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要求与实践路径: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姚云云 张庆霞 郑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内容体现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中。如何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是高校当下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大庆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内容体现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中。如何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是高校当下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大庆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东北石油大学总结大庆精神育人的经验,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出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庆精神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鹤岩 徐晓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寻求达到理想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及互补相融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重新进行反思,以人文精神重建当代的科技理性,使科学与人文能够互补互融,...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寻求达到理想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及互补相融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重新进行反思,以人文精神重建当代的科技理性,使科学与人文能够互补互融,这对于建立美好和谐的世界秩序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科学大论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人文的对话——罗蒂后哲学文化观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顺 王鹤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摧毁古希腊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观的同时,理查德.罗蒂倡导的后哲学文化观还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是一种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统一起来的、以人为核心的新的文化观。它以相应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和处理社会问题,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科学观的... 在摧毁古希腊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观的同时,理查德.罗蒂倡导的后哲学文化观还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是一种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统一起来的、以人为核心的新的文化观。它以相应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和处理社会问题,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科学观的缺陷和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的偏颇,并有望消除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的隔阂,主张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由于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已经冲出美国学术论争的视野,彰显出普遍性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后哲学文化观 人文学科 自然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角下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威 李精华 张文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155,共3页
由于文科研究生有着不同于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特点,而理工科院校在学术氛围、科研环境、教学组织等方面又与综合性或文科院校有所区别,导致其在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应发挥理工科院校优势,探寻文理科研究... 由于文科研究生有着不同于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特点,而理工科院校在学术氛围、科研环境、教学组织等方面又与综合性或文科院校有所区别,导致其在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应发挥理工科院校优势,探寻文理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异同,使文理科研究生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应改革文科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评价标准,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强课程建设和社会实践,实现文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自我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研究生 理工科院校 比较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人文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的专业助人活动与反贫困关系紧密。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工作领域,农村社会工作持... 人文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的专业助人活动与反贫困关系紧密。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工作领域,农村社会工作持守的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及其秉承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关爱与互助合作价值取向及其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及其所采用的策略是其有效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 专业价值观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反人文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反人文贫困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姚云云 刘金良 东波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0-174,共5页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农村贫困虽然表现为物质贫困,但更深层的本质却是人文贫困。在反人文贫困策略方面,从优势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特色反人文贫困的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反贫困主体自身优势,...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农村贫困虽然表现为物质贫困,但更深层的本质却是人文贫困。在反人文贫困策略方面,从优势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特色反人文贫困的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反贫困主体自身优势,激发其抗逆力,实现反贫困主体能力提升,从而解决我国农村人文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贫困 优势视角 抗逆力 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单单 李永春 +1 位作者 张槊 张婷婷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方法对1994—2016年发表的有关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以后发表的论文大幅度增长,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已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 目的探讨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方法对1994—2016年发表的有关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以后发表的论文大幅度增长,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已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结论针对制约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可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锻炼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以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 素质教育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被引量:2
8
作者 匡瑾璘 牟敦山 王凤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92,共2页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横扫世界各国的一股新的潮流,它的产生源于现代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的危机,是人类新的生存文化选择。石油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础,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要调整企业发展战...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横扫世界各国的一股新的潮流,它的产生源于现代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的危机,是人类新的生存文化选择。石油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础,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机制,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石油企业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与融合 被引量:4
9
作者 苗壮 郑克岭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肇始于古希腊时期的理性是承载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相互作用。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两者出现了分裂与冲突,使得人类不断迷失自我,甚至异化为... 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肇始于古希腊时期的理性是承载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相互作用。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两者出现了分裂与冲突,使得人类不断迷失自我,甚至异化为技术的、最终被货币主宰的物的附庸,从而形成了人类心灵与生存环境的双重困境。因此,只有坚持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相互融合,实现科学求真与伦理求善的内在统一,才能使人类社会真正走出现实困境,最终实现物质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性 价值理性 分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新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134,共4页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文章从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体系的角度,总结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原则、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教育 特点 教育原则 实施途径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理论与农村反人文贫困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 被引量:8
11
