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环境微生物变化分析
1
作者 周新光 张赛伟 +3 位作者 黄河 钱晓雍 高宇 赵叶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微生物病害是出水木质古船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古船所处水/土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或对古船产生直接危害,或通过改变古船所处环境进而影响文物安全,同时环境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因此,环境和微生物... 微生物病害是出水木质古船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古船所处水/土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或对古船产生直接危害,或通过改变古船所处环境进而影响文物安全,同时环境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因此,环境和微生物构成相互影响的动态体系,系统、深入地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时发现风险甚至预测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是出水木质古船保护的重要方向。本研究采用环境监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的环境特征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潜在病害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较大,水体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明显下降,尤其细菌丰富度大幅下降;沉积物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比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小,同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较小。沉积物和水环境中可参与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潜在病害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曲霉菌(Aspergillus)和枝孢霉菌(Cladosporium)。此外,沉积物中存在比例较高的硫酸盐还原菌须引起关注。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环境因子-病害微生物监测评估方法体系,为后续通过科学化、系统化地积累基础数据进而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手段评估甚至预测“长江口二号”古船的环境微生物风险状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二号”古船 出水前后 环境因子 微生物分析 古船保护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生态足迹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傅妍芳 燕彩霞 何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估校园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思想,以池州学院校区为例,构建校园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池州学院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2015年池州学院校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8 301.238 6 hm^2,... [目的]评估校园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思想,以池州学院校区为例,构建校园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池州学院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2015年池州学院校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8 301.238 6 hm^2,池州学院的生态效率为1.732 6人/hm^2。[结论]池州学院符合绿色大学的定义,说明该校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效率 低碳校园 池州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永宜 苏敬华 +3 位作者 黄宇驰 丁勇成 李宇霖 黄沈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4,52,共10页
为了解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1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采集了崇明岛内河16个点位的鱼类样本并同步监测河流环境因子,分析了夏、秋两季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现场调... 为了解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1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采集了崇明岛内河16个点位的鱼类样本并同步监测河流环境因子,分析了夏、秋两季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现场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7种,分属7目12科40属,其中鲤形目占61.70%,淡水型鱼类占82.97%,杂食性鱼类占约40.43%,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为优势种。研究表明:夏、秋两季各采样点鱼类物种数变化范围在6~18种之间,丰富度指数D在1.14~3.72,多样性指数H′在1.07~2.43,均匀度指数J′在0.58~0.93。等级聚类(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结果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冗余分析(RDA)表明,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水温、TP、BOD 5、pH关联显著。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口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为长江大保护成效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崇明岛内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锑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冬芳 李姜珊 +4 位作者 汪林颖 程若瑶 崔梦佳 卢洪秀 蔡冬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锑(Sb)是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一种重金属,不断被证实对人和动植物等有慢性毒性和致癌风险。