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戴新材料 编织大未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陈丽芸 侯成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可穿戴智能服饰——当今时尚与科技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融合,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智能生活、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高德纳公司预测,2016年可穿戴智能服饰的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已... 可穿戴智能服饰——当今时尚与科技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融合,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智能生活、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高德纳公司预测,2016年可穿戴智能服饰的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已竞相加入此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欧洲Hewlett-Packard实验室等都相继在植入式柔性传感器、可穿戴能源装备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改性 柔性传感器 佐治亚理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装备 植入式 石墨烯 国防军事 医疗健康 Hewle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炼学科方向 汇聚科研人才——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作者 毛宇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8期509-512,共4页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材料和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目前设有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化纤维与低维材料、环境友好和生物纤维材料3个研究方向:其中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链缠结解离、高倍拉伸取向...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材料和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目前设有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化纤维与低维材料、环境友好和生物纤维材料3个研究方向:其中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链缠结解离、高倍拉伸取向等基础研究上,攻克了高强高模量聚乙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和工程集成,打破了欧美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3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产量占全球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纤维 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学科方向 科研人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汇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缝合密度和层数的单向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成 查一斌 +5 位作者 张联合 任浩 程亚男 李永丰 刘勇 张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为研究缝合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以芳纶纤维为缝线,采用改进的锁式缝合方式制备了不同缝合密度及缝合层数的单向碳纤维织物预制体,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内部结构以及Ⅰ型层间断裂韧... 为研究缝合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以芳纶纤维为缝线,采用改进的锁式缝合方式制备了不同缝合密度及缝合层数的单向碳纤维织物预制体,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内部结构以及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冲击性能、弯曲和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在一次缝合9层且缝合密度为4 mm×4 mm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综合力学性能,与未缝合复合材料相比,Ⅰ型断裂韧性提升了50.8%,最大冲击载荷提升了46.2%,能量吸收率提升了27.0%,弯曲强度增加了15.4%,压缩强度提升了4.1%,压缩模量未出现下降;而在一次缝合3层时,不同缝合密度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压缩性能均有所下降。分析发现,增加缝合密度可有效提升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增大缝合层数则有助于减少缝线对复合材料面内性能的影响,为缝合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锁式缝合 缝合密度 缝合层数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同步改善VARI成型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
4
作者 阳泽濠 宁博 +6 位作者 陈正国 徐学宏 刘卫平 薛怿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度为70℃且灌注时间小于30 min的VARI成型工艺,在120℃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下6 min内完全溶解。PEI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同时改善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15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可以使CF/E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55.1%,65.4%和12.2%,2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CF/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0.6%和9.3%,1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增加24.3%和18.9%。PEI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溶解和环氧树脂固化诱导相分离,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PEI/环氧树脂两相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阻力和层间树脂基体的载荷转移能力,可能是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聚醚酰亚胺 纳米纤维膜 层间韧性 面内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芳纶纤维网纱层间增韧CF/EP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彭砚双 薛怿 +6 位作者 阳泽濠 赵庆志 张文强 冯阳阳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37,共8页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本文采用湿法成网工艺制备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网纱(short Aramid Fiber Veil,AFV)作为CF/EP的插层,研究了AFV面密度对其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对CF/EP复合材料断面形貌进行观察,探究...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本文采用湿法成网工艺制备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网纱(short Aramid Fiber Veil,AFV)作为CF/EP的插层,研究了AFV面密度对其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对CF/EP复合材料断面形貌进行观察,探究其增韧机制。结果表明,经3 g/m^(2)AFV增韧的CF/EP复合材料的G_(ⅠC)值提升了60.6%,G_(ⅡC)值提升了69.7%,并且层间剪切性能也有所改善。