作者 东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8,共3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历程中,人们对贫困的认识逐渐由单维的物质层面向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维层面扩展。人文贫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被列为21世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问题尤为引人关注。社会工作&qu...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历程中,人们对贫困的认识逐渐由单维的物质层面向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维层面扩展。人文贫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被列为21世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问题尤为引人关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基本价值理念及其主要理论主旨与反人文贫困目标具有一致性,因而对我国农村反人文贫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贫困 社会工作 价值理念 社会支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活观的人文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顺 王鹤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8,共3页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以人的方式不断追求着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从而使生活成为人之为人的特有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价值诉求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以人的方式不断追求着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从而使生活成为人之为人的特有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价值诉求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活观 人文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界中的科学理性
13
作者 李国俊 司丽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6,共4页
科学理性是在近代哲学理性的母体中成长起来的。伴随着启蒙现代性对现代人性之自由和主体的设定,现代性思想由生成、演进直至成熟。同时,现代性的自由理想和主体性僭妄也与科学理性实现了共生性。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科学理性使现代性... 科学理性是在近代哲学理性的母体中成长起来的。伴随着启蒙现代性对现代人性之自由和主体的设定,现代性思想由生成、演进直至成熟。同时,现代性的自由理想和主体性僭妄也与科学理性实现了共生性。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科学理性使现代性思想合法化,主宰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并成为生活世界的现代性解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性 现代性 合法化 思维方式 解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培塑的内在逻辑
14
作者 孙新民 史春媛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80-83,共4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要将党在农村地区的“双碳”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在引领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培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该文基于增能理论建构逻辑框架,共论述三大逻辑,一是作为培塑...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要将党在农村地区的“双碳”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在引领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培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该文基于增能理论建构逻辑框架,共论述三大逻辑,一是作为培塑内在逻辑起点的历史逻辑,阐明主体对客体进行培塑的原因所在,论述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培塑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二是作为培塑内在逻辑痛点的现实逻辑,阐明主体在对客体进行培塑的困境所在,分析农村居民在个体主动增能上受内部传统、客观、主观多因素阻碍。三是作为培塑内在逻辑终点的实践逻辑,阐明主体对客体进行培塑的路径所在,提出基层党组织应从价值认知、方式更新、制度保障3方面外部助推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居民 低碳意识 内在逻辑 增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能权交易制度与城市能源消费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恒硕 李绍萍 颜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7,共14页
在激发能源消费侧新活力、推动用能市场化新变革方面,用能权交易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与经验。本文以用能权交易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用能... 在激发能源消费侧新活力、推动用能市场化新变革方面,用能权交易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与经验。本文以用能权交易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显著影响城市能源消费强度与结构,用能权交易试点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平均下降了2.5%,其能源结构绿色替代水平平均提升了14.3%。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政策效应发挥,得益于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挤压效应,但也受到地区去煤化程度、资源禀赋和工业属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由技术和产业溢出强化了政策效应的辐射作用。研究结论为总结现有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成效、加快推进城市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学理价值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制度 能源消费强度 能源结构绿色替代 技术创新 产业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背景下河南省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6
作者 张昊昱 郑克岭 颜冰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经济带建设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借助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农业大省。河南省不仅因农而兴,也因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而深陷生...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经济带建设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借助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农业大省。河南省不仅因农而兴,也因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而深陷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的困境。课题组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调查法对河南省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当、农用物资使用不合理、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缺失且应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河南省农业绿色转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河南省应顺应党中央和时代的号召,从发挥创新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建体系、积极融入流域协调发展格局三方面着手,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生态农业 河南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被引量:23
17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付晓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双面效应 政府回应 网络法制 网络道德监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付晓东 东波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104,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危害教师的身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职业倦怠发生在教师身上,受害最大的是学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引进考核激励机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增强自我调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危害教师的身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职业倦怠发生在教师身上,受害最大的是学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引进考核激励机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保护教师工作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职业倦怠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文化对接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晓英 李精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发展相...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发展相当迅速,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理论,又不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形势,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家国理想、政治和谐理想、众生平等理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有相通之处,对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本土化 社会背景 价值观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反贫困进程中的社会政策创新——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路径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云云 刘金良 郑克岭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4-38,91,共5页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本质上说,我国农村贫困是多维度贫困的综合状态,农村贫困群体的可行能力被剥夺,发展机会丧失,发展权利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反贫困政策是以"问题"为导向...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本质上说,我国农村贫困是多维度贫困的综合状态,农村贫困群体的可行能力被剥夺,发展机会丧失,发展权利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反贫困政策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补缺型"政策模式,偏重于经济上的救济,而不注重培育发展的理念,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群体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要素嵌入反贫困政策,符合我国农村社会政策的转型方向,是构建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社会政策 发展 发展型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