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地质研究中的特征与规律探究
1
作者 管会玲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8期130-130,共1页
本文在对石油地质的特性与规律的共性与区别进行分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了研究石油地质特性和规律的思路和方式,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石油开采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石油开采 地质研究 特征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1
2
作者 高博禹 彭仕宓 王建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11,22,共6页
通过调研 ,将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分为开发地质学方法 ;油藏工程方法 ;测井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微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 6个方面。介绍了每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调研 ,将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分为开发地质学方法 ;油藏工程方法 ;测井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微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 6个方面。介绍了每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深入探索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 ;综合多学科理论知识 ,探讨新方法 ;“微观”和“宏观”齐头并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形成与分布 机理 发展趋势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地震多属性分层重构特征曲线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贾建亮 刘招君 +1 位作者 陈永成 方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6-442,共7页
为提高特征曲线的岩性识别能力及反演分辨率,本文将测井—地震多属性分层重构特征曲线技术应用于井约束反演。指出密度数据的变化对反演结果敏感;综合利用多种测井—地震属性反映岩性特征;针对不同目的层,对声波和密度曲线分别进行重构... 为提高特征曲线的岩性识别能力及反演分辨率,本文将测井—地震多属性分层重构特征曲线技术应用于井约束反演。指出密度数据的变化对反演结果敏感;综合利用多种测井—地震属性反映岩性特征;针对不同目的层,对声波和密度曲线分别进行重构处理。应用结果表明,对声波和密度曲线进行测井—地震多属性分层重构再用于反演,可消除高阻泥岩、井壁垮塌等因素造成的声速过高、密度失真等影响,突显储层与围岩的差异,提高岩性识别能力和反演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曲线 地震属性 测井属性 声波重构 密度重构 井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屋断陷油气分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德海 李波 +1 位作者 孙文举 耿德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2-47,6,共7页
十屋断陷为西断东超箕状断陷 ,上覆坳陷地层。断陷地层的暗色泥岩是好的油气源岩 ,最好的储集层是坳陷层的泉头组 (K2 q) ;油气能够运移到泉头组聚集成藏是最有利的成藏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盆地的演化、油气的生成、构造圈闭的形成、原... 十屋断陷为西断东超箕状断陷 ,上覆坳陷地层。断陷地层的暗色泥岩是好的油气源岩 ,最好的储集层是坳陷层的泉头组 (K2 q) ;油气能够运移到泉头组聚集成藏是最有利的成藏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盆地的演化、油气的生成、构造圈闭的形成、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及浅部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沉积环境控制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油气区域分布层位及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嫩江期末构造运动控制局部构造的油气分布层位及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早期断裂停止活动时期 ,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 ,但是能形成断鼻、断块圈闭聚集油气而成藏 ;断裂在活动时期才能作为垂向运移通道 ,以致在浅部形成断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构造运动 沉积环境 断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水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气水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喜平 梁生 李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99-101,0,共4页
松南地区气藏多为非均质气藏 ,气藏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低压低产阶段 ,有些气藏由于边水的存在 ,导致气藏水侵、气井水淹 ,降低了气藏的采收率。文章应用油气藏开发基础理论 ,着重分析了水侵对气藏采收率的影响及气井水淹的机... 松南地区气藏多为非均质气藏 ,气藏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低压低产阶段 ,有些气藏由于边水的存在 ,导致气藏水侵、气井水淹 ,降低了气藏的采收率。文章应用油气藏开发基础理论 ,着重分析了水侵对气藏采收率的影响及气井水淹的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 ,对边水气藏开发的合理采气速度、合理工作制度和有效排水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边水 气藏 水侵 水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高博禹 彭仕宓 +1 位作者 黄述旺 王建波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5,共5页
