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含CO_2天然气净化技术现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颖 张雪楠 +2 位作者 梁宏宝 于生 梁宇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富含CO2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天然气气质和尾气排放标准的双重挑战,故在综述国内外富含CO2天然气脱除CO2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净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即活化甲基二乙醇胺(aMDEA)法CO2吸收剂循环量大、装置能耗高,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 富含CO2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天然气气质和尾气排放标准的双重挑战,故在综述国内外富含CO2天然气脱除CO2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净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即活化甲基二乙醇胺(aMDEA)法CO2吸收剂循环量大、装置能耗高,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集成法工艺不成熟等。进而提出了活化剂、工艺流程及其操作参数优化、变压吸附和膜分离集成技术等新的研究方向,以期形成适用于富含CO2天然气净化的系列配套技术,助推我国富含CO2天然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CO2 天然气 净化 活化甲基二乙醇胺 变压吸附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颖 杨鹤 +1 位作者 梁宏宝 张静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综述了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砜胺法、LO-CAT法及CT8-5法等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的应用状况,对脱硫脱碳方法的适用范围、溶剂的变质过程、脱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原料... 综述了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砜胺法、LO-CAT法及CT8-5法等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的应用状况,对脱硫脱碳方法的适用范围、溶剂的变质过程、脱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原料气压力较高且硫含量高时,适宜采用LO-CAT法处理;若原料气中硫含量低时,应采用砜胺Ⅲ法;当原料气压力较低时,采用MDEA法和CT8-5法均适宜,但使用CT8-5法时溶剂更稳定,不易变质。若需要从原料气中选择性脱除H2S和有机硫、可适当保留CO2的工况,应选用砜胺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 脱碳 甲基二乙醇胺法 砜胺法 LO—CAT法 CT8—5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对天然气脱水系统的防腐蚀阻垢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海燕 宁英男 +1 位作者 吴韦 毛国梁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99-901,共3页
针对天然气浅冷装置乙二醇脱水系统存在的腐蚀结垢现象,对四种缓蚀剂单独和复配使用时用量、腐蚀时间、溶液pH值、配比等因素对缓蚀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复配缓蚀剂,该缓蚀剂在试验条件下的缓蚀效率可达93.82%。通过天然... 针对天然气浅冷装置乙二醇脱水系统存在的腐蚀结垢现象,对四种缓蚀剂单独和复配使用时用量、腐蚀时间、溶液pH值、配比等因素对缓蚀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复配缓蚀剂,该缓蚀剂在试验条件下的缓蚀效率可达93.82%。通过天然气浅冷站脱水系统的现场应用,该最佳复配缓蚀剂的平均缓蚀效率达到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浅冷 乙二醇 脱水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索氏浸提技术分析工业石油磺酸盐组成 被引量:4
4
作者 牛瑞霞 龙彪 李柏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8期1740-1745,共6页
将梯度索氏浸提技术用于测定工业品石油磺酸盐中挥发份、未磺化油、无机盐及纯石油磺酸盐(PS)的含量,同时将纯化石油磺酸盐分为若干级份。主要考察了受热时间、萃取剂体积比(正戊烷:50%异丙醇水溶液)、梯度溶剂类型、提取时间和循环次... 将梯度索氏浸提技术用于测定工业品石油磺酸盐中挥发份、未磺化油、无机盐及纯石油磺酸盐(PS)的含量,同时将纯化石油磺酸盐分为若干级份。主要考察了受热时间、萃取剂体积比(正戊烷:50%异丙醇水溶液)、梯度溶剂类型、提取时间和循环次数对各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法、电喷雾质谱法分别对分离出的未磺化油和纯石油磺酸盐各级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130℃加热3.5 h后,粗品石油磺酸盐干燥完全;正戊烷1∶50%异丙醇-水溶液为1∶1(V)时,经多次萃取和反萃取,所萃未磺化油中不含石油磺酸盐;选择合适梯度的系列有机溶剂可以将纯品PS与无机盐有效分离,同时纯PS被分成具有不同平均当量的多种级分,可用于石油磺酸盐进一步结构分析。该方法优于传统液-液萃取方法,步骤简单,石油磺酸盐提纯与分级同时完成,可以有效分离工业石油磺酸盐各组分及类似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梯度索氏浸提 平均当量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中无机盐含量分析新方法——梯度索氏浸提法
5
作者 牛瑞霞 龙彪 +2 位作者 李柏林 孙志刚 曾伟男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7-169,共3页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采用梯度索氏浸提法定量分析了石油磺酸盐工业品中无机盐含量。主要讨论了梯度浸提所需溶剂种类和用量、溶剂对各组分浸提效果、以及各组分浸提完全时所需浸提时间和循环次数,并与直接滴定法和SY/T6424-2000行业...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采用梯度索氏浸提法定量分析了石油磺酸盐工业品中无机盐含量。主要讨论了梯度浸提所需溶剂种类和用量、溶剂对各组分浸提效果、以及各组分浸提完全时所需浸提时间和循环次数,并与直接滴定法和SY/T6424-2000行业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应按照极性递增顺序选用系列有机溶剂在其沸点对石油磺酸盐进行索式浸提;未磺化油经2次浸提后总回收率可达100%;石油磺酸盐经4次浸提后总回收率可达99.86%,无机盐不被有机溶剂浸提,回收率100%。溶剂用量应确保提取管中样品被浸没。分析时间取决于样品用量,约6~7 h可浸提完全。无机盐含量分析结果小于上述2种方法,无机盐纯净,准确度高。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昂贵的分析试剂和仪器、溶剂可重复回收利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索氏浸提法 石油磺酸盐 无机盐 含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合成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淑芝 韩伟 +1 位作者 刘先军 崔宝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21-2630,共10页
