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柔性织物应变传感器的粘弹性建模研究
1
作者 丁浩 刘显华 +2 位作者 王玺 白云峰 朱世根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电学粘弹性模型;设计了拉伸和松弛实验,利用实验数据识别出模型参数。所确定模型在松弛情况下预测电阻变化与实测电阻符合较好,R^(2)在0.97以上,均方根误差小于0.55 kΩ。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电粘弹性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传感器的粘弹性特征,对未来基于模型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建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传感器 粘弹性模型 电阻松弛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原一高 骆祎岚 +1 位作者 蔡琼霞 陆志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削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能谱仪进行磨削表面元素微区分析,对不同磨削条件下超细硬质合金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 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削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能谱仪进行磨削表面元素微区分析,对不同磨削条件下超细硬质合金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过程中,随砂轮粒度的增大或切深的增加,材料去除方式渐由滑擦、耕犁向脆性断裂、材料粉末化转变。磨削表面黏结相分布受材料去除方式的影响,以耕犁方式去除的磨削表面Co相分布不均匀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 磨削 材料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原一高 畅晓振 +1 位作者 施耀祖 陆志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7-1220,共4页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超细硬质合金刀具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优化磨削工艺,作者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通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磨削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了砂轮粒度和切削深度对超细...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超细硬质合金刀具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优化磨削工艺,作者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通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磨削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了砂轮粒度和切削深度对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主要是磨削残余应力。实验条件下,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其数值随砂轮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硬质合金 残余应力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磨损过程中的切削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家梁 李蓓智 庞静珠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在相同的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参数和不同的刀具磨损状态下,从时域角度分析了刀具磨损状态对三向稳态切削力的影响,从频域角度利用FFT分析、功率谱分析等工具研究刀具磨损状态对动态切削力的影响情况,并对影响的机理进行讨论。分析... 在相同的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参数和不同的刀具磨损状态下,从时域角度分析了刀具磨损状态对三向稳态切削力的影响,从频域角度利用FFT分析、功率谱分析等工具研究刀具磨损状态对动态切削力的影响情况,并对影响的机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刀具磨损状态迫使受动态力的刀具弯曲振动频率幅值和局部频率能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状态 切削力 FFT分析 功率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叶形纤维成形动力学模型及产品开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崇倡 陈革 +3 位作者 魏蕊 谭志银 陈少梅 钱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首先推导了纺丝动力学数学模型及多叶形纤维截面形变动力学模型,并将两者相结合,建立了多叶形纤维纺丝成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确定了各种不同形状时的形状系数,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出多叶形纤维纺丝时的速度、温度、应力、异... 首先推导了纺丝动力学数学模型及多叶形纤维截面形变动力学模型,并将两者相结合,建立了多叶形纤维纺丝成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确定了各种不同形状时的形状系数,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出多叶形纤维纺丝时的速度、温度、应力、异形度沿纺程变化情况.最后进行了多叶形纤维的产品开发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丝动力学数学模型 多叶形纤维截面 形变动力学模型 纺丝成形模型 异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增强镍基合金高频感应熔覆层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新军 丁浩 朱世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采用刷涂和高频感应熔覆的方法在42CrMo圆钢表面制备了0.6mm厚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对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相结构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均匀致密.无明显的气孔、夹渣缺陷;沿截面依次为... 采用刷涂和高频感应熔覆的方法在42CrMo圆钢表面制备了0.6mm厚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对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相结构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均匀致密.无明显的气孔、夹渣缺陷;沿截面依次为熔覆层、过渡区及基体。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可达600-700HV0.2.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感应熔覆 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 显微硬度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进化机理的纺织工艺并行设计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志军 项前 +1 位作者 杨建国 刘彬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5-940,共6页
为了帮助纺织产业引入新的生产模式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基于产品进化机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思想,提出纺织工艺智能化并行设计系统架构,研究了知识获取与进化、全息质量诊断和质量预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完成了一套适合纺织生产的并行工艺... 为了帮助纺织产业引入新的生产模式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基于产品进化机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思想,提出纺织工艺智能化并行设计系统架构,研究了知识获取与进化、全息质量诊断和质量预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完成了一套适合纺织生产的并行工艺设计软件。通过初步的工程实践显示,该系统能综合纺织生产中的多种质量影响因素,通过质量预测实现工艺并行设计与优化,产品开发效率明显提高,行业应用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进化 并行设计 纺织工艺 质量预测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变位履带足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毛立民 王治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37,共3页