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和流体参数的变化,常导致模拟结果的失真。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选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黑油模型,应用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方法及垂直平分(PEBI)网格划分技... 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和流体参数的变化,常导致模拟结果的失真。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选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黑油模型,应用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方法及垂直平分(PEBI)网格划分技术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第3砂层组进行了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阶段建立地质模型和流体模型,其模拟结果更符合油田开发实际情况。采用PEBI网格划分技术精确描述断层、砂岩尖灭、不规则边界等复杂地质现象,可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以及井网方式所控制;而在水驱稳产开发阶段,注入水对储层物性的改造及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起到较大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数值模拟研究 Eclipse 剩余油分布 精细 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软件 油藏数值模拟 PEBI网格 开发阶段 模拟结果 划分技术 储层物性 不规则边界 流体参数 储层岩石 开发过程 传统方法 黑油模型 胜坨油田 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地区气井供应能力分析及合理配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瑞磊 胡雅君 徐雁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60-62,共3页
在气田开发的实际资料基础上 ,利用井底压力计算软件 ,计算了典型生产井井底压力 ,进而对气井井筒压力降进行了分析 ,对气井供应能力做了深入分析 ,并结合多年生产实践 ,对气井合理配产进行了总结分析 。
关键词 松南地区 气井 供应能力 配产 研究 动态分析 井口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天然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春满 袁智广 王春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6-29,8-7,共6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J3 —K1断陷含油气系统是该区立足勘探的领域 ,坳陷层由于位于松辽盆地边缘相带 ,烃源岩品质差、埋藏浅基本不具备生烃能力。J3 —K1断陷彼此分割 ,天然气成藏自成体系 ,其成藏主控因素是 :烃源分布、构造作用、储盖...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J3 —K1断陷含油气系统是该区立足勘探的领域 ,坳陷层由于位于松辽盆地边缘相带 ,烃源岩品质差、埋藏浅基本不具备生烃能力。J3 —K1断陷彼此分割 ,天然气成藏自成体系 ,其成藏主控因素是 :烃源分布、构造作用、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其中烃源分布是第一位的 ,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断陷是勘探的首选靶区 ,在天然气丰富的断陷盆地内 ,大型褶皱构造圈闭是钻探的有利目标。储盖组合及构造抬升幅度制约了天然气富集层位 ,构造改造越强 ,气藏富集层位越浅 ,以次生为主 ,且复杂多变 ;在构造改造轻微地区 ,气层深而稳定 ,气藏以原生为主 ,但储层致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南 隆起区 天然气 气藏形成 控制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化探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怀平 李武 +2 位作者 吴传芝 孙立春 刘福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的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经济性、连续性等特点 ,保证了它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双河、任丘、安塞油田等实例说明隐蔽油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响应明显 ,并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在隐蔽油气藏勘... 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的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经济性、连续性等特点 ,保证了它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双河、任丘、安塞油田等实例说明隐蔽油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响应明显 ,并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 ,油气化探技术对发现隐蔽油气藏、指引地震勘探目标、圈定油气藏范围、评价圈闭含油气性、判别流体属性等都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技术 勘查 隐蔽油气藏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家屯油气田勘探成果及油气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靖 张春芬 王守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7-59,5-4,共5页
秦家屯构造位于十屋断陷东部斜坡区的秦家屯———艾家窝堡构造带上 ,此构造带属于十屋断陷次一级构造单元。秦家屯构造勘探油气可分三个阶段 ,即 :普、概查阶段、详查阶段、开发阶段 ,前两个阶段为二维地震勘探阶段 ,开发阶段为三维地... 秦家屯构造位于十屋断陷东部斜坡区的秦家屯———艾家窝堡构造带上 ,此构造带属于十屋断陷次一级构造单元。秦家屯构造勘探油气可分三个阶段 ,即 :普、概查阶段、详查阶段、开发阶段 ,前两个阶段为二维地震勘探阶段 ,开发阶段为三维地震勘探阶段 ,查清了构造、断裂。根据构造特征及油气条件预测 ,秦家屯构造是一个较好的含油气构造 ;并应用DIPOG技术对油气的富集区和富集层系进行预测 ,收到较好的效果。以此为依据布钻均获得工业油气流 ,并形成了一定产能 ,取得了十屋断陷外围地区油气勘探的突破 ,扩大了油气勘探范围。目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十屋断陷 秦家屯构造 DIPOG技术 油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定量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大明 李明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4-86,共3页
