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层时频特征的正演模拟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雪英 陈树民 +2 位作者 王建民 裴江云 王元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10-3419,共10页
基于正演模拟的薄层时频特征响应分析是薄层定性识别与厚度定量预测的基础与关键.本文基于波场延拓理论,利用深度域相移法对不同厚度薄层进行了正演模拟.采用广义S变换对零偏移距地震道的反射复合波进行瞬时频谱分析,发现当薄层顶底反... 基于正演模拟的薄层时频特征响应分析是薄层定性识别与厚度定量预测的基础与关键.本文基于波场延拓理论,利用深度域相移法对不同厚度薄层进行了正演模拟.采用广义S变换对零偏移距地震道的反射复合波进行瞬时频谱分析,发现当薄层顶底反射系数极性相反时,复合波的干涉作用具有升频降幅作用,而极性相同时具有升幅降频作用;理论推导和实验分析均证明主峰值频率与薄层双程旅行时间厚度存在定量解析关系,这为薄层厚度定量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由于峰值频率对反射系数大小与极性变化不敏感,因此,峰值频率方法与时域振幅方法相比更具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正演模拟 瞬时频谱 峰值频率 厚度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厚薄互层时频特征的正演模拟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雪英 文慧俭 +3 位作者 陈树民 王建民 裴江云 王元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3-1042,共10页
本文基于波动理论,利用深度域相移法对不同互层数、不同单层厚度的等厚薄互层进行正演模拟.采用广义S变换分析零偏移距地震道反射复合波的瞬时频谱.研究发现当单层厚度大于3/16波长时,等厚薄互层时域特征为中、高频等幅振荡,瞬时频谱为... 本文基于波动理论,利用深度域相移法对不同互层数、不同单层厚度的等厚薄互层进行正演模拟.采用广义S变换分析零偏移距地震道反射复合波的瞬时频谱.研究发现当单层厚度大于3/16波长时,等厚薄互层时域特征为中、高频等幅振荡,瞬时频谱为与单层厚度成反比的单一峰值梳状函数;当单层厚度小于3/16波长时,震源子波的有限带宽对瞬时频谱的高频频率峰有压制作用,导致等厚薄互层中部的时域振幅和频域最大幅度均为低值,薄互层的结构特征不易分辨,说明宽高频的震源子波是提高薄互层分辨能力的关键.此外,理论推导和实验分析均证明:当地层厚度大于1/8波长时,其峰值频率与薄互层单层厚度存在定量解析关系,这为等厚薄互层单层厚度定量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厚薄互层 正演模拟 瞬时频谱 峰值频率 厚度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秦国伟 王磊 +3 位作者 肖洪伟 付文畅 刘鹏 高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聚驱后油层内仍有40%~50%的剩余油未被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采用动静实验技术,优选出了适合大庆油田的发泡剂3#A及其最佳发泡质量分数;系统研究了氮气泡沫阻力系数和驱替效果;在室内综合... 聚驱后油层内仍有40%~50%的剩余油未被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采用动静实验技术,优选出了适合大庆油田的发泡剂3#A及其最佳发泡质量分数;系统研究了氮气泡沫阻力系数和驱替效果;在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剂3#A的质量分数大于0.3%时,氮气泡沫性能最佳;既能有效封堵大孔径孔隙,又能提高小孔径内剩余油采收率,最终采收率可达到79%,较聚驱提高近5百分点。现场试验表明,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具有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减缓层间矛盾,降低综合含水率等优势。研究成果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后 氮气泡沫 调驱技术 提高采收率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吞吐技术在封闭小断块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秦国伟 马玉娟 +2 位作者 袁娜 付文场 王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3,157,共4页
针对封闭小断块油藏的开发特征,为提高该类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开展了表面活性剂吞吐技术研究。通过动静态实验和理论分析,系统评价分析了自制表面活性剂特性和吞吐机理,形成了适用于封闭小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一... 针对封闭小断块油藏的开发特征,为提高该类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开展了表面活性剂吞吐技术研究。通过动静态实验和理论分析,系统评价分析了自制表面活性剂特性和吞吐机理,形成了适用于封闭小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可达到10-4m N/m,O/W型乳状液体积百分比高达97%,经过3轮次吞吐,原油采收率提高12%以上,注入压力下降幅度达50%以上。现场先导性试验效果显著,3口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提高了2.18 t/d,综合含水率降低了6个百分点,井底流压增加1.8 MPa;其中SX-21井综合含水率减少8个百分点,井底流压增加4.0 MPa,投入产出比可达1.00∶3.08。该研究可为中高含水阶段封闭性小断块油藏高效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吞吐技术 封闭小断块油藏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微凝胶油藏适应性及调驱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牛丽伟 李建冰 +3 位作者 卢祥国 李玮 吴行才 孙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3,共7页
针对深部调驱矿场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可动微凝胶(SMG)的渗透率极限、岩心孔喉与SMG粒径匹配关系、SMG注入、运移和封堵性能,通过微观驱油实验进一步分析其调驱机制。结果表明:根据岩心渗透率极限与质量分数拟合的... 针对深部调驱矿场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可动微凝胶(SMG)的渗透率极限、岩心孔喉与SMG粒径匹配关系、SMG注入、运移和封堵性能,通过微观驱油实验进一步分析其调驱机制。结果表明:根据岩心渗透率极限与质量分数拟合的曲线方程可预测渗透率极限;SMG质量分数为1%前提下,当孔隙半径中值/颗粒半径大于2.65时,可满足SMG颗粒在油藏运移初步条件;SMG颗粒在微观上通过对孔喉进行堵塞-突破-再堵塞-再突破的过程,增加大尺寸孔隙喉道渗流阻力,促使注入水转向进入中小尺寸孔隙喉道,驱替其中剩余油,达到扩大波及体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微凝胶 深部调驱 适应性 微观实验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涩北一号气田出水动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单高军 杜志敏 敖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涩北一号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疏松砂岩气田,气水层交互,层数多而薄,边水环绕,开发过程中出水现象普遍,气井控水是该气田开发的技术难题之一。在气藏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气藏某层系单井产水、产气曲线特征、水气比及上升规律... 涩北一号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疏松砂岩气田,气水层交互,层数多而薄,边水环绕,开发过程中出水现象普遍,气井控水是该气田开发的技术难题之一。在气藏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气藏某层系单井产水、产气曲线特征、水气比及上升规律,分析了主要水源及出水原因,将该层系出水类型归结为4类,即低产水稳定型、低产水缓慢增长型、中产水快速增长型和高产水急剧增长型,根据不同类型井的出水状况,提出有效措施进行分类控水,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涩北一号气田 疏松砂岩 水气比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雪英 文慧俭 +2 位作者 张桐 于国楠 王金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4,124,共8页
