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并行工程的数控系统开发过程改进与重构研究
1
作者 张海波 赵成军 贾亚洲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共3页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文章采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对数控系统的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了改进和重构,提出了数控系统开发过程改进模型,研究了数控系统的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的组成,为数控系统可靠性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数控系统 并行工程 可靠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甸油页岩半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擎 吴吓华 +2 位作者 孙佰仲 柏静儒 孙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9-34,共6页
模拟巴西PETROSIX炼油工艺自行设计搭建实验装置,对桦甸油页岩干馏制得半焦。对不同干馏终温半焦进行电镜扫描测试,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挥发分的析出和干馏半焦的结构变化过程;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Pyris1TGA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 模拟巴西PETROSIX炼油工艺自行设计搭建实验装置,对桦甸油页岩干馏制得半焦。对不同干馏终温半焦进行电镜扫描测试,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挥发分的析出和干馏半焦的结构变化过程;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Pyris1TGA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干馏半焦进行燃烧特性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桦甸不同矿区油页岩半焦、干馏终温、和燃烧升温速率等对半焦燃烧反应特性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利用Coats-Redfern法确定了桦甸油页岩半焦在低温段的燃烧反应级数为3,而在高温段则为5.5,从而得到油页岩半焦燃烧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为油页岩半焦的有效开发与经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干馏 燃烧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及其半焦混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擎 王海刚 +2 位作者 孙佰仲 柏静儒 李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82-2888,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燃烧时的双峰现象以及与其500℃半焦按不同比例混烧时单样相互影响程度、颗粒特性、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进行了考察;利用DAEM模型解析了混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在500℃附近的双峰活...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燃烧时的双峰现象以及与其500℃半焦按不同比例混烧时单样相互影响程度、颗粒特性、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进行了考察;利用DAEM模型解析了混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在500℃附近的双峰活性参数值相差不大,分别为0.79和0.73,反映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双峰归因于脂类有机质与干酪根中芳香烃的燃烧;混样中各单样在不同温度段相互影响程度不同,表观影响程度系数f的值均小于1。在燃烧过程中颗粒的缩核形状和表面分形维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低温段接近长圆柱体,在高温段接近平板,当浓度级次β=0.6时,低温段分形维数接近3,在高温段接近1;着火温度随半焦掺混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混样燃烧特性指数介于单烧之间并且存在掺混效果明显区;试样表观活化能在燃烧前期变化比较缓慢并呈下降趋势,大约在60~90kJ.mol-1之间,在后期剧烈增加,当转化率在0.60~0.75之间时表观活化能从80kJ.mol-1剧增到20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混烧 颗粒特性 燃烧特性指数 DAEM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型平板气膜冷却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少华 宋东辉 +2 位作者 刘建红 王虎 郭婷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12-116,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射流孔形状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基于控制容积法,采用Realizablek-ε模型,对圆孔、簸箕孔和圆锥孔3种孔形的平壁气膜冷却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反向涡旋对和射流附壁性对冷却效率的影响,总结了3种形状射流孔的冷却效率随... 为了研究不同射流孔形状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基于控制容积法,采用Realizablek-ε模型,对圆孔、簸箕孔和圆锥孔3种孔形的平壁气膜冷却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反向涡旋对和射流附壁性对冷却效率的影响,总结了3种形状射流孔的冷却效率随射流速度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相同射流速度比时,簸箕孔的冷却效率和横向覆盖宽度都大于圆孔和圆锥孔,且簸箕孔的射流速度比在所计算的射流速度比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佳值;簸箕孔和圆锥孔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反向涡旋对的产生,提高了射流的附壁性,从而降低了涡旋强度,增强了壁面的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气膜冷却 数值模拟 簸箕形孔 圆锥形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水污垢热阻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法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波 杨善让 +4 位作者 刘范 胡艳平 曹生现 门洪 徐志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97,共6页
