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改性对位芳纶浆粕及其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涛 秦明林 +4 位作者 刘静 李会 顾灏 滕翠青 余木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利用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可形成一层薄的强黏性复合层的特性,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对位芳纶)浆粕(AP)表面进行改性修饰,并对改性后的芳纶浆粕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等表征。进一步以丁腈橡胶(NBR)为基... 利用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可形成一层薄的强黏性复合层的特性,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对位芳纶)浆粕(AP)表面进行改性修饰,并对改性后的芳纶浆粕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等表征。进一步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研究了不同浓度多巴胺浸渍液处理的改性芳纶浆粕及其含量对增强NB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多巴胺成功附着在AP表面,并在浸渍液质量浓度2.0 g/L、浸渍时间24 h的实验条件下,改性效果最佳。改性芳纶浆粕的热性能与改性前相比稍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改性后AP与NBR界面黏结性能有所改善,并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芳纶浆粕 多巴胺 表面改性 丁腈橡胶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碳纤维原丝的高锰酸钾改性(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水平 谭连江 +1 位作者 潘鼎 陈彦模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83-386,共4页
本文使用质量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PAN基碳纤维原丝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并利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对经过改性的原丝进行了表征。相比未经改性的原丝,改性原丝具有较低的拉伸强度,在相当于预氧化(稳定化)温度范围的条件下释放的热量较少... 本文使用质量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PAN基碳纤维原丝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并利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对经过改性的原丝进行了表征。相比未经改性的原丝,改性原丝具有较低的拉伸强度,在相当于预氧化(稳定化)温度范围的条件下释放的热量较少。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高锰酸根离子引入PAN原丝内部,使其与丙烯腈单元发生反应,从而有利于纤维的氧化的环化反应。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改性时间对原丝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原丝 高锰酸钾 改性 氧化 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交联单壁碳纳米管/聚酰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晶晶 罗开举 +3 位作者 王彦 诸静 于俊荣 胡祖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134,140,共7页
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纳米填料制备高性能和具有多种功能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有效手段。利用呋喃基团与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温和条件下的Diels-Alder反应制备了侧链含呋喃基团的芳香族聚酰胺(fPA)和SWNTs可逆... 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纳米填料制备高性能和具有多种功能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有效手段。利用呋喃基团与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温和条件下的Diels-Alder反应制备了侧链含呋喃基团的芳香族聚酰胺(fPA)和SWNTs可逆交联复合材料(SWNTs/fPA)。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 6%的SWNTs就能显著改善fPA的机械性能。SWNTs/fP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加工性能,并且SWNTs的加入改善了fPA的形状记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聚酰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DIELS-ALDER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自修复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佳 王彦 +2 位作者 诸静 于俊荣 胡祖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49,共6页
自修复材料由于其延长材料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和能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基于可逆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因其可以多次重复修复,且键能高于可逆非共价键,更适合于制备高强度的自修复材料。但良好的自修复效果和优... 自修复材料由于其延长材料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和能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基于可逆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因其可以多次重复修复,且键能高于可逆非共价键,更适合于制备高强度的自修复材料。但良好的自修复效果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往往不能共存,因为动态可逆共价键相较于传统的共价键键能较低,更容易受到破坏,而且良好的自修复效果要求分子链能够快速运动,在损伤表面进行重组。所以,目前对于基于动态共价交联键的聚合物,保持良好的自修复效果的同时提高其力学性能是当前研究的难题所在。为了提高自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分子尺度的乙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OVPOSS)通过巯基-烯反应引入交联网络。