结合SEM分析可知,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在受力时出现了纤维桥接、纤维拔出、纤维断裂和纵向撕裂等现象,使裂纹路径更加曲折,消耗更多能量,从而提升了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网纱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层间断裂韧性 纤维桥接 纤维纵向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结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界面改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照 曹硕 +3 位作者 朱姝 杨洋 滕翠青 余木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纺织结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F/PEEK)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对碳纤维(CF)进行去浆、活化,及采用磺化聚醚醚酮(SPEEK)进行表面涂层,显著提高了CFF/PEEK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讨论了热压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 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纺织结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F/PEEK)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对碳纤维(CF)进行去浆、活化,及采用磺化聚醚醚酮(SPEEK)进行表面涂层,显著提高了CFF/PEEK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讨论了热压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714.29 MPa和955.84 MPa。借助扫描、金相显微镜等观察手段,发现经过界面改性处理后,复合材料断裂发生在基体内部而非界面处,基体与增强体浸润性和结合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结构碳纤维 聚醚醚酮 热压成型 界面改性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纤维增强立构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界面改性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玉增 杨革生 +4 位作者 明瑞豪 李巧 于敏敏 张慧慧 邵惠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114,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及注塑成型法制得立构聚乳酸(sc-PLA)及亚麻纤维/立构聚乳酸(Flax/sc-PLA)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维卡软化温度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亚麻纤维增强及偶联剂六亚甲基二... 采用熔融共混及注塑成型法制得立构聚乳酸(sc-PLA)及亚麻纤维/立构聚乳酸(Flax/sc-PLA)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维卡软化温度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亚麻纤维增强及偶联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界面改性对Flax/sc-PLA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纤维的加入可有效提高sc-PLA的立构结晶度、耐热性以及力学性能,Flax/sc-PLA复合材料的立构结晶度由17.3%提高到24.9%,维卡软化温度由161.1℃升至195.7℃,拉伸强度也从57.4 MPa提高到62.5 MPa。通过HMDI界面改性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进一步提高到70.4 MPa。此外,HMDI改性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其初始降解温度和动态储能模量G'均比未改性复合材料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构聚乳酸 亚麻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耐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丁彬 斯阳 俞建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8期492-502,共11页
近年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与技术活动之一。静电纺丝以其制造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纺物质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有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利用静电纺... 近年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与技术活动之一。静电纺丝以其制造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纺物质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有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不仅能实现多种纳米纤维材料包括聚合物、无机物、聚合物/聚合物复合物、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物以及无机物/无机物复合物等的构筑,而且可以实现纤维多级粗糙结构、堆积密度、纤维直径、比表面积、连通性等结构特性的精细调控。各种各样的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经过发展、研究和商业化,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的各个方面,为许多环保难题诸如有害物质监控、污水处理、水体浮油处理等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向。结合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在静电纺纳米纤维领域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静电纺纤维材料的研究背景、制备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环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对气相SiO_(2)电缆绝缘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含 罗理达 汪庆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46,共5页
气相SiO_(2)是一种多孔的纳米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耐高温和耐辐射等优点,作为SiO_(2)电缆的绝缘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气相SiO_(2)复合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硅羟基使之容易吸潮,因此研究改性剂对气相SiO_(2)复合材料介电性... 气相SiO_(2)是一种多孔的纳米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耐高温和耐辐射等优点,作为SiO_(2)电缆的绝缘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气相SiO_(2)复合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硅羟基使之容易吸潮,因此研究改性剂对气相SiO_(2)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选用3种不同的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对气相SiO_(2)电缆绝缘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采用显微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宽频介电阻抗谱仪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硅烷偶联剂对气相SiO_(2)电缆绝缘复合材料疏水性能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对气相SiO_(2)电缆绝缘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复合材料吸潮率降低了89.95%,10MHz频率下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分别减小8.63%和31.85%,大幅度提高了气相SiO_(2)电缆绝缘复合材料的疏水性能和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SiO_(2) 低介电常数 表面改性 疏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与材料的交响:硫化锌基场致发光纤维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博雅 郭素文 +5 位作者 郑岩 李克睿 李耀刚 张青红 王宏志 侯成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8-1766,共9页