在监测和治理水环境中的Sb污染方面,建立快速、高灵敏度的Sb检测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重点阐述了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 锑(Sb)是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一种重金属,不断被证实对人和动植物等有慢性毒性和致癌风险。在监测和治理水环境中的Sb污染方面,建立快速、高灵敏度的Sb检测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重点阐述了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化学分析法在Sb分析检测中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展,探讨了水环境中Sb检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如检测方法灵敏度低、间接测定Sb耗时且不准确、还原剂昂贵且有毒等。此外,对Sb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未来Sb检测趋势是发展电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电极修饰和纳米材料设计提高传感器性能,如碳基材料、金属纳米颗粒和硅基材料。有机配体、纳米复合材料和裸电极的功能化可增强灵敏度和选择性,促进传感器小型化。未来Sb检测将迈向小型化、芯片化和快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微塑料与阻燃剂复合污染环境健康风险研究进展分析
5
作者 王天予 凌思源 胡双庆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4-276,共13页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作为2类新污染物,二者的复合污染问题及环境健康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微塑料与阻燃剂的复合污染及环境健康风险为主题进行研究态...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作为2类新污染物,二者的复合污染问题及环境健康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微塑料与阻燃剂的复合污染及环境健康风险为主题进行研究态势、成果聚类、主题演化等方面的可视化分析,为后续把握该领域重点方向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微塑料与阻燃剂复合污染及环境健康风险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该领域内我国研究力量贡献较为突出;微塑料中溴代阻燃剂的环境行为、生物蓄积及毒性效应研究、海洋环境中微塑料与阻燃剂归趋研究、微塑料与阻燃剂对人体的暴露途径及健康影响等内容是此领域的主要聚焦点;微塑料和阻燃剂复合暴露毒性的分子毒理学机制以及二者与其他环境持久性有机物的互作机制是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阻燃剂 复合污染 环境健康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的耐盐调控及其在高盐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晴 刘青盟 +3 位作者 李方 杨波 张思远 关自良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76,共12页
生物脱氮除磷(BNR)工艺在氮磷等营养物生物去除过程难免受到盐度变化的冲击,掌握细菌的应对机制,策略性调控系统运行方式,对经济、高效地维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汇总简述了以下最新研究成果:(1)耐盐微生物能根据环境中盐度的变化... 生物脱氮除磷(BNR)工艺在氮磷等营养物生物去除过程难免受到盐度变化的冲击,掌握细菌的应对机制,策略性调控系统运行方式,对经济、高效地维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汇总简述了以下最新研究成果:(1)耐盐微生物能根据环境中盐度的变化,快速地与环境交换水、小分子氨基酸、甘油、多糖类有机物以及钾、钠离子等无机物来平衡细胞渗透压;(2)极端嗜盐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能源(光、电以及化学势比脂肪酸更低的电子供体),促进高能量贮存物(聚糖、聚磷、聚羟基烷酸酯、聚硫)的积累;(3)利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接种高盐污泥并同步利用海水驯化生物膜菌群,且借助各种高能物质存储与消耗的偶联反应,可驱动高盐环境中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的高效运行。最后指出,如何高效地在维持系统稳定性同时设计出合理的工艺与反应器形式,如何通过外源性能源(光、电、化能物质)的输入来调控微生物高盐环境的适应性,是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 盐胁迫与耐盐调控 相容性溶质 光系统 电刺激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薛罡 刘建奇 +3 位作者 强志斌 王永刚 郭尧 陈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煤矿矿井水水量大且水质污染相对较轻,可作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然而,煤矿矿井水普遍存在资源化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从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及标准体系3个层面剖析了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问题。针对含悬浮物、含... 煤矿矿井水水量大且水质污染相对较轻,可作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然而,煤矿矿井水普遍存在资源化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从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及标准体系3个层面剖析了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问题。针对含悬浮物、含铁锰、高矿化度及酸性矿井水处理,论述并分析了混凝沉淀强化及微滤和超滤直接过滤去除悬浮物、生物法除铁除锰、纳滤膜脱盐回用等低碳、低成本技术发展方向。总结了矿井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技术特征及进展。针对煤矿矿井水在企业内难以完全消纳、企业外部利用途径不明的问题,探讨了通过集中处理厂实现企业内外结合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初步分析了矿井水制备优质饮用水的前景及可行性。在厘清煤矿矿井水排放及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煤矿矿井水专一性排放标准,补充制定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规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井水 综合利用 污泥处置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时空动态格局及减排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娜 倪远之 +3 位作者 张敏 陈小华 王振旗 沈根祥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7,共13页
