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常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标准比较与评价
1
作者 郑璇 季东晓 伏广伟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品标准的检测水平,明晰各个检测流程对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国标)抑菌率结果的影响因素,对GB/T 20944.3—2008和AATCC TM100—2019《纺织材料抗菌整理试验方法:评定》(美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品标准的检测水平,明晰各个检测流程对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国标)抑菌率结果的影响因素,对GB/T 20944.3—2008和AATCC TM100—2019《纺织材料抗菌整理试验方法:评定》(美标)中内容差异部分进行直观比较,并以近2年新开发的主流抗菌面料--微纳米镶嵌纺全棉抑菌织物为样品,对2种标准测试条件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分析样品质量、培养基和试剂、培养温度、接种菌液浓度对抗菌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标在样品质量、培养基和试剂、接种菌液浓度等方面要求高于美标,培养温度是唯一造成美标结果低于国标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抗菌性能 抑菌率 检测标准 标准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纽介堡方程的色纺织物颜色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柳 李羽佳 +2 位作者 俞琰 马磊 张瑞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色纺织物由多种色纤维混合织造,其颜色预测过程复杂,基于格拉斯曼色光混合理论和印刷网点的纽介堡方程,建立了便于计算的颜色预测模型。预测过程分2种情况讨论,一种是取决于表面一层色纤维,另一种是取决于最上面2层纤维相互作用。当考... 色纺织物由多种色纤维混合织造,其颜色预测过程复杂,基于格拉斯曼色光混合理论和印刷网点的纽介堡方程,建立了便于计算的颜色预测模型。预测过程分2种情况讨论,一种是取决于表面一层色纤维,另一种是取决于最上面2层纤维相互作用。当考虑最上面2层纤维相互叠加时,相互堆叠简化为与同色堆叠或与两色堆叠。根据不同方式各自建立颜色预测模型,选出预测色差最小的模型并对其优化。结果表明:当以色纺织物最上面2层纤维堆叠组成的色元对混色织物颜色预测时,2层纤维组分不同,认为堆叠顺序对该色元颜色值无影响建立的模型预测色差最小,且对该模型中各色元占比面积系数进行一阶线性回归修正后能较好地用于色纺织物表面颜色值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曼色光混合理论 色纺织物 纽介堡方程 颜色预测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花呢面料肌理特征对视觉吸引力及情绪感知的影响
3
作者 朱启明 马颜雪 李毓陵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87,共9页
为探究面料肌理特征对人视觉情绪感知的影响,采用情绪量表法与眼动追踪实验,邀请30名受试者分别观察21种不同肌理特征的粗花呢面料图片,通过采集受试者的眼动信息及主观情感评分结果,分析花式纱线结构、纱线排列方式和面料组织结构对受... 为探究面料肌理特征对人视觉情绪感知的影响,采用情绪量表法与眼动追踪实验,邀请30名受试者分别观察21种不同肌理特征的粗花呢面料图片,通过采集受试者的眼动信息及主观情感评分结果,分析花式纱线结构、纱线排列方式和面料组织结构对受试者观察面料时的眼动指标以及4个情绪维度的影响,进而探究粗花呢面料肌理特征对视觉吸引力和情绪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式纱线结构越复杂,面料肌理感越强烈,越容易引起受试者的视觉关注,但却会带来偏消极的主观情绪感受;花式纱线排列越紧密,说明肌理丰富的花式纱在面料中占比越高,更容易引起受试者的紧张情绪,但眼动数据并没有显著差异;组织结构复杂、肌理细节丰富的面料,能够让受试者在4个情感维度上均偏向积极情绪,并且显著提高了受试者的视觉关注度。研究结果可为粗花呢面料设计过程中花式纱线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面料情感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满足消费者对纺织品情绪价值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花呢面料 肌理特征 视觉吸引力 眼动实验 情绪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及其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璐 关国平 +3 位作者 王富军 林婧 高晶 胡吉永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40,共8页
说明了生物医用纺织纤维及其制品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研发特殊性。其次,以人工血管、支架管、抗菌缝合线、功能敷料、载药纺织品、纤维基传感器、防护服等为例,介绍了典型纺织基医疗器械研发现状和... 说明了生物医用纺织纤维及其制品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研发特殊性。其次,以人工血管、支架管、抗菌缝合线、功能敷料、载药纺织品、纤维基传感器、防护服等为例,介绍了典型纺织基医疗器械研发现状和发展,包括临床需求、材料和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及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技术。最后,提出了加速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及医疗器械研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 纺织材料 医疗器械 设计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材料芯吸性能建模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纪峰 李娜 +3 位作者 宋冉风云 张瑞云 刘若华 邱夷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168,共7页
纺织芯吸模型是从毛细管系统到宏观芯吸行为的桥梁,针对芯吸模型繁杂多样的现状,对现有模型进行分类综述。在阐述纺织品芯吸性能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建模原理将现有芯吸模型分为毛细管力模型、压力/压强模型、能量模型3类,分... 纺织芯吸模型是从毛细管系统到宏观芯吸行为的桥梁,针对芯吸模型繁杂多样的现状,对现有模型进行分类综述。在阐述纺织品芯吸性能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建模原理将现有芯吸模型分为毛细管力模型、压力/压强模型、能量模型3类,分析了各类模型的建模条件、理论基础和适应范围,预测了芯吸建模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得出:基于受力平衡的毛细管力模型因其简化的毛细管模型与实际毛细系统的层次性及复杂性仍有较大距离,推广受限;压力/压强模型基于Washburn方程分析毛细管系统内的压力、压强差,结合Laplace方程及Poiseuille定律计算流体在系统中的流量、流速和距离,该模型对纱、织物进行整体考虑,以结构参数的经验值作为其代表量,因而灵活性高适应面广;能量模型基于能量守恒对芯吸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材料 芯吸性能 建模 芯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共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婧 管晓宁 +3 位作者 王富军 关国平 高晶 王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7-180,共4页
