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石墨烯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从制备到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宇驰 王连军 江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现代社会对于氧化物陶瓷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二维碳材料,非常适合作为增强相用于提高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性能。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十... 现代社会对于氧化物陶瓷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二维碳材料,非常适合作为增强相用于提高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性能。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年来基于石墨烯的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和报道,从石墨烯/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烧结、微观结构到性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出:(1)石墨烯的引入使得氧化物陶瓷的力学性能在强度、断裂韧性、应变容忍度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2)在电性能方面,石墨烯/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低渗流阈值和良好的电导,而且其载流子类型还可以通过调节氧化物基体中的氧空位浓度来调控。因此,基于石墨烯的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有望作为一种高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陶瓷基复合材料 材料制备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Yb_(0.35)Co_4Sb_(12)热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振兴 陈鹏 +3 位作者 范胜杰 陆晓芳 顾士甲 王连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206,共6页
方钴矿作为性能优异的中温区热电材料而备受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其热电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熔融-退火"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简易方法,成功的制备出了具有不同Ag含量的热电复合材料,并研究了Ag的引入... 方钴矿作为性能优异的中温区热电材料而备受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其热电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熔融-退火"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简易方法,成功的制备出了具有不同Ag含量的热电复合材料,并研究了Ag的引入对基体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Ag的引入,使得电导率(σ)得到显著提升;除此之外,方钴矿与Ag界面之间的能量过滤效应以及基体能带受到Ag的影响,使得赛贝克系数(α)绝对值得到了显著提高;热导率(κ)虽有小幅提升,但得益于高功率因子,最终使得Ag/Yb_(0.35)Co_4Sb_(12)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当Ag含量为0. 5wt%时,热电优值(ZT)在800 K达到1. 28,相较于基体提高了4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钴矿 复合材料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0.005Sn0.995Se热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杜鹏鹏 李培 +3 位作者 范胜杰 杜敬杰 王连军 江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44,共6页
为了实现石墨烯纳米相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提高多晶SnSe的热电性能,本文首先利用熔炼法合成了多晶Ag0.005Sn0.995Se材料,然后采用液相沉淀法实现了Ag0.005Sn0.995Se与氧化石墨烯(GO)均匀复合,再经过氢气还原和SPS烧结制备得到rGO/Ag0.00... 为了实现石墨烯纳米相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提高多晶SnSe的热电性能,本文首先利用熔炼法合成了多晶Ag0.005Sn0.995Se材料,然后采用液相沉淀法实现了Ag0.005Sn0.995Se与氧化石墨烯(GO)均匀复合,再经过氢气还原和SPS烧结制备得到rGO/Ag0.005Sn0.995Se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复合rGO显著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电导率由基体的33.64S/cm提高到39.29S/cm。同时第二相rGO的引入,增加了晶界数量,增强了声子散射,降低了热导率。当复合rGO量为0.50wt%时,在垂直热压方向上获得了最高的ZT值0.73(77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e rGO 复合材料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活化碳纤维的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姝 何帅龙 +5 位作者 高家蕊 Elwathig A.M.Hassana 葛邓腾 刘强 郭闻昊 余木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136,143,共8页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是重要的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其弱点是碳纤维(CF)与基体界面结合性差,导致层间剪切强度(ILSS)较低。文中将氧化石墨烯/聚醚酮酮(GO/PEKK)混合上浆剂涂覆于活化CF表面,制备了纤维-基体界面修饰的具有...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是重要的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其弱点是碳纤维(CF)与基体界面结合性差,导致层间剪切强度(ILSS)较低。文中将氧化石墨烯/聚醚酮酮(GO/PEKK)混合上浆剂涂覆于活化CF表面,制备了纤维-基体界面修饰的具有高ILSS的CF/PEEK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分别对表面修饰剂及其改性CF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力学测试、动态力学分析和SEM等对复合材料断裂行为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当GO质量分数不超过0.5%时,在PEKK中分散良好;由于界面修饰剂的氢键作用,CF/PEEK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模量和ILSS均大幅提高,断裂形式从纤维-基体脱粘转变为基体变形及断裂,表明基体与增强体的相互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聚醚醚酮 氧化石墨烯 聚醚酮酮 界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制备MgO-Y2O3复相陶瓷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玉静 方海亮 +3 位作者 邱小小 王连军 江莞 顾士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74-2280,共7页
