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三省能源-粮食水足迹与水资源空间匹配研究
1
作者 王艳秋 翟英南 +2 位作者 江禹薇 朱兆阁 魏景柱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基于水足迹评价模型测算并分析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2000—2020年能源-粮食水足迹,结合标准差椭圆模型和压力指数分析东北三省能源-粮食水足迹时空特征及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东北三省能源水足迹先升后降,粮食水足... 基于水足迹评价模型测算并分析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2000—2020年能源-粮食水足迹,结合标准差椭圆模型和压力指数分析东北三省能源-粮食水足迹时空特征及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东北三省能源水足迹先升后降,粮食水足迹整体上升,空间分布上受资源禀赋差异影响,能源水足迹主要聚集在大庆市、盘锦市等能源富集地区,粮食蓝水足迹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的东北平原地区;研究初期能源水足迹与水资源空间匹配程度较高,末期相反;超50%的地区能源与粮食生产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存在明显压力。建议东北三省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优化跨区域水资源配置,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保障地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水资源压力 标准差椭圆 空间匹配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角下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
作者 蒋婷 王妍 +2 位作者 丁宇奇 邢延方 于跃强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工程制图”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平面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脱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割离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工程制图”课程需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以OBE... “工程制图”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平面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脱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割离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工程制图”课程需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以OBE理念为指导,创新“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思路,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深挖思政元素,形成分形思政育人机制,构建强基重实的教学模式,并建立全过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制图”课程改革实现了授课内容系统化、立体化和具象化,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为培育更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OBE理念 “工程制图” 教学模式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lsi密封及其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邹龙庆 冷建成 张雷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2-163,169,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流体动力润滑旋转密封———Kalsi密封;分析了其几何形状、密封特性及密封机理;并介绍了其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由于唇部采用了波形曲线设计,Kalsi密封在苛刻的密封环境(如高压、磨砺性介质、转轴的急剧窜动摆动等)下具... 介绍了一种新的流体动力润滑旋转密封———Kalsi密封;分析了其几何形状、密封特性及密封机理;并介绍了其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由于唇部采用了波形曲线设计,Kalsi密封在苛刻的密封环境(如高压、磨砺性介质、转轴的急剧窜动摆动等)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为解决钻采机械中的高速、高压旋转动密封提供了可靠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密封 流体动力润滑 石油机械 密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用钢机械性能概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国梁 陈琳 刘长海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2-61,共10页
通过对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用钢(16MnR)的高温机械性能试验,作出了其在300℃时的概率分布;找出了抗力均值与温度的关系;通过积分初步推导了16MnR的屈服极限的二维随机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并运用这一结果给出了计算实例。为石油化工压力容... 通过对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用钢(16MnR)的高温机械性能试验,作出了其在300℃时的概率分布;找出了抗力均值与温度的关系;通过积分初步推导了16MnR的屈服极限的二维随机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并运用这一结果给出了计算实例。为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的可靠性设计提出了温度、机械性能均为随机变量时的二维设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16MNR钢 可靠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防腐及其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董家梅 孙绪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8-21,2,共4页
钢铁结构采用缓蚀剂防腐是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防腐措施。介绍了缓蚀剂防腐的特点、作用机理、协同效应和评定筛选的主要方法。给出了目前石油工业中常用的缓蚀剂类型。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和现场试验确认 :碳钢材料在中性介质中 ,以重铬酸... 钢铁结构采用缓蚀剂防腐是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防腐措施。介绍了缓蚀剂防腐的特点、作用机理、协同效应和评定筛选的主要方法。给出了目前石油工业中常用的缓蚀剂类型。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和现场试验确认 :碳钢材料在中性介质中 ,以重铬酸钾 +硫酸锌 (以 7∶1的重量比混合 )的防腐效果最好 ;在酸性介质中 ,以若丁 (2 5 % =邻甲苯硫脲 +2 0 %糊精 +5 %皂角粉 +5 0 %氯化钠的混合物 )的缓蚀效果最好。依据缓蚀剂的协同效应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防腐 碳钢 石油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机械机电一体化问题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贺杰 杨敏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8-72,共5页
