集 案例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