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固砂剂的合成与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文华 刘义坤 +2 位作者 程航 杨大刚 李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7-510,519,共5页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定位压裂固砂胶结强度较低和易出砂的问题,合成了一种改性酚醛树脂,将其与六次甲基四胺固化剂均匀混合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固砂剂。通过测试固结体抗压强度,对固砂剂固砂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分析及配方...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定位压裂固砂胶结强度较低和易出砂的问题,合成了一种改性酚醛树脂,将其与六次甲基四胺固化剂均匀混合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固砂剂。通过测试固结体抗压强度,对固砂剂固砂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分析及配方优选。结果表明,在改性酚醛树脂的红外谱图中含有—CH3、—CH2—、苯、苯的1,2,3-三取代—CH—键、Ar—O—R的特征吸收峰和C—N键、—N—H—键、叔醇C—O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产物的理论结构与实际相符。新型固砂剂中压裂石英砂、线性酚醛环氧树脂、六次甲基四胺固化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6∶0.6∶0.1,固化时间为48 h,此条件下固结体的抗压强度达8.8 MPa,固砂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砂剂 酚醛树脂 抗压强度 红外光谱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丽旭 吕延防 +3 位作者 吴宇 魏长柱 张维君 尚尧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4,7,共9页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类5个亚类反转构造,并与上部含油气系统的大二段次生油气藏具有良好耦合关系.大二段次生油气藏为反转期原生油气藏沿主干反转断裂向上调整形成,以南一中段及下段烃源岩形成的原生油气藏为源,以大二段砂岩为储层,以伊敏组泥岩为盖层,以主反转断层为疏导为成藏模式;该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反转程度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反转程度较弱的塔南凹陷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发育的区域,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圈闭是寻找该类次生油气藏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断陷带 反转构造 类型 次生油气藏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卫峰 徐衍彬 +2 位作者 范立民 张维君 时国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7,124-125,共7页
为了研究断裂和不整合面配合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和不整合面内部结构及输导油气特征基础上,采用断裂与沿不整合运移油气之间关系分析的方法,分析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输导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 为了研究断裂和不整合面配合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和不整合面内部结构及输导油气特征基础上,采用断裂与沿不整合运移油气之间关系分析的方法,分析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输导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输导作用主要表现:改变运移路径和同层或跨层侧向连接输导作用.封闭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形成断层遮挡型油气藏和反向断裂较顺向断裂更易形成油气藏.该研究为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聚集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断裂 输导断裂 不整合面 输导作用 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