近年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已成为国内外重点发展领域,是一项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多孔的柔性生物材料,在维护人类健康、解除疾患、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的战略需求及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生物医用纺织... 近年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已成为国内外重点发展领域,是一项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多孔的柔性生物材料,在维护人类健康、解除疾患、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的战略需求及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方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共创式"教学理论,探讨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共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经过教学实践,成果显著,促进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实践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新、互动、多样化授课方法与手段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 纺织材料 共创式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紫外线精纺毛涤混纺织物性能研究与风格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瑞云 叶青青 丁康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56,共4页
通过防紫外线纤维与防缩羊毛纤维的原料选择、混纺纱线纺制和织物设计与织造,获得了系列规格的毛混纺轻薄面料,赋予织物持久的凉爽性、防紫外线特性。对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织物用于夏季男士衬衫面料... 通过防紫外线纤维与防缩羊毛纤维的原料选择、混纺纱线纺制和织物设计与织造,获得了系列规格的毛混纺轻薄面料,赋予织物持久的凉爽性、防紫外线特性。对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织物用于夏季男士衬衫面料的手感风格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该系列织物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为保证织物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织物的的紧度不宜过大;该批织物作为男士夏季衬衣面料,其基本风格和综合风格数值属于中等或偏上水平,比较适合作为男士夏季衬衣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紫外线性能 舒适性 毛涤混纺织物 基本风格 综合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回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燕敬雪 张瑞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更好地溶解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采用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活化,并在4种活化方法中寻找最适合的活化方法,其原则是应尽量减少对涤纶各方面的影响和增加棉纤维素的溶解度。通过比较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 为更好地溶解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采用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活化,并在4种活化方法中寻找最适合的活化方法,其原则是应尽量减少对涤纶各方面的影响和增加棉纤维素的溶解度。通过比较4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的质量、拉伸性能、化学结构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超声波处理方法对涤纶各方面的影响较小,可用于活化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一步探讨这2种活化方法对棉纤维素结构和溶解性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超声波活化方法最适合用来活化废旧涤/棉混纺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 活化 结构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材料的形及其重要作用与结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共12页
"形"是纺织材料的本质特征,其涵盖尺度、表观形态和结构三要素,决定着纺织材料的性质。它与"质"同等重要,是材料的基本属性。在已往的该领域研究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形的问题,但更多地是关注物质组成这一质... "形"是纺织材料的本质特征,其涵盖尺度、表观形态和结构三要素,决定着纺织材料的性质。它与"质"同等重要,是材料的基本属性。在已往的该领域研究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形的问题,但更多地是关注物质组成这一质属性的问题。对尺度的研究显得不敏感或畏难,对表观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滞留于沿用传统或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在简要回顾纤维结构、形态及尺度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的有关纺织材料"形"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尺度、形态与结构及其分形维数的研究与结果,以便该领域能更多地关注"形"这一材料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材料 尺度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苏康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研究了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对激光切割点的移动技术、激光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技术、激光发生技术和激光束传输技术作了分析。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选择了切割点在极坐标平面上移动技术、激先切割点移动规律及... 研究了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对激光切割点的移动技术、激光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技术、激光发生技术和激光束传输技术作了分析。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选择了切割点在极坐标平面上移动技术、激先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的PLC技术和反射棱镜、聚焦镜等光学元件形成的激光束传输技术。对于激光切割点移动轨迹的多点自动纠偏技术也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裁剪技术 织物 PLC控制 产业用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影成像技术的可视化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晓宁 韩佳祥 +3 位作者 林婧 任祥岭 高晓东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口罩佩戴不当造成的泄漏会显著降低口罩的有效性。现有的口罩密合性测试结果仅判断佩戴口罩过程中是否存在气体泄漏,但无法精确指出气流泄露部位,也不能实时调整口罩佩戴方式。