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枝状金属催化剂催化反应类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兰天宇 张作源 +3 位作者 李翠勤 藏雨 祖立武 王俊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938,1009,共11页
树枝状金属催化剂是在树枝状大分子上负载金属活性中心制备的催化剂,其不仅具有树枝状大分子的独特结构,还具有金属配合物的功能性质,兼具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体系的特点,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协同效应,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树枝状金属催化剂是在树枝状大分子上负载金属活性中心制备的催化剂,其不仅具有树枝状大分子的独特结构,还具有金属配合物的功能性质,兼具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体系的特点,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协同效应,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该文首先简介了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和类型;然后,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树枝状金属催化剂催化反应类型(Kharasch加成反应、Diels-Alder反应、Stille反应、烯丙基烷基化反应、烯烃加氢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Knoevenagel缩合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烯烃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树枝状金属催化剂产生各种树枝状效应的原因;最后,从精确控制配体的空间构型和功能团位置、构建精确的动力学模型、探究树枝状结构与产物选择性间的构效关系三方面对树枝状金属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催化剂 均相催化 非均相催化 过渡金属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作为铀源岩的可能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超 付晓飞 +9 位作者 李扬成 王海学 孙冰 郝炎 胡慧婷 杨子成 李依霖 谷社峰 周爱红 马成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8,共15页
烃源岩与砂岩型铀矿通常同盆共生,除了提供矿化剂之外,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范围向盆地纵深部位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所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即“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如何随地层流体... 烃源岩与砂岩型铀矿通常同盆共生,除了提供矿化剂之外,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范围向盆地纵深部位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所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即“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如何随地层流体运移、在何种条件下沉淀和聚集”,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必要加强研究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热模拟实验证实烃源岩中的铀能够迁出,迁出的铀很可能以U(IV)/U(VI)混合的形式随含烃地层水和石油运移,温度、压力的降低以及pH、Eh变化会导致铀溶解度的下降和铀运移载体的分解而发生铀沉淀,沉淀物也可能重新被含氧的地层水溶解。问题与建议包括:(1)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存在不确定性,迁出的机制以及地质规律尚不清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生烃排铀模拟实验及排铀动力学表征研究;(2)铀在低温、含烃、还原性热液中的赋存状态是研究其迁移机制的基础,目前对与铀结合的优势配体的类型、产物热力学性质、铀在含烃地下水与石油中的分布比例所知甚少,有必要开展基于热模拟实验的原位测试研究;(3)携铀流体向浅部运移的过程中温度、压力、pH、Eh、有机无机组分的变化控制铀的迁移/沉淀,不同组合条件下铀赋存形式的转化规律、主控因素尚不清楚,有待开展多因素、多变量的烃铀运移模拟实验进行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铀源 油气 砂岩型铀矿 迁移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月 陈大恩 庞昌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CRITIC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测度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多种计量方式考察中国新能源产...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CRITIC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测度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多种计量方式考察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后为中部地区。各子维度中,新能源产业绿色的贡献程度最高,其余依次为新能源产业创新、新能源产业共享、新能源产业协调、新能源产业开放。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反马太效应”,省际差距逐年缩小。人力资本和金融支持是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汇率波动和进口关税则会抑制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供应安全 能源产业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块匹配法与改进FRFCM的气体泄漏红外图像增强方法
4
作者 沈昊旸 于海洋 +3 位作者 徐晴晴 董绍华 王明月 陈俪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为应对红外气体泄漏成像过程中因设备转动等因素导致的图像不稳定及泄漏气体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1种结合图像帧子块匹配法和改进快速鲁棒模糊C均值算法(fast and robust fuzzy c-means,FRFCM)的红外图像细节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图... 为应对红外气体泄漏成像过程中因设备转动等因素导致的图像不稳定及泄漏气体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1种结合图像帧子块匹配法和改进快速鲁棒模糊C均值算法(fast and robust fuzzy c-means,FRFCM)的红外图像细节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帧子块匹配法配准图像帧,同时引入背景建模和差分方法从背景中分离动态气体目标,并在FRFCM基础上增加自适应调整模糊因子以优化图像帧的羽流强化特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冗余信息,使图像帧匹配误差降低约75%,对比度增强值提高4.7%,羽流分割的平均交并比达到0.68,在保持较高分割准确度的同时显著提升检测速度,适用于油气田、集输站及氢气站等气体安全检测系统。研究结果可为气体泄漏监测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流增强 红外气体泄漏 FRFCM 子块匹配法 背景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测度、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
5
作者 王明月 李栋 魏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就各子系统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指数均较高,而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性指数最低。就空间差异而言,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就内部构成因素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是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就外部影响因素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全国及三大地区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差距、金融支持差距对全国、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市场化水平差距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链 供应链现代化 熵值法 二次指派程序(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混合器结构优化设计与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宏斌 李治平 魏立新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为油田高能效驱油以提高原油产量,针对SK型和SX型静态混合器混合单元结构,通过创新设计和三维建模开发多重螺旋混合单元静态混合器,基于静态混合原理,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所开发混合器内流体的流场进行仿真分析,... 为油田高能效驱油以提高原油产量,针对SK型和SX型静态混合器混合单元结构,通过创新设计和三维建模开发多重螺旋混合单元静态混合器,基于静态混合原理,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所开发混合器内流体的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该结构静态混合器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该种静态混合器使流体产生剪切和正反向涡旋作用,流体被充分扰动,混合均匀,满足油田注聚驱油要求,可为油田开发新型高效静态混合器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螺旋 数值模拟 流场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背景干扰的行人重识别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刚 黄朝 +2 位作者 谢东军 田枫 李婷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3-569,共7页
为解决行人重识别中的相似背景干扰问题,提出抑制背景干扰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对多摄像头监控场景下的行人重识别中的前景与背景的隐含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设计背景抑制网络模型,包括前景子网络、背景子网络和噪声抑制模块;最后在噪声... 为解决行人重识别中的相似背景干扰问题,提出抑制背景干扰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对多摄像头监控场景下的行人重识别中的前景与背景的隐含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设计背景抑制网络模型,包括前景子网络、背景子网络和噪声抑制模块;最后在噪声抑制损失函数的作用下增强前景子网络对行人特征的提取能力,抑制背景噪声.在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在提高模型识别性能的同时,可迁移能力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背景干扰 可迁移能力 目标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