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强化纺织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薛飞 陈钦 +1 位作者 郭庆峰 李登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8-533,共6页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和减容的关键处理工艺。以纺织印染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超声能量密度和超声时间对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纺织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能量密度和超声时间能够对印染污泥脱水产生积极作用,且...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和减容的关键处理工艺。以纺织印染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超声能量密度和超声时间对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纺织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能量密度和超声时间能够对印染污泥脱水产生积极作用,且超声预处理的最佳工况为超声能量密度2.0 W/mL、超声时间20 min。在最佳工况下泥饼含水率为62.3%,污泥比阻(SRF)为(3.21±0.12)×1012 m/kg。溶胞效率表现为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超声处理>溶菌酶水解。污泥经过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后,体积减小近50%,脱水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印染污泥 溶菌酶 超声 协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芘、铜及其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生理胁迫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娟娟 杨波 +1 位作者 王宇晖 韩耀宗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3-649,共7页
为探究土壤中芘、铜及其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的生理胁迫,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幼苗在单一芘、铜及其复合处理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组织中铜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单一芘、铜处理后... 为探究土壤中芘、铜及其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的生理胁迫,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幼苗在单一芘、铜及其复合处理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组织中铜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单一芘、铜处理后,随其处理浓度的增大,玉米幼苗湿重、株高、叶绿素含量均降低,叶片MDA含量增加,而叶片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及Abott公式可判断,复合芘、铜处理对玉米幼苗的胁迫存在拮抗作用。单一铜和复合芘、铜胁迫下,铜在玉米组织中根部浓度大于叶、茎,且其含量随外部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作用 复合污染 玉米幼苗 生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碳纤维/石墨烯-壳聚糖-纳米金复合膜对17β-雌二醇的检测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平婧 柳建设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以聚苯胺(PANI)为前驱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并结合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工艺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将制备的CNFs均匀分散在壳聚糖(CS)、纳米金(AuNPs)复合溶液中,利用Au—S键固定一端修饰了巯基的核酸适配体,构建一种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的电... 以聚苯胺(PANI)为前驱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并结合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工艺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将制备的CNFs均匀分散在壳聚糖(CS)、纳米金(AuNPs)复合溶液中,利用Au—S键固定一端修饰了巯基的核酸适配体,构建一种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的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来检测17β-雌二醇(E2)。借助透射电镜检测制备的碳纳米纤维和成品石墨烯复合膜的形貌特征,通过循环伏安法表征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峰电流(I_p)与E2浓度(c)的对数在0.1~1 000.0n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与碳纳米纤维体系相比,石墨烯体系检出限更低,但前者具有更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两者均可用于环境样品中17β-雌二醇的直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石墨烯 纳米金 17Β-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灵敏检测17β-雌二醇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构建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平婧 NUANAPA Chaisuwan 柳建设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8-673,共6页
