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8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麻纤维的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成红 陈英 高艺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8,共6页
采用微生物对汉麻纤维进行脱胶,分析了不同菌株、接种量、温度、pH、浴比、时间等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微生物脱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结合碱氧一浴法对汉麻纤维进行二次脱胶,研究联合脱胶过程中NaOH和H2O2用量对脱胶效果的影... 采用微生物对汉麻纤维进行脱胶,分析了不同菌株、接种量、温度、pH、浴比、时间等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微生物脱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结合碱氧一浴法对汉麻纤维进行二次脱胶,研究联合脱胶过程中NaOH和H2O2用量对脱胶效果的影响。联合脱胶中微生物脱胶选用浸麻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配比例1∶1∶1,接种量15%,pH 4.5,37℃处理3 d,浴比1∶60;碱氧一浴脱胶工艺中NaOH 3 g/L,H2O23 g/L,Na2SiO31 g/L,98℃处理1 h,浴比1∶20。联合脱胶的失重率为24.56%,果胶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51%和2.84%,且残液COD值低,对环境污染小。电镜观察表明:联合脱胶效果好,形成的单纤维多,纤维表面光滑,所含胶质少,可纺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胶 微生物 碱氧一浴 联合脱胶 汉麻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树白 聂华丽 +3 位作者 张海涛 薛勇 CHRIS Branford White 朱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5-220,共6页
研究表明,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TF-TZ)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不仅抑制单酚酶活性,而且对二酚酶活性也是可逆性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和34.5μmol.L-1,并且单酚酶延滞时间随着TF-TZ浓度增加而延长.TF-TZ对... 研究表明,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TF-TZ)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不仅抑制单酚酶活性,而且对二酚酶活性也是可逆性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和34.5μmol.L-1,并且单酚酶延滞时间随着TF-TZ浓度增加而延长.TF-TZ对二酚酶的抑制为抛物线型竞争性抑制,表明一分子的酶可以和两分子的TF-TZ相结合,从而形成两种酶-抑制剂复合物:EI和EI2,其抑制常数分别为76.9和9.71μmol.L-1.紫外-可见光谱表明,TF-TZ和酶相互作用后产成特征的"肩峰",说明TF-TZ能够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三氟甲基1 2 3-三氮唑 蘑菇酪氨酸酶 单酚酶 二酚酶 可逆抛物线型竞争性抑制 铜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筛选及脱胶效果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杨栋 陈婷 +2 位作者 李力炯 曹张军 张兴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3,共5页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强的微生物9...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强的微生物9株,其中细菌6株,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丝状真菌3株。以残胶率为标准,比较6株细菌综合脱胶能力,其中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脱胶能力最强,残胶率为1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生物脱胶 微生物 果胶酶 半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4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磷腈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对羊毛天然染料苏木染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瑞萍 蔡再生 +2 位作者 朱红 于百玲 陈虎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5,共5页
通过分析苏木染液吸收光谱的变化,比较生物酶改性前后羊毛苏木直接法、后酶染色的K/S值和染色牢度,探讨了羊毛经过蛋白酶和TG酶改性对天然染料苏木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TG酶使苏木提取液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通过分析苏木染液吸收光谱的变化,比较生物酶改性前后羊毛苏木直接法、后酶染色的K/S值和染色牢度,探讨了羊毛经过蛋白酶和TG酶改性对天然染料苏木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TG酶使苏木提取液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对应紫外和可见最大吸收波长附近的吸光度增加。与未改性羊毛相比,单独经蛋白酶、TG酶改性和联合改性后的羊毛织物经苏木直接染色和单宁酸、硫酸亚铁、明矾后媒染色的K/S值均增加。经过酶改性的羊毛织物进行苏木直接染色后,具有优良的干摩擦及皂洗毛沾牢度,深色织物皂洗棉沾和皂洗褪色牢度较低。羊毛染色织物经蛋白酶或TG酶处理后,K/S值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生物酶 天然染料 苏木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在织物化学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艳 俞丹 +2 位作者 李维亚 高翠翠 王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能够促进二者相容,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的CS/PVA二元共混膜。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强力测试对共混膜结构及拉伸强力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掺杂少量氯化钯的CS与PVA共...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能够促进二者相容,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的CS/PVA二元共混膜。