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温与双氧水对发泡水泥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马令勇 刘艳东 +5 位作者 刘洋 姜伟 李清 杜彬 符恩民 李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9-1987,共9页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温控制在50℃,双氧水比例7%(质量分数)时,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可达1.93 MPa,此时导热系数为0.0541 W/(m·K),泡孔分布均匀,孔隙结构致密。通过合理调控双氧水质量分数和水温,可以显著提升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同时还可优化其孔隙结构分布,提升发泡水泥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 双氧水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过程土体动态流失管-土耦合模型数值模拟
2
作者 滕振超 池林林 +4 位作者 周亚东 霍静轶 黄漪澜 刘晓燕 计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439-7446,共8页
为深入探究塌陷过程中管土相互作用及埋地管道破坏机理,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和施加位移荷载技术模拟土体塌陷过程,分别构建考虑管-土非线性效应的耦合模型,分析塌陷下埋地管道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管顶管底为控制点,轴向应力为控制应力,... 为深入探究塌陷过程中管土相互作用及埋地管道破坏机理,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和施加位移荷载技术模拟土体塌陷过程,分别构建考虑管-土非线性效应的耦合模型,分析塌陷下埋地管道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管顶管底为控制点,轴向应力为控制应力,非沉陷区和沉陷区交界处与塌陷区中央是危险截面。施加位移荷载技术到单元生死技术,最危险截面出现位置从非沉陷区和沉陷区交界处过渡到塌陷区中央,Von-Mises应力峰值从4.3 MPa增加到6.09 MPa。施加位移荷载技术使得管道下部和土体始终接触,管道在非沉陷区和沉陷区交界处附近受到强剪切作用,而单元生死技术随土体流失,管土状态逐渐由接触到分离是弱剪切作用,Von-Mises应力峰值更大而径向应力更小,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根据应力和沉降量值拟合出最大Von-Mises应力预测公式,误差在7%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安全运行和选择塌陷模拟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塌陷 埋地管道 单元生死 位移荷载 应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损伤修正的冻结砂—黏混合土改进Duncan-Chang模型
3
作者 滕振超 李正巍 +7 位作者 刘佳琳 周亚东 李波 刘彦峰 池林林 张圣童 刘博 计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I0008,共10页
为描述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不同含砂量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冻土三轴压缩试验。基于改进的Duncan-Chang模型(D-C模型),引入统计损伤理论,拟合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以Mises强度准则和应变发展为微元强度变量的统... 为描述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不同含砂量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冻土三轴压缩试验。基于改进的Duncan-Chang模型(D-C模型),引入统计损伤理论,拟合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以Mises强度准则和应变发展为微元强度变量的统计损伤修正模型,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冻结砂—黏混合土偏应力峰值随含砂量的增加而增加,偏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逐渐过渡到应变软化型的临界含砂量为50%。当含砂量介于20%~60%时,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修正改进D-C模型能有效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和具有轻微应变软化现象的偏应力—应变曲线。当含砂量为90%时,基于应变发展的统计损伤修正模型的偏应力峰值与试验结果相差3%,具有较强适用性。该结果为不同微元强度变量的统计损伤修正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砂—黏混合土 三轴压缩试验 改进Duncan-Chang模型 统计损伤理论 应变软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