采用石墨烯(GS)-Nafion-纳米金(AuNP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GS-Nafion-AuNPs),构建一种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的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应用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E2)的快速检测.运用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 采用石墨烯(GS)-Nafion-纳米金(AuNP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GS-Nafion-AuNPs),构建一种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的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应用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E2)的快速检测.运用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V)法和差分脉冲伏安(DPV)法,对该传感器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GS、Nafion和AuNPs协同作用下,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在优化试验条件下,传感器的电流信号(I_p)与17β-雌二醇(E2)的浓度(c)的对数在0.002 5~0.300 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_p=8.899 4+1.049 4logc,相关系数为0.994 1,E2浓度检出限为0.83nmol/L.该传感器制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极低以及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有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E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石墨烯 纳米金 17Β-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截面形状对纤维捕集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洪亮 付海明 +3 位作者 雷陈磊 张杰 冯丰 朱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2,共7页
为研究纤维截面形状对纤维过滤器性能的影响,采用Visual Basic的应用程序版(VBA)随机生成不同几何截面形状的虚拟纤维过滤介质,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求解流体在纤维介质流动的动量方程,得出不同几何截面形状纤维的压力损失.采用... 为研究纤维截面形状对纤维过滤器性能的影响,采用Visual Basic的应用程序版(VBA)随机生成不同几何截面形状的虚拟纤维过滤介质,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求解流体在纤维介质流动的动量方程,得出不同几何截面形状纤维的压力损失.采用拉格朗日方法统计被纤维捕集颗粒数,获得纤维介质的捕集效率.采用质量因子综合评价模拟纤维过滤介质的过滤性能,研究不同几何截面形状纤维的异型度和形状系数对其捕集效率、压力损失以及质量因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压力损失随着形状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填充率小于0.20时,三叶形纤维的捕集效率最高且压力损失最大;异形度、形状系数大的纤维对直径小于2μm的颗粒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在纤维直径为30μm时,对于颗粒直径小的粒子,三叶形纤维的综合过滤性能最好,而当纤维直径为5μm时,圆形纤维的质量因子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过滤器 异形纤维 异形度 形状系数 捕集效率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溶菌酶协同强化印染污泥溶胞效果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薛飞 陈钦 +1 位作者 许士洪 李登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33-1937,共5页
采用超声-溶菌酶协同工艺处理印染污泥,考察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印染污泥溶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溶菌酶对印染污泥的溶胞效果,超声与溶菌酶协同处理印染污泥的溶胞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为200 W、超声时... 采用超声-溶菌酶协同工艺处理印染污泥,考察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印染污泥溶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溶菌酶对印染污泥的溶胞效果,超声与溶菌酶协同处理印染污泥的溶胞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为200 W、超声时间20 min。处理后,上清液中SCOD、多糖与蛋白质的浓度分别增加到(221.3±5.97),(79.3±3.04),(50.5±1.87)mg/g TSS,相较于单独溶菌酶水解,分别提高了193%,130%和98%。协同处理后的印染污泥在50~100℃,250~300℃和350~400℃三个失重阶段,失重速率分别为0.27,0.58,0.28%/min,明显低于单独溶菌酶水解。与单独溶菌酶水解相比,协同处理后污泥絮体结构更为松散,孔隙结构更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污泥 减量化 溶菌酶 超声 协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胁迫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吕晏锋 赵晓祥 王俊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6,共8页
为探究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生物毒性作用,对鲤鱼进行菲的急性毒性试验,并根据测得的96h半致死浓度(96h-LC50)设置0.175、0.350、0.700、1.400、2.800、5.600mg/L 6个菲浓度组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暴露时间为1、3、5、7、9d),暴露后测定鲤... 为探究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生物毒性作用,对鲤鱼进行菲的急性毒性试验,并根据测得的96h半致死浓度(96h-LC50)设置0.175、0.350、0.700、1.400、2.800、5.600mg/L 6个菲浓度组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暴露时间为1、3、5、7、9d),暴露后测定鲤鱼鳃、肝脏、肌肉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活力。结果表明:菲对鲤鱼的24h半致死浓度(24h-LC50)为15.926mg/L,96h-LC50为11.198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120mg/L;菲对鲤鱼的亚急性毒性作用显著,其鳃和肌肉中SOD表现出诱导效应,肝脏组织中表现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诱导效应;GSH响应趋势与SOD相似。试验结果可为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鲤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种固相碳源的人工湿地高效脱氮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勃迪 宋新山 +1 位作者 王俊锋 王宇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450,463,共8页