为此,利用纹影成像技术设计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该技术利... 口罩佩戴不当造成的泄漏会显著降低口罩的有效性。现有的口罩密合性测试结果仅判断佩戴口罩过程中是否存在气体泄漏,但无法精确指出气流泄露部位,也不能实时调整口罩佩戴方式。为此,利用纹影成像技术设计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该技术利用气流对光波的扰动,将肉眼看不到的气流变化转化为可见的图像,从而实现气流的可视化。利用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可观测不同口罩、不同佩戴个体下的口罩气流泄露情况,同时测量泄露气流的纹影面积。使用该装置测试头模或真人佩戴口罩时的密合性,结果显示:头模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时泄露气流的纹影最明显;不同个体佩戴同类口罩时泄露气流也存在纹影差异。采用医用外科口罩对装置有效性进行验证,数据显示正确佩戴口罩时口罩边缘气流泄漏率为3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影成像技术 密合性测试装置 可视化 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发展现状
12
作者 邹秋华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7-772,共6页
综述了介入治疗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发历程、主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研发趋势.不可降解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永久存留体内,会出现血栓、镍过敏等安全隐患.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体内后能逐渐被自身组织替代,因而更具优势.选择合... 综述了介入治疗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发历程、主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研发趋势.不可降解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永久存留体内,会出现血栓、镍过敏等安全隐患.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体内后能逐渐被自身组织替代,因而更具优势.选择合适的可降解材料制备新型可降解封堵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医用纺织品 可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纺织人造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泽堃 李刚 +2 位作者 李毓陵 李翼 王晓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5-163,共9页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且性能稳定的纺织人造血管,对现阶段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状况、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和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进行了介绍,简述了人造血管的安全性、性能要求以及不同人造血管材料的优缺点,比较了替换型和腔内隔绝型2...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且性能稳定的纺织人造血管,对现阶段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状况、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和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进行了介绍,简述了人造血管的安全性、性能要求以及不同人造血管材料的优缺点,比较了替换型和腔内隔绝型2种人造血管治疗血管疾病的性能和结构特点。阐述了目前制备人造血管常见的3种方法,即纤维连接法、组织工程细胞培养法和3D打印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生物医用纺织人造血管的研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应从原材料、制备方法、后加工工艺、组织工程修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入手,需要生物材料、数学、纺织和医学临床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才能制备出性能优越的人造血管,从而为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生物医用纺织品 纤维基 血管替换 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人工血管的水渗透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睿 关国平 王义斌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6-700,共5页
选用丝素和涤纶(PET)材料,分别制备了平纹和斜纹人工血管,测试并分析了在16kPa条件下,材料性质、组织结构、水浸润时间对人工血管水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kPa压强下,连续测量60min,无浸润丝素平纹人工血管的水渗透性呈现先快速下... 选用丝素和涤纶(PET)材料,分别制备了平纹和斜纹人工血管,测试并分析了在16kPa条件下,材料性质、组织结构、水浸润时间对人工血管水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kPa压强下,连续测量60min,无浸润丝素平纹人工血管的水渗透性呈现先快速下降而后平稳的变化趋势,而无浸润涤纶平纹人工血管的水渗透性变化不明显;两种斜纹人工血管的水渗透性远远高于平纹组织;随着浸润时间的延长,丝素平纹人工血管首分钟水渗透量显著降低,而涤纶平纹人工血管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水渗透性 涤纶(PET) 丝素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中双酚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辅助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臧佳鑫 刘芳 +2 位作者 魏孟媛 薛文良 钟成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9,共6页
鉴于双酚A(BPA)能够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功能,引起各种生殖异常,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甚至有致癌的危险等生物危害性,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对BP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从传感芯片的修饰、BPA-BSA溶液最佳质量浓度的确定、不同质量浓度... 鉴于双酚A(BPA)能够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功能,引起各种生殖异常,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甚至有致癌的危险等生物危害性,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对BP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从传感芯片的修饰、BPA-BSA溶液最佳质量浓度的确定、不同质量浓度BPA的响应情况以及纺织品中BPA的萃取等4个方面出发,探索了SPR技术检测纺织品中BPA的实用性。结果表明,BPA的SPR检测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对样品要求低、检测针对性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可应用于纺织品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全反射 生物传感器 双酚A 纺织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分析的纺织品近红外光透射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晨 王妮 +1 位作者 施楣梧 俞建勇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3-687,726,共6页
