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耿云江 王沫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共2页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其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学制缩短以及不时出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做假事件,使得如何...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其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学制缩短以及不时出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做假事件,使得如何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成为高校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培养 学位论文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专业 质量提升 路径 研究生招生 学习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经类院校如何办好MBA教育——东北财经大学的探索
2
作者 于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文针对财经类院校开展MBA教育的特点 ,结合东北财经大学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 ,着重探讨了财经类院校在MBA教育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东北财经大学 MBA教育 办学体制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精品教材重在品质——国家级重点学科·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简介
3
作者 李彬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F0004-F0004,共1页
不能否认,经济与会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让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走上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之路;不能否认,我国的会计改革紧跟了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会计改革... 不能否认,经济与会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让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走上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之路;不能否认,我国的会计改革紧跟了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会计改革经历了与国际接轨、趋同与等效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学系 东北财经大学 教材简介 重点学科 精品教材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世界经济一体化 国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体制,加强管理,参与竞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三年实现经济形势根本好转
4
作者 刘明辉 《现代出版》 1997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经济形势 改革体制 加强管理 参与竞争 交际应酬费 发行渠道 全面质量管理 内部管理体制 编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党员法律志愿服务农村社区模式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党支部为例
5
作者 丛娜 吴艾辉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1期94-95,共2页
农村社区地点较为偏远,矛盾纠纷较为单一,法律专业服务开展较为困难。高校党员义务服务意识较高,通过形成专门的志愿服务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应对农村社区较为单一的纠纷类型,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既帮助农村社区解决纠纷,又有效... 农村社区地点较为偏远,矛盾纠纷较为单一,法律专业服务开展较为困难。高校党员义务服务意识较高,通过形成专门的志愿服务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应对农村社区较为单一的纠纷类型,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既帮助农村社区解决纠纷,又有效的降低其咨询成本,同时也能够使在校的学生党员锻炼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共建方式及路径,充分有效的实现农村社区和高校学生党员共建,发挥党员先进性及示范作用,提升党员法律志愿者在社区共建中的组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党员 法律志愿服务 农村社区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演进历程、竞争力评估及振兴发展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成林 王振宇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6,共12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等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基础深厚,其不仅是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经历了从发展起步到繁荣成熟、从进入瓶颈期...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等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基础深厚,其不仅是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经历了从发展起步到繁荣成熟、从进入瓶颈期到迎来重要机遇期的演进历程,产业竞争力也发生了波动变化。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焦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三大行业,从产业规模、产品市场、盈利能力等维度选取指标,对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评估,我们发现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相对稳定但有所下滑。其背后反映的是发展路径依赖、转型升级缓慢、新旧动能转换不到位、产业链存在断点堵点等深层次问题。当前,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振兴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做优做强石化、冶金等基础性产业,打破路径依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产业新动能;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财政、金融和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传统产业 产业竞争力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州政府与研究型大学在高新产业园区发展中角色的演变及启示——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为例
7
作者 张晓光 王凤玉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凭借区域研究型大学资源组建的高新产业园区,它的创办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角研究园的成功落地得益于州政府与三所研究型大学的协同联动及其所发挥的“最适作用”。在...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凭借区域研究型大学资源组建的高新产业园区,它的创办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角研究园的成功落地得益于州政府与三所研究型大学的协同联动及其所发挥的“最适作用”。在此过程中,州政府的角色从直接主导者转变为间接引领者,其参与方式从直接介入转变为宏观规划、税收激励和完善保障等形式的间接参与;研究型大学的角色从辅助支持者转变为技术主导者,推动了园区的繁荣发展。新时期,在我国推进大学科技园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时,地方政府应把握好动态参与的“形”与“度”,研究型大学应重视与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大学科技园从“聚企”模式向“创企”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三角研究园 政府 角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鲁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变革
8
作者 王凤玉 张晓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4,共8页
相较于美国很多研究型大学,坚守学术传统和文化保守性的耶鲁大学对大学经济使命的重视和承担区域经济责任的起步远远落后了数十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外源压力和内生动力共同作用下,耶鲁大学才选择通过对内部组织、政策和文化的变革,... 相较于美国很多研究型大学,坚守学术传统和文化保守性的耶鲁大学对大学经济使命的重视和承担区域经济责任的起步远远落后了数十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外源压力和内生动力共同作用下,耶鲁大学才选择通过对内部组织、政策和文化的变革,主动参与改变所在城市纽黑文的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态势。耶鲁大学的成功之处在于短时间内实现了以大学内部变革带动城市的经济振兴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耶鲁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变革实践,对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大学本身的调整与转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区域经济 耶鲁大学 内在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重点方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87
9