人工湿地虽具有较好的脱氮禀赋,但对于低碳氮比污水,其仍存在因碳源电子供体不足所导致反硝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将同等碳含量的小麦秸秆、棉花、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废报纸分别投加至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其对反硝化过... 人工湿地虽具有较好的脱氮禀赋,但对于低碳氮比污水,其仍存在因碳源电子供体不足所导致反硝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将同等碳含量的小麦秸秆、棉花、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废报纸分别投加至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其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材料均可释放有效的碳源,明显提高人工湿地对硝酸盐的去除率,其中,投加废报纸的人工湿地对NO 3—N去除率最高可达96.71%,比未添加固相碳源的人工湿地提高60%。在人工湿地系统内,4种固相碳源的释碳过程基本不产生NH + 4—N和NO2—N,且兼具成本低廉、无二次污染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污水 固相碳源 人工湿地 反硝化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稻壳水热炭对苯酚的吸附 被引量:11
9
作者 段佳男 叶志伟 +4 位作者 王曦 何苑静 顾铮 李登新 许士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27,共6页
稻壳在220℃下水热炭化4 h,制备水热炭(BC),用FeCl_(3)和葡萄糖进行改性,制备氯化铁改性水热炭(FBC)和葡萄糖改性水热炭(GBC)。探究了投加量和pH对水热炭吸附苯酚的影响,并对水热炭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了吸附... 稻壳在220℃下水热炭化4 h,制备水热炭(BC),用FeCl_(3)和葡萄糖进行改性,制备氯化铁改性水热炭(FBC)和葡萄糖改性水热炭(GBC)。探究了投加量和pH对水热炭吸附苯酚的影响,并对水热炭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FB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GBC含氧官能团增多,比表面积增大。在投加量为20 g/L,pH不变的情况下吸附24 h, GBC和FBC对苯酚的去除率可达68.6%和65.7%,较BC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三种水热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iur吸附等温线,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水热炭 FeCl_(3)改性 葡萄糖改性 苯酚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淋洗剂淋洗脱除土壤中Cr、Cd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张 何苑静 +4 位作者 高康宁 李登新 朱宏艺 郭蔓 许士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05-2510,共6页
采用振荡淋洗的方式研究柠檬酸(CA)、硝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对Cr、Cd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脱除效果。结果表明,Cr和Cd的去除率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加而增长,在最佳的淋洗剂浓度(CA浓度为0.08 mol/L、HNO_(3)为0.6 mol/L、EDTA-... 采用振荡淋洗的方式研究柠檬酸(CA)、硝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对Cr、Cd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脱除效果。结果表明,Cr和Cd的去除率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加而增长,在最佳的淋洗剂浓度(CA浓度为0.08 mol/L、HNO_(3)为0.6 mol/L、EDTA-2Na为0.1 mol/L),最佳液固比为20∶1,最佳的淋洗时间为12 h,HNO_(3)的淋洗效率最高,对Cr、Cd的淋洗率分别为72.09%和92%;CA相比于EDTA-2Na对Cr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而EDTA-2Na对Cd有更好的去除效果。淋洗主要是化学过程,CA对Cr、Cd从土壤中的解吸主要是酸溶作用和络合作用,EDTA-2Na是通过螯合作用,HNO_(3)则主要是通过强酸性溶解难溶金属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淋洗脱除 柠檬酸 硝酸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Br/g-C_3N_4纳米薄片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祥乾 陈齐 +1 位作者 许士洪 李登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2-387,406,共7页
用化学剥离法处理石墨相氮化碳制得纳米薄片,在超声条件下与BiOBr复合制备得到BiOBr/g-C_3N_4(CNBi)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该光催化剂... 用化学剥离法处理石墨相氮化碳制得纳米薄片,在超声条件下与BiOBr复合制备得到BiOBr/g-C_3N_4(CNBi)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该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评价样品的可见光(λ>420nm)催化性能.XRD和TEM结果显示,经浓硫酸处理后g-C_3N_4被剥离为纳米薄片,并且与BiOBr成功复合形成纳米异质结.UV-vis结果显示,CNBi样品的吸收边为425nm(禁带宽度约为2.93eV),介于BiOBr和g-C_3N_4纳米薄片之间.光催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纯的BiOBr和g-C_3N_4纳米薄片相比,CNBi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BiOBr含量为30%的催化剂在2h内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溴氧铋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水热炭同时吸附溶液中Cr(Ⅵ)和Cd(Ⅱ)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苑静 张定定 +3 位作者 王曦 梁玺静 许士洪 李登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3-629,共7页
