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一个倒U形关系分析
1
作者 高嘉璘 高西 王雪标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共11页
基于2010—2022年我国6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承担的风险会先上升后下降。... 基于2010—2022年我国6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承担的风险会先上升后下降。第二,传导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业务和不良贷款率在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倒U形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数字经济通过倒U形曲线效应影响非利息收入业务和不良贷款率,进而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第三,调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对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倒U形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随着资本监管强度的提高,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倒U形曲线趋向平缓,且倒U形曲线的拐点向左移动。基于此,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牢牢守住不发生银行风险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银行风险 倒U形关系 资本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2
作者 王维国 张逸君 范丹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6,共14页
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政策是驱动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制度保障。基于2011—2019年中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及其叠加效应对城市高质... 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政策是驱动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制度保障。基于2011—2019年中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及其叠加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且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数字政策供给增强了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和数字政策供给对东部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作用更显著,但对绿色发展这一城市高质量发展细分维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激发大众创业活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且数字政策供给强化了数字经济的赋能机制;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影响,但数字政策供给并未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为了发展数字经济,进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在提高数字政策供给强度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政策供给 城市高质量发展 空间计量模型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摩擦、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主体福利
3
作者 齐鹰飞 王鹏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4,共25页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在整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本文将这一事实同金融摩擦变化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包含金融摩擦的异质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提供一个新的整体解释。分析表明,金...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在整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本文将这一事实同金融摩擦变化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包含金融摩擦的异质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提供一个新的整体解释。分析表明,金融摩擦变化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发生同向变动,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与产出份额的联合分布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总量劳动收入份额发生同向变动。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摩擦变化能够分别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阶段变化的40%和上升阶段变化的10%。本文模拟结果还表明,尽管在金融摩擦增强阶段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但劳动者和企业家福利却分别下降约8%和16%。上述结论的启示意义在于,着眼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需同时关注经济主体福利。政府可通过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强化劳动力市场保护、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降低搜寻匹配摩擦程度等措施,在增加经济主体福利的同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摩擦 劳动收入份额 资源错配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
4
作者 费威 李昱嵩 于宝鑫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4,共13页
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利用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度;从政府部门、行业与媒体三类主体的相关行为角度进行机制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数字化监管增强、... 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利用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度;从政府部门、行业与媒体三类主体的相关行为角度进行机制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数字化监管增强、食品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程度提高和媒体关注度提升,对数字经济发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认为政府规制、线上线下融合和媒体关注,均对国民健康水平与人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产品市场发育、要素市场发育和地理区域三个外部因素,对数字经济发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度的效应具有差别化影响。据此,为新时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食品安全 政府规制 社会舆论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视角下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划分与波动态势分析
5
作者 孙晨童 王晓笛 陈磊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共20页
准确把握经济与物价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是提升宏观调控精准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本文尝试建立一个由经济景气与物价构成的二维景气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一种以二维视角划分经济周期阶段的新思路,... 准确把握经济与物价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是提升宏观调控精准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本文尝试建立一个由经济景气与物价构成的二维景气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一种以二维视角划分经济周期阶段的新思路,即根据经济景气与物价的联合波动状态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复苏”“繁荣”“滞胀”“衰退”四个不同阶段。在此框架下,通过构建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经济景气指数与物价综合指数的构建、波动状态识别以及联动关系的统一分析。本文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状态之间的转换存在着非对称特征;自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共经历了7轮景气循环,并以处于繁荣时期为主。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地测量两个指数及识别波动性较大或较小的周期阶段,这为在“稳增长”与“稳物价”的双重目标下科学地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景气指数 物价综合指数 二维景气分析 经济周期四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影响的实证:考虑消费潜力的中介效应
6
作者 乔夔 葛新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9-103,共5页
本文系统分析经济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特别关注消费潜力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视角,为优化区域发展策略、促进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 本文系统分析经济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特别关注消费潜力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视角,为优化区域发展策略、促进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消费潜力在经济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消费潜力 数字新质生产力 消费环境 消费预期 消费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从数量观念到质量管理--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抗私 王雪青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5,共10页
