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却水污垢热阻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法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波 杨善让 +4 位作者 刘范 胡艳平 曹生现 门洪 徐志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97,共6页
利用天然水通过管壳式模拟换热器来动态模拟冷却水系统的流动传热和污垢形成过程,实验中恒定壁面材料、加工方式和流速、水温等运行参数,突出研究水质参数对污垢形成的影响。文中基于污垢形成机制的初步认识,定性分析了硬度(钙、镁离子... 利用天然水通过管壳式模拟换热器来动态模拟冷却水系统的流动传热和污垢形成过程,实验中恒定壁面材料、加工方式和流速、水温等运行参数,突出研究水质参数对污垢形成的影响。文中基于污垢形成机制的初步认识,定性分析了硬度(钙、镁离子)、碱度、pH值、溶解氧、浊度、铁离子浓度等水质因素对污垢形成的影响,将其和时间作为输入量,污垢热阻作为输出变量,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冷却水污垢热阻预测模型,并以另一运行周期数据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计及实验系统的不确定度,平均误差为8.874%;与美国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Tubular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TEMA)标准推荐数据相比,本法所得污垢特性内涵更丰富,热阻除其渐近值,还有时变性;可靠性增强,逼真度高;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却)器 污垢热阻 预测模型 水质参数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LAS技术的在线多组分气体浓度检测系统 被引量:9
2
作者 孙灵芳 于洪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为了提高环境气体监测精度,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需求,设计了一种多组分气体同时或近同时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TDLAS技术采用DFB可调谐激光测量气体浓度,能够实现760 nm O_2和2 326 nm CO混合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设计发射单元、接收单元... 为了提高环境气体监测精度,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需求,设计了一种多组分气体同时或近同时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TDLAS技术采用DFB可调谐激光测量气体浓度,能够实现760 nm O_2和2 326 nm CO混合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设计发射单元、接收单元等模块,分析TDLAS可调谐激光检测、PID温度控制、锁相检测原理。结合火电厂烟道氧量浓度测试,对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工业气体测量装置相比,该系统能获得更高的精度、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良好的稳定性,适应恶劣环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多组分气体 锁相放大 正弦调制 谐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热法的蒸汽湿度在线监测模型及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升龙 李俊朋 +2 位作者 杨善让 索英杰 牛棚满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加热法的湿度在线监测模型,并研制了新型湿度测量探针。采用了内加热螺旋通道、等温套管等结构的湿度测量探针在测量过程不仅能适应排汽高速流动,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散热损失。该湿度测量探针在一台320MW机组上进行了工业试验... 提出一种基于加热法的湿度在线监测模型,并研制了新型湿度测量探针。采用了内加热螺旋通道、等温套管等结构的湿度测量探针在测量过程不仅能适应排汽高速流动,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散热损失。该湿度测量探针在一台320MW机组上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数据有效且有较高精度,可满足电厂汽轮机排汽湿度在线测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湿蒸汽 加热法 双区变界 湿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汽轮机排汽湿度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庞智 张洋 +1 位作者 杨善让 胡艳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82,19,共4页
采用双区加热法在线监测汽轮机排汽湿度,由于各温度、压力传感器受位置、自身差异、环境等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测量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汽轮机的排汽湿度的真实状态。为此,利用改进的硬件和软件测量相结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对测... 采用双区加热法在线监测汽轮机排汽湿度,由于各温度、压力传感器受位置、自身差异、环境等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测量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汽轮机的排汽湿度的真实状态。为此,利用改进的硬件和软件测量相结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对测得数据进行处理,解决了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湿度测量精度不准问题。试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厂 汽轮机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蒸汽湿度 在线监测 双区加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循环冷却装置的微生物污垢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5