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并且氢的平衡转化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电化学方法因可实现氨的常温常压合成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电化学合... 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并且氢的平衡转化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电化学方法因可实现氨的常温常压合成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电化学合成氨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制备电极及电催化剂,并将其有机组合在一起构建成高效稳定的电解池体系。综述了液体电解质、质子导体陶瓷膜电解质、熔盐电解质、陶瓷膜-熔盐复合电解质和有机质子交换膜电解质5类电解质体系的电化学合成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应的电化学合成氨原理,分析了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合成氨 电解质 电极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异辛烷模拟汽油体系气液平衡实验
7
作者 张娇静 宋华 李雪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3-956,1077,共5页
以噻吩/异辛烷模拟汽油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小型气液平衡装置,考察了萃取剂、剂油比对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影响,确定了噻吩/异辛烷相对挥发度。采用PRO/II和Aspen两大化工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以... 以噻吩/异辛烷模拟汽油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小型气液平衡装置,考察了萃取剂、剂油比对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影响,确定了噻吩/异辛烷相对挥发度。采用PRO/II和Aspen两大化工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以N,N-二甲基甲酰胺作萃取剂,剂油比为4∶1时模拟体系噻吩/异辛烷相对挥发度为1.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辛烷 噻吩 模拟汽油 气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PNP催化乙烯选择性三/四聚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乃永宁 高斯萌 +3 位作者 魏雪莹 夏坤 姜梦圆 毛国梁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8,I0004,共11页
Cr/PNP催化乙烯选择性齐聚反应制短链线性α-烯烃(LAO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研究方向,其中关于反应微观机理的研究对高性能催化剂设计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量子化学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对催化反应过程更为深... Cr/PNP催化乙烯选择性齐聚反应制短链线性α-烯烃(LAO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研究方向,其中关于反应微观机理的研究对高性能催化剂设计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量子化学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对催化反应过程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们主要从理论计算研究的角度,总结了铬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选择性齐聚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氧化态[Cr(Ⅰ/Ⅲ) vs Cr(Ⅱ/Ⅳ)],反应路径中单乙烯和双乙烯配位的竞争,配体的空间结构和电子效应,自然键轨道理论(NBO)以及H_(2)效应对催化体系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选择性齐聚 反应机理 量子化学 氧化态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破乳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田宫伟 陈颖 +1 位作者 王亚林 张宏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5-159,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对破乳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的破乳剂类型,讨论了不同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包括作用对象、有效添加量、循环利用次数及破乳率。通过各种破乳剂性能的对比及其涉及到的机理,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哪些破乳机理对今后... 综述了近年来对破乳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的破乳剂类型,讨论了不同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包括作用对象、有效添加量、循环利用次数及破乳率。通过各种破乳剂性能的对比及其涉及到的机理,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哪些破乳机理对今后破乳剂的研究有意义,并对今后破乳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破乳性能 破乳机理 破乳率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TiO_2-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硫、脱氮性能 被引量:22
10
作者 宋华 郭云涛 +1 位作者 李锋 于洪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61-2467,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2P/TiO2-Al2O3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催化剂加氢脱硫...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2P/TiO2-Al2O3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催化剂加氢脱硫(HDS)和脱氮(HDN)活性评价在实验室固定床连续反应装置上,以噻吩和吡啶为模型反应物进行.考察了不同载体、Ni2P负载量、标称Ni/P摩尔比、催化剂焙烧温度对Ni2P/TiO2-Al2O3催化剂上同时进行的噻吩加氢脱硫和吡啶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含量为80%(w)的TiO2-Al2O3复合氧化物为载体,Ni2P负载量为30.0%(w),标称Ni/P摩尔比为1/2,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时,Ni2P/Ti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脱氮活性最高.在360℃,3.0MPa,氢油比800(V/V),液时体积空速1.5h-1的条件下,噻吩HDS和吡啶HDN转化率分别为61.32%和6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二镍 二氧化钛 三氧化二铝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晓非 杨明全 +2 位作者 章磊 王顺武 刘立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18-2829,共12页