从数量观念转变到质量管理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学毕业生指标评价体系,并分别从学位层次与单位性质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学位层次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 从数量观念转变到质量管理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学毕业生指标评价体系,并分别从学位层次与单位性质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学位层次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博士毕业生在劳动关系因素上的就业质量评价偏低,并不符合以上正向关系;并且单位性质的不同会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产生差别,其中,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就业质量最高,而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的就业质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大学毕业生 就业质量 学位层次 单位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萍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8,共8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后的"隐性失业"等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包括关注的信息及获取途径、搜寻的广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后的"隐性失业"等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包括关注的信息及获取途径、搜寻的广度和强度、预期收益和搜寻成本等。通过对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大学2010届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整理,得出增加落实工作概率的途径,并从劳动力供给方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工作搜寻 就业率 期望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费威 安芷萱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5,共9页
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样本数据测算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QAP模型实证分析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 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样本数据测算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QAP模型实证分析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处于发展推进期,但目前两者并未达到最优耦合状态;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水平差异经历“缩小-平稳-增大”的过程,缩小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都是解决耦合不平衡的关键;政府调控水平、运输邮电水平以及外贸开放水平差异是造成各省耦合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科技水平的差异化有利于缩小各省耦合度的差异。据此,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农业农村发展,打造高效高质寄递运输网络,健全农产品国内统一大市场体系,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区域经济协作的新论——评《东北经济区区域协作论》
10
作者 王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作 东北经济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区域协作 内蒙古自治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专业化、多样化和人力资本对东北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广亮 高铁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128,共8页
本文基于城市专业化和多样化理论分析,利用2003-2016年中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D-GMM方法对城市专业化、城市多样化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 本文基于城市专业化和多样化理论分析,利用2003-2016年中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D-GMM方法对城市专业化、城市多样化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城市发展初期,经济增长水平会随着城市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上升,直至达到城市专业化水平边际收益为零的点,经济增长水平随着城市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多样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正相关,即城市多样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有利于东北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完善、投资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城市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专业化 城市多样化 人力资本 东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如何推动经济增长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艾永芳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5,共14页
文章基于1997-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探究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相互依存、互为约束、共促... 文章基于1997-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探究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相互依存、互为约束、共促增长。二者均能够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但剥离了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后发现,基本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远大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第二,地区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贸易比较优势和地理位置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具有异质性影响,低房地产价值、低人力资本水平、低转移支付水平、低贸易程度地区和东中部地区从基础设施投资中获益更多。第三,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效率结构三重升级的角度进行机制分析发现,传统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推动供给结构升级,但会阻碍需求结构升级,同时对效率结构升级不具有显著影响;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推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效率结构三重升级。第四,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促进作用更加持久稳定,但作用程度较为平缓,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促进作用则更加快速显著,但作用期较为短暂且不稳定。文章就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丰富了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研究,为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基础设施投资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来自高校扩招的证据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云 刘贯春 杜丽群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30,共22页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下降了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争论焦点。基于2014年和2016年的CFPS数据,本文利用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利用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信号筛...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下降了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争论焦点。基于2014年和2016年的CFPS数据,本文利用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利用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信号筛选功能,系统比较了扩招前后大学毕业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基于队列—双重差分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高校扩招之前,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显著提升,但其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没有显著改变。其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不因城乡、性别、扩招幅度与本专科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期间的学业竞争和培育质量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支持了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而非筛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生认知能力 信号筛选 人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文洁 陈磊 徐聿枫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83,共17页