近年来,场致发光(EL)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视觉交互传感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硫化锌(ZnS)基场致发光器件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已经成为众多应用场景和可视化交互平台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硫化锌基场... 近年来,场致发光(EL)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视觉交互传感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硫化锌(ZnS)基场致发光器件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已经成为众多应用场景和可视化交互平台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硫化锌基场致发光材料的性能,深入探讨了其发光机制、器件设计和应用研究,着重分析了硫化锌基场致发光纤维的最新研究动态,揭示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致发光纤维 柔性 显示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紫光激发白光LED用荧光材料的耐候性
11
作者 潘泽晟 游雅萍 +3 位作者 郑雅 陈海杰 王连军 江莞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22,I0006-I0009,共13页
紫光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色温可调、视觉友好等优点,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适用于紫光(400~420 nm)激发的高性能荧光材料尚未取得大规模应用,其中荧光材料的耐候性是评判其是否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的... 紫光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色温可调、视觉友好等优点,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适用于紫光(400~420 nm)激发的高性能荧光材料尚未取得大规模应用,其中荧光材料的耐候性是评判其是否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针对荧光材料耐候性的研究却十分缺乏。本研究首先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K_(2)CaPO_(4)F:Eu^(2+)、K_(1.3)Al_(11)O_(17)+δ:Eu^(2+)和Ca_(2)YHf_(2)Al_(3)O_(12):Ce^(3+),Tb^(3+)三种LED用紫光激发稀土发光材料。然后开展了荧光粉在高温高湿、水浸泡、LED芯片紫光辐照等条件下的耐候性实验,研究了其耐候性以及失效机理。最后,将三种荧光粉与400 nm紫光芯片组合,制备了白光LED器件。结果表明,相较于同体系荧光粉,本研究所制备的荧光粉不仅在发光性能方面有所优化,而且对材料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耐候性表征更为全面。所制备的白光LED器件的显色指数为93.6、色温为5151 K、色坐标为(0.34,0.36),展现出优质的白光照明性能,且白光LED器件的耐候性相对于单一荧光粉有所提升。上述研究表明,对荧光材料及其对应的LED器件进行耐候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率先开展了紫光激发LED用荧光材料的耐候性研究,对于推动其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性 稀土发光材料 白光LED 紫光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纺织结构芳纶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鹏 滕翠青 +3 位作者 余帆 孔海娟 余木火 韩克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7,共5页
采用多巴胺浸泡法改性纺织结构芳纶纤维来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多巴胺浓度和浸泡时间对纤维表面以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基... 采用多巴胺浸泡法改性纺织结构芳纶纤维来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多巴胺浓度和浸泡时间对纤维表面以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基团变化,利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技术制备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实验结果,最终确定了多巴胺质量浓度2 g/L、浸泡时间36h为最佳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纤维表面活性基团和表面粗糙度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比未经处理的原板提高13.5%、40.2%和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结构芳纶纤维 多巴胺 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槽绝缘材料油品兼容性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芮 张生德 王振兴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7,共6页
根据T/CEEIA 415标准,以驱动电机槽绝缘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0.25 mm厚度的间位芳纶类绝缘纸进行油品兼容性试验,并基于绝缘纸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电气和机械性能在不同周期的变化,对材料的损伤程度和劣化因素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表明... 根据T/CEEIA 415标准,以驱动电机槽绝缘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0.25 mm厚度的间位芳纶类绝缘纸进行油品兼容性试验,并基于绝缘纸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电气和机械性能在不同周期的变化,对材料的损伤程度和劣化因素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表明,在油品兼容性试验中,短期内受多孔结构和表面毛细作用,增强了纸基结构的致密性,有利于电气性能;但随试验时间增加,自动变速箱润滑油中的水分在油纸绝缘系统中扩散加剧,引发绝缘缺陷形成,造成机械强度衰减,因此通过力学性能变化筛选绝缘材料更直观、准确;此外,由于氢键稳定构型受到了破坏,酰胺键和C=O键强度改变,密度较低的间位芳纶绝缘纸的介电性能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绝缘 间位芳纶纸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油品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纤维排水板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少朋 杨爱武 许福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797,共9页
针对目前废弃纤维资源化利用和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地基效果欠佳等问题,在废弃纤维改性处理的基础上,研制出改性纤维塑料排水板,利用梯度比试验和室内真空预压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改性纤维滤膜淤堵特性和不同类型排水板真空预压加... 针对目前废弃纤维资源化利用和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地基效果欠佳等问题,在废弃纤维改性处理的基础上,研制出改性纤维塑料排水板,利用梯度比试验和室内真空预压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改性纤维滤膜淤堵特性和不同类型排水板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效果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纤维滤膜孔径超过119μm防淤堵效果更好;改性纤维排水板在沉降量、出水量、真空度、孔隙水压力、土样含水率和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上都优于普通塑料排水板,且滤膜孔径为119μm的排水板加固效果最佳,相较于普通塑料排水板(分体式),其成本较低的同时,含水率平均降低6.4%,十字板剪切强度平均提高了7.8k Pa,充分体现了改性纤维排水板在工程应用中不仅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还能降低成本,符合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排水板 真空预压 吹填软土 梯度比 淤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在膜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雄 王雪芬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8期475-483,491,共10页