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强力测试对共混膜结构及拉伸强力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掺杂少量氯化钯的CS与PVA共混液的成膜性能,在涤纶织物表面预制一层具有自催化活性的薄膜,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涤纶织物进行化学镀镍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电磁屏蔽效能测试和水洗牢度测试,分别对织物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电磁屏蔽性能和结合牢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S与PVA共混液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经化学镀镍能获得表面均匀致密、导电性优良、与织物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电磁屏蔽 化学镀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常玲 刘云芸 孙彦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以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在水中经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胶,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石墨烯聚集物。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BET氮气吸附仪对样品的形态、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以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在水中经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胶,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石墨烯聚集物。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BET氮气吸附仪对样品的形态、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样品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在水溶液中可以剥离成单片层结构,石墨烯聚集物比表面积为358m2/g,在10mA恒流下充放电,比电容为138.6F/g,充放电容量效率为98%。以5~50mV/s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测试,石墨烯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双电层电容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电容器 石墨烯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的固定化及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宝华 潜飞 +2 位作者 叶俊丹 陈斌 张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丝瓜络为载体,对Pseudomonas fluorescens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研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在25℃、正己烷介质中固定化30 min,脂肪酶与载体的配比为500 U/g。将自制固定化脂肪酶用于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在反应温度40℃、餐饮废油与甲... 以丝瓜络为载体,对Pseudomonas fluorescens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研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在25℃、正己烷介质中固定化30 min,脂肪酶与载体的配比为500 U/g。将自制固定化脂肪酶用于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在反应温度40℃、餐饮废油与甲醇的摩尔比1:3(甲醇分3次加入)、水质量分数0.4%、无溶剂条件下,甲酯收率最高达88.7%。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自制固定化脂肪酶与固定化Novozym 435脂肪酶进行比较发现,自制固定化脂肪酶的综合应用性能优于固定化Novozym 435脂肪酶。自制固定化脂肪酶重复使用10次后甲酯收率仍达85.5%,适合于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催化剂 固定化 丝瓜络 生物柴油 餐饮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烟叶不同部位6种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沙云菲 赵亚萍 +4 位作者 于洁 卢天 刘太昂 谢雯燕 葛炯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0-723,734,共5页
基于143个烟叶样品的6种化学成分(莨菪亭、芸香苷、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建立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独立的36个烟叶样品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基于烟叶中6种化学成分建立的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 基于143个烟叶样品的6种化学成分(莨菪亭、芸香苷、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建立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独立的36个烟叶样品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基于烟叶中6种化学成分建立的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建模、留一法和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9.51%、85.31%和83.33%。进一步考察了143个烟叶样品在主成分分析投影图中的空间分布及中部和上部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异性,得出6种化学成分中蔗糖、莨菪亭和芸香苷是影响中部和上部烟叶差异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上部烟叶中的蔗糖、莨菪亭和芸香苷含量,可以扩大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部位 化学成分 支持向量机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酰胺化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宝华 翁燕青 +1 位作者 陈斌 张玉颖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521,共5页