基于复杂管道对管道机器人运动性能的研究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主变位履带足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方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组成、运动原理、运动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管道应用的特点分析了该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 基于复杂管道对管道机器人运动性能的研究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主变位履带足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方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组成、运动原理、运动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管道应用的特点分析了该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管道适应能力,工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管道 变位 行走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型码垛机械手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被引量:6
9
作者 毛立民 邹剑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47,共4页
根据关节型码垛机械手的结构特点,运用D-H方法建立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位姿、速度正反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得到关节型码垛机械手的雅可比矩阵和逆雅可比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ADAMS软件对机械手码垛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关节扭矩、... 根据关节型码垛机械手的结构特点,运用D-H方法建立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位姿、速度正反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得到关节型码垛机械手的雅可比矩阵和逆雅可比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ADAMS软件对机械手码垛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关节扭矩、关节角速度曲线,并利用仿真结果完成伺服电机的选型,为控制系统研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型码垛机械手 运动学 雅可比 ADAM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柔性耦合隔振系统的直接速度反馈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洋 孙以泽 +1 位作者 华宏星 张志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43,共4页
详细地介绍了柔性耦合隔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通过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柔性耦合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耦合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应用直接速度反馈控制方法对柔性耦合系统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直接速度反馈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柔性耦合系统 直接速度反馈控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型制造方法及其在纺织服装制造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乾坤 裴泽光 +1 位作者 陈革 骆祎岚 《现代纺织技术》 2014年第2期53-57,共5页
近年来,以3D打印为代表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方法,快速成型制造所具有的增材制造、极高的材料利用率、个性化制造、满足复杂结构的产品制造的特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具有巨大的... 近年来,以3D打印为代表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方法,快速成型制造所具有的增材制造、极高的材料利用率、个性化制造、满足复杂结构的产品制造的特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几种快速成型方法,分析各方法的工艺原理、成型过程、所用材料以及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此外,结合纺织服装制造的行业特点,分析了快速成型制造,尤其是3D打印技术在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的应用前景与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分析表明,新材料的研发和专用成型设备的研制是快速成型制造在各个行业得以更加广泛应用的前提,也是其在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得以应用的关键。作为一种新型的制造方法,快速成型制造与传统的制造方式的相互补充与融合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制造 3D打印 新型制造方法 纺织 服装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自动强化过程中电弧飘移的研究
12
作者 顾伟生 丁浩 +1 位作者 狄平 朱世根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9,共4页
电火花自动强化研究过程中,观察到了火花放电时电弧飘移的现象,运用焊接电弧的阴极斑点原理解释了此现象。并揭示电弧漂移现象与电极压力、线速度、电容量及电极尺寸等参数有关。通过研究可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解决电弧飘移导致的... 电火花自动强化研究过程中,观察到了火花放电时电弧飘移的现象,运用焊接电弧的阴极斑点原理解释了此现象。并揭示电弧漂移现象与电极压力、线速度、电容量及电极尺寸等参数有关。通过研究可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解决电弧飘移导致的强化层质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强化 电弧飘移 阴极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研究方法——基相生成法
13
作者 李志瑶 刘家强 +3 位作者 周其洪 苏继伟 周申华 孙志宏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针对三维圆织法成形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法——基相生成法,该方法将织物的完全组织分解成若干个组织基,并将这些组织基以矩阵形式表达.该方法可以实现管状立体织物所有类型组织的统... 针对三维圆织法成形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法——基相生成法,该方法将织物的完全组织分解成若干个组织基,并将这些组织基以矩阵形式表达.该方法可以实现管状立体织物所有类型组织的统一表达,以精确的数学语言从微观角度揭示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规律与本质,同时,其为经纱开口运动的计算机控制提供了方便,使研究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织造数据和制定控制策略,提高控制程序的通用性和编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立体织物 组织结构 基相生成法 基相矩阵 全相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带差动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14
作者 孙志宏 唐海玉 黎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368,共4页
考虑齿轮差动传动的不足以及同步带传动的优点,将同步带传动引入差动轮系中,构建同步带差动机构,对其可能的结构形式及传动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计算传动比.研究表明,所构建的2K-H型和3K型同步带差动机构可以实现差动的效果,但其传动类... 考虑齿轮差动传动的不足以及同步带传动的优点,将同步带传动引入差动轮系中,构建同步带差动机构,对其可能的结构形式及传动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计算传动比.研究表明,所构建的2K-H型和3K型同步带差动机构可以实现差动的效果,但其传动类型与齿轮差动传动相比较少,且都为正号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轮系 齿轮 同步带 传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织针矫正模拟与试验研究