与单相的MgO和Y2O3陶瓷相比,MgO-Y2O3复相陶瓷具有更高力学性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红外透过性,可以满足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红外窗口材料的要求。本文分别采用沉淀法和软模板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MgO和Y2O3粉体,通过球磨将两种粉体混合均匀,... 与单相的MgO和Y2O3陶瓷相比,MgO-Y2O3复相陶瓷具有更高力学性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红外透过性,可以满足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红外窗口材料的要求。本文分别采用沉淀法和软模板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MgO和Y2O3粉体,通过球磨将两种粉体混合均匀,利用SPS制备得到了复相陶瓷。主要探索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陶瓷微观结构、致密度、力学、热学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 200℃,密度达到完全致密,透过率最高为51%(4.17μm),硬度为10.31 GPa,断裂韧性为2.54 MPa·m^1/2,杨氏模量为248 GPa,MSP强度为129 MPa以及室温热导率为15.57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Y2O3复相陶瓷 球磨法 SPS 红外窗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掺杂不同管径碳纳米管薄膜的热电性能研究及其器件的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晋潞潞 孙婷婷 +1 位作者 王连军 江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6,共5页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高的导电性和优异的韧性使其在柔性热电领域具有很多优势,其管径、长度等特征对热电性能具有不同影响,深入探索并揭示该影响对制备高性能CNT热电材料具有指导意义。本工作主要研究了n型掺杂态的不同管径的...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高的导电性和优异的韧性使其在柔性热电领域具有很多优势,其管径、长度等特征对热电性能具有不同影响,深入探索并揭示该影响对制备高性能CNT热电材料具有指导意义。本工作主要研究了n型掺杂态的不同管径的CNT热电性能。结果表明CNT薄膜的n型掺杂效果随管径增大而降低,管径为1~2 nm,长度为5~30μm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样品在经20%(质量分数)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液掺杂12 h后的性能达到最优,其功率因子可达51.5μW·m^(-1)·K^(-2),基于此制备的热电器件在温差为8.3 K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1.5 nW。该研究结果可为CNT热电性能的优化及掺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柔性热电薄膜 热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掺杂对SnSe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初菲 陆晓芳 +1 位作者 王连军 江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01-5005,共5页
硒化锡热电材料作为一种极具研究前景的功能材料,其单晶ZT值可达2.6。但由于单晶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及应用限制,现研究主要集中于多晶硒化锡的制备与研究。采用真空熔炼及淬火-退火等工艺并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了Ag掺杂的Ag_xSn_... 硒化锡热电材料作为一种极具研究前景的功能材料,其单晶ZT值可达2.6。但由于单晶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及应用限制,现研究主要集中于多晶硒化锡的制备与研究。采用真空熔炼及淬火-退火等工艺并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了Ag掺杂的Ag_xSn_(1-x)Se(0.005≤x≤0.02)多晶热电材料。结果表明,Ag的掺入明显改善多晶SnSe的载流子浓度,同时保留较高的塞贝克系数,使得材料的电学性能显著提高。当Ag的掺杂量x=0.01时,Ag_(0.01)Sn_(0.99)Se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电优值,于773K时平行于压力及垂直压力方向分别可达0.66和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e AG掺杂 热电性能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Z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陶瓷固溶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晓杰 鲍伟超 +3 位作者 刘吉轩 王新刚 张国军 许钫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5-371,共7页
高熵会带来热力学上的高熵效应、结构上的晶格畸变效应、动力学上的迟滞扩散效应以及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通过高熵设计来提高陶瓷材料的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通过透射电镜揭示高熵结构及其与性能相关性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 高熵会带来热力学上的高熵效应、结构上的晶格畸变效应、动力学上的迟滞扩散效应以及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通过高熵设计来提高陶瓷材料的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通过透射电镜揭示高熵结构及其与性能相关性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相应金属氧化物、碳化硼和石墨为原材料,在制备高熵硼化物和高熵碳化物粉体的基础上,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得到高熵(TiZrHfNbTa)B2和(TiZrHfNbTa)C陶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分析手段对两种高熵陶瓷进行了纳米尺度和原子尺度的结构表征,发现过渡金属元素固溶后保持了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五种元素分布均匀,但在原子尺度存在固溶元素的浓度振荡、原子离散和晶格应变。