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态度、支付意愿与产品环境溢价——实验室研究证据 被引量:50
1
作者 宗计川 吕源 唐方方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本文以环保电池与非环保电池为产品估值目标,在实验室中检验了环境态度对个体支付意愿(WTP)的影响,并通过改变电池电量信息(即产品质量属性)来检验此类信息对参与者报价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个体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更... 本文以环保电池与非环保电池为产品估值目标,在实验室中检验了环境态度对个体支付意愿(WTP)的影响,并通过改变电池电量信息(即产品质量属性)来检验此类信息对参与者报价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个体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即环境溢价);(2)提高环保产品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体的支付意愿,同时能够降低个体对非环保产品的支付意愿;(3)电量差异这一产品质量信息因素并没有完全进入参与者估值函数中,表现为参与者不愿意为电量的提高增加等比例的支付;(4)对于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环保产品,多数参与者表达了希望政府进行补贴的意愿。此外,在研究方法方面,本实验中关于预测其他人给出平均价格的设计和检验,从技术方面丰富了目前条件估值方法(CVM)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态度 支付溢价 WTP-CVM方法 实验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预测、异质信念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研究——实验室研究证据 被引量:4
2
作者 宗计川 杨晓林 张秀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8,共7页
本文从异质信念假定入手,通过构建有真实货币支付的实验室交易市场,对经验和专家预测在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验与专家预测分属不同的信息类型,其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方向和机制截然不同。在包含部... 本文从异质信念假定入手,通过构建有真实货币支付的实验室交易市场,对经验和专家预测在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验与专家预测分属不同的信息类型,其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方向和机制截然不同。在包含部分有经验者的混合市场中,经验成为交易者之间出现异质信念的基础因素,即正是由于经验的不对称导致异质信念的出现或加强进而推起或加剧资产价格泡沫。这与早期实验研究认为增加有经验者比重可以消除或缩短价格泡沫存续期的观点不同。就专家预测而言,本文实验研究表明,无论专家预测真实与否都能显著地抑制实验期内的价格泡沫,真实专家预测并不必然优于虚假的专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预测 异质信念 资产价格泡沫 实验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性冲击下资产折价销售与风险传染——来自市场与实验室的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张睢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52,共10页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言,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市场极易形成"赎回压力—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赎回扩大—抛售股票"的正反馈,致使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持续下跌。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股票型基金在赎回压力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市场检验。继而,在实验室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协调博弈实验,对流动性冲击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了检验。实证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冲击极易触发资产折价销售,并通过资产抛售将这一风险传染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本研究事实上提出了一种监管干预思路:在折价销售循环开始之初,监管部门介入资产市场以阻止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进而防止基金融资能力的下降,以期阻断因折价销售而引起的风险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冲击 资产折价销售 风险传染 实验室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组合调整惯性行为研究:实验室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宗计川 朱鑫鑫 隋聪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1-74,共14页
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当风险和收益变动后,投资者会即时调整资产组合,然而现实观测到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之间存在巨大分歧,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调整惯性行为.基于此,本文通过在实验室构造简单的投资环境,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检验了投资者... 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当风险和收益变动后,投资者会即时调整资产组合,然而现实观测到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之间存在巨大分歧,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调整惯性行为.基于此,本文通过在实验室构造简单的投资环境,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检验了投资者资产组合的调整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风险状态和风险波动趋势事先已知的条件下,实验参与人亦存在明显的调整惯性,无论是风险呈现逐步上升还是下降趋势,都没有观测到实验参与人资产组合随风险状态改变而调整;且在不同的风险变动趋势下,参与人资产组合调整行为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学习效应和实际投资经验的确能够有效地降低其资产组合调整惯性,然而,即使是实际投资经验较为丰富的MBA参与人,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处置效应.本文揭示了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资产组合调整惯性异象,并对资本市场中投机性泡沫的产生和突然挤出提供了实验室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组合 分离定理 调整惯性 现状偏见 实验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野实验与经济行为:发展中国家实践”暑期学校
5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由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东北财经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瓦赫宁根大学联合举办的“田野实验与经济行为:发展中国家实践”暑期学校将于2016年8月19—26日在东北财经大学举行。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暑期学校 经济行为 实验室 实践 东北财经大学 瓦赫宁根大学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板印象下的比较陷阱:产品捆绑策略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宗计川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8,共9页
比较是人的天性,刻板印象也是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决策偏差。本文研究的正是上述二者如何共同影响个体对捆绑组合产品的估价和意愿支付。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大品牌和一个小品牌产品组合,通过改变产品组合主从顺序、控制被试对捆绑产品... 比较是人的天性,刻板印象也是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决策偏差。本文研究的正是上述二者如何共同影响个体对捆绑组合产品的估价和意愿支付。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大品牌和一个小品牌产品组合,通过改变产品组合主从顺序、控制被试对捆绑产品的价格感知度来检测:被试对主产品的估价和意愿支付是否受捆绑产品价格和品牌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被试对于捆绑产品价格有准确感知时,价格搭乘效应存在且在统计上显著;反之,价格搭乘效应不存在。(2)在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品牌搭乘效应存在且在统计上显著,即被试对主产品价格存在系统的高估。因此,本研究给出如下建议:厂商在决定捆绑产品时,应该选择价格或质量较高、容易被消费者感知的产品,从而有效提高消费者对组合产品的估价和意愿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捆绑策略 刻板印象 认知偏差 实验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缘”募捐机制如何影响个人捐款行为?——基于线上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雪 李婧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73,共10页
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互联网募捐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募捐平台涌现出许多新奇的募捐设计,其中“随缘”捐款是最常用的新募捐机制之一。通过随机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随缘”募捐机制中小额捐款建议提示信息功能与随机代理决... 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互联网募捐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募捐平台涌现出许多新奇的募捐设计,其中“随缘”捐款是最常用的新募捐机制之一。通过随机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随缘”募捐机制中小额捐款建议提示信息功能与随机代理决策功能对捐款率与捐款额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这两个功能都无法显著地提高捐款率,但对捐款人的捐款额选择有着潜在的引导作用。其中,小额捐款建议信息的出现显著地降低了捐款额。此外,研究发现提供随机代理选项可以削弱小额捐款建议信息对捐款额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募捐平台在设计募捐机制时应该额外注意募捐机制各个功能的参数选取以及不同功能之间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捐款 募捐机制 助推 线上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时代下行为选择、市场风险与行为监管