以竹屑为基质制备了水热炭(HC),通过NaOH溶液和ZnCl_(2)溶液改性分别制备了改性水热炭OHHC和ZHC,并将两种改性水热炭耦合制成复合水热炭MHC。考察了水热炭投加量和初始溶液pH对溶液中Cr(Ⅵ)和Cd(Ⅱ)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 以竹屑为基质制备了水热炭(HC),通过NaOH溶液和ZnCl_(2)溶液改性分别制备了改性水热炭OHHC和ZHC,并将两种改性水热炭耦合制成复合水热炭MHC。考察了水热炭投加量和初始溶液pH对溶液中Cr(Ⅵ)和Cd(Ⅱ)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曲线,探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ZHC的芳香性增高,比表面积增大;OHHC的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孔径增大。在初始溶液pH=4、MHC投加量为16 g/L的最佳条件下,Cr(Ⅵ)和Cd(Ⅱ)去除率分别达98.98%和81.38%。水热炭对Cr(Ⅵ)和Cd(Ⅱ)的吸附数据拟合结果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中主要为化学吸附和单层均匀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炭 碱改性 氯化锌改性 Cr(Ⅵ) Cd(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水热炭对溶液中Cr(Ⅵ)吸附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曦 何苑静 +2 位作者 许威 段佳男 李登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0-294,323,共6页
以松木屑为原料制备水热炭,并以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铵作为活化剂对所制备的水热炭进行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SEM、元素分析等表征所得水热炭。结果显示低浓度活化剂改性水热炭表面积增大,表面含氮官能团增多。探究不同溶液中pH、投加... 以松木屑为原料制备水热炭,并以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铵作为活化剂对所制备的水热炭进行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SEM、元素分析等表征所得水热炭。结果显示低浓度活化剂改性水热炭表面积增大,表面含氮官能团增多。探究不同溶液中pH、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水热炭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磷酸二氢铵改性水热炭单位吸附量>10%改性水热炭>未改性水热炭;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吸附过程均遵循二阶动力学模型,表明其吸附过程均为化学吸附;同时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3种吸附剂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化 水热炭 Cr(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β-环糊精硅胶基吸附剂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秋玉 夏潇枫 +3 位作者 徐剑桥 刘玥乔 刘汉林 宋燕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研究一种用于去除亚甲基蓝(MB)染料的环保、可循环利用,且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采用溶剂热法结合溶液共混法合成磁性β-环糊精硅胶基吸附剂(m-Fe_(2)O_(3)/β-CD/SiO_(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为研究一种用于去除亚甲基蓝(MB)染料的环保、可循环利用,且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采用溶剂热法结合溶液共混法合成磁性β-环糊精硅胶基吸附剂(m-Fe_(2)O_(3)/β-CD/SiO_(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BET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吸附试验研究吸附时间、溶液pH值、MB质量浓度、温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e_(2)O_(3)/β-CD/SiO_(2)对MB的最大吸附容量为80.00 mg/g;其对MB的吸附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关系,吸附过程是均匀表面的单层化学吸附;经5次吸附-解吸附循环试验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初次吸附容量的71.42%;该吸附剂用于湖水中MB的吸附分离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Β-环糊精 硅胶 吸附剂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耦合Fe3O4催化氧化吸收烟气中的NO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洁 张荣梁 +2 位作者 李登新 许士洪 林政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6,31,共5页
以Fe3O4作为催化剂,耦合微纳米气泡在SO2存在的情况下催化氧化吸收烟气中的NO。研究了各种因素变化对Fe3O4耦合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去除NO的影响。采用XRD、SEM、EDS和XPS表征手段对反应前后的Fe3O4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Fe3O4投加量为... 以Fe3O4作为催化剂,耦合微纳米气泡在SO2存在的情况下催化氧化吸收烟气中的NO。研究了各种因素变化对Fe3O4耦合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去除NO的影响。采用XRD、SEM、EDS和XPS表征手段对反应前后的Fe3O4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Fe3O4投加量为5 g、pH为3、NO的进气量为50 mL/min时,NO的氧化吸收效率最高,达93.8%。Fe3O4同时含有Fe2+和Fe3+的特殊属性可促进NO的高效脱除,Fe3O4反应前后物相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FE3O4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型绿色屋顶的热工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晓莹 付海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8-434,共7页