天然气成藏条件定量研究,实际上就是运用天然气成藏的聚散动平衡理论,对天然气的生气量、运移量、散失量和聚集量进行定量的研究。天然气能否成藏,取决于天然气的聚散动平衡。当天然气聚集量大于散失量时,气藏就能形成;反之气藏就... 天然气成藏条件定量研究,实际上就是运用天然气成藏的聚散动平衡理论,对天然气的生气量、运移量、散失量和聚集量进行定量的研究。天然气能否成藏,取决于天然气的聚散动平衡。当天然气聚集量大于散失量时,气藏就能形成;反之气藏就不能形成。这种动平衡关系必须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松辽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部天然气资源应是相当丰富,但天然气勘探目前仍未获突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勘探思路受“背斜”论严重束缚,对天然气成藏的定量研究太薄弱。运用天然气的聚散动平衡理论,以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为研究对象,应用新的地质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十屋断陷西部的生气量、排气量、残留量、渗流(漏)量、扩散量,得出了可能的最大聚集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是一个生气量很大的地区,但区域内构造高点上是一个保存条件较差的残留气田,今后应将十屋断陷勘探重点向构造翼部和深凹鞍部等相对低部位转移,开展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依据该研究成果部署的松南 76井,获得稳产天然气 13 × 104m3/d的高产商业气流,并发现了松辽盆地南部最大的天然气田──孤家子气田。研究实践证明:在松辽盆地南部地区,构造斜坡和鞍部的低幅度构造-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定量分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3 位作者 王宏语 宫雪 侯伟 王进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5-721,共7页
以构造、层序和沉积研究为基础,从'层序控砂'和'微相控储'的角度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旋回控制油气富集部位,重点含油层位靠近成熟烃源岩;沉... 以构造、层序和沉积研究为基础,从'层序控砂'和'微相控储'的角度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旋回控制油气富集部位,重点含油层位靠近成熟烃源岩;沉积相控制有利储层发育区带,主要含油区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区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中的油气显示较多,且含油气性较好,为有利储集相带;基底断裂带和有利油气聚集区紧密相联,含油气带主要受继承性发育的基底断裂控制与影响;油气富集与地层展布形态、圈闭类型密切相关,中部平缓区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发育带,东部构造反转区为反转上倾尖灭的岩性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发育带,而西部斜坡区于西掉断层上升盘,可形成低幅度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长岭地区 坳陷层 有利储层 成藏条件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树脂防塌钻井液在松南后五家户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利山 刘彦学 +1 位作者 张秀叶 于忠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分析了松南地区后五家户构造在钻进过程中易发生比较严重的井壁掉块或井漏的原因 ,介绍了成膜树脂防塌钻井液体系的防塌防渗机理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评价。在 HD2 7- 18井和 HD2 9- 2 0井中的应用表明 ,该体系成功地抑制了井壁垮... 分析了松南地区后五家户构造在钻进过程中易发生比较严重的井壁掉块或井漏的原因 ,介绍了成膜树脂防塌钻井液体系的防塌防渗机理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评价。在 HD2 7- 18井和 HD2 9- 2 0井中的应用表明 ,该体系成功地抑制了井壁垮塌 ,实现了安全钻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眼井 油井 井漏 井塌 防塌钻井液 合成树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格架内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2 位作者 郭刚 高志前 宫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2-1678,共7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其层序形成具缓坡背景浅水湖盆和具沉积坡折背景浅水湖盆2种发育模式;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共发育5套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其中三间房组下部沉积的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中厚层-厚层砂岩层是研究区最有利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中下侏罗统 层序地层格架 发育模式 有利储集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方向加权二维多级中值滤波的图像处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明常 邢立新 +1 位作者 杨毅恒 刘志会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图像解译和识别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以提取重要的信息。结合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图像增强方法,根据二维多级中值滤波原理,改进该算法,由于二维多级中值滤波在图象处理中是对图像进行固定的中值滤波处理,不能随着图像... 在图像解译和识别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以提取重要的信息。结合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图像增强方法,根据二维多级中值滤波原理,改进该算法,由于二维多级中值滤波在图象处理中是对图像进行固定的中值滤波处理,不能随着图像的复杂性进行变化处理,方向性不强,窗口大小不变,利用动态方向加权二维多级中值滤波方法进行图像增强处理,根据图像复杂的变化动态调整窗口大小和权值,该动态加权处理增强方法突出了视觉处理目的,达到了满意的视觉增强效果。图像处理前后的相似系数达到0.868 3,在原始图像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以改善后期图像处理过程,提高图像分析(解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中值滤波 图像增强 边缘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构造枢纽部位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喻顺 吕修祥 +3 位作者 柳广弟 徐宏节 解启来 刘小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4,56,共7页
