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军涛 韩祁祺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6,共13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准确掌握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发展态势及驱动机制对于探寻农业碳减排路径以及实现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准确掌握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发展态势及驱动机制对于探寻农业碳减排路径以及实现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其时空演变、空间差异、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2011−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从121.15×10^(6) t降至108.23×10^(6) t,经历了“缓慢上升−持续下降−略有回升”三个阶段,上、中、下游各区域农业碳排放量的演进过程和极化特征存在差异。②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区域分异特征,上游地区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中游地区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下游地区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特征。③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总体差异以及中游、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年均贡献率达43.87%,且中游与下游间差异最大,上游与中游间差异最小。④政府干预程度、农业机械化强度会抑制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政府干预程度还存在负向溢出效应;人均耕地面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均表现为倒“U”型关系。综上,黄河流域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应制定实施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策略,加强地区间减排技术交流合作和经验共享,推动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碳排放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丁宁 高婧 吴晓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100,共14页
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1年281个城市数据,透视了绿色金融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有利于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其作用机理涵盖能源强度优化、绿色技术赋能和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三条路径,进一步结合城市... 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1年281个城市数据,透视了绿色金融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有利于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其作用机理涵盖能源强度优化、绿色技术赋能和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三条路径,进一步结合城市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科研水平较高以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绿色金融的环境治理效应更为显著;同时,绿色金融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环境关注度的协同联动可有效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为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凸显其在环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治理 财政补贴 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军涛 闫昱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核心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通过在产业层面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在企业层面促进研发合作两条路径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具有更强知识吸收能力的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创新质量 产业链 地区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吗?——基于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林 宋蒙 赵佳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减碳措施一般会带来总产出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效率的角度评估减碳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允许各决策单元有不等的减排因子,扩大了生产可行集的范围,同时采用了内生的方向向量,避免在选择方向向量时过于主观。基... 减碳措施一般会带来总产出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效率的角度评估减碳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允许各决策单元有不等的减排因子,扩大了生产可行集的范围,同时采用了内生的方向向量,避免在选择方向向量时过于主观。基于这一模型本文重新测算了城市层面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并实证分析碳交易政策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能够提高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中介效应表明,试点政策会通过产业结构和绿色创新等途径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对于高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影响更明显。因此,应扩大政策试点范围、鼓励产业结构优化、推广绿色技术创新、制定因地制宜的试点政策等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绿色发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全要素碳排放效率 方向距离函数 非期望产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薇娜 崔佳惠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127,共16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肩负着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新局面的重任。本文基于2011—2020年城市层面数据,测度和比较了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数,进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肩负着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新局面的重任。本文基于2011—2020年城市层面数据,测度和比较了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数,进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辐射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引领毗邻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的外溢引领毗邻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法治环境领域的制度创新是当前阶段辐射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传导因素,绿色共享和公共服务则会对毗邻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产生虹吸效应,是当前阶段辐射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负向传导因素;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辐射作用强于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学习吸收能力要强于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本文拓展了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宗旨的经验研究范畴,对于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设计、最大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外溢的正向效应和加快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进程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高水平对外开放 空间溢出效应 辐射作用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慧君 吕炜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7,共12页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中国实现生态环境多目标协同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4—2019年区县级面板数据,以2016年中国省以下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环保部门垂直管理...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中国实现生态环境多目标协同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4—2019年区县级面板数据,以2016年中国省以下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对减污降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能够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环保重视程度低的地区更明显;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通过增加企业环境治理投入和提升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能够促进试点地区的绿色转型,但降低了重污染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挤出了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研发支出。本文从多目标协同治理角度出发,验证了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的治理成效,为基层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改革 减污降碳 环境治理 环境规制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碳减排效应——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城市异质性的视角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慧 佟孟华 张国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8,共15页
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是我国自下而上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地区产业低碳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系... 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是我国自下而上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地区产业低碳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系统评估了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和工业碳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健性。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但施策过程中需防范污染产业转移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试点城市中呈现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发展绿色信贷、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促进地区碳减排。本文研究为我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碳减排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城市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廖露露 佟孟华 李慧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8,共16页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交错...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传导机制为碳排放水平降低效应、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董事海外背景调节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效应的发挥会因产业类型和行业类型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推动试点地区经济发展,对试点城市的经济贡献度为0.0184%。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如何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绿色化”和“数字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企业数字化转型 交错双重差分模型 处理效应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