作者 于大禹 尹旭 +5 位作者 张静 高波 王刚 曹生现 杨善让 徐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03-3510,共8页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cfu.ml-1],不锈钢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为57h左右,而铜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较不锈钢管长。分别以缩放管及不锈钢管作为管材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水流速度对微生物污垢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即变化的流速能够延长微生物污垢诱导期。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测多个水质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细菌总数、总氮、COD等,并利用灰色关联算法分析了各水质参数与微生物污垢关联的权重比例,从而为微生物污垢预测及制定有效的防垢、抑垢和除垢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垢 污垢热阻 模拟循环冷却装置 黏液形成菌 水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善让 徐志明 +5 位作者 王恭 卢洪波 王升龙 陈立军 李菁华 李春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66,共6页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将蒸汽动力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降低到和水冷系统的相近或更低,从而使该系统既节水又低耗:而且还可增强空冷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高环境温度时段能满发,低环境温度时段无冻害。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预测了系统的主要效果,进行了粗略的经济、社会效益估计,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新空冷系统的原理可信,技术可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冷却系统 蒸汽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逆序制冷循环 复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冷却水管路微生物污垢形成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于大禹 张静 +3 位作者 尹旭 王刚 张艳辉 曹生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3-2197,共5页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纯化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动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此菌株在工业运行环境下细菌总数的变化对不锈钢管式换热器传热表面污垢热阻的影响。在线监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与污垢热阻变化...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纯化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动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此菌株在工业运行环境下细菌总数的变化对不锈钢管式换热器传热表面污垢热阻的影响。在线监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与污垢热阻变化成正相关;对管壁黏泥分析的结果显示,其中含有约107 cfu/mL的微生物;元素分析结果发现,黏泥内主要成分为C、O、N和Cl,这与微生物基本元素组成相似,表明菌株N1有黏附于传热表面形成黏泥的特性。这对认识微生物污垢形成机制,尤其是形成起始阶段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将为新型高效换热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垢 污垢热阻 黏液形成菌 循环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制冷循环间冷系统制冷剂/工质的选择论证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善让 雷扬 +2 位作者 赵波 盛杰 陈立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9,共7页
该文旨在从目前80余种制冷剂(包括替代工质)中筛选出能满足复合制冷循环间冷系统(以下简称复间冷)要求的中间传热介质(制冷剂/工质)。筛选步骤如下:1)按制冷剂的臭氧损耗潜势和全球变暖潜势挑选出满足环保要求的"环保型制冷剂"... 该文旨在从目前80余种制冷剂(包括替代工质)中筛选出能满足复合制冷循环间冷系统(以下简称复间冷)要求的中间传热介质(制冷剂/工质)。筛选步骤如下:1)按制冷剂的臭氧损耗潜势和全球变暖潜势挑选出满足环保要求的"环保型制冷剂";2)根据环保型制冷剂的物性对复间冷要求的满足程度,挑出合适度比较高的若干种;3)从前两轮筛选出的制冷剂/工质挑出做功能力最大者。最终氨成为3轮筛选唯一胜出的自然物质。考虑到氨的气味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性,条件具备时可燃可爆,故再次仔细分析了其安全性,指出其燃爆可防、易防,拟定了相应防范措施,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全文结论为:氨物性对复间冷的合适度最高,环境最友好,安全可靠,性价比高。作为复间冷的制冷剂/工质,氨虽非最佳,但目前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空气冷却系统 复合制冷循环 制冷剂 工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和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电站空冷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立军 杨善让 +1 位作者 王升龙 卢洪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12,共6页
