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媒体时代职业院校的传播策略探析 |
朱润萍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
|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传播历程及发展路径探析 |
赵寰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3
|
大学语文教学层面探讨 |
鲁春梅
|
《航海教育研究》
|
2008 |
1
|
|
4
|
大学英语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
郭志艳
朱润萍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0 |
|
5
|
基于微信的品牌传播研究 |
宋子暄
|
《现代营销(下)》
|
2016 |
0 |
|
6
|
多重纠缠中的乡村书写——《后上塘书》论 |
韩传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7
|
消费文化时代的革命想象:去政治化的政治——中国当下主旋律商业电影叙事美学研究 |
栗丹
王博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8
|
悬浮的历史想象——论乔叶《认罪书》的“文革叙事” |
韩传喜
张洪波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1
|
|
9
|
布迪厄对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徐祥运
吴琼
张岩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5 |
1
|
|
10
|
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混合剂——残雪小说女性形象类型分析 |
栗丹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1
|
反抗的意义及其限度——先锋派作家创作精神转向考察 |
韩传喜
|
《艺术广角》
|
2011 |
2
|
|
12
|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叙述及其新的可能 |
韩传喜
|
《艺术广角》
|
2010 |
2
|
|
13
|
创业者如何识别与把握创业机会 |
刘美玉
郑北雁
|
《新财经》
|
2009 |
3
|
|
14
|
进入历史的方式与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以《建国大业》为中心的考察 |
韩传喜
|
《艺术广角》
|
2009 |
2
|
|
15
|
在伤痛中眷恋:消费文化时代的人性追求——试论孙惠芬小说的主题倾向 |
栗丹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6
|
上海沦陷时期的平襟亚与“故事新编” |
王军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7
|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看国家标准执行问题 |
张岩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4 |
2
|
|
18
|
官场书写的“结构性困境”——老藤小说论 |
韩传喜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9
|
战国三部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的变异 |
张岩
|
《大连大学学报》
|
2007 |
1
|
|
20
|
广告的魅力与境界——在收与放之间看广告写作的特殊性和特殊方法 |
迟伟红
|
《写作》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