作者 苏玺鉴 孙久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与新兴技术融合的高效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是对中国实际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的精准凝练。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与新兴技术融合的高效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是对中国实际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的精准凝练。新质生产力的“新”突出了在新兴技术赋能下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质”强调了科研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性变革。培育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增强新质科研能力,培育新质产业体系,打造新质企业。在新质研发方面,要构建现代科研体系,打造区域研发中心。在新质产业方面,要立足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质企业方面,要支持企业现代化升级,增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来自高校扩招的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云 刘贯春 杜丽群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30,共22页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下降了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争论焦点。基于2014年和2016年的CFPS数据,本文利用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利用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信号筛...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下降了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争论焦点。基于2014年和2016年的CFPS数据,本文利用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利用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信号筛选功能,系统比较了扩招前后大学毕业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基于队列—双重差分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高校扩招之前,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显著提升,但其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没有显著改变。其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不因城乡、性别、扩招幅度与本专科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期间的学业竞争和培育质量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支持了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而非筛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生认知能力 信号筛选 人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故事中主人公“为人所不能为”的表现对大学生叙事传输的影响:崇敬感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杨金桥 于学文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为考察红色故事中主人公“为人所不能为”的表现对大学生叙事传输的影响,选取两则经过一定程度虚构加工的红色故事以及“简易叙事传输量表”作为实验材料,对544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红色故事中,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的叙... 为考察红色故事中主人公“为人所不能为”的表现对大学生叙事传输的影响,选取两则经过一定程度虚构加工的红色故事以及“简易叙事传输量表”作为实验材料,对544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红色故事中,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的叙事传输具有显著的影响;主人公的事迹完成难度对大学生的叙事传输具有显著的影响;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与事迹完成难度对大学生的叙事传输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大学生对主人公的崇敬感在主人公“为人所不能为”的表现和叙事传输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证明,红色故事中平凡人和普通人的事迹更容易影响与感染大学生,并且主人公的事迹完成难度越大,这种影响力和感染力就越强。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化红色故事选择、增强红色故事的教育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红色故事 叙事传输 崇敬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测度与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勇 李明颢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9,共16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度、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2035年目标值,在此基础上,以2011—2021年为研究区间,运用...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度、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2035年目标值,在此基础上,以2011—2021年为研究区间,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模型及障碍度模型,从全国、区域及省域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展水平方面:首先,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农村现代化水平,但发展速度慢于后者;其次,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始终较高,已进入转型跨越阶段,四大经济区域在各子系统层与准则层间存在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差异;最后,省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11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处于发展阶段,16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提升阶段,江苏、天津、上海、北京四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进入转型跨越阶段。在障碍因子方面:首先,农业保险深度、农村燃气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及村庄绿地率始终是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替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成为阻碍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最大障碍;其次,农业保险深度、村庄绿地率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共同主要障碍,东部地区主要障碍因子逐渐向农业现代化子系统内部转移,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则与全国层面障碍因子情况较为一致;最后,在障碍度大于等于5%的指标中,农业保险深度、农村燃气普及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村庄绿地率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六项指标对各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普遍制约作用。本文对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短板、分层面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标值 指标体系 发展水平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企业发展新动能——基于新质生产力培育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永东 于仕洋 +1 位作者 王淏淼 陈火亮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金融科技是支持企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发展新动能指标,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新动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科技企业、非... 金融科技是支持企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发展新动能指标,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新动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科技企业、非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大企业、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金融科技对其发展新动能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本文为金融科技促进企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 金融科技 融资约束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资源配置效应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玉环 许子易 董莹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的简单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将绿色生产率与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作为并行中介变量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通过考察碳交易价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机制发现,提高碳交易价格能够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在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之后,碳交易价格提高会产生绿色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效应,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上结论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经济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在不同经济区的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地区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模型 技术进步效应 要素资源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算法治化与地方政府回应性——基于中国地级市民生需求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谷成 徐慧聪 史心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5,共14页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实施为切入点,基于2012—2020年地级市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预算法》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性。