针对电站传统空冷技术的种种缺陷,曾提出蒸汽动力循环耦合以氨为制冷剂的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复合循环的正制冷循环可根据机组负荷特性和安装地的气象条件选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或氨水吸收式制... 针对电站传统空冷技术的种种缺陷,曾提出蒸汽动力循环耦合以氨为制冷剂的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复合循环的正制冷循环可根据机组负荷特性和安装地的气象条件选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或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为便于设计选型,简要介绍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两制冷循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复合循环空冷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并根据模拟计算机组安装地的典型年-气温分布进行2种方案的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及2种方案能级和能耗的对比分析。算例表明:氨水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和能级和能耗均明显优于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前者还有望用于高温时段长的南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空冷系统 复合制冷循环空冷系统 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制冷复合循环间冷机组热经济性分析与虚拟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善让 陈立军 +3 位作者 雷扬 赵波 王升龙 胡亚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3-19,共7页
简要回顾以氨气压缩制冷为复合循环间接空气冷却系统的正循环系统(简称"压缩制冷复合循环间冷系统")的构建及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原理拟订了制冷循环热经济性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以蒙东某地亚临界600 MW直冷机组为比较基准... 简要回顾以氨气压缩制冷为复合循环间接空气冷却系统的正循环系统(简称"压缩制冷复合循环间冷系统")的构建及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原理拟订了制冷循环热经济性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以蒙东某地亚临界600 MW直冷机组为比较基准,进行了同环境、同容量、同型号但不同低压缸的虚拟压缩制冷复合循环间冷机组的热经济性能评价指标的虚拟计算。从理论上导出了制冷循环年累计产/耗电量比大于1的存在必要条件为转捩温度Tt必须高于正/逆制冷循环切换温度Ts,且高得越多,热经济性能越佳;揭示了转捩温度的数值大小与产能和耗能设备的效率密切相关,切换温度与汽轮机排气背压及机组安装地的气象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循环间冷机组 热经济性评价指标 切换温度 转捩温度 虚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汽轮机设计气温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立军 徐超 +2 位作者 王莹 杜箭 米利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47,共3页
阐述了计算空冷汽轮机设计气温目前已有的几种方法,并提出了以空冷汽轮机组全年利用小时数为依据的利用小时数加权平均法。通过实例,得出了各种方法确定的设计气温值。对计算结果分析论证后认为,利用小时数加权平均法计算空冷汽轮机设... 阐述了计算空冷汽轮机设计气温目前已有的几种方法,并提出了以空冷汽轮机组全年利用小时数为依据的利用小时数加权平均法。通过实例,得出了各种方法确定的设计气温值。对计算结果分析论证后认为,利用小时数加权平均法计算空冷汽轮机设计气温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汽轮机 设计气温 冷却 年利用小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物厌氧消化热电联产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善让 刘志超 +3 位作者 蒋静江 赵波 丁宇鸣 庞俊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现有农村单体、常温发酵沼气池的产气率较低。环境温度越低,供暖量的需求越大,单体沼气池很难满足农牧地区供暖热负荷的需求。文章研究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北方农牧地区的增强型甲烷供暖、氢气发电的热电联供系统。采用国际能源署颁布... 现有农村单体、常温发酵沼气池的产气率较低。环境温度越低,供暖量的需求越大,单体沼气池很难满足农牧地区供暖热负荷的需求。文章研究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北方农牧地区的增强型甲烷供暖、氢气发电的热电联供系统。采用国际能源署颁布的发电成本计算法(LEC)和生命周期分析法(LCA)分别计算评价了有机废物厌氧消化热电联产技术方案和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及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经济和排放性能,并给出了该技术方案的投资回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有机废物 热电联供 综合利用 经济性评价 排放特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间冷系统凝汽器管内换热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13
作者 王升龙 王永岗 毕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电站空冷凝汽器管壳式换热管内氨进行汽液两相流蒸发沸腾的数值模拟,将换热器简化为研究单根水平换热管,分析了不同管壁温度、液氨进口流速、入口温度对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管壁温度、进口流速、入口温度的组合形式。结果表... 对电站空冷凝汽器管壳式换热管内氨进行汽液两相流蒸发沸腾的数值模拟,将换热器简化为研究单根水平换热管,分析了不同管壁温度、液氨进口流速、入口温度对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管壁温度、进口流速、入口温度的组合形式。结果表明:壁面温度为302.96K、进口流速为0.1m/s、入口温度为278.15K时换热管的换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圆管 沸腾蒸发 传热传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