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诱导的表面活性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响应行为
1
作者 邹一梅 王玲 +5 位作者 刘向斌 王俊 丁伟 苏馨怡 刘潞敏 杨二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5,共11页
文中聚焦温敏聚合物的响应机理,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混合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EN/PMDETA)为催化体... 文中聚焦温敏聚合物的响应机理,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混合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EN/PMDETA)为催化体系,实现了温敏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甜菜碱两性离子功能单体[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DMMPPS)的原位链延伸,制备得到了系列不同嵌段比的温敏聚合物P(NIPAM-b-DMMPPS)。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NIPAM加料比例为40%合成的P(NIPAM-b-DMMPPS)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和最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分别为41℃和25℃。考察了NaCl浓度对P(NIPAMb-DMMPPS)LCST的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LCST略降低。表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溶液浓度为1×10^(-2)g/L时,表面张力降低至45 m N/m。P(NIPAM-b-DMMPPS)在石蜡/水体系中表现出温度诱导的乳化-破乳行为,P(NIPAM-b-DMMPPS)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乳液,提高P(NIPAM-b-DMMPPS)中PNIPAM嵌段的比例能够实现从“低温乳化、高温破乳”向“高温乳化、低温破乳”的转变,其在油水乳化破乳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混合配体 温度诱导 表面活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电化学耦合法理论及其化学利用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红军 董维 +3 位作者 王宝辉 马越 洪美花 利希特.斯图亚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18-1724,共7页
介绍了太阳能光-热-电化学耦合法(solar thermal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简称STEP)合成含能分子的理论、实现方式及应用。简述了STEP过程以太阳能为能源,协同、耦合调控太阳能光-热-电利用效率和分子光-热-电化学反应特性,高效、... 介绍了太阳能光-热-电化学耦合法(solar thermal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简称STEP)合成含能分子的理论、实现方式及应用。简述了STEP过程以太阳能为能源,协同、耦合调控太阳能光-热-电利用效率和分子光-热-电化学反应特性,高效、定向地将太阳能向含能分子转化与储存。指出STEP技术太阳能制氢反应中采用熔融氢氧化物为电解质、无碳排放的炼铁反应中采用含铁的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制氯气和镁以熔融氯化物为电解质、碳捕获和无碳制水泥反应中采用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等化学方面的突破和利用前景。STEP过程为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和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二氧化碳 熔盐电解 含能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中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俊 王玉如 +1 位作者 李翠勤 施伟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5,共9页
综述了受阻酚类抗氧剂在聚烯烃中抗氧化性能评价方法的进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色谱法等,指出了每种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在相对复杂的体系中评价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及对聚烯... 综述了受阻酚类抗氧剂在聚烯烃中抗氧化性能评价方法的进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色谱法等,指出了每种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在相对复杂的体系中评价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及对聚烯烃中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阻酚类抗氧剂 聚烯烃 差示扫描量热法 光谱法 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电解还原二氧化碳制碳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宝辉 洪美花 +3 位作者 吴红军 罗明检 苑丹丹 董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0-2125,共6页
通过电解高温熔融Li0.896Na0.625K0.479CO3混合碳酸盐制取碳燃料,并由中间产物Li2O、Na2O、K2O吸收空气中CO2使碳酸盐电解质再生,从而构筑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最终将CO2转化为C物质。实验通过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对反应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电解高温熔融Li0.896Na0.625K0.479CO3混合碳酸盐制取碳燃料,并由中间产物Li2O、Na2O、K2O吸收空气中CO2使碳酸盐电解质再生,从而构筑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最终将CO2转化为C物质。实验通过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对反应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极材质、电解温度以及相同电量下不同电流强度和电解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借助SEM-EDS、TG/DTA、XRD等手段对提纯后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作阴极、Ni作阳极时的电势值较低、电极稳定性较好;随温度的升高,电势的绝对值降低,温度为500℃时对反应较有利;1 A.h的电量下,电流强度1.0 A、电解时间1 h时,反应的电流效率较高,可达65.98%;电解产物为无定形碳,含碳量可达80%以上。本研究为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二氧化碳 碳燃料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共聚物 被引量:2
5