精准掌握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现状并因地制宜制定减排策略,对于长三角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细化了研究尺度并完善了测算体系,在市级尺度下对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围绕减... 精准掌握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现状并因地制宜制定减排策略,对于长三角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细化了研究尺度并完善了测算体系,在市级尺度下对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围绕减排措施及减排潜力展开探讨。结果表明:2000—2020年该地区种植业碳排放量呈现持续下降-波动上升-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2014年碳排放量达到峰值7.17×10^(7)t;2014年后农业GDP增长率上升,碳排放量下降,呈现出强脱钩的理想状态。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量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高排放地区集中在皖中、苏中以及苏北地区,且排放量的空间重心从江苏省南京市逐年向北部的安徽省滁州市移动。通过实施水分管理、优化施肥方式、推广低碳水稻品种、整合耕地资源等措施,预计长三角地区种植业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84×10^(7) t。本研究揭示了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的动态特征、现状规律及空间差异性,丰富了该区域碳排放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制定有效的种植业碳减排策略和实现种植业低碳化转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碳排放 排放系数法 长三角地区 标准差椭圆 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煤矸石地聚合物固化黄土的力学特性评价与固化原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先习 张徐军 李昊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5-1214,共10页
近年来,西北地区极端降雨导致黄土路基边坡失稳滑坡现象多发,为解决此类工程事故,以钢渣(steel slag,SS)和煤矸石(coal gangue,CG)为原材料、水玻璃和脱硫石膏(desulfurization gypsum,DG)为活化剂制备了一种高强度的钢渣-煤矸石地聚物(... 近年来,西北地区极端降雨导致黄土路基边坡失稳滑坡现象多发,为解决此类工程事故,以钢渣(steel slag,SS)和煤矸石(coal gangue,CG)为原材料、水玻璃和脱硫石膏(desulfurization gypsum,DG)为活化剂制备了一种高强度的钢渣-煤矸石地聚物(steel slag-coal gangue geopolymer,SC-GP)来固化黄土。首先通过28d无侧限抗压强度(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UCS)试验确定了SC-GP的最优配合比。然后以SC-GP的最优配合比制备不同养护龄期和SC-GP掺量的固化土试样,通过UCS试验、直剪试验、崩解试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和压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等试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养护龄期和SC-GP掺量对固化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C-GP的最优配合比SS:CG:DG为40:54:6,水玻璃模数为1.2,水玻璃掺量为22%。SC-GP可以显著提升黄土的力学性能,并有效减缓固化土在水中的崩解率。当养护龄期达到28d时,SC-GP掺量为20%的固化土UCS和黏聚力分别为359.09 kPa和112.76 kPa,分别是重塑黄土的3.45倍和2.3倍,且在300 min内固化土在水中几乎不发生崩解,崩解率不到1%。微观机制研究发现,SC-GP固化土中产生了许多C-S-H(水化硅酸钙)和C-A-S-H(水化硅酸铝钙)等胶凝物质;大孔径孔隙体积减小,而小孔径孔隙的体积相对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固化黄土 力学性能 微观机制 胶凝物质 孔隙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对复合氯化聚氯乙烯纳滤膜性能的影响以及膜在染料/盐分离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晨 张琪 +3 位作者 陈淑怡 蒋淑红 王军 许士洪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为研制适用于分离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的新型复合纳滤膜,采用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复合氯化聚氯乙烯(CPVC)纳滤膜,在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中添加葡萄糖(GL),通过GL与均苯酰氯(TMC)生成聚酯(PET)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 为研制适用于分离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的新型复合纳滤膜,采用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复合氯化聚氯乙烯(CPVC)纳滤膜,在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中添加葡萄糖(GL),通过GL与均苯酰氯(TMC)生成聚酯(PET)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择层的疏松程度进行调控。