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8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化学纤维PA56的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雪松 徐晓晨 陈英 《纺织导报》 CAS 2019年第8期43-46,共4页
面对全球石油能源日渐枯竭、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生物质原料开发可再生的生物基聚酰胺成为全球化工及相关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文章阐述了生物基聚酰胺的分类及主要合成路线,重点介绍了生物基PA56的制备方法、性能、纤维的开发及... 面对全球石油能源日渐枯竭、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生物质原料开发可再生的生物基聚酰胺成为全球化工及相关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文章阐述了生物基聚酰胺的分类及主要合成路线,重点介绍了生物基PA56的制备方法、性能、纤维的开发及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56 生物基聚酰胺 合成路线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纤维的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成红 陈英 高艺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8,共6页
采用微生物对汉麻纤维进行脱胶,分析了不同菌株、接种量、温度、pH、浴比、时间等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微生物脱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结合碱氧一浴法对汉麻纤维进行二次脱胶,研究联合脱胶过程中NaOH和H2O2用量对脱胶效果的影... 采用微生物对汉麻纤维进行脱胶,分析了不同菌株、接种量、温度、pH、浴比、时间等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微生物脱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结合碱氧一浴法对汉麻纤维进行二次脱胶,研究联合脱胶过程中NaOH和H2O2用量对脱胶效果的影响。联合脱胶中微生物脱胶选用浸麻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配比例1∶1∶1,接种量15%,pH 4.5,37℃处理3 d,浴比1∶60;碱氧一浴脱胶工艺中NaOH 3 g/L,H2O23 g/L,Na2SiO31 g/L,98℃处理1 h,浴比1∶20。联合脱胶的失重率为24.56%,果胶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51%和2.84%,且残液COD值低,对环境污染小。电镜观察表明:联合脱胶效果好,形成的单纤维多,纤维表面光滑,所含胶质少,可纺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胶 微生物 碱氧一浴 联合脱胶 汉麻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凯 杜强 +1 位作者 赵亚萍 蔡再生 《产业用纺织品》 2021年第11期43-49,共7页
以生物质木质素磺酸钠和己二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活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再采用沉淀法在孔结构中嵌入氢氧化铁,高温煅烧后制得铁氧化物/生物质衍生多孔碳(Fe_(3)O_(4)/C)复合材料。将Fe_(3)O_(4)/C复合材料涂覆到不锈钢网上制备Fe_(3)O_(4... 以生物质木质素磺酸钠和己二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活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再采用沉淀法在孔结构中嵌入氢氧化铁,高温煅烧后制得铁氧化物/生物质衍生多孔碳(Fe_(3)O_(4)/C)复合材料。将Fe_(3)O_(4)/C复合材料涂覆到不锈钢网上制备Fe_(3)O_(4)/C复合材料电极,利用三电极系统对Fe_(3)O_(4)/C复合材料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评价,利用两电极体系测试非对称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电极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79 F/g,在10.0 A/g时仍有69%的电容保留,等效串联电阻为3.6Ω,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0%;非对称电容器的电压窗口扩展到2.20 V,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42 F/g,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69%,在1375 W/kg较高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仍有7.73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质素 铁氧化物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树白 聂华丽 +3 位作者 张海涛 薛勇 CHRIS Branford White 朱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5-220,共6页
研究表明,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TF-TZ)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不仅抑制单酚酶活性,而且对二酚酶活性也是可逆性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和34.5μmol.L-1,并且单酚酶延滞时间随着TF-TZ浓度增加而延长.TF-TZ对... 研究表明,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TF-TZ)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不仅抑制单酚酶活性,而且对二酚酶活性也是可逆性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和34.5μmol.L-1,并且单酚酶延滞时间随着TF-TZ浓度增加而延长.TF-TZ对二酚酶的抑制为抛物线型竞争性抑制,表明一分子的酶可以和两分子的TF-TZ相结合,从而形成两种酶-抑制剂复合物:EI和EI2,其抑制常数分别为76.9和9.71μmol.L-1.紫外-可见光谱表明,TF-TZ和酶相互作用后产成特征的"肩峰",说明TF-TZ能够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三氟甲基1 2 3-三氮唑 蘑菇酪氨酸酶 单酚酶 二酚酶 可逆抛物线型竞争性抑制 铜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筛选及脱胶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杨栋 陈婷 +2 位作者 李力炯 曹张军 张兴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3,共5页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强的微生物9...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强的微生物9株,其中细菌6株,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丝状真菌3株。