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亲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刚 王克亮 +1 位作者 逯春晶 王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7-1732,共6页
通过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对硅烷化的SiO_2纳米颗粒的部分表面进行氟化改性,制备出两亲SiO_2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在气/液表面上的自组装行为和泡沫性能。采用粒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面张力仪、扫描电镜(SEM)和动态泡... 通过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对硅烷化的SiO_2纳米颗粒的部分表面进行氟化改性,制备出两亲SiO_2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在气/液表面上的自组装行为和泡沫性能。采用粒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面张力仪、扫描电镜(SEM)和动态泡沫分析仪对两亲SiO_2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化学组成、界面活性、石蜡乳滴的表面形貌和泡沫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Stber方法合成的SiO_2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4 nm;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处理后的SiO_2纳米颗粒在石蜡乳滴上排列的更加紧密有序,提高了改性效率;当两亲SiO_2纳米颗粒浓度达到0.6%时,两亲SiO_2纳米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达到饱和,此时表面张力平衡值下降到32.7 m N/m,展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泡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亲颗粒有效地抑制了气泡合并、歧化作用和液膜排液,制备的泡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颗粒 SiO2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界面活性 泡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SiO_2纳米颗粒双疏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刚 王克亮 +1 位作者 逯春晶 王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0-194,共5页
采用氟化硅烷偶联剂对合成的单分散SiO_2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通过旋涂法将制备的氟化SiO_2颗粒沉积在硅晶基板上。采用粒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TA)、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氟化SiO_2... 采用氟化硅烷偶联剂对合成的单分散SiO_2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通过旋涂法将制备的氟化SiO_2颗粒沉积在硅晶基板上。采用粒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TA)、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氟化SiO_2纳米颗粒涂层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接枝密度和润湿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氟化硅烷偶联剂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接枝密度为5.94 nm^(-2);制备的氟化SiO_2纳米颗粒薄膜具备微纳米双重复合网络结构,增加了涂层表面的粗糙程度;氟化SiO_2纳米颗粒涂层展现出超疏水和强疏油性能,水和柴油在氟化SiO_2纳米颗粒薄膜上的接触角分别为158.4°和1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颗粒 氟化硅烷 接枝密度 接触角 双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PTES/Zn_2BDC_2DABCO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3
作者 逯春晶 王刚 +1 位作者 王克亮 黄传鑫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60-2263,2273,共5页
将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接枝在多孔Si O_2片上,得到氨基活化的多孔Si O_2基底Si O_2/APTES。以氨基活化的多孔Si O_2为基底制备大面积连续致密的无机膜三乙烯二胺对苯二酸合锌(Zn_2BDC_2DABCO),即Si O_2/APT... 将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接枝在多孔Si O_2片上,得到氨基活化的多孔Si O_2基底Si O_2/APTES。以氨基活化的多孔Si O_2为基底制备大面积连续致密的无机膜三乙烯二胺对苯二酸合锌(Zn_2BDC_2DABCO),即Si O_2/APTES/Zn_2BDC_2DABCO复合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气体分离测试对得到的复合膜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和气体分离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膜具有与模拟的立方体结构具有一致的晶相,且无机膜连续致密,无缺陷;气体分离测试结果显示该无机膜对CO_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可以用来分离和回收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氨基化 复合膜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高矿化度油田二元复合体系配方优选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文祥 阚亮 张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572-6575,共4页
室内研究筛选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配方,测得不同质量分数的NB—01表面活性剂与不同浓度ZL—II型和KYPAM聚合物复配的油水界面张力。NB—01表面活性剂在保持较高的活性剂浓度时(大于等于0.2%),能够形成10-3mN/m数量级超低界面... 室内研究筛选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配方,测得不同质量分数的NB—01表面活性剂与不同浓度ZL—II型和KYPAM聚合物复配的油水界面张力。NB—01表面活性剂在保持较高的活性剂浓度时(大于等于0.2%),能够形成10-3mN/m数量级超低界面张力,而在低活性剂浓度时(小于等于0.1%),难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SS活性剂在浓度为0.3%和0.2%时,与KYPAM和ZL—Ⅱ聚合物在浓度为1 500 mg/L时复配,可以明显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通过在SS与KY-PAM和ZL—Ⅱ二元体系中加入不同含量的NaCl,得出在SS/KYPAM二元体系中,加入1.0%NaCl,能有效改善体系的界面张力。天然岩心验证实验得知,ZL—Ⅱ/SS+NaCl体系化学驱采收率与KYPAM/SS+NaCl体系化学驱采收率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二元体系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