探讨GL和DA不同质量比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择层微观结构、过滤性能及其对模拟活性黑5(RB5)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GL与DA质量比的增加,纳滤膜结构变得疏松,纯水通量由4.46 L/(m^(2)·h)提高至6.61 L/(m^(2)·h),染料废水通量由3.72 L/(m^(2)·h)提升到5.23 L/(m^(2)·h),在有效截留染料分子的同时提高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当GL与DA质量比达7∶3时,复合CPVC纳滤膜对PEG800截留率和染料截留率均降到90%以下,过滤性能变差。因此GL与DA最佳质量比为6∶4,此时,复合CPVC纳滤膜的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分别为6.61和5.23 L/(m^(2)·h),较未添加GL时分别提高48.21%和40.60%,PEG800和RB5截留率分别为92.58%和93.68%,盐截留率为1.90%。在设定的运行时间内染料废水通量和染料分子截留率均趋于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氯化聚氯乙烯 纳滤膜 染料/盐分离 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 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中排水板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武亚军 吴明灿 +1 位作者 陆逸天 吴锦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预制排水板(PVD)布置方式,探讨PVD参数对真空固结效果的影响,在传统PVD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小宽度、小间距PVD-真空预压法.在保证PVD材料用量相同的同时,适当调整PVD的宽度与间距以提高真空固结效率.定义时间影响因子Th与真... 为进一步优化预制排水板(PVD)布置方式,探讨PVD参数对真空固结效果的影响,在传统PVD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小宽度、小间距PVD-真空预压法.在保证PVD材料用量相同的同时,适当调整PVD的宽度与间距以提高真空固结效率.定义时间影响因子Th与真空预压中叠加影响因素F的比值(Th/F)作为表征参数进行固结分析.比较不同参数的PVD,真空固结过程排水量、表层沉降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当Th/F越大时,土体的固结效率越高.采用宽度和间距分别为25和17 mm的PVD可以有效地提高真空固结效率,相比传统布置方式总排水量提高了约6.9%.采用小宽度、小间距的PVD可以有效缓解抗剪强度沿深度和径向的衰减.由此,可得出在耗材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小宽度、小间距PVD结合真空预压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处理 真空预压法 预制排水板参数 真空固结效率 颗粒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软土加筋路基三维稳定性极限上限分析
12
作者 李林 孙砖芹 +1 位作者 张浩 朱云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80,共11页
非均质软土地区路基的稳定性问题是岩土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为提升对其三维稳定性问题的评估能力,基于极限上限定理构建了非均质软土加筋路基的三维基底破坏机制,并依据虚功原理建立了相应的能量守恒方程。通过引入遗传算法,开发了一... 非均质软土地区路基的稳定性问题是岩土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为提升对其三维稳定性问题的评估能力,基于极限上限定理构建了非均质软土加筋路基的三维基底破坏机制,并依据虚功原理建立了相应的能量守恒方程。通过引入遗传算法,开发了一种用于高效求解三维上限解的搜索方法。该三维破坏模式可退化为边坡的三维坡趾破坏形式,并与已有边坡三维上限解进行对比,以验证遗传算法的准确性与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考察了路基分层特征、非饱和强度特性、抗剪强度非均质性、筋材抗拉强度、铺设层数以及基质吸力等因素对加筋路基三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维基底破坏模式下,非饱和软土地基与路基之间的非均质系数比对稳定性具有提升作用,且该系数比越大,路基越稳定;在筋材抗拉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小筋材间距会削弱基质吸力对稳定性的有利影响;当铺设层数一定时,非均质性越强,筋材增强稳定性的效果越显著。该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为加筋参数的优化配置和复杂地基条件下的路基设计提供可靠的计算工具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路基 非均质 遗传算法 上限分析 抗拉强度 铺设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铜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去除磺胺甲[口恶]唑和卡马西平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浩 张凡 +2 位作者 于鑫 陈红 薛罡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4,共10页
对采用铁铜双金属微电解技术及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去除水中磺胺甲[口恶]唑(SMZ)和卡马西平(CBZ)的效果及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进水pH、反应时间、铁投加量和铜铁质量比等因素对铁铜双金属微电解降解SMZ及CBZ效果的影响,并... 对采用铁铜双金属微电解技术及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去除水中磺胺甲[口恶]唑(SMZ)和卡马西平(CBZ)的效果及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进水pH、反应时间、铁投加量和铜铁质量比等因素对铁铜双金属微电解降解SMZ及CBZ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双氧水(H_(2)O_(2))投加量,Fenton反应时间对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去除CBZ、SMZ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铜双金属微电解可以高效去除SMZ,当pH为2.61、反应时间为69.26 min、Fe投加量为70.57 g/L、铜铁质量比为4.15∶1时,SMZ的去除率接近100%,但单独的铁铜双金属微电解工艺对CBZ的去除率小于10%;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对废水中的CBZ有较好的处理效果,Fenton工艺中H_(2)O_(2)最佳投加量为0.3 mL/L,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最优条件下对CBZ去除率可显著提高至88.2%;通过机理分析确定铁铜双金属微电解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还原作用为主,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则是先进行还原后进行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双金属微电解 FENTON氧化 磺胺甲[口恶]唑 卡马西平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_(x)-BTC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津威 李炬星 +2 位作者 宁淑英 张艳梅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7-537,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Ni掺杂的Cu-Ni_(x)-BTC催化剂,研究其在5%O_(2)条件下C_(3)H_(6)-SCR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引入Ni使Cu-BTC催化活性改善,Cu-Ni_(1/2)-BTC在250-275℃的NO转化率达100%,N_(2)选择性98.3%。