以残胶率为标准,比较6株细菌综合脱胶能力,其中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脱胶能力最强,残胶率为1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生物脱胶 微生物 果胶酶 半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6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磷腈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在织物化学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艳 俞丹 +2 位作者 李维亚 高翠翠 王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能够促进二者相容,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的CS/PVA二元共混膜。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强力测试对共混膜结构及拉伸强力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掺杂少量氯化钯的CS与PVA共...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能够促进二者相容,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的CS/PVA二元共混膜。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强力测试对共混膜结构及拉伸强力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掺杂少量氯化钯的CS与PVA共混液的成膜性能,在涤纶织物表面预制一层具有自催化活性的薄膜,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涤纶织物进行化学镀镍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电磁屏蔽效能测试和水洗牢度测试,分别对织物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电磁屏蔽性能和结合牢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S与PVA共混液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经化学镀镍能获得表面均匀致密、导电性优良、与织物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电磁屏蔽 化学镀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烟叶不同部位6种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沙云菲 赵亚萍 +4 位作者 于洁 卢天 刘太昂 谢雯燕 葛炯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0-723,734,共5页
基于143个烟叶样品的6种化学成分(莨菪亭、芸香苷、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建立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独立的36个烟叶样品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基于烟叶中6种化学成分建立的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 基于143个烟叶样品的6种化学成分(莨菪亭、芸香苷、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建立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独立的36个烟叶样品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基于烟叶中6种化学成分建立的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建模、留一法和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9.51%、85.31%和83.33%。进一步考察了143个烟叶样品在主成分分析投影图中的空间分布及中部和上部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异性,得出6种化学成分中蔗糖、莨菪亭和芸香苷是影响中部和上部烟叶差异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上部烟叶中的蔗糖、莨菪亭和芸香苷含量,可以扩大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部位 化学成分 支持向量机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对羊毛天然染料苏木染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瑞萍 蔡再生 +2 位作者 朱红 于百玲 陈虎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5,共5页
通过分析苏木染液吸收光谱的变化,比较生物酶改性前后羊毛苏木直接法、后酶染色的K/S值和染色牢度,探讨了羊毛经过蛋白酶和TG酶改性对天然染料苏木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TG酶使苏木提取液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通过分析苏木染液吸收光谱的变化,比较生物酶改性前后羊毛苏木直接法、后酶染色的K/S值和染色牢度,探讨了羊毛经过蛋白酶和TG酶改性对天然染料苏木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TG酶使苏木提取液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对应紫外和可见最大吸收波长附近的吸光度增加。与未改性羊毛相比,单独经蛋白酶、TG酶改性和联合改性后的羊毛织物经苏木直接染色和单宁酸、硫酸亚铁、明矾后媒染色的K/S值均增加。经过酶改性的羊毛织物进行苏木直接染色后,具有优良的干摩擦及皂洗毛沾牢度,深色织物皂洗棉沾和皂洗褪色牢度较低。羊毛染色织物经蛋白酶或TG酶处理后,K/S值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生物酶 天然染料 苏木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的固定化及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宝华 潜飞 +2 位作者 叶俊丹 陈斌 张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丝瓜络为载体,对Pseudomonas fluorescens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研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在25℃、正己烷介质中固定化30 min,脂肪酶与载体的配比为500 U/g。将自制固定化脂肪酶用于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在反应温度40℃、餐饮废油与甲... 以丝瓜络为载体,对Pseudomonas fluorescens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研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在25℃、正己烷介质中固定化30 min,脂肪酶与载体的配比为500 U/g。将自制固定化脂肪酶用于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在反应温度40℃、餐饮废油与甲醇的摩尔比1:3(甲醇分3次加入)、水质量分数0.4%、无溶剂条件下,甲酯收率最高达88.7%。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自制固定化脂肪酶与固定化Novozym 435脂肪酶进行比较发现,自制固定化脂肪酶的综合应用性能优于固定化Novozym 435脂肪酶。