以十屋断陷为例,根据其构造演化、主要断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揭示多旋回断陷盆地构造枢纽带与油气富集关系。结果表明:十屋断陷枢纽部位经历了断陷期、断拗过渡期、拗陷期、萎缩隆升期等复杂的构造演化,多期差异构造变形及断裂活... 以十屋断陷为例,根据其构造演化、主要断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揭示多旋回断陷盆地构造枢纽带与油气富集关系。结果表明:十屋断陷枢纽部位经历了断陷期、断拗过渡期、拗陷期、萎缩隆升期等复杂的构造演化,多期差异构造变形及断裂活动导致了小宽枢纽带南段和北段具有相似性及差异性,后期构造反转发育部位多为早期断层发育部位,且主要集中在主干断层上,构造运动产生位移被断裂和褶皱吸收;不同阶段的隆起部位相叠加,使枢纽部位与构造高点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枢纽部位相对位置由原来的古隆起演变为斜坡部位;枢纽部位早期为油气的有利指向区,晚期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发育多类型圈闭、有利沉积相组合及生储盖组合,围绕枢纽带可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枢纽部位 古隆起 断陷盆地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家子、后五家户、八屋南区块构造新认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守田 张春芬 周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8-41,7-6,共6页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对十屋断陷中部地区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 ,并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 ,对各层位进行了层位标定 ,与地质分层吻合较好。通过对工区的精细解释获得一些新的地质认识 :①油气田为典型的构造岩性油气藏 ;②可靠地落实了各构造...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对十屋断陷中部地区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 ,并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 ,对各层位进行了层位标定 ,与地质分层吻合较好。通过对工区的精细解释获得一些新的地质认识 :①油气田为典型的构造岩性油气藏 ;②可靠地落实了各构造高点的位置及断裂展布特征 ,发现一批新的构造圈闭。有些圈闭经过钻井验证已得到突破 ,SN93、SN95和GK3三口井在 1999年度被新星公司定为发现井 ,新增天然气储量 37.4× 10 8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十屋断陷 构造 圈闭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识别松南Q地区低阻油气层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万才 陈玉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针对松南Q区构造及储层特点 ,通过岩心核磁实验和对 2口测井资料研究 ,阐述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识别该地区低阻油气储集层的方法 ,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模型 ,并对应用效果作了分析。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低阻 解释模型 测井资料 油气储集层 岩心 油气层 储层 地区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低渗透储层改造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玉明 孙彦明 徐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6期45-50,共6页
松辽盆地南部处于大型湖盆的边缘相带 ,储层具有厚度薄、致密、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总含量较高等特点。因而 ,储层改造技术是松南地区低渗透油气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通过对该区储层地质特征、岩石力学特征和地应力参数的模拟实验 ,取得... 松辽盆地南部处于大型湖盆的边缘相带 ,储层具有厚度薄、致密、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总含量较高等特点。因而 ,储层改造技术是松南地区低渗透油气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通过对该区储层地质特征、岩石力学特征和地应力参数的模拟实验 ,取得影响储层改造设计的关键参数——最小主应力 ,得到压裂液、支撑剂优化方案。同时 ,从压裂时效角度论证了压裂优化设计的准则和原则 ,最终得出松南地区压裂改造的规模和砂比等压裂优化参数。经现场实践 ,该压裂技术效果明显 ,单井增产 7倍以上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特征 优化 松辽盆地 低渗透储层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2 位作者 宫雪 牛新生 毛治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8,共6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吐鲁番拗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于层序格架内分析了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吐鲁番拗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于层序格架内分析了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从储层性质横向变化的机理及形成圈闭的控制因素出发,将研究区内隐蔽圈闭划分为岩性、地层和复合圈闭3大类、8亚类,对各种圈闭类型、成藏特征及其发育区域和层位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纵向上岩性和地层圈闭分别受控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复合圈闭受构造活动期次及岩性侧向封堵的复合条件控制,而在平面展布上隐蔽圈闭具有条带状的特征;进而对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性浅水湖盆 层序地层 隐蔽油气藏 勘探实践 吐鲁番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