机制分析表明,预算执行约束和审计监督力度是新《预算法》实施影响地方政府回应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表现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预算法》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质量。此外,以GDP为主的晋升考核机制显著弱化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新《预算法》实施的效果,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角,深化了提高地方政府回应性的财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治理 新《预算法》 政府回应性 民生财政 预算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绿色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智璇 金若扬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理论上具有耦合协调关系。文章基于“智慧城市—绿色经济”框架,运用智慧城市建设指数和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构建耦合协调测算模型,并基于我国31座城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其耦合—协调关系,分析该...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理论上具有耦合协调关系。文章基于“智慧城市—绿色经济”框架,运用智慧城市建设指数和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构建耦合协调测算模型,并基于我国31座城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其耦合—协调关系,分析该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两系统长期处于高耦合区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且二者有较强的交互作用,西部地区城市总体水平较低;(2)样本总体协调度处于过渡区间,但呈波动式向协调区间演进态势,城市间差异不断加大,呈现高水平协调发展、后进协调发展、协调程度停滞发展3种类型;(3)四象限模型分析表明,样本城市可分成高智慧—高绿色、低智慧—高绿色、低智慧—低绿色、高智慧—低绿色4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的两系统相对发展程度不同,导致智慧城市建设与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绿色经济 耦合协调 熵权法 Super-S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军涛 韩祁祺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6,共13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准确掌握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发展态势及驱动机制对于探寻农业碳减排路径以及实现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准确掌握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发展态势及驱动机制对于探寻农业碳减排路径以及实现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其时空演变、空间差异、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2011−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从121.15×10^(6) t降至108.23×10^(6) t,经历了“缓慢上升−持续下降−略有回升”三个阶段,上、中、下游各区域农业碳排放量的演进过程和极化特征存在差异。②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区域分异特征,上游地区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中游地区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下游地区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特征。③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总体差异以及中游、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年均贡献率达43.87%,且中游与下游间差异最大,上游与中游间差异最小。④政府干预程度、农业机械化强度会抑制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政府干预程度还存在负向溢出效应;人均耕地面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均表现为倒“U”型关系。综上,黄河流域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应制定实施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策略,加强地区间减排技术交流合作和经验共享,推动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碳排放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互补企业高管注意力外部焦点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宇 方圆禹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7,共13页
文章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构建互补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探索高管外部注意力焦点以及吸收能力对互补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平台协同性对外部焦点与突破性创新关系的权变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注意力的外部焦点... 文章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构建互补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探索高管外部注意力焦点以及吸收能力对互补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平台协同性对外部焦点与突破性创新关系的权变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注意力的外部焦点与互补企业突破性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互补企业吸收能力与突破性创新为正相关关系;吸收能力和平台协同性对外部焦点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互补企业高管如何配置注意力实现突破性创新以及平台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基础观 外部焦点 吸收能力 平台协同性 突破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慧 王世杰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6,共17页
数字经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为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及机制。研... 数字经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为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增强作用在财政透明度高、土地财政依赖度高、处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区域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区域的地级市中的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加税收收入、缓解债务压力和提升财政支出效率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使用空间杜宾模型(SDM)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对相邻地区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也有增强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提升数智化政府治理水平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区域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税降费引致了地方财政压力吗——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明慧 康芸芸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9,共13页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且正向调节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减轻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负向调节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剧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正向调节东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剧效应,且正向调节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减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地方财政压力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