近年来,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多孔膜,因具有纤维纤度细、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形态特点,以及兼具良好的机械强度、低密度和易功能化而在过滤基膜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倍受各国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的高分子材质微滤膜多采用溶液相... 近年来,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多孔膜,因具有纤维纤度细、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形态特点,以及兼具良好的机械强度、低密度和易功能化而在过滤基膜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倍受各国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的高分子材质微滤膜多采用溶液相转化法,然而用该方法所制备的微滤膜孔隙率较低,并且所形成的微孔部分为闭孔结构;而静电纺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孔隙率高且为相互贯通的开孔结构,能够显著改善流通性,是非常好的微孔滤膜。综述了近几年来纳米纤维作为过滤材质以及过滤用支撑材质在膜分离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纳米纤维微孔滤膜以及纳米纤维基复合滤膜用于水净化及脱盐淡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并对纳米纤维基滤膜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膜分离 水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合物基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江 张慧慧 +1 位作者 邵惠丽 胡学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200-203,共4页
简要介绍了碳纳米管在聚合物材料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基纤维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提出添加碳纳米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改善其抗静电性能。同时对碳纳米管在纤维中的取向及由此导致的对材料... 简要介绍了碳纳米管在聚合物材料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基纤维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提出添加碳纳米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改善其抗静电性能。同时对碳纳米管在纤维中的取向及由此导致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合物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可聚合Gyroid液晶相构建具有双连续纳米通道的聚合物材料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训达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6,共8页
Gyroid液晶相具有独特的三维互连网络结构,可用于构建兼具精确分子筛选和高效传输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在分子筛、离子交换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聚合Gyroid液晶相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两亲分子的设计合成、液... Gyroid液晶相具有独特的三维互连网络结构,可用于构建兼具精确分子筛选和高效传输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在分子筛、离子交换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聚合Gyroid液晶相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两亲分子的设计合成、液晶结构的固化以及纳米通道尺寸的控制等关键技术和策略。Gyroid液晶相的立方体空间特性和负高斯曲率几何形态赋予了聚合物材料独特的优势,但也带来了合成和结构保持方面的挑战。最新的研究致力于通过开发新型单体和优化结构保持机制来克服这些挑战,例如,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稳定Gyroid相、简化合成路线并降低成本。此外,通过精确控制纳米通道的尺寸和形貌,以及将可聚合Gyroid液晶相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可聚合Gyroid液晶相的聚合物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如水处理、离子传输、药物输送和催化等,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roid液晶 可聚合液晶 双连续纳米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缆用超疏水二氧化硅@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港澳 秦宗益 +6 位作者 张亚闪 侯成义 张青红 李耀刚 靳志杰 王宏志 李克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
具有低介电常数的SiO_(2)复合材料在低介电和隔热保温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SiO_(2)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吸水性强、保存条件苛刻等问题。使用疏水改性剂(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对SiO_(2)@石英纤... 具有低介电常数的SiO_(2)复合材料在低介电和隔热保温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SiO_(2)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吸水性强、保存条件苛刻等问题。使用疏水改性剂(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对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研究疏水改性剂类型及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疏水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的HMDS改性复合材料的疏水改性效果最好(接触角为151.6°),保存240d后接触角最低为132.6°,200℃煅烧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低至1.87。将疏水改性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同轴通信电缆,所得电缆的电压驻波比为1.48,衰减值为1.56dB,特性阻抗为48Ω。疏水改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缆性能,在通信电缆等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 低介电常数 疏水改性 同轴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梦娇 张代军 +3 位作者 刘刚 叶璐 杨方鸿 姚佳楠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6-117,共12页
随着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其应用部位、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静部件到动部件,从非承力到次承力,再到主承力结构。工况环境也趋于多样性,如在某些动部件中存在的摩擦、磨损... 随着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其应用部位、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静部件到动部件,从非承力到次承力,再到主承力结构。工况环境也趋于多样性,如在某些动部件中存在的摩擦、磨损问题,因此对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应用要求。本文重点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即以聚醚醚酮(PEEK)、聚芳醚酮(PAEK)、聚醚酰亚胺(PEI)、聚苯硫醚(PPS)等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摩擦与磨损性能的研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期望为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摩擦工况下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积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 热塑性 复合材料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碱电解与碱性水电解制氢关键材料的对比与展望
20
作者 徐宇翔 张冰 +4 位作者 董迁 朱其轩 唐宏 陈松 徐桂银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7,共7页
氢能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可以通过电解技术有效获取,氯碱为电解技术工业化生产的典型行业,本文通过研究氯碱工业副产氢和水电解制氢技术,将两种技术发展历程及原理进行对比,总结出技术路线较为成熟的碱性水电解制氢为目前规模化工业生产的... 氢能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可以通过电解技术有效获取,氯碱为电解技术工业化生产的典型行业,本文通过研究氯碱工业副产氢和水电解制氢技术,将两种技术发展历程及原理进行对比,总结出技术路线较为成熟的碱性水电解制氢为目前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最快方法。同时论述电极材料及催化材料和膜材料分别在氯碱电解槽和碱性水电解制氢电解槽中的发展、工业化应用概况和最新研究,通过对比得到碱性水电解制氢与氯碱电解可以相互借鉴的研发思路,系统对比两种技术作为关键性材料的电极和膜的工业化应用概况及发展方向,为实现降低能耗、提高电解槽性能的目的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技术 氯碱工业副产氢 碱性水电解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