本工作获得的原子尺度的固溶结构信息将有助于对高熵陶瓷构效关系的理解,并为高熵陶瓷的组分和结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透射电镜 纳米尺度结构 原子尺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化ZrB_2-SiC超高温陶瓷中取向关系的EBSD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海亚 孟晨曦 +3 位作者 胡冬力 顾辉 刘海涛 张国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织构化ZrB_2-Si C复相陶瓷为研究对象,利用SEM和EDS方法对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初始粉体与杂质之间存在多种反应,陶瓷中出现相当含量的ZrC新相及少量的ZrO_2、BN相。与利用TEM研究新生成相与主相间取向关... 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织构化ZrB_2-Si C复相陶瓷为研究对象,利用SEM和EDS方法对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初始粉体与杂质之间存在多种反应,陶瓷中出现相当含量的ZrC新相及少量的ZrO_2、BN相。与利用TEM研究新生成相与主相间取向关系的常规方法相比,SEM中EBSD方法不但能研究该取向关系,还可同时对大量相界进行研究以获得统计性结果,从而避免人为选择性。利用该方法,对ZrB_2与ZrC相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取向关系(011ˉ0)||(111)&[21ˉ1ˉ0]||[101ˉ]、(112ˉ0)||(2ˉ02)&[0001]||[111]和(1ˉ21ˉ0)||(2 2ˉ0)&[0001]||[110]进行验证,确定本实验中所得复相陶瓷中两相间不存在特定取向关系,从而推断ZrC的成相遵循均匀成核模式,而非外延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化超高温陶瓷 扫描电镜 EBSD 取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Nd^(3+)掺杂SiO_2介孔分子筛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东 顾士甲 +1 位作者 赵玉叶 江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11-7115,共5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Nd^(3+)掺杂的介孔分子筛(FDU-12)发光材料,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氯化铝(AlCl3)为修饰剂,在合成过程中将Nd^(3+)掺杂到FDU-12介孔分子筛中。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2的等温吸附-脱... 通过水热法合成Nd^(3+)掺杂的介孔分子筛(FDU-12)发光材料,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氯化铝(AlCl3)为修饰剂,在合成过程中将Nd^(3+)掺杂到FDU-12介孔分子筛中。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2的等温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测试等手段对合成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元素Nd以+3价态存在于FDU-12介孔分子筛中,合成的FDU-12/Nd分子筛具有规则的面心立方孔道结构,以LED激光器808nm对样品进行荧光测试时,其在912,1 065和1 350nm处出现钕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表明FDU-12/Nd介孔分子筛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有望成为掺钕激光器或放大器的新型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介孔分子筛 稀土离子 荧光性能 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Te纳米线/PEDOT∶PSS热电薄膜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孙晓萌 孙婷婷 +3 位作者 吴鑫 邱小小 王连军 江莞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8-524,共7页
近年来,用于健康、环境监测的可穿戴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发展迅速,由此对可持续能源收集与供应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机柔性热电材料和装置能够将热量直接转换成电能,且凭借其固有的柔韧性、低毒性和简单易得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用于健康、环境监测的可穿戴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发展迅速,由此对可持续能源收集与供应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机柔性热电材料和装置能够将热量直接转换成电能,且凭借其固有的柔韧性、低毒性和简单易得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常用方法,具有简单、通用、易于控制等优点,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结合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碲(Te)纳米线/PEDOT∶PSS热电纳米纤维薄膜,当碲源浓度为5%时(质量分数),Te纳米线长度最长,纤维薄膜的热电性能最佳。其电导率为1.62 S·cm^(^(-1)),塞贝克系数为22.43μV·K^(-1),热导率仅为~0.08 W·m^(-1)·K^(-1),热电优值(ZT值)达0.112×10^(-3)。基于此纤维薄膜成功制备了柔性热电器件,当薄膜条数为4时,在温差ΔT=45 K时,其输出电压为3.54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PSS Te纳米线 热电薄膜 静电纺丝 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水热合成SnSe多晶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培 范胜杰 +1 位作者 王连军 江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27-1932,共6页
单晶SnSe是一种具有优异热电性能的新型中温热电材料,但是具有更广阔应用前景的多晶SnSe热电性能较低。采用水热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p型SnSe多晶块体热电材料,利用XRD、FE-SEM、ZEM-3热电测试系统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SnS... 单晶SnSe是一种具有优异热电性能的新型中温热电材料,但是具有更广阔应用前景的多晶SnSe热电性能较低。采用水热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p型SnSe多晶块体热电材料,利用XRD、FE-SEM、ZEM-3热电测试系统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SnSe多晶材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退火温度可以通过促进晶粒生长,减少晶格缺陷来调整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从而获得功率因子的显著提升。经过600℃退火处理后,SnSe多晶材料的电导率在773 K时最大值为3.83μW/(cm·K 2),但其热导率几乎保持不变,与未退火样品相比ZT值(773 K)从0.56提高到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e 热电性能 水热合成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锂及氮化亚铜人工固态电解质膜对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栋 邱若愚 +1 位作者 焦炳倩 吴状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59,281,共7页