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将产生出完全新型的智能机械。这一进程人们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石油机械工业应密切注意这一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机电一体化促进石油机械生产的发展,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同时,... 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将产生出完全新型的智能机械。这一进程人们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石油机械工业应密切注意这一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机电一体化促进石油机械生产的发展,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同时,机电一体化也对石油机械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智能机械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复合处理技术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景生 李振钢 +2 位作者 郝文森 王宙 赵小京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6-9,5,共4页
金属表面复合处理技术是在化学沉积技术的基础上,依据非晶态结构及性能转变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由相应的处理工艺建立起来的综合表面处理技术。根据对石油机械零件性能的不同要求,调整镀液成分及工艺参数,可控制镀层的厚度、晶体与非晶体... 金属表面复合处理技术是在化学沉积技术的基础上,依据非晶态结构及性能转变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由相应的处理工艺建立起来的综合表面处理技术。根据对石油机械零件性能的不同要求,调整镀液成分及工艺参数,可控制镀层的厚度、晶体与非晶体的配比,使零件获得良好的耐蚀、耐磨性能,并显著提高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石油机械 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机械产品CAD的研究及应用(一)
8
作者 李尚信 徐步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1-36,共6页
就游梁式抽油机减速箱系列产品的参数选择及主要零部件工作图的自动生成的CAD作业进行尝试,为该产品更新设计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CAD 减速箱 抽油机 石油化工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激光熔覆再制造教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9
作者 祖海英 丛怡冰 +3 位作者 宋玉杰 叶卫东 赵海洋 李大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198,共6页
为满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需求,设计了多学科融合的激光熔覆再制造教学实验项目。项目构建了“逆向建模-工艺优化-机器人熔覆”教学实验平台,并采用“理论—仿真—实操”3阶教学法,指导学生完成采油螺杆泵转子三维扫描建模、响应面法工艺... 为满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需求,设计了多学科融合的激光熔覆再制造教学实验项目。项目构建了“逆向建模-工艺优化-机器人熔覆”教学实验平台,并采用“理论—仿真—实操”3阶教学法,指导学生完成采油螺杆泵转子三维扫描建模、响应面法工艺参数优化以及等弓高误差路径规划及代码生成等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项目能实现复杂曲面的高质量修复,提升教学实验技术水平;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多学科技术整合与工程创新能力。形成的技术链与教学链深度融合方案,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教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验设计 激光熔覆 复杂曲面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
10
作者 邢雷 周晓庆 +3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李新亚 陈德海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离散油滴在变截面管道内的运动及变形特性是揭示两相流动机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突缩突扩圆管内的离散油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高速摄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的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开展研... 离散油滴在变截面管道内的运动及变形特性是揭示两相流动机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突缩突扩圆管内的离散油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高速摄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的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突缩突扩圆管内,当入口雷诺数相同时,随着离散油滴粒径的增大,管内入口端及突缩区压力增大,突扩区压力回升加快,且油滴最大变形量在细管段。当油滴粒径不变时,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大,管内离散油滴变形量越大,油滴在管道内初始破碎位置越靠近突扩双肩且破碎程度越剧烈。当Re=6.3×10^(3)时,油滴的变形量达到最大值0.84,初始破碎位置在距离突扩双肩33.2mm处。得到了不同入口雷诺数及油滴粒径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的运动、变形及破碎规律,为地面原油集输管网中油水两相流混输强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油滴 两相流 流动 运动行为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对油水两相螺旋流场的影响
11
作者 徐保蕊 贾耀崇 +3 位作者 张晓光 赵立新 蒋明虎 赵珊珊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0,76,共8页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入口管段各进液结构对其速度场影响明显,在螺旋管段之后速度场分布趋于相同,速度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切向和侧向进液结构的压降相对较高,在螺旋管段之后压降趋于稳定;各进液方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稳定,变化率在2%之内;随着稳流结构高度的增加,分离器内压降有增大趋势;在稳流结构高度与主直径相等时,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对比分析,在长螺旋流道导流后,入口管段的结构形式对螺旋管段和出口管段的速度场分布、压降、分离效率影响较小,体现出入口结构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该特点对螺旋分离器未来实际应用中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和井下等特殊工作空间条件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分离器 进液结构 油水分离 螺旋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隐式法的超短半径水平井井筒内管柱非线性屈曲分析
