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萍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8,共8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后的"隐性失业"等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包括关注的信息及获取途径、搜寻的广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后的"隐性失业"等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包括关注的信息及获取途径、搜寻的广度和强度、预期收益和搜寻成本等。通过对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大学2010届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整理,得出增加落实工作概率的途径,并从劳动力供给方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工作搜寻 就业率 期望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保险费用过度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萍 于晨 邓礼乐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60,共6页
本文采用辽宁省城镇居民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供给诱导需求和医药价格因素与医疗支出的相关性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探究各变量间的长期与短期关系和引起医疗保险费用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即各影响因素背后的体制性缺... 本文采用辽宁省城镇居民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供给诱导需求和医药价格因素与医疗支出的相关性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探究各变量间的长期与短期关系和引起医疗保险费用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即各影响因素背后的体制性缺陷。结论认为,医疗保险机构作为医疗费用的"买单者",在控费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建立买单者直接监督医疗服务和参与药品采购两大机制,使医疗保险机构在约束医疗支出方面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费用增长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就业:行业异质性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闯 郑旭刚 张抗私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8,共12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服务业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该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服务业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该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增加服务业就业,并且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的分析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扩张城市人口规模,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来增加服务业就业;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对流通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的就业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公共服务业的就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产生了空间效应,并且该空间效应也存在行业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业就业 行业异质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工业化时期的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工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秋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8,共7页
中国的原始工业化发生在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以传统家庭经营制度为基础的乡村手工业迅速增长,不仅市场范围空前扩张,生产组织形式逐渐演进,而且劳动分工、专业分工、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家庭内部"男耕女织&q... 中国的原始工业化发生在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以传统家庭经营制度为基础的乡村手工业迅速增长,不仅市场范围空前扩张,生产组织形式逐渐演进,而且劳动分工、专业分工、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家庭内部"男耕女织"的传统劳动分工模式被打破,行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密,城乡之间的社会分工也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技术进步迟缓和人口增长过快等因素的影响,人均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并不高,即出现了斯密化增长与过密化增长交织并存的现象,并对后来的近现代乡村工业化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工业化 劳动分工 专业分工 社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的高校教职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媛媛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6,共8页
本文关注高校组织内部的合同特征,分析了高校组织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由于高校教师行动与结果间关系的不确定性、科研教学成果量化和质量确认困难、多种工作任务的加总、教师目标的多重性、科研与教学的团队合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高... 本文关注高校组织内部的合同特征,分析了高校组织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由于高校教师行动与结果间关系的不确定性、科研教学成果量化和质量确认困难、多种工作任务的加总、教师目标的多重性、科研与教学的团队合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高校内部合同关系的不完备。依托于不完全合同理论框架,越是不完全的合同,就越应采取低强度的激励机制。在高校组织内部,相对于晋升制和聘任制,西方终身教职制度是一种弱激励的制度安排,因此,可以将终身教职制度作为未来高校教职制度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理论 不完全合同 激励强度 终身教职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分层及其劳动力市场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广东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2期5-12,共8页
"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符号之一,它是中国社会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的重要途径。社会分层的本质是人对资源的支配与占有体现出来的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关系型社会强化了中国当前的社会分层。当前,中国关系化的特点是... "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符号之一,它是中国社会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的重要途径。社会分层的本质是人对资源的支配与占有体现出来的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关系型社会强化了中国当前的社会分层。当前,中国关系化的特点是资源的占有者之间签订互利的关系合约或隐含合约,关系化与制度缺陷的结合使得中国产生了公共资源私人经营和私人资源公共经营的现象,形成了强大的资源占有者共同体,并使原有的资源优势阶层具有了内生强化的机制。这使得资源配置与社会利益的分配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利益共同体大幅倾斜,从而出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是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分割带来的效率损失。这时市场上的个人所得建立在社会成本基础之上。这对中国当前正在面临的经济转型可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劳动力市场分割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账户“空帐”运行视角下的养老保险改革效应研究
7
作者 李雪增 蒋媛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2-45,共4页
文章以养老保险体制中的个人账户"空帐"运行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首先证明了该经济系统存在唯一的渐进稳定均衡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养老保险改革措施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 动态一般均衡 养老保险改革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与永久迁移意愿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闯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60,共13页