此外,利用多种技术方... 本研究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Ni掺杂的Cu-Ni_(x)-BTC催化剂,研究其在5%O_(2)条件下C_(3)H_(6)-SCR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引入Ni使Cu-BTC催化活性改善,Cu-Ni_(1/2)-BTC在250-275℃的NO转化率达100%,N_(2)选择性98.3%。此外,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掺杂到Cu-BTC的骨架结构中,部分在催化剂表面均匀分散。引入Ni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容减小,孔径增大;与Cu-BTC相比,Cu-Ni_(x)-BTC拥有更多Cu^(+)离子、吸附氧以及Lewis酸和在低温下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这使其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还原 C_(3)H_(6)-SCR 催化剂 Cu-Ni_(x)-BTC 一步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堆肥用于改良砂石系统泥饼成土及绿豆种植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璟尧 杨再福 阚思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水电工程项目产生了大量砂石系统泥饼和厨余垃圾,为实现资源化利用进行改良成土试验,设置5个厨余垃圾堆肥产物添加量,即0(CK)、1%(T1)、2%(T2)、4%(T3)、7%(T4),研究90 d内泥饼理化性质、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成土后绿豆生长状况。结... 水电工程项目产生了大量砂石系统泥饼和厨余垃圾,为实现资源化利用进行改良成土试验,设置5个厨余垃圾堆肥产物添加量,即0(CK)、1%(T1)、2%(T2)、4%(T3)、7%(T4),研究90 d内泥饼理化性质、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成土后绿豆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泥饼pH值趋向中性,电导率和总孔隙度升高而容重降低,4%(T3)厨余堆肥添加量时均能满足要求;同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4%(T3)厨余堆肥添加量对泥饼酶活性促进作用较好;泥饼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当厨余堆肥质量分数为4%(T3)和7%(T4)时,均达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中的三级(适中)和二级(丰)标准;4%(T3)厨余堆肥的添加显著改善了绿豆的长势和叶片品质,绿豆发芽速度、株高、总鲜重、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提升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厨余堆肥可通过改善理化性质、提升养分和酶活性等措施将砂石系统泥饼改良为绿豆种植土,种植绿豆时厨余堆肥的最适宜添加量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成土 砂石系统泥饼 厨余堆肥 绿豆种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大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72
16
作者 吴健 王敏 +5 位作者 靳志辉 吴建强 沙晨燕 齐晓宝 唐浩 黄沈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5-1096,共12页
为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00—2014年间该库收录的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领域的相关... 为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00—2014年间该库收录的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全球发文量总体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美国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均居榜首,中国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居次席,但篇均被引频次明显偏低;中国科学院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发文量和H指数居研究机构的前两位,篇均被引频次排名最高的研究机构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Jones K C等两位学者发文量和H指数最高,北达克科特大学Hawthorne S B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国内学者中北京大学的陶澍和浙江大学的朱利中最有影响力;该领域的主要期刊有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Chemosphere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降解及生物修复、多环芳烃在各介质中的溶解与吸附、以及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等方向,"中国"相关研究在近5年中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医用防护口罩过滤环境气溶胶的性能 被引量:15
17