通过一元羧酸与2-甲基咪唑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咪唑酰胺化衍生物及其盐,并对咪唑酰胺化衍生物及其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咪唑酰胺化衍生物及其盐可降低咪唑的固化反应活性,提高潜伏性;可显著改善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从而... 通过一元羧酸与2-甲基咪唑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咪唑酰胺化衍生物及其盐,并对咪唑酰胺化衍生物及其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咪唑酰胺化衍生物及其盐可降低咪唑的固化反应活性,提高潜伏性;可显著改善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工艺操作性;可明显提高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衍生物 羧酸 酰胺化 环氧树脂 固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化学硕士生实验教学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丽 汪娇宁 +3 位作者 罗艳 杜鹃 李洪启 虞鑫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1,共2页
"应用化学硕士生实验"是我校自2009年起面向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一年级硕士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实施本课程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实验能力、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季铵盐衍生物的絮凝脱色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倩兰 杜英英 +2 位作者 沈丽 邢彦军 戴瑾瑾 《印染》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3,共3页
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的超支化聚酯作为超支化絮凝剂MHP,分别对酸性、分散、直接和活性四类11种染料进行了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处理。研究了超支化絮凝剂MHP的加入量、pH值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 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的超支化聚酯作为超支化絮凝剂MHP,分别对酸性、分散、直接和活性四类11种染料进行了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处理。研究了超支化絮凝剂MHP的加入量、pH值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絮凝剂MHP对这四类染料都有脱色效果,其中分散染料的总体脱色效果最好。另外,通过研究不同染料的絮凝效果与染料分子结构的关系,推测超支化絮凝剂MHP对分子结构呈线性的染料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 废水处理 超支化聚酯 絮凝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沙冬青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兴群 杨晓霞 +1 位作者 陈婷 邵志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5-1038,共4页
从蒙古沙冬青分离得到了7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白藜芦醇(2)、染料木素(3)、芒柄花素(4)、毛异黄酮(5)、maackiain(6)和trifolirhizin(7).其中化合物2、6和7为首次从蒙古沙冬青植... 从蒙古沙冬青分离得到了7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白藜芦醇(2)、染料木素(3)、芒柄花素(4)、毛异黄酮(5)、maackiain(6)和trifolirhizin(7).其中化合物2、6和7为首次从蒙古沙冬青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化学成分 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宇锋 费旭东 +3 位作者 赵波 吴颖 张继东 邱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7-1540,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的含量。用DB-1毛细管色谱柱(60 m×0.32mm,0.50μm)分离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6种硫醚的质量浓度均在0.5~15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3~0.26mg...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的含量。用DB-1毛细管色谱柱(60 m×0.32mm,0.50μm)分离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6种硫醚的质量浓度均在0.5~15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3~0.26mg·kg-1之间。方法用于车用汽油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76.6%~12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0.50%~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车用汽油 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测定车用汽油中5种噻吩类硫化物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宇锋 吴颖 +2 位作者 费旭东 赵波 张继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法(GC—SCD)同时测定车用汽油中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3-甲基苯并噻吩、5-甲基苯并噻吩含量的分析方法。选择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作为分离柱,考察了色谱条件对车用汽油中噻吩类硫化... 建立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法(GC—SCD)同时测定车用汽油中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3-甲基苯并噻吩、5-甲基苯并噻吩含量的分析方法。选择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作为分离柱,考察了色谱条件对车用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分离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SCD检测条件,对噻吩类硫化物进行了准确定性分析。车用汽油中5种噻吩类硫化物的添加回收率在83.56%~115.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5.54%之间,各待测物在0.50—15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62~0.9996之间,样品中各待测物检出限在0.17—0.36mg/kg之间,能够满足车用汽油中微量噻吩类硫化物的定量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法(GC—SCD) 噻吩 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脂肽在活性染色皂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名健 杨群 +1 位作者 邵芬娟 陆大年 《印染》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7,共3页