12
作者 罗敏 崔文磊 +1 位作者 徐亭亭 李巧珍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77,共7页
井筒内管柱受轴向载荷作用容易发生螺旋屈曲,导致管柱下入困难,螺旋屈曲严重时可发生自锁,甚至对管柱自身造成破坏。在静力学求解管柱屈曲时,容易出现计算不收敛和结果不稳定问题,而用动力学求解时,则会导致计算时间长和计算效率低的问... 井筒内管柱受轴向载荷作用容易发生螺旋屈曲,导致管柱下入困难,螺旋屈曲严重时可发生自锁,甚至对管柱自身造成破坏。在静力学求解管柱屈曲时,容易出现计算不收敛和结果不稳定问题,而用动力学求解时,则会导致计算时间长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为此,将隐式求解和显式求解的优点相结合,提出井筒内管柱非线性屈曲分析的半隐式法,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解决了管柱屈曲分析的收敛和稳定性问题。通过算例验证了半隐式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半隐式法建立了超短半径水平井井筒内管柱屈曲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管柱在井筒内的屈曲形态、横向位移和接触压力等。研究结果表明,管柱发生螺旋屈曲之前先发生三维横向屈曲,且发生三维横向屈曲的临界载荷大于发生螺旋屈曲的载荷,在发生三维横向屈曲后,很容易演变为螺旋屈曲。管柱等效应力最大值为359 MPa,塑性应变最大值为0.234,管柱屈曲程度越严重,管柱轴向载荷传递效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隐式法 管柱 非线性 屈曲 有限元法 超短半径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13
作者 邢雷 刘昶 +4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高扬 李新亚 关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19,共9页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获得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并分析了操作参数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由91.2%提升至99.3%。当分流比为40%、含油浓度为1%、入口流量为5 m^(3)·h^(-1)时,达到最佳分离效率99.83%。模拟与实验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可为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技术的实施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器 同井注采 分离性能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SO和StOMP的往复压缩机激振信号盲源分离
14
作者 王金东 马智超 +2 位作者 赵海洋 李彦阳 张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在当前信号的盲源分离中,传统“两步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并且其准确率会随采集信号数的增加或稀疏性的降低而大幅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K均值-粒子群(K-PSO)和分段正交匹配追踪(StOMP)的稀疏分量分析方法。对采集信号执行K... 在当前信号的盲源分离中,传统“两步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并且其准确率会随采集信号数的增加或稀疏性的降低而大幅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K均值-粒子群(K-PSO)和分段正交匹配追踪(StOMP)的稀疏分量分析方法。对采集信号执行K均值聚类算法,将产生的结果反馈至PSO聚类中估计混合矩阵。在获得混合矩阵后,将其源信号矩阵转化成列数为1的向量,再通过分段正交匹配追踪算法重构源信号。将实测的往复压缩机正常信号和3种单一故障信号混合成2种复合故障信号,并对复合故障信号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计算时间方面,相较模糊C均值聚类(0.335 s)和K均值聚类(0.299 s),尽管K-PSO聚类方法牺牲了一部分效率(1.561 s),但在总体角度偏差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方面表现更优,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相较最短路径法(0.123 s),StOMP算法同样牺牲效率(2.031 s),却获得更佳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表现更好的分离重构能力。这说明,该方法在盲源分离中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欠定盲源分离 K均值聚类 粒子群算法 分段正交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对LiCoO_(2)电子结构及Li+迁移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张旭昀 于馥瑶 +1 位作者 王勇 谭秀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6-1112,共7页
LiCoO_(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体积能量密度。但其在高电压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差,这会导致LiCoO_(2)的性能下降。稀土元素掺杂是改良LiCoO_(2)性能的有效手段,但掺杂改性机理目前在原子与电子尺度层面尚需进一步明确。采... LiCoO_(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体积能量密度。但其在高电压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差,这会导致LiCoO_(2)的性能下降。稀土元素掺杂是改良LiCoO_(2)性能的有效手段,但掺杂改性机理目前在原子与电子尺度层面尚需进一步明确。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e掺杂对LiCoO_(2)电子结构及Li+迁移性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Ce掺杂显著扩大了晶胞体积,降低了晶胞内的电荷密度,减少相互作用的强度,使晶胞更加稳定。LiCoO_(2)在Ce掺杂后由半导体特性转变为金属性,增加了载流子密度,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经过Ce掺杂后,Li+的迁移势垒相比未掺杂时降低了93.12%。这主要是因为Ce掺杂导致Li层厚度增加,使得锂离子更容易发生迁移,从而提升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锂离子电池 电子结构 Li+迁移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半径水平井铰接式柔性钻具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16
作者 罗敏 莫亚虎 +2 位作者 李巧珍 徐亭亭 林志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9,共12页
在超短半径水平井侧钻技术中,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钻头与岩石之间频繁地摩擦碰撞,可能导致柔性钻具因发生耦合振动而失效破坏,直接影响钻井安全和钻井效率.选取造斜段铰接式柔性钻具为研究对象,考虑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之间的接触非线... 在超短半径水平井侧钻技术中,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钻头与岩石之间频繁地摩擦碰撞,可能导致柔性钻具因发生耦合振动而失效破坏,直接影响钻井安全和钻井效率.选取造斜段铰接式柔性钻具为研究对象,考虑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之间的接触非线性以及井底岩石对钻头的作用力影响,建立了造斜段铰接式柔性钻具耦合振动力学及有限元模型.通过对铰接式柔性钻具进行耦合振动动力响应分析,得到铰接式柔性钻具各方向的变形图以及不同位置柔性钻杆的横纵扭振动加速度响应曲线,然后讨论了钻压、转速对铰接式柔性钻具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靠近钻头处,柔性钻杆横向振动越剧烈,而扭转振动随井深呈周期性递减;钻压越大,柔性钻杆横向和扭转振动越大;转速越大,柔性钻杆横向振动越小,而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变化受转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钻具 钻头-岩石 耦合振动 动力学 接触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ending模型融合的抽油机井检泵周期预测方法