作者 沈恒根 杨磊 +4 位作者 刘刚 王华英 蔡来胜 刘书平 陆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 :研制新型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的医用口罩 ,并根据口罩阻挡环境中气溶胶微粒吸入人体内的使用要求 ,模拟人吸气量和吸气阻力 ,对口罩过滤环境气溶胶的性能进行测试。方法 :采集部分市售口罩和新研制的口罩作为测试对... 目的 :研制新型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的医用口罩 ,并根据口罩阻挡环境中气溶胶微粒吸入人体内的使用要求 ,模拟人吸气量和吸气阻力 ,对口罩过滤环境气溶胶的性能进行测试。方法 :采集部分市售口罩和新研制的口罩作为测试对象 ,测定不同口罩对 PM1 0 、PM2 .5和 PM1 .0 的过滤效果。 结果 :纱布口罩 (16层 )吸气阻力低、但对环境气溶胶微粒的过滤效率低于 2 5 % ,3个纱布口罩叠用 (4 8层 )的过滤效率仍低于 4 0 .0 % ;含活性碳的口罩吸气阻力适中、对环境气溶胶微粒的过滤效率为 2 0 .3%~ 5 6 .1% ;非织造布口罩的吸气阻力较高 ,过滤效率在 70 .0 %~ 99.7% ;新研制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与纱布口罩相当 ,对环境气溶胶微粒过滤效率达到 96 %以上 ,其中对 PM1 0 、PM2 .5和 PM1 .0 的平均过滤效率分别为 99.6 %、97.1%、99.4 %。 结论 :新研制的口罩具有低阻高效特点 ,是目前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综合征 医用防护口罩 环境气溶胶 性能 微粒 过滤性能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脱色生物强化工程菌的构建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学辉 刘娜 +3 位作者 朱文祥 范凤霞 袁学武 柳建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873,共5页
使用生物强化菌处理印染废水优势明显,对生物强化菌构建和应用的研究日益完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印染废水工程菌的构建,其中基因工程菌处理效果好,但是成功率低、成本高,还有安全隐患;生物强化工程菌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然后进一步培... 使用生物强化菌处理印染废水优势明显,对生物强化菌构建和应用的研究日益完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印染废水工程菌的构建,其中基因工程菌处理效果好,但是成功率低、成本高,还有安全隐患;生物强化工程菌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然后进一步培养驯化得到高效菌株,对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有特殊的降解效果。分别对生物强化工程菌的单菌和混合菌群的筛选、驯化和投入使用做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外源物对强化作用的影响。最后对生物工程菌的优化和推广使用进行展望:将生物工程菌投加到反应器中,实现工程菌与处理工艺的结合,优化处理工艺,进一步强化工程菌,将工程菌进一步投产大量使用,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生物强化 工程菌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A卫星地表太阳辐射产品在新疆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19
作者 王宇鹏 贺千山 +3 位作者 刘鑫 刘琼 陈勇航 孙琳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8-439,共12页
基于新疆地区不同下垫面类型的肖塘、和田、阿勒泰站辐射观测数据,评估FY-4A地表太阳辐射产品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并结合FY-4A的云覆盖率和沙尘检测数据,分析其误差来源。结果表明:从一致性来看,FY-4A与3个站点地面观测辐照度的相关系数均... 基于新疆地区不同下垫面类型的肖塘、和田、阿勒泰站辐射观测数据,评估FY-4A地表太阳辐射产品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并结合FY-4A的云覆盖率和沙尘检测数据,分析其误差来源。结果表明:从一致性来看,FY-4A与3个站点地面观测辐照度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肖塘站一致性最好,阿勒泰站次之,和田站最差。从误差方面看,FY-4A总体数值偏高且有着“高值低估,低值高估”的特点,其适用性在肖塘站最好,阿勒泰站次之,和田站最差,绝对误差分别为93.62、103.47、135.38 W/m^(2),FY-4A在3个站点的绝对误差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大于114.08 W/m^(2)),在冬季达到最小值(小于102.21 W/m^(2));相较于11:00—14:00,3个站点在07:00—10:00和15:00—18:00对FY-4A的误差会更大。从误差来源看,云覆盖率大于80%时两者之间相对误差大于90%的最小占比为17.05%;晴空条件下,和田站无沙尘像元,肖塘和阿勒泰站沙尘像元较非沙尘像元绝对误差分别增大38.20和15.02 W/m^(2),有云条件下和田和阿勒泰站沙尘像元较非沙尘像元绝对误差分别增大43.43和22.37 W/m^(2),而肖塘站减小80.67 W/m^(2),这是由于该站点沙尘像元样本数超过一半分布在FY-4A辐射反演效果最好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射太阳辐射 卫星数据 地面观测 FY-4A 云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伟 钟永华 +3 位作者 雷晓辉 蒋云钟 张峰 张大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6,36,共5页
对于引汉济渭工程来说,其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丰枯遭遇对工程调度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Copula函数法和统计法对水源区与受水区的降水丰枯遭遇进行统计,为制定调度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统计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Copula函数法和统计方法... 对于引汉济渭工程来说,其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丰枯遭遇对工程调度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Copula函数法和统计法对水源区与受水区的降水丰枯遭遇进行统计,为制定调度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统计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Copula函数法和统计方法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水源区和受水区丰枯组合中对调水有利的概率均大于70%,但在样本序列较短时统计法存在局限性,Copula函数法可以弥补统计方法的不足。计算结果还表明,工程可以保证调水效益的正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枯遭遇 降水 水源区 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