分别测试了47块不同原料、厚度、面密度和孔隙率的平纹机织坯布在700~1200nm波段的近红外光透射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列联表分析、相关分析、主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列联表分析表明织物原料与近红外光透射率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来自于... 分别测试了47块不同原料、厚度、面密度和孔隙率的平纹机织坯布在700~1200nm波段的近红外光透射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列联表分析、相关分析、主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列联表分析表明织物原料与近红外光透射率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来自于织物厚度、孔隙率和面密度;主因子分析根据上述3个影响因素重新排列组合提取了2个主因子,并建立了透射率与新因子间的回归方程,可对纺织面料的近红外光透射率进行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 纺织品 近红外光透射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纺织基人工韧带及其移出物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明洁 林婧 +3 位作者 关国平 BROCHUG GUIDOINR 王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6-72,共7页
针对目前临床上人工韧带产品需求量大但淘汰率高的问题,从几何特征、织造方式、表面形态等方面对当前11种典型纺织基人工韧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典型产品Stryker■-Meadox的移出样和原样的力学性能、纤维形貌、降解性能等,... 针对目前临床上人工韧带产品需求量大但淘汰率高的问题,从几何特征、织造方式、表面形态等方面对当前11种典型纺织基人工韧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典型产品Stryker■-Meadox的移出样和原样的力学性能、纤维形貌、降解性能等,并对其体内失效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人工韧带产品结构多样且形态各异,主要与其临床适应症有关;长期植入后材料与骨组织之间的磨损及体内复杂环境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优化现有人工韧带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其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纺织品 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 移出物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纤维的弯曲疲劳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忠胜 刘晓艳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58,共7页
为更加真实地了解纤维的使用性能,合理利用纺织纤维,根据现阶段对纺织纤维疲劳机制的研究,总结了关于纺织纤维弯曲疲劳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装置。目前针对柔性纤维弯曲疲劳的研究,主要有应力寿命(S-N)法、能量法和高聚物疲劳理论,这些... 为更加真实地了解纤维的使用性能,合理利用纺织纤维,根据现阶段对纺织纤维疲劳机制的研究,总结了关于纺织纤维弯曲疲劳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装置。目前针对柔性纤维弯曲疲劳的研究,主要有应力寿命(S-N)法、能量法和高聚物疲劳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纺织材料的弯曲疲劳研究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理论方法的发展,相应的弯曲疲劳仪器也有了很多的改进;结合现代专业软件的开发应用,纤维疲劳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越来越方便和真实,这些都有效促进了纺织纤维弯曲疲劳的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纤维 弯曲疲劳 数值计算 弯曲疲劳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机械法分离废旧涤棉混纺织物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莉 赵兵 +6 位作者 徐芳 王珏 王嘉彬 王嘉宁 刘丽芳 夏兆鹏 王清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4-939,共6页
采用硫酸-机械法分离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研究优化了硫酸处理工艺,分析了分离前后棉和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当硫酸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40min、处理温度为95℃时,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分离效果最好,棉和涤纶纤维的回收率分别... 采用硫酸-机械法分离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研究优化了硫酸处理工艺,分析了分离前后棉和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当硫酸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40min、处理温度为95℃时,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分离效果最好,棉和涤纶纤维的回收率分别为93.5%和98.1%;分离后棉纤维表面出现裂缝和孔洞,长度和细度显著降低,化学组分和结晶结构无显著变化,但结晶度略有增大;分离后涤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化学组分和结晶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结晶度略有提高,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 硫酸-机械法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章为敬 杨阳 张佩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介绍实现纺织品吸湿凉爽功能的基本原理、关键制备技术及相关性能的评价方法,阐述吸湿凉爽型纺织品的研究进展。指出吸湿凉爽纺织品的实现原理包括纤维吸湿导热、织物热湿扩散、织物热湿传递通道。分别阐述吸湿凉爽型纤维、吸湿凉爽型... 介绍实现纺织品吸湿凉爽功能的基本原理、关键制备技术及相关性能的评价方法,阐述吸湿凉爽型纺织品的研究进展。指出吸湿凉爽纺织品的实现原理包括纤维吸湿导热、织物热湿扩散、织物热湿传递通道。分别阐述吸湿凉爽型纤维、吸湿凉爽型织物及通道型吸湿凉爽织物的制备技术,以及导热性能、接触瞬间凉感性能、导湿性能、主观评价等吸湿凉爽功能评价方法。并根据目前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机理研究、制备方法及性能评价3方面提出建议,指出吸湿凉爽效果明显且功能持久纺织品的研发及功能评价方法仍是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凉爽性能 功能纺织品 热湿传递通道 基本原理 制备技术 功能评价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