8
作者 宗计川 朱鑫鑫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2,共13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数字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数字金融通过技术赋能,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为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然而,数字技术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数字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数字金融通过技术赋能,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为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然而,数字技术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改变了投资者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交互方式。数字金融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逻辑重塑投资决策的微观基础,使得金融系统内生性风险呈现出非线性传导、去中心化扩散和混业交织的新特点,给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已有文献研究成果,文章系统梳理了数字金融时代下投资者所面临的信息环境、数字环境和交易环境三个维度的深刻变革,指出了数字金融时代下新的不确定性决策环境正在重塑投资者的认知框架和行为选择,分析了投资者行为模式的新变迁及其与金融系统内生性风险演化的传导机理。面对上述变化,以合规性为导向、偏重事前审慎和事后处置的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有效应对,监管部门需要转变监管理念,充分发挥行为监管在平衡数字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中的关键作用。对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机理、数字金融创新的外部性评估以及行为监管的政策效应,为构建数字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协同治理框架提供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行为选择 内生性风险 行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迁移空间动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宁 钱明辉 吴传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文章在劳动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中国劳动力迁移进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进而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空间布局给出合理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工... 文章在劳动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中国劳动力迁移进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进而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空间布局给出合理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就业环境、低失业率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因素,中国劳动力集聚的累积效应明显,进一步导致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差异扩大,劳动力流出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度,防止劳动力枯竭问题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劳动力迁移 空间影响因素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劳动力集聚特征及空间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王建宁 钱明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0-84,共5页
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的视角,运用2005—2022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利用固定系数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这三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劳动力集聚特征及空间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的视角,运用2005—2022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利用固定系数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这三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劳动力集聚特征及空间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已形成多极化发展格局,劳动力集聚累积效应明显,存在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国城市群劳动力集聚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劳动力倾向于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城市发展会增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但生活成本的负向作用明显;城市群产业发展特性会对劳动力集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工业或传统制造业等会对劳动力集聚产生正向影响,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端制造业会降低对传统劳动力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群 劳动力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结构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90
11
作者 隋聪 迟国泰 王宗尧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70,共14页
建立了完整的度量银行间违约传染及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研究了不同银行间网络结构下银行系统性风险.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分析了现有研究广泛采用的违约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修正.为了模拟不同的银行间网络,还... 建立了完整的度量银行间违约传染及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研究了不同银行间网络结构下银行系统性风险.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分析了现有研究广泛采用的违约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修正.为了模拟不同的银行间网络,还提出了一种构造无标度网络的方法.通过仿真模拟,研究发现集中度越高的网络由于传染而倒闭的银行数量越多.但是,当基础违约的银行数量不多时,网络集中度越高,由于传染而倒闭的银行的总资产越少.此外,在集中度高的网络中大银行倒闭引发违约传染的可能性和影响力都会大于集中度低的网络.而小银行引发传染的可能性远低于大银行,但是小银行倒闭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引发大银行传染倒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网络结构 无标度网络 违约算法 违约传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名”而来的投资偏误--有限关注视角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戴芸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56,共30页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认知资源[1].通过通顺度、熟悉度、地理和行业信息度、以及产品代表度四个维度构建股票代码的评价体系,发现名称辨识度不同的股票在IPO上市首日收益、IPO后短期持有收益上存在显著的不同.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度视角,...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认知资源[1].通过通顺度、熟悉度、地理和行业信息度、以及产品代表度四个维度构建股票代码的评价体系,发现名称辨识度不同的股票在IPO上市首日收益、IPO后短期持有收益上存在显著的不同.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度视角,发现股票名称辨识度通过吸引个人投资者关注对投资收益产生影响,且对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股票的影响更加显著.交易行为方面,机构投资者会利用个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特征,与个人投资者进行反向交易.随着股票交易信息增多,该收益异象和交易异象会随时间推移而转变.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受认知局限的影响,而机构投资者会基于个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进行交易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名称辨识度 股票收益 投资者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间网络模型与系统风险的分布式预警策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宗尧 隋聪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0-849,共10页
通过对真实银行间借贷行为的数学抽象,建立了一个动态的银行间借贷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在计算机平台上,可以模拟仿真银行间市场.仿真的银行间市场能够展现出银行间资金流动等诸多规律,并能够用于研究银行间的流动性保护以及潜在的风险... 通过对真实银行间借贷行为的数学抽象,建立了一个动态的银行间借贷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在计算机平台上,可以模拟仿真银行间市场.仿真的银行间市场能够展现出银行间资金流动等诸多规律,并能够用于研究银行间的流动性保护以及潜在的风险传染等规律性问题.同时,提出了分布式的银行间风险传染预警策略.利用分布式方法,将每家银行的风险特征映射成银行系统整体风险预警值,能够有效的解决中央预警方式的时滞性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银行的违约和风险传染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银行系统的风险累积的结果;分布式预警策略反映了银行系统内风险的累积过程,能够很好地预警银行系统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间市场 银行系统性风险 动态网络模型 风险传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