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形成的固态电解质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变厚,这将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所制备的人工固态电解质膜(a-SEI)可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形成的固态电解质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变厚,这将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所制备的人工固态电解质膜(a-SEI)可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其主要成分为使用液相法制备的氟化锂(LiF)、氮化亚铜(Cu 3N)纳米颗粒。通过两种不同路径,将两种纳米颗粒先后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LiNi 0.8 Co 0.1 Mn 0.1 O 2(NCM811)电极片表面和活性材料颗粒表面涂覆生成一层a-SEI。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材料表征和电化学分析方法,解析a-SEI对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CM811材料表面包覆Cu 3N作为a-SEI的电化学性能最好,相比纯NCM811材料,5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可提升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循环稳定性 氟化锂 氮化亚铜 人工固态电解质膜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烧结工艺对填充方钴矿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振兴 陆晓芳 +1 位作者 王连军 顾士甲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3,共6页
采用熔融淬火和高温退火法合成填充方钴矿Yb0.3Co4Sb12块体,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将已经填充的方钴矿研磨为微纳米级粉末,然后采用等离子体快速烧结(SPS)技术将其烧结成块体材料。通过XRD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使用SEM和TEM观察粉体和块体材... 采用熔融淬火和高温退火法合成填充方钴矿Yb0.3Co4Sb12块体,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将已经填充的方钴矿研磨为微纳米级粉末,然后采用等离子体快速烧结(SPS)技术将其烧结成块体材料。通过XRD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使用SEM和TEM观察粉体和块体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高能球磨后的晶粒尺寸为50~500nm,分布较宽。重点研究讨论了烧结温度和烧结压力等烧结工艺对热电传输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先升高后降低,这是由于烧结温度的升高使得样品致密度有效提高,引起材料热电性能提升,而过高的烧结温度造成材料晶粒异常长大导致材料的热导率提升,热电性能劣化;提高烧结压力可以略微提高样品的致密度与热电性能。研究发现,当烧结温度约为875K、烧结压力约为90MPa时,材料的热电性能最佳,热电优值(ZT值)在750K时达到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等离子体快速烧结 填充方钴矿 高能球磨 微纳结构 烧结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烧结制备生物活性镁黄长石陶瓷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明辉 钟洪彬 +1 位作者 范宇驰 陈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5-830,共6页
钙硅基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细胞相容性,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其粉体烧结性能差的缺点导致很难获得致密的陶瓷材料,阻碍了其应用的进程。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纯度高且烧结活性好的镁黄长石粉体,然... 钙硅基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细胞相容性,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其粉体烧结性能差的缺点导致很难获得致密的陶瓷材料,阻碍了其应用的进程。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纯度高且烧结活性好的镁黄长石粉体,然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镁黄长石陶瓷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显微形貌,并通过阿基米德法和模拟体液浸泡法分析了镁黄长石陶瓷样品的致密度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PS技术在1170℃、70 MPa保温5 min条件下可获得致密度超过99%的镁黄长石陶瓷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3 d,陶瓷样品表面出现磷酸盐的沉积,浸泡7 d后生成了类骨羟基磷灰石,说明SPS技术制备的致密镁黄长石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诱导沉积类骨磷灰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黄长石 放电等离子烧结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合成具有高热电性能的碲化铋纳米片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家桢 陈欣琪 +2 位作者 范宇驰 王连军 顾士甲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Bi_2Te_3纳米片,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烧结制备了Bi_2Te_3块体热电材料,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对Bi_2Te_3形貌、尺寸以及块体热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本文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Bi_2Te_3纳米片,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烧结制备了Bi_2Te_3块体热电材料,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对Bi_2Te_3形貌、尺寸以及块体热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电测试系统、激光热导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Bi_2Te_3呈六边形单晶纳米片,尺寸约800 nm、厚度约20 nm。对比块体样品的热电性能发现,在合成Bi_2Te_3纳米片的过程中加入PVP,经过烧结后样品的热导率明显低于不加PVP的样品,因而使其热电优值(ZT)获得大幅提升,在450 K时达到了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BI2TE3 纳米片 PVP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