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实际GDP增长率视为经济周期波动,基于时变相关系数测算我国2005—2023年31个省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分析其时变特征,借助时变一... 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实际GDP增长率视为经济周期波动,基于时变相关系数测算我国2005—2023年31个省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分析其时变特征,借助时变一致度指数和FMM聚类,从周期阶段视角深入探究周期波动同步性的变动原因,并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因素对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期内,我国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变化。其中,2011年2季度至2019年4季度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经历了初期缓慢、中期加速、后期稳定的阶段性下滑;2020年后,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快速提升,并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稳定。在多个时间段,存在与其他省份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有较大差异的关键省份。产业结构异质性可能是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二,在同步性下降阶段,各省份周期阶段的时间错位程度有所增加,但形态特征差异才是下滑的主要因素。以各省份平均周期阶段形态特征为依据,通过聚类分析,除湖北因新冠疫情影响被单独划分为一类外,其余省份被划分为短周期低波动和长周期高波动两类。前者所含省份普遍有相对更强的经济韧性或更多元的产业布局,后者所含省份通常受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影响较大或产业结构布局相对单一。属于同一类别的省份并无显著的地域特征。第三,实证研究表明,地理距离的拉近并不能显著提升各省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放松地域限制后,属于同一周期阶段形态特征类别的省份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更高。经济规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相似度、物价水平差异、财政政策差异和对外贸易差异均会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产生影响。但在同步性的上升、下降和稳定阶段,具有显著影响的宏观因素存在一定差别。经济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提升在任何阶段均会显著提高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基于此,应坚持推动各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区域内周期差异化省份的协调合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同步性 时变相关系数 时变一致度指数 有限混合聚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风险、经济增长与城市内涵式发展——基于暴雨冲击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海山 陈志龙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4,共14页
如何应对气候风险加剧背景下的极端天气现象冲击是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更全面理解极端天气现象的经济后果,本文借助最新的地理信息数据,研究暴雨冲击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暴雨冲击会显著降低... 如何应对气候风险加剧背景下的极端天气现象冲击是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更全面理解极端天气现象的经济后果,本文借助最新的地理信息数据,研究暴雨冲击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暴雨冲击会显著降低城市经济增长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暴雨冲击不仅会造成显著的直接经济损害,还会降低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跃度,从而引致城市经济增长率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通过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和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有助于减轻暴雨冲击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和增强城市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本文研究为我国城市内涵式发展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暴雨冲击 经济增长 城市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地谋发展”模式的后果:二元土地体制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过度与区域经济扭曲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长銮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5,共19页
土地出让市场的降温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对区域经济扭曲的消失。从二元土地体制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决策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通过降低农民土地补偿比例及差异化供地扭曲了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了地... 土地出让市场的降温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对区域经济扭曲的消失。从二元土地体制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决策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通过降低农民土地补偿比例及差异化供地扭曲了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过度对区域经济扭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过度显著扭曲了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通过提高土地出让收入依赖风险、扭曲土地出让价格以及抑制区域创新引致区域经济的失衡。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采取“剪刀差”和“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加剧了土地出让过度对区域经济的扭曲程度。此外,地方政府对资本、资源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让土地越多,对区域经济的扭曲效果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房地产管控政策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过度与区域经济扭曲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过度对区域经济的扭曲影响。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延长新增债券的平均期限、降低再融资债券占比方式缓解因土地出让过度造成的区域经济扭曲。研究结论为推进区域土地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土地体制 土地出让 区域经济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明斗 张子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4,共10页
本文以全国10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2012~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并识别出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 本文以全国10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2012~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并识别出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验证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缓解成长型和成熟型、中西部地区以及小型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而对衰退型和再生型、东部地区以及大中型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的影响不显著;(3)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双重路径缓解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同构化。本文结论为缓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同构化进而实现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同构化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产业结构合理化 资源型城市 资源禀赋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品牌建设与绿色经济效率--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明斗 张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3,共17页
以2003-2020年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提升绿色经济... 以2003-2020年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地理区位较优、品牌依赖度较高及品牌相对稀缺的城市更加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论为充分识别城市品牌建设效应及拓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城市品牌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数技术融合与企业韧性——兼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磊 王慧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8,共11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提升企业韧性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实数技术融合能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主要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提升企业韧性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实数技术融合能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主要通过提升劳动力技能和薪资水平,打破行业壁垒和降低顾客集中度,从而提升企业韧性;(2)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3)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非两职合一、融资约束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为推进实数技术融合,提升企业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融合 企业韧性 劳动力结构升级 行业集中度 实体经济 环境不确定性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代教育投资促进老龄社会参与
20
作者 陈飞 刘建颖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19,共24页
本文以我国分省实施的义务教育改革为切入点,识别子代教育投资对老龄社会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代教育成就提升能够显著促进老龄社会参与,且实证结论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证明,代际经济支持(缓解预算约束)和信息支持(提升... 本文以我国分省实施的义务教育改革为切入点,识别子代教育投资对老龄社会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代教育成就提升能够显著促进老龄社会参与,且实证结论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证明,代际经济支持(缓解预算约束)和信息支持(提升社会资本)是影响老龄社会参与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由收入与城乡差异引发的老龄社会参与不平等问题,子代教育的代际溢出效应显著,而对教育差距导致的老龄参与不平等问题的缓解作用有限。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教育对老龄社会参与模式的影响及机制呈现性别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代教育 老龄社会参与 代际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