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破除了农民工永久迁移的制度性障碍,工作稳定性作为就业质量的重要维度在农民工永久迁移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2016年和2017年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以固定期限合同... 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破除了农民工永久迁移的制度性障碍,工作稳定性作为就业质量的重要维度在农民工永久迁移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2016年和2017年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以固定期限合同所体现的工作稳定性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作稳定性不仅能够通过增加当期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参与间接提升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愿望,并且其本身也能够直接提升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愿望。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工作稳定性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直接影响的机制体现为持久收入的预期、社会参与的加深以及身份认同的增强;工作稳定性对永久迁移意愿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新生代和高教育水平农民工群体中。因此,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法、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在农民工工作转换中的作用,增强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能够促进农民工的永久性迁移意愿,扩大城镇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工作稳定性 长期居住意愿 户籍转换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与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提升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闯 郑旭刚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层次提升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层次提升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职业层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提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积累提升其职业层次;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职业层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对跨省流动人口、长期流动人口和乡城流动人口的影响更明显。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影响的文献,为政府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职业层次 高质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审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询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共8页
改革以来,审批逐渐减少,评审却在持续增加,并已成为某些领域中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评审优于审批,但评审组织者仍可在评审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评审组织者对评审的操纵程度越高,评审机制越接近计划经济中的审批。这种操纵在评审规则制定... 改革以来,审批逐渐减少,评审却在持续增加,并已成为某些领域中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评审优于审批,但评审组织者仍可在评审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评审组织者对评审的操纵程度越高,评审机制越接近计划经济中的审批。这种操纵在评审规则制定和评审过程中均有体现。评审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对评审对象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并有可能引起评审对象的行为偏差。评审组织者偏离社会利益目标的操纵和评审对象为通过评审所做努力中的偏差,会使资源配置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因而,应控制通过评审分配资源的比例,尽可能地使评审规则科学化,并保持规则的相对稳定性,规范评审过程,增加评审的公开性,加强评审后资源使用情况的公开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审 资源配置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述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秋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5,共7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方面有诸多论述,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是要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工业化的主体是国家及其国有企业、工业化的重点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有着深刻影响,是新中...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方面有诸多论述,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是要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工业化的主体是国家及其国有企业、工业化的重点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有着深刻影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以及一系列政府政策的思想渊源。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为新中国的全面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对中国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长期性估计不足,过急过快的目标要求反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毛泽东 工业化 国有企业 重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业社会家庭手工业经营组织的演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秋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57-60,共4页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作为乡村手工业的基本经营组织,尽管在表面上始终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外观,但实质上一直在进行着不可逆转的市场化演进,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内部生产经营的商品化性质的演进;家庭规模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大量涌现;以家庭...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作为乡村手工业的基本经营组织,尽管在表面上始终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外观,但实质上一直在进行着不可逆转的市场化演进,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内部生产经营的商品化性质的演进;家庭规模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大量涌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包买商制度的兴起。正是这种渐进性演进的累积,为推动原始工业化和迎接近现代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社会 家庭经营组织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方略》与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秋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3,共6页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工业化的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工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大众的社会福利,改善中国几亿民众的生活状况;中国工业化的重点是交通运输和原材料生...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工业化的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工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大众的社会福利,改善中国几亿民众的生活状况;中国工业化的重点是交通运输和原材料生产,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铁路建设和钢铁生产;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打破闭关自守局面,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大胆利用外资和外国人才。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经济实践中被验证,并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建国方略》 工业化 振兴实业 交通运输 利用外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