15
作者 丁浩 曹雅萍 朱世根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0,共5页
随机挑选一批次G104变形织针,统计其变形规律,对不同变形量的变形织针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织针变形矫正模型,模拟加载-卸载过程,得到变形织针受力后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不同变形量织针使用同一矫形轮廓的... 随机挑选一批次G104变形织针,统计其变形规律,对不同变形量的变形织针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织针变形矫正模型,模拟加载-卸载过程,得到变形织针受力后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不同变形量织针使用同一矫形轮廓的结果,进而得到变形织针的反向过量矫正夹具的轮廓形状。基于模拟分析结果得出的矫形轮廓进而设计加工机械矫正夹具,利用静压力设备进行实际试验,对比模拟与试验的结果,得到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的结论,进而可知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可进行此类零件矫形的前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织针 反向过量 夹具 机械矫正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细薄件的回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克达 朱世根 丁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3-156,共4页
研究了轴承钢GCr15细薄件在不同回火工艺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细薄件的硬度影响很明显,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同一温度下,硬度随回火时间的延长先降低然后趋向平稳,回火时间大于120min后,硬度基本不再变化;细薄件的... 研究了轴承钢GCr15细薄件在不同回火工艺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细薄件的硬度影响很明显,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同一温度下,硬度随回火时间的延长先降低然后趋向平稳,回火时间大于120min后,硬度基本不再变化;细薄件的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然后降低;在170℃回火强度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可达666 MPa,硬度为735HV。GCr15细薄件在170℃回火后与国际先进的日本零件用钢相比,强度、弹性及硬度都有所提高,与国际领先的德国零件用钢相比,强度硬度接近,弹性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薄件 GCR15 回火工艺 硬度 抗拉强度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零件圆度评定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文咏 朱世根 +1 位作者 骆祎岚 丁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76,79,共4页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零件中的圆形特征进行非接触式测量。该系统通过CMOS镜头采集被测零件,进行灰度变换、中值滤波,采用Canny算子提取边缘,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被测零件中的圆形特征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拟合圆,同时采用最...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零件中的圆形特征进行非接触式测量。该系统通过CMOS镜头采集被测零件,进行灰度变换、中值滤波,采用Canny算子提取边缘,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被测零件中的圆形特征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拟合圆,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评定被测零件的圆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图像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小,能够满足被测零件的一般精度测量要求,适用于测量精度不高的在线测量和接触式测量方法无法完成的测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预处理 非接触测量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r13不锈钢刃口的强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成瑜 丁浩 朱世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2,共3页
将淬回火后的3Cr13不锈钢进行粗磨刃口,用渗氮盐浴复合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刃口强化。测试了锋利度、耐用度。结果表明:3Cr13不锈钢刃口经过强化后,其强切割猪皮深度是未强化的3Cr13不锈钢的1.68倍,刃口切断猪皮条数是未强化的3Cr13不锈... 将淬回火后的3Cr13不锈钢进行粗磨刃口,用渗氮盐浴复合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刃口强化。测试了锋利度、耐用度。结果表明:3Cr13不锈钢刃口经过强化后,其强切割猪皮深度是未强化的3Cr13不锈钢的1.68倍,刃口切断猪皮条数是未强化的3Cr13不锈钢刃口的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r13 不锈钢 手术刀(剪) 渗氮盐浴复合处理 锋利度 耐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包覆纱的针织物致动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祥章 裴泽光 陈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构建面向软体机器人应用的织物基人工肌肉,设计并制备了1种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为芯丝、芳纶复丝为外包纤维的包覆纱,利用该包覆纱制备了1种可通过电阻热驱动的纬平针织物致动器,研究了此致动器循环致动特性及其结构参数与致动条件... 为构建面向软体机器人应用的织物基人工肌肉,设计并制备了1种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为芯丝、芳纶复丝为外包纤维的包覆纱,利用该包覆纱制备了1种可通过电阻热驱动的纬平针织物致动器,研究了此致动器循环致动特性及其结构参数与致动条件对其致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织物致动器受驱动后将沿线圈纵行方向产生弯曲变形;当致动器线圈横列数增加时,其沿织物平面线圈纵行方向输出的致动力值将呈近似线性关系显著增加,而在垂直于织物平面方向输出的致动力略有减小;针织物致动器线圈尺寸的增加将使其沿织物平面内线圈纵行方向输出的致动力增加;致动电流值的增加将使致动器输出的致动力增大;针织物致动器具有稳定、快速的循环致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丝 包覆纱 针织物 致动器 织物基人工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工业长丝毛丝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荣根 冯培 +2 位作者 刘大双 张俊平 杨崇倡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59,共7页
涤纶工业长丝毛丝在线检验工序一直制约着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的实现,为解决涤纶工业长丝毛丝检测问题,完善在线质量检测体系,提出一种借助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识别毛丝和数量统计的方法。以毛丝长度作为判断依据,基于LabVIEW图像处理技... 涤纶工业长丝毛丝在线检验工序一直制约着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的实现,为解决涤纶工业长丝毛丝检测问题,完善在线质量检测体系,提出一种借助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识别毛丝和数量统计的方法。以毛丝长度作为判断依据,基于LabVIEW图像处理技术,采用图像增强、二值化处理、数学形态学等方法获取毛丝图像,并提取长度信息。通过试验得到毛丝长度检测阈值,当图像中毛丝长度超过检测阈值就可判断毛丝的存在,同时累加毛丝数量。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案检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设计合理,成本低廉,对提高涤纶长丝品质和降低企业成本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工业长丝检测 毛丝检测 图像处理 LabVIEW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