17
作者 姜民政 张崎 +3 位作者 王新民 孟博 周玉峰 董康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共8页
目前抽油机井检泵周期预测单一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率较低,预测精度亟待提高。为此,通过将RF算法、GBDT算法、XGBoost算法及LightGBM算法等有效结合,提出一种基于Blending集成算法模型。基于大庆某油田的历史检泵数据,利用LOF孤立程度检... 目前抽油机井检泵周期预测单一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率较低,预测精度亟待提高。为此,通过将RF算法、GBDT算法、XGBoost算法及LightGBM算法等有效结合,提出一种基于Blending集成算法模型。基于大庆某油田的历史检泵数据,利用LOF孤立程度检测方法和归一化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基于树模型特征融合筛选的方法,筛选出主要影响参数,对比4种单一算法模型与Blending集成模型对检泵周期的预测精度,采用新的150组检泵数据验证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lending集成模型的预测效果有较大提升,拟合优度决定系数为0.954,采用150组新的检泵数据对其验证,拟合优度决定系数为0.947,验证了Blending集成方法预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油田的生产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泵周期预测 Blending集成学习模型 归一化 参数优化 现场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含气对油水分离管柱流场特性及性能影响
18
作者 蒋明虎 汪帆 +3 位作者 邢雷 赵立新 李新亚 陈丁玮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61-3372,共12页
同井注采技术是实现高含水油田经济开采的有效途径,但含气条件对井下油水分离的不利影响成为限制同井注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双泵抽吸式油水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PIV流场测试及高速摄像实验研究方法,开展不... 同井注采技术是实现高含水油田经济开采的有效途径,但含气条件对井下油水分离的不利影响成为限制同井注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双泵抽吸式油水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PIV流场测试及高速摄像实验研究方法,开展不同含气量下油水分离管柱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气量的增加会导致旋流器溢流管内轴向速度降低,旋流腔内切向速度最大值由2.98 m/s降低为2.88 m/s;此外,气相会扩大旋流器内低压区范围,致使旋流器内压力水平下降;并且,气相会加剧流场湍流现象,采出段内湍流动能最大值由0.21 J/kg增加到0.32 J/kg;随着含气量的增大,油相分离效率降幅加快,在研究范围内最大下降了14.43%。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 分离性能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数据生成算法的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研究
19
作者 王鹏 李颖 +1 位作者 王金东 巴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往复压缩机故障信息样本缺失、样本不平衡等引起的长尾分布所造成故障诊断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优化的对抗生成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方法,该方法在既保证样本质量又增强样本数量的...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往复压缩机故障信息样本缺失、样本不平衡等引起的长尾分布所造成故障诊断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优化的对抗生成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方法,该方法在既保证样本质量又增强样本数量的情况下,应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进行故障诊断分类。首先对往复压缩机一维故障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小波变换生成故障时频图;然后构建适应于样本的LS-SAGAN框架模型并利用原始故障时频图训练模型,生成满足实验数量的时频图;最后通过经天鹰算法优化CNN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将实验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效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9.6%,相较其他分类方法分类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往复压缩机 LS-SAGAN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流场分析的小排量潜油螺杆泵的结构优化设计
20
作者 祖海英 付灵芝 +2 位作者 叶卫东 刘永鹏 张维良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6,共9页
针对小排量潜油螺杆泵因泄漏量大导致容积效率低的问题,以GLB-20型螺杆泵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 Fluent软件,基于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和动网格技术构建流体仿真模型,对小排量潜油螺杆泵的瞬态与稳态流场进行模拟;探究偏心距、定子导程、... 针对小排量潜油螺杆泵因泄漏量大导致容积效率低的问题,以GLB-20型螺杆泵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 Fluent软件,基于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和动网格技术构建流体仿真模型,对小排量潜油螺杆泵的瞬态与稳态流场进行模拟;探究偏心距、定子导程、间隙等结构参数对流场流速及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优化结果,获得螺杆泵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螺杆泵运行时呈现显著的谐波变化特性,流量在单个周期内出现2次脉动,与定转子导程比值一致;瞬态流场较稳态流场更贴合实际工况;间隙是影响泄漏量和流场流速的最关键因素,其中定子导程对流场流速的影响程度大于偏心距,而偏心距对泄漏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定子导程。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BBD)优化后的螺杆泵结构参数:偏心距1.8 mm、定子导程78 mm、间隙0.3 mm,泄漏量较优化前减少12.7%,容积效率显著提升且流动稳定性增强。该研究成果可为小排量潜油螺杆泵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排量潜油螺杆泵 瞬态流场 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BBD响应面法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