自制固定化脂肪酶重复使用10次后甲酯收率仍达85.5%,适合于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催化剂 固定化 丝瓜络 生物柴油 餐饮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磁屏蔽纺织品化学镀前处理活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俞丹 何瑾馨 +1 位作者 马跃辉 王炜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用自组装技术在涤纶织物上形成纳米级钯金属催化层.并对形成壳聚糖-钯膜活化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从对织物金属镀层后表面电阻的测定可知,影响活化层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壳聚糖、溶剂和交联剂用量.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钯通过配位作用... 用自组装技术在涤纶织物上形成纳米级钯金属催化层.并对形成壳聚糖-钯膜活化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从对织物金属镀层后表面电阻的测定可知,影响活化层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壳聚糖、溶剂和交联剂用量.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钯通过配位作用在涤纶织物表面自组装后,形成了纳米级贵金属钯活化层,并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该方法成功地降低了贵金属的用量并提高了催化活性,可以取代传统化学镀前活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技术 壳聚糖 催化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季铵盐衍生物的絮凝脱色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倩兰 杜英英 +2 位作者 沈丽 邢彦军 戴瑾瑾 《印染》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3,共3页
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的超支化聚酯作为超支化絮凝剂MHP,分别对酸性、分散、直接和活性四类11种染料进行了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处理。研究了超支化絮凝剂MHP的加入量、pH值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 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的超支化聚酯作为超支化絮凝剂MHP,分别对酸性、分散、直接和活性四类11种染料进行了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处理。研究了超支化絮凝剂MHP的加入量、pH值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絮凝剂MHP对这四类染料都有脱色效果,其中分散染料的总体脱色效果最好。另外,通过研究不同染料的絮凝效果与染料分子结构的关系,推测超支化絮凝剂MHP对分子结构呈线性的染料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 废水处理 超支化聚酯 絮凝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媒介体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杰 徐棚棚 +1 位作者 俞丹 王炜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3,共4页
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比较了Fe(Ⅲ)-草酸-葡萄糖酸钙与Fe(Ⅲ)-TEA-葡萄糖酸钙媒介体系的循环伏安曲线,探讨了体系的氧化还原性.Fe(Ⅲ)-草酸在碱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加入葡萄糖酸钙(DGL)后,Fe(Ⅲ)-草酸在pH≥13的强碱性条件下依... 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比较了Fe(Ⅲ)-草酸-葡萄糖酸钙与Fe(Ⅲ)-TEA-葡萄糖酸钙媒介体系的循环伏安曲线,探讨了体系的氧化还原性.Fe(Ⅲ)-草酸在碱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加入葡萄糖酸钙(DGL)后,Fe(Ⅲ)-草酸在pH≥13的强碱性条件下依然能稳定存在,2种体系都表现出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反应过程.当n(草酸)∶n(Fe3+)∶n(DGL)=2∶1∶1时,电解30 min氧化还原电位能达到-1 019.2 mV.2种体系的染色效果(K/S及CIELab)都与传统保险粉染色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曲线 电化学还原 K S值 还原艳绿FFB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宇锋 费旭东 +3 位作者 赵波 吴颖 张继东 邱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7-1540,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的含量。用DB-1毛细管色谱柱(60 m×0.32mm,0.50μm)分离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6种硫醚的质量浓度均在0.5~15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3~0.26mg...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的含量。用DB-1毛细管色谱柱(60 m×0.32mm,0.50μm)分离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6种硫醚的质量浓度均在0.5~15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3~0.26mg·kg-1之间。方法用于车用汽油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76.6%~12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0.50%~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车用汽油 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脂肽在活性染色皂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名健 杨群 +1 位作者 邵芬娟 陆大年 《印染》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7,共3页
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染料染后皂洗,探讨了pH值、脂肽质量浓度和皂洗温度对皂洗效果的影响。与传统的皂洗工艺相比,脂肽皂洗工艺去除浮色效果更好,皂洗后织物的色牢度更高。优化的脂肽皂洗条件为:脂肽质量浓度0.05 g/L,pH值9... 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染料染后皂洗,探讨了pH值、脂肽质量浓度和皂洗温度对皂洗效果的影响。与传统的皂洗工艺相比,脂肽皂洗工艺去除浮色效果更好,皂洗后织物的色牢度更高。优化的脂肽皂洗条件为:脂肽质量浓度0.05 g/L,pH值9,浴比1:30,皂洗温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洗 表面活性剂 活性染料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黄化学改性及其对阳离子改性棉的染色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梦雅 罗艳 +1 位作者 杜鹃 徐伟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9-22,共4页