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染料染后皂洗,探讨了pH值、脂肽质量浓度和皂洗温度对皂洗效果的影响。与传统的皂洗工艺相比,脂肽皂洗工艺去除浮色效果更好,皂洗后织物的色牢度更高。优化的脂肽皂洗条件为:脂肽质量浓度0.05 g/L,pH值9... 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染料染后皂洗,探讨了pH值、脂肽质量浓度和皂洗温度对皂洗效果的影响。与传统的皂洗工艺相比,脂肽皂洗工艺去除浮色效果更好,皂洗后织物的色牢度更高。优化的脂肽皂洗条件为:脂肽质量浓度0.05 g/L,pH值9,浴比1:30,皂洗温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洗 表面活性剂 活性染料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三磷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PET阻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娇宁 苏兴勇 +4 位作者 雅兰 陆雯婷 陈飞 陈樱 毛志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2-56,共5页
以含硅和硼元素的物质改性六氯环三磷腈,制备环三磷腈衍生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将衍生物以熔融共混的方法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测试判定其在PET中的... 以含硅和硼元素的物质改性六氯环三磷腈,制备环三磷腈衍生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将衍生物以熔融共混的方法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测试判定其在PET中的阻燃效果,协同燃烧后炭渣的表面形貌探讨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阻燃剂的添加量仅为1%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能达30%以上,UL 94可达V-0级的水平;材料燃烧后材料的内表面是多孔型的而外表面是连续致密的,为改善材料的热性质和降低可燃气体的扩散提供了一层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三磷腈 改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氨-氨配合体系化学镀纯镍工艺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秉政 赵亚萍 蔡再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优化联氨-氨配合体系化学镀纯镍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壳聚糖为织物的预处理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化学镀镀液各组分的浓度和pH值、温度、施镀时间等因素对化学镀纯镍锦纶织物的方阻和增重率的影响。结果最优化学镀工艺条件如下:乙酸... 目的优化联氨-氨配合体系化学镀纯镍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壳聚糖为织物的预处理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化学镀镀液各组分的浓度和pH值、温度、施镀时间等因素对化学镀纯镍锦纶织物的方阻和增重率的影响。结果最优化学镀工艺条件如下:乙酸镍质量浓度45 g/L,水合肼质量浓度20 g/L,硫酸铵质量浓度8 g/L,镀液pH值为9,施镀温度为75℃,施镀时间为2 h。结论采用此反应体系,锦纶织物经壳聚糖改性处理后,可在最优施镀工艺条件下得到纯镍镀层,且镀层致密,方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纯镍 水合肼 壳聚糖 方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积效应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升木 谢学辉 +2 位作者 薛凯 周集中 柳建设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5-669,共5页
从美国迷尼苏达大学Cedar Creek生态科学研究保留地的BioCON(Biodiversity,CO2,Nitrogen)试验田取得24个样品对氮沉积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添加氮肥的方法模拟了氮沉积效应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运用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得... 从美国迷尼苏达大学Cedar Creek生态科学研究保留地的BioCON(Biodiversity,CO2,Nitrogen)试验田取得24个样品对氮沉积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添加氮肥的方法模拟了氮沉积效应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运用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氮肥的施加对地上植物生物量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会对植物根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氮肥的添加会使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添加了氮肥的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化,而且这种改变是显著的;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参与氮循环的功能基因在施加氮肥的样品中的丰度比未施加氮肥样品中的基因丰度要低.另外,还研究了各个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积 功能基因芯片 植物生长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黄化学改性及其对阳离子改性棉的染色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梦雅 罗艳 +1 位作者 杜鹃 徐伟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9-22,共4页
为提高栀子黄与纤维间的亲和力,改善上染性能,对桅子黄进行化学改性,即将结构中的配糖基水解以提高疏水性。优化了栀子黄的化学改性条件,并将改性前后栀子黄分别上染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测试染色样品的日晒牢度、摩擦牢度及耐汗渍牢度。... 为提高栀子黄与纤维间的亲和力,改善上染性能,对桅子黄进行化学改性,即将结构中的配糖基水解以提高疏水性。优化了栀子黄的化学改性条件,并将改性前后栀子黄分别上染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测试染色样品的日晒牢度、摩擦牢度及耐汗渍牢度。结果表明:在正丁醇用量为80 mL/0.5 g栀子黄,氢氧化钠用量为0.09 g/0.5 g栀子黄,于70℃改性反应4.0 h后,栀子黄染色样品的耐酸/碱汗渍牢度、湿摩擦牢度及耐日晒牢度相较于未改性前均提高了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染色 栀子黄 化学改性 阳离子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