为探究拓展型绿色屋顶的热工性能,在东华大学综合实验楼上进行绿色屋顶与普通屋顶的对比试验,采用稳态叶片平衡理论对试验植物的叶片温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可以减小屋顶结构层的温度升高幅度,且1d内绿色屋顶的平均温度比普通... 为探究拓展型绿色屋顶的热工性能,在东华大学综合实验楼上进行绿色屋顶与普通屋顶的对比试验,采用稳态叶片平衡理论对试验植物的叶片温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可以减小屋顶结构层的温度升高幅度,且1d内绿色屋顶的平均温度比普通屋顶低3~7℃;验证了绿色屋顶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逆流特性,且试验期间绿色屋顶植物层的平均热阻为0.56 W/(m·K);稳态叶片平衡理论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叶片温度 热流密度 热阻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尘单纤维过滤捕集效率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雷陈磊 付海明 +3 位作者 赵洪亮 张杰 冯丰 朱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7,共5页
利用单纤维过滤介质表面颗粒沉积的随机计算模型,通过离散相模型(DPM)模拟方法,讨论单纤维非稳态过滤过程中捕集效率随沉积颗粒数增加的变化情况,模拟分析了颗粒沉积形态、斯托克斯数(St)、无量纲粒径(Nr)及纤维雷诺数(Ref)对含尘单纤... 利用单纤维过滤介质表面颗粒沉积的随机计算模型,通过离散相模型(DPM)模拟方法,讨论单纤维非稳态过滤过程中捕集效率随沉积颗粒数增加的变化情况,模拟分析了颗粒沉积形态、斯托克斯数(St)、无量纲粒径(Nr)及纤维雷诺数(Ref)对含尘单纤维捕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滤的初始阶段,St值对单纤维捕集效率起决定作用,St值越大,捕集效率越高;随着过滤的进行,单纤维的捕集效率随沉积颗粒数的增多而增加,其线性关系及增长的幅度与St、Ref和Nr有关,且相同情况下,沉积的颗粒在迎风面上形成的横截面积越大,则越有利于颗粒的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过滤 非稳态 捕集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微纳气泡促进污泥减量及氧化后污泥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晓玲 王飞坤 +1 位作者 王雅萌 李登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7-50,共4页
利用微纳米气泡结合臭氧氧化技术处理污泥,考察不同因素对污泥减量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3质量浓度为30 mg/L,20℃,处理55 min后,微纳米气泡和普通气泡处理后污泥减量率分别为15.0%、5.3%左右,SVI降至109、115.5 mL/g,CST降至18.1... 利用微纳米气泡结合臭氧氧化技术处理污泥,考察不同因素对污泥减量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3质量浓度为30 mg/L,20℃,处理55 min后,微纳米气泡和普通气泡处理后污泥减量率分别为15.0%、5.3%左右,SVI降至109、115.5 mL/g,CST降至18.1、20.3 s,MLVSS/MLSS降低至0.55、0.60,pH降低至6.18、6.52。一定程度上提高臭氧浓度或降低污泥初始浓度有助于提升减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臭氧 污泥减量化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活化方式下PMS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19
作者 王飞坤 王曦 +2 位作者 郭庆峰 李登新 林政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12-2416,共5页
以单过硫酸盐(PMS)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考察PMS投加量、活化温度、活化碱的种类、碱/PMS摩尔比以及热与碱联合活化下对污泥的含水率和SCOD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等对脱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与碱联合活化PMS对污泥脱水效... 以单过硫酸盐(PMS)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考察PMS投加量、活化温度、活化碱的种类、碱/PMS摩尔比以及热与碱联合活化下对污泥的含水率和SCOD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等对脱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与碱联合活化PMS对污泥脱水效果大于单一活化方式下对污泥的脱水效果,达到最佳脱水效果时PMS和KOH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6,0.3 mmol/g,温度为80℃。处理后,污泥絮体孔状结构丰富,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污染物被分解,污泥结合水降低,自由水增加,更有利于后续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PMS 活化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强化污泥减量及脱水性能研究
20
作者 袁晓玲 王飞坤 +1 位作者 王雅萌 李登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43-2148,2153,共7页
以FeSO4为催化剂,耦合空气微纳米气泡或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污泥,分析了两种气源条件下污泥干重减量效果及污泥脱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时间85 min,处理温度30℃,pH=3,Fe^2+浓度2 mmol/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空气微纳米气泡处理后污泥... 以FeSO4为催化剂,耦合空气微纳米气泡或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污泥,分析了两种气源条件下污泥干重减量效果及污泥脱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时间85 min,处理温度30℃,pH=3,Fe^2+浓度2 mmol/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空气微纳米气泡处理后污泥干重减少率达38.56%;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污泥干重减少率达44.88%,此时污泥脱水CST值降低率分别为66.57%和72.37%,污泥VSS/TSS值分别降至0.615和0.57,污泥稳定性提升。污泥减量效果和脱水性能提升的原因在于微纳米气泡的高级氧化能力和类芬顿反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减量 污泥脱水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