通过测试表明,OVPOSS质量分数达到10%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最好,断裂伸长率也有所增加;并且依然具有95%以上的恢复率,达到了在不影响其修复效果的情况下增加力学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二硫键 动态共价交联网络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夹心结构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柔性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谢晓旭 王彦 +2 位作者 诸静 于俊荣 胡祖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具有较大检测区域的纤维状柔性导电材料是可穿戴电子产品和电子纺织品等多种柔性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氨纶复丝表面涂覆碳纳米管(CNT)/RGO导电层,继而在导电层外部涂覆弹性聚氨酯(TPU)保护层来制备夹心结构的高度可拉伸和高灵敏... 具有较大检测区域的纤维状柔性导电材料是可穿戴电子产品和电子纺织品等多种柔性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氨纶复丝表面涂覆碳纳米管(CNT)/RGO导电层,继而在导电层外部涂覆弹性聚氨酯(TPU)保护层来制备夹心结构的高度可拉伸和高灵敏度的柔性导电纤维。1D CNT和2D RGO组成的多维导电网络使纤维在具有较大可拉伸性的同时又拥有较大的相对电阻变化(ΔR/R0),将其用作传感器可用工作范围达465%(GF为215.0)。在与皮肤连接的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 柔性导电纤维纱线 应变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表面改性和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袁健思 胡祖明 +2 位作者 于俊荣 诸静 王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127,共5页
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分离膜,然后用多巴胺(DA)水溶液对分离膜进行表面改性,再用聚乙烯亚胺(PEI)对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膜的结... 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分离膜,然后用多巴胺(DA)水溶液对分离膜进行表面改性,再用聚乙烯亚胺(PEI)对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膜的结构、官能团变化和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和纯PVDF膜相比,亲水性能有了较大提高,改性膜对Cu^(2+)有一定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多巴胺 聚乙烯亚胺 重金属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含二硫键生物质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志燕 王彦 +2 位作者 诸静 于俊荣 胡祖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采用异山梨糖醇基环氧树脂(IS-EPO),4,4′-二硫代二苯胺(MDS)和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鎓([BMIM]Cl),成功制得不同[BMIM]Cl含量的4,4′-二硫代二苯胺环氧树脂(MDS-EPO)。研究结果表明:[BMIM]Cl的添加起到了增塑作用,[BMIM]Cl均匀分布在MD... 采用异山梨糖醇基环氧树脂(IS-EPO),4,4′-二硫代二苯胺(MDS)和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鎓([BMIM]Cl),成功制得不同[BMIM]Cl含量的4,4′-二硫代二苯胺环氧树脂(MDS-EPO)。研究结果表明:[BMIM]Cl的添加起到了增塑作用,[BMIM]Cl均匀分布在MDS-EPO树脂体系中,而不出现相分离,在[BMIM]Cl添加量为20%(wt,质量分数)条件下,制得的MDS-EPO的断裂伸长率最大达到251.86%,比重塑前的断裂伸长率2.58%增长了96.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离子液体 重塑 增韧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交联聚合法制备改性聚偏氟乙烯分离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健思 胡祖明 +2 位作者 于俊荣 诸静 王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61,共5页
采用原位交联聚合法将丙烯酸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聚偏氟乙烯溶液中共聚,制得聚偏氟乙烯/聚丙烯酸共混改性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对共混膜进行化学基团的分析,利用热失重仪对共混膜的热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共... 采用原位交联聚合法将丙烯酸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聚偏氟乙烯溶液中共聚,制得聚偏氟乙烯/聚丙烯酸共混改性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对共混膜进行化学基团的分析,利用热失重仪对共混膜的热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通过测试膜的接触角水通量、蛋白质截留率、力学强度、铜离子(Cu^(2+))吸附量等,研究丙烯酸添加量对共混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的引入提高了膜的亲水性,膜的接触角从82.6°下降到45.4°,BSA截留率从13.2%提高到35%,Cu^(2+)的饱和吸附量为0.0133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交联聚合 丙烯酸 聚偏氟乙烯膜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法制备Mg-Al-LDHs与有机-LDHs的插层组装体(英文)
9
作者 刘朝晖 顾晓华 +1 位作者 杨志国 沈新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85-286,共2页
通过控制铝组分在溶液中的形态,采用逐步控制的方法制备了Mg-Al-LDHs,经过离子交换,制备了benzoic-LDHs、o-aminobenzoic-LDHs和o-hydroxybenzoic-LDHs。在控制过程中,铝的羟基配合物在室温下与Mg2+和OH-共沉淀生成LDHs,XRD图谱显示生成... 通过控制铝组分在溶液中的形态,采用逐步控制的方法制备了Mg-Al-LDHs,经过离子交换,制备了benzoic-LDHs、o-aminobenzoic-LDHs和o-hydroxybenzoic-LDHs。在控制过程中,铝的羟基配合物在室温下与Mg2+和OH-共沉淀生成LDHs,XRD图谱显示生成的LDHs晶相单一、结晶良好,有机-LDHs保持了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LDHs 铝羟基配合物 organo-LDHs 插层组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