作者 丁伟 王玲 +3 位作者 于涛 曲广淼 隋毅 蒲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微波辐射下,在水溶液中以丙烯酰胺(AM)与磺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功能单体——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N-丙烷磺酸内盐(DMMPPS)进行共聚合反应,得到磺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聚合物P(AM-DMMP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 微波辐射下,在水溶液中以丙烯酰胺(AM)与磺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功能单体——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N-丙烷磺酸内盐(DMMPPS)进行共聚合反应,得到磺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聚合物P(AM-DMMP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共聚物分子链端基为-Cl原子,证实共聚合反应过程为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A-TRP)反应;提高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速率增加,但过高的引发剂浓度会导致聚合物分子量下降;增大催化剂浓度,转化率及分子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同聚合反应条件下与热聚合法进行对比研究,微波法的表观速率常数(kpapp≥6.2×10-4s-1)均高于热聚合法(kpapp=2.9×10-4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丙烯酰胺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饼质量改进剂及其对固井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健伟 王鉴 +2 位作者 李欣 孟庆明 祝宝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3-627,共5页
以增强油井固井界面胶结强度,提高固井质量为目的,从增强泥饼的强度、减小泥饼厚度、提高泥饼与固井水泥浆胶结力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泥饼质量改进剂EA,考察了EA对固井界面胶结强度的增强效果,分析了EA的界面胶结增强机理。EA... 以增强油井固井界面胶结强度,提高固井质量为目的,从增强泥饼的强度、减小泥饼厚度、提高泥饼与固井水泥浆胶结力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泥饼质量改进剂EA,考察了EA对固井界面胶结强度的增强效果,分析了EA的界面胶结增强机理。EA由磷酸钙矿物纤维、金红石粉和磺化丹宁组成,通过网状支撑和诱导作用增强泥饼强度,通过表面活性和静电排斥作用减薄泥饼厚度。将EA以1%的比例加入到钻井液中,泥饼强度和模拟固井二界面的胶结强度分别提高到原强度的19倍和8.5倍,油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油井的平均固井优质率可提高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饼 固井弱界面 界面胶结 固井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星形丙烯酰胺共聚物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玲 陈美鑫 +3 位作者 刘巍洋 宋考平 杨二龙 丁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2,共7页
以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在水溶液中合成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新型星形水溶性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和改性纳米SiO2功能单体(NSFM)用量、单体摩尔比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 以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在水溶液中合成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新型星形水溶性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和改性纳米SiO2功能单体(NSFM)用量、单体摩尔比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制备的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SFM成功地参与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物料摩尔比,即n(AM)∶n(AANa)∶n(Gly-Br3)∶n(CuBr)∶n(Me6TREN)=1687.5∶562.5∶1.0∶2.3∶1.5,[AM]+[AANa]+[NSFM]总浓度为4.5mol/L;单因素实验确定了NSFM的最佳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用流变仪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超过临界值(100s-1)时,星形共聚物表现出剪切增稠的流变性能;P(AM-co-AANa-co-VTS-SiO2)表现出较好的耐温和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星形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硅 剪切增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基刺激响应星形聚合物的制备及响应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玲 吕嫚 +2 位作者 王俊 丁伟 杨二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1,共7页
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合成星形嵌段聚合物。以改性环糊精(Br-β-CD)为引发剂,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 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合成星形嵌段聚合物。以改性环糊精(Br-β-CD)为引发剂,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EN)为催化体系,在室温成功实现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水相活性自由基聚合。通过扩链反应(DP=50100)研究了该聚合反应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在30 min内可达100%且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PDI)小于1.55。为了证明这一方法可制备多嵌段刺激响应性的凝胶材料,通过连续加料链延伸的方法,分别加入温敏单体NIPAM和温度及pH双重刺激响应单体DMAEMA,合成了嵌段聚合物PNIPAM_(100)-b-PDMAEMA_(100)。产物只需要在最后一步提纯即可,链延伸后的PDI均小于1.55。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的刺激响应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进行自组装,并用浊度法、透射电镜研究了星形共聚物的响应行为,发现可组装成立体楔形结构及球形结构,且星形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星形嵌段聚合物 Β-环糊精 刺激响应性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用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晴 李海燕 崔业翔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1,共5页
自修复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将微胶囊埋植于材料中是实现其自修复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型自修复的概念和原理,综述了近几年来DCPD型微胶囊、环氧树脂型微胶囊、硅油型微胶囊以及其他微胶囊... 自修复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将微胶囊埋植于材料中是实现其自修复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型自修复的概念和原理,综述了近几年来DCPD型微胶囊、环氧树脂型微胶囊、硅油型微胶囊以及其他微胶囊型自修复的发展状况,并着重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对微胶囊型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自修复 聚合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