根据衡Q模型,将吸收系数引入黏性介质的相速度中,以相移法为基础,利用稳相点原理,推导基于叠加速度和等效Q值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和振幅计算公式,研究适合于黏性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理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 根据衡Q模型,将吸收系数引入黏性介质的相速度中,以相移法为基础,利用稳相点原理,推导基于叠加速度和等效Q值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和振幅计算公式,研究适合于黏性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理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的复杂构造成像能力,能够将黏性补偿结合到偏移过程中,有效恢复深层界面的高频信息;在准确构造成像的同时,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黏性吸收补偿 等效Q值 稳定性控制 黏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Q值的反Q滤波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英 裴江云 +2 位作者 张惠瑜 吴鹏 刘心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09,124-125,共7页
为了考察基于等效Q值的反Q滤波方法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信噪比、等效Q值精度、调谐频率和门限阈值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噪比越低,稳定性问题越难控制,补偿效果越不好.等效Q值选取偏小,将导致补偿过大;等效Q值选取偏大,将导致补... 为了考察基于等效Q值的反Q滤波方法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信噪比、等效Q值精度、调谐频率和门限阈值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噪比越低,稳定性问题越难控制,补偿效果越不好.等效Q值选取偏小,将导致补偿过大;等效Q值选取偏大,将导致补偿不足.选择最高截止频率比选择峰值频率的频散校正效果好,地震波走时更加准确.门限阈值越大,振幅补偿越大,补偿后的振幅越接近无黏性吸收时的振幅,但将增加算法的不稳定.该研究可为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正确使用反Q滤波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Q滤波 等效Q值 门限阈值 调谐频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水力喷射压裂管柱力学分析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鹏 王思淇 张倩 《石油机械》 2016年第9期98-103,共6页
连续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结合了水力喷射射孔定点压裂的优越性与连续管的拖动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水力喷射压裂作业的工作效率。为解决该技术存在的连续管作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大庆油田2种水力喷射环空加砂压裂工艺管柱为例,对管柱进... 连续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结合了水力喷射射孔定点压裂的优越性与连续管的拖动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水力喷射压裂作业的工作效率。为解决该技术存在的连续管作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大庆油田2种水力喷射环空加砂压裂工艺管柱为例,对管柱进行了全作业过程受力分析及伸长量分析,主要包括:(1)分析管柱全作业过程受力及变形,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2)分析K344和Y211 2种常用封隔器压裂作业工况,给出了不同封隔器坐封时压裂管柱底部边界条件处理方法;(3)实例计算分析古龙南P井连续管压裂作业时管柱受力变形,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力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偏差较小。研究成果能够为连续管水力喷射压裂作业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水力喷射 环空 压裂 管柱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初黏可控凝胶调剖体系作用机理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辉 孙刚 +2 位作者 韩旭 韩培慧 曹瑞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58-164,221,共8页
为了满足聚驱后油藏深部调堵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研发了一种以聚丙烯酰胺、金属离子交联剂、调节剂、增强剂、缓凝剂组合成的低初黏可控凝胶调剖体系,采用岩心渗流实验与仪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作用机理及体系性能进行了研... 为了满足聚驱后油藏深部调堵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研发了一种以聚丙烯酰胺、金属离子交联剂、调节剂、增强剂、缓凝剂组合成的低初黏可控凝胶调剖体系,采用岩心渗流实验与仪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作用机理及体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组分配方,低初黏可控凝胶调剖体系初始黏度在10 mPa·s以内,成胶时间在10~40 d内可控,体系成胶后黏度在2 000 mPa·s以上;适用pH范围为8~9;在强碱溶液中黏度保留率更高;矿化度为40 000 mg/L时,体系黏度仍达到2 000 mPa·s以上;溶液放置60 d以上黏度保留率为80.53%;在混调器转速达到6 000 r/min剪切情况下凝胶黏度保留率为56.50%,经过4次岩心剪切后凝胶黏度保留率为82.56%,抗剪切性能较好;体系中聚合物浓度越高,体系形变恢复能力越强;在多孔介质中经多次冲刷后压力有恢复性上升,耐冲刷性优于常规凝胶;凝胶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针对有效渗透率为0.4~4μm^(2)的岩心封堵率均在99%以上,残余阻力系数为96.75~55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初黏 可控凝胶调剖体系 作用机理 成胶性能影响因素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