近些年,受自然界中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动植物的启发,在结合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充分考虑表面化学组成与表面微观结构的基础上,科学研究工作者们已经探究出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出超疏水性能表面。伴随研究者们对超疏水性表面... 近些年,受自然界中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动植物的启发,在结合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充分考虑表面化学组成与表面微观结构的基础上,科学研究工作者们已经探究出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出超疏水性能表面。伴随研究者们对超疏水性表面更加深入的研究,众多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不断出现,本文介绍了影响表面润湿性的因素,归纳超疏水涂层表面的6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等离子体法、刻蚀法、溶胶-凝胶法、沉积法、模板法、层-层自组装法等方法,以及超疏水表面在流体减阻、防积雪防冰冻、防腐蚀、油水分离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超疏水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应进一步研究力学性能的稳定性、被损的自修复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超疏水 制备方法 表面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海燕 崔业翔 +3 位作者 王晴 李爽 汪怀远 王宝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7-182,共6页
综述了自修复涂层材料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外援型自修复涂层包括微/纳米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微/纳米容器填充型自修复涂层以及形状记忆纤维丝/聚合物自修复涂层;同时介绍了几种本征型自修复涂层,包括紫外光引发自修复涂层、热... 综述了自修复涂层材料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外援型自修复涂层包括微/纳米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微/纳米容器填充型自修复涂层以及形状记忆纤维丝/聚合物自修复涂层;同时介绍了几种本征型自修复涂层,包括紫外光引发自修复涂层、热可逆交联自修复涂层以及层层组装自修复聚合物膜涂层。对其自修复机理、涂层的制备、性能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自修复涂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涂层 外援型自修复 本征型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醇胺溶液中H_2S气体溶解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娇静 宋华 +1 位作者 白冰 王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32-1436,共5页
以H2S和N2的混合气为模拟天然气,采用自制的小型的气液吸收平衡装置,考察了吸收剂、吸收剂浓度、温度对有机醇胺溶液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Aspen Hysys和Aspen Plus两大化工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相... 以H2S和N2的混合气为模拟天然气,采用自制的小型的气液吸收平衡装置,考察了吸收剂、吸收剂浓度、温度对有机醇胺溶液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Aspen Hysys和Aspen Plus两大化工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萃取剂,吸收剂浓度为2.5 mol/L,吸收剂温度为25℃时,吸收剂的吸收负荷为3183.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醇胺 N-甲基二乙醇胺 H2S溶解性 性能评价 ASPEN HYSYS ASPEN 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江红 贾云鹏 +2 位作者 徐瑞丹 陈逸桐 王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85,共4页
利用从大庆含蜡原油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经鉴定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均为芽孢杆菌属.以菌种对固体石蜡的降解率为指标,按照不同的比例将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混合接种.当清防蜡菌种与高产... 利用从大庆含蜡原油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经鉴定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均为芽孢杆菌属.以菌种对固体石蜡的降解率为指标,按照不同的比例将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混合接种.当清防蜡菌种与高产表活剂菌种的复配比例是5∶3时,培养7d后,清蜡率达到59%,防蜡率达到57.4%,原油粘度降粘率为44.7%,原油凝固点降低了3.4℃,培养液表面张力降低46.5%.采用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对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的3口井进行现场试验,井12-36日产油增长41.2%,洗井周期由40d延长至149d,减少洗井次数4次;井13-39日产油增长33.3%,洗井周期由45d延长至158d,减少洗井次数5次;井14-43日产油增长37.5%,洗井周期由30d延长至122d,减少洗井次数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芽孢杆菌属 降解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1-癸烯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吕春胜 李东凯 +3 位作者 许云飞 颜子龙 李晶 于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1,83,共4页
采用Et3NHCl-AlCl3催化剂对1-癸烯的齐聚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25~75℃)、反应时间(1~4 h)对齐聚反应的影响。按照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测定了产物的黏度、凝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齐聚产物为高黏... 采用Et3NHCl-AlCl3催化剂对1-癸烯的齐聚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25~75℃)、反应时间(1~4 h)对齐聚反应的影响。按照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测定了产物的黏度、凝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齐聚产物为高黏度指数(138~160)、低凝点(-48~-60℃)、中等黏度(15.9~29.6 mm2/s)、相对分子质量适中(460~620)的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在50℃、3 h条件下,收率高达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癸烯 齐聚反应 聚α-烯烃(PAO) 润滑油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添加剂对碳酸钙晶型及形貌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俊 王艳玲 +3 位作者 施伟光 鲁悦 王玉如 李翠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23-3528,共6页