为提高栀子黄与纤维间的亲和力,改善上染性能,对桅子黄进行化学改性,即将结构中的配糖基水解以提高疏水性。优化了栀子黄的化学改性条件,并将改性前后栀子黄分别上染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测试染色样品的日晒牢度、摩擦牢度及耐汗渍牢度。... 为提高栀子黄与纤维间的亲和力,改善上染性能,对桅子黄进行化学改性,即将结构中的配糖基水解以提高疏水性。优化了栀子黄的化学改性条件,并将改性前后栀子黄分别上染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测试染色样品的日晒牢度、摩擦牢度及耐汗渍牢度。结果表明:在正丁醇用量为80 mL/0.5 g栀子黄,氢氧化钠用量为0.09 g/0.5 g栀子黄,于70℃改性反应4.0 h后,栀子黄染色样品的耐酸/碱汗渍牢度、湿摩擦牢度及耐日晒牢度相较于未改性前均提高了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染色 栀子黄 化学改性 阳离子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藤黄微球菌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工程大肠杆菌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兴群 郑慧琳 +2 位作者 疏翠 陈婷 曹张军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5期153-158,共6页
目的优化表达重组藤黄微球菌(M.luteus)过氧化氢酶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以生物量和目标蛋白表达量为判断标准,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在摇瓶水平优化初始pH、IPTG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时间等影响工程菌发酵制备藤黄微球菌过氧... 目的优化表达重组藤黄微球菌(M.luteus)过氧化氢酶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以生物量和目标蛋白表达量为判断标准,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在摇瓶水平优化初始pH、IPTG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时间等影响工程菌发酵制备藤黄微球菌过氧化氢酶的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培养基初始pH 6.5,摇床转速180 r/min,装液量75 mL,接种量6%,培养温度37℃,诱导表达时间5 h。蛋白表达量比优化前提高近30%,重组蛋白经Ni-NTA纯化和透析后,酶活性为166.0 U/(mg.protein),以实验条件相同野生菌酶活100.0 U/(mg.protein)为对照,重组酶的酶活性提高66%。结论工艺优化后,酶表达量及酶活性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融合表达 Ni-NTA亲合层析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衍生物在活性无盐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玲 薛旭婷 +1 位作者 王振华 何瑾馨 《印染》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5-8,共4页
采用自制的壳聚糖衍生物CTA-CTS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对制备的阳离子化棉进行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探讨了预处理改性工艺对棉织物无盐染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优化的预处理工艺:采用pH值为6.0的10 g/L CTA-CTS浸渍10 min,80℃烘干3 min,11... 采用自制的壳聚糖衍生物CTA-CTS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对制备的阳离子化棉进行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探讨了预处理改性工艺对棉织物无盐染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优化的预处理工艺:采用pH值为6.0的10 g/L CTA-CTS浸渍10 min,80℃烘干3 min,110℃焙烘3 min。试验证明,经CTA-CTS处理的棉织物无盐染色后,其固色率及色牢度与常规染色效果相当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活性染料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材料CMK-3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边绍伟 赵亚萍 +2 位作者 咸春颖 沈丽 竺海能 《大学化学》 CAS 2015年第3期47-50,共4页
介绍一个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为一体的综合实验——介孔碳材料CMK-3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实验通过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碳材料CMK-3,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表征材料的形... 介绍一个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为一体的综合实验——介孔碳材料CMK-3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实验通过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碳材料CMK-3,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表征材料的形貌和多孔结构;考察了介孔碳材料CMK-3对水溶液中次甲基蓝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材料 比表面积 吸附 次甲基蓝 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双胍衍生物的合成及在羊毛上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乔真真 赵雪 何瑾馨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壳聚糖和双氰胺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双胍衍生物,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pH值及壳聚糖和双氰胺的投料比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研究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采... 采用壳聚糖和双氰胺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双胍衍生物,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pH值及壳聚糖和双氰胺的投料比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研究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采用不同用量的整理剂对经过氧化预处理的羊毛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测定,得出最佳整理工艺。结果表明,整理剂用量为20%(owf)时能达到最好的抑菌活性,在经过数次洗涤后,抑菌率仍能高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双胍 抑菌活性 羊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