碳酸钙的晶型及形貌直接影响它的性能,涉及到众多的应用领域。本文结合近几年碳酸钙合成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可溶性添加剂对碳酸钙晶型及形貌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在碳酸钙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可溶性小分子、可溶性大分子及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碳酸钙的晶型及形貌直接影响它的性能,涉及到众多的应用领域。本文结合近几年碳酸钙合成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可溶性添加剂对碳酸钙晶型及形貌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在碳酸钙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可溶性小分子、可溶性大分子及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三类可溶性添加剂对碳酸钙晶型及形貌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碳酸钙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晶型 形貌 可溶性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援型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海燕 张丽冰 +1 位作者 李杰 王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9,164,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自修复过程是否需要外加修复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外援型自修复和本征型自修复。结合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几种典型的外援型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空心纤维自修复、纳... 综述了近年来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自修复过程是否需要外加修复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外援型自修复和本征型自修复。结合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几种典型的外援型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空心纤维自修复、纳米粒子自修复、微胶囊自修复(双环戊二烯修复剂体系、环氧树脂修复剂体系等)、微脉管自修复、碳纳米管自修复等,系统阐述了这几种自修复方法的修复机理、自修复体系特点及研究现状。展望了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前景:优化和开发新的修复剂体系以提高修复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仿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援型自修复 聚合物材料 自修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MIL-101的合成、改性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淑芝 赵福临 +1 位作者 郭齐 崔宝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8-925,共8页
MIL-101除了具备其他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高、微孔尺寸可调和结构易功能化等特点外,与大多数MOFs材料不同,MIL-101的水热稳定性高,使其在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详细介绍了MIL-101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情况及合成... MIL-101除了具备其他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高、微孔尺寸可调和结构易功能化等特点外,与大多数MOFs材料不同,MIL-101的水热稳定性高,使其在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详细介绍了MIL-101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情况及合成过程的影响因素,综述了负载活性组分、原位合成和后修饰改性等改性MIL-101材料近年来在催化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水热合成法存在工艺繁杂、有机废液多、收率较低等问题,干胶转化法以其特有的优势为MIL-101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MIL-101作为催化剂本身酸性位较弱、化学活性中心单一,提高MIL-101的酸强度、嵌入具有催化性能的有机配体等改性设计是拓展其在催化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合成 改性 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磺基甜菜碱/聚丙烯酰胺体系表面及界面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伟 李金红 +3 位作者 于涛 邢欣欣 张微 杨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0-1275,共6页
采用自制的新型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相对分子质量2500万的聚丙烯酰胺进行复配,考察了不同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聚合物对复配溶液表面、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加入聚合物使溶液的临界胶束浓... 采用自制的新型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相对分子质量2500万的聚丙烯酰胺进行复配,考察了不同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聚合物对复配溶液表面、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加入聚合物使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增大,且复配溶液的表面张力大于单独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当聚合物浓度一定,增大溶液矿化度时,体系表面张力增大。用旋滴型界面张力仪测定了溶液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增大聚合物浓度,油水界面张力增大,增大溶液矿化度,油水界面张力有所升高。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5 g/L,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0.3 g/L时,可使胜利油田孤岛原油和孤东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数量级(10-3mN/m)。用分水时间法测定了溶液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增大,分水时间延长,并考察了75、85和95℃条件下体系的乳化性能,温度越高,分水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烷热裂解反应机理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郝玉兰 张红梅 +2 位作者 张晗伟 李金莲 赵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4-829,共6页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正丁烷和异丁烷热裂解的一次反应机理,建立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对各个基元反应进行了动力学模拟计算,并推导了各路径生成目的产物的活化能;根据计算结果选出了生成目的产物活化能最小的路径,并比较了正丁烷和异丁...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正丁烷和异丁烷热裂解的一次反应机理,建立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对各个基元反应进行了动力学模拟计算,并推导了各路径生成目的产物的活化能;根据计算结果选出了生成目的产物活化能最小的路径,并比较了正丁烷和异丁烷热裂解的产物分布。结果表明,正丁烷热裂解最容易生成乙烯,产率高于丙烯和丁烯,异丁烷生成异丁烯比生成丙烯容易,与实验得到的裂解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烷 异丁烷 热裂解 反应机理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