利用天然水通过管壳式模拟换热器来动态模拟冷却水系统的流动传热和污垢形成过程,实验中恒定壁面材料、加工方式和流速、水温等运行参数,突出研究水质参数对污垢形成的影响。文中基于污垢形成机制的初步认识,定性分析了硬度(钙、镁离子... 利用天然水通过管壳式模拟换热器来动态模拟冷却水系统的流动传热和污垢形成过程,实验中恒定壁面材料、加工方式和流速、水温等运行参数,突出研究水质参数对污垢形成的影响。文中基于污垢形成机制的初步认识,定性分析了硬度(钙、镁离子)、碱度、pH值、溶解氧、浊度、铁离子浓度等水质因素对污垢形成的影响,将其和时间作为输入量,污垢热阻作为输出变量,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冷却水污垢热阻预测模型,并以另一运行周期数据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计及实验系统的不确定度,平均误差为8.874%;与美国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Tubular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TEMA)标准推荐数据相比,本法所得污垢特性内涵更丰富,热阻除其渐近值,还有时变性;可靠性增强,逼真度高;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却)器 污垢热阻 预测模型 水质参数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射角度对气膜冷却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郭婷婷 金建国 +1 位作者 李少华 王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7-121,共5页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射流出射角度α为90o、正、负60o和正、负30o的气膜冷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SIMPLEC算法求解了适体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近壁区流动采用两层模型的壁面函数法处理,结果给出了射流与主气流速度比R为2和4时的射...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射流出射角度α为90o、正、负60o和正、负30o的气膜冷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SIMPLEC算法求解了适体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近壁区流动采用两层模型的壁面函数法处理,结果给出了射流与主气流速度比R为2和4时的射流轨迹和速度场。结果表明:R和α值是影响气膜冷却流场的重要因素,R值增加,冷气射流对主流场影响区域增加,α值为负时,射流对主流场上游影响区域较大,当α值为30o时,射流影响区域减小;当α为正值时,随α值的减小,射流喷孔下游背风侧的分离现象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气膜冷却 紊动射流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循环冷却装置的微生物污垢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7
作者 于大禹 尹旭 +5 位作者 张静 高波 王刚 曹生现 杨善让 徐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03-3510,共8页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cfu.ml-1],不锈钢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为57h左右,而铜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较不锈钢管长。分别以缩放管及不锈钢管作为管材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水流速度对微生物污垢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即变化的流速能够延长微生物污垢诱导期。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测多个水质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细菌总数、总氮、COD等,并利用灰色关联算法分析了各水质参数与微生物污垢关联的权重比例,从而为微生物污垢预测及制定有效的防垢、抑垢和除垢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垢 污垢热阻 模拟循环冷却装置 黏液形成菌 水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新鲜度的电子鼻检测技术 被引量:42
8
作者 石志标 佟月英 +1 位作者 陈东辉 李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4-188,共5页
为了简单、快捷、准确地检测牛肉新鲜度,建立了电子鼻检测系统。根据牛肉产生的气味和传感器实验,合理地选用了气敏传感器阵列。为提高电子鼻传感器灵敏度,对购置的传感器进行了改进。利用生物嗅觉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仿生嗅觉鼻道结构。... 为了简单、快捷、准确地检测牛肉新鲜度,建立了电子鼻检测系统。根据牛肉产生的气味和传感器实验,合理地选用了气敏传感器阵列。为提高电子鼻传感器灵敏度,对购置的传感器进行了改进。利用生物嗅觉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仿生嗅觉鼻道结构。为了提高电子鼻系统小样本训练的识别率,提出了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识别牛肉新鲜度的方法。应用电子鼻系统对储藏7 d不同新鲜度的牛肉进行了识别实验,识别率达到99.25%。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牛肉新鲜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新鲜度 电子鼻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横向紊动射流涡量场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少华 袁斌 +2 位作者 刘利献 郭婷婷 白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00-104,共5页
应用realizablek-ε紊流模型并结合SIMPLEC算法,分别对单圆孔、双圆孔和四个圆孔的涡量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近壁区流动的处理采用两层模型的壁面函数法,计算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的剪切层涡、马蹄形涡和反向涡旋对(CVP)。结果表明:在多孔射流... 应用realizablek-ε紊流模型并结合SIMPLEC算法,分别对单圆孔、双圆孔和四个圆孔的涡量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近壁区流动的处理采用两层模型的壁面函数法,计算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的剪切层涡、马蹄形涡和反向涡旋对(CVP)。结果表明:在多孔射流中,由于前面射流的遮挡作用,使得后面射流剪切层涡发生的位置升高;在多孔射流中,当多股射流合并为一股新的射流之后,才出现马蹄形涡的雏形,并最终发展成为马蹄形涡;剪切层涡的破裂导致CVP的形成,马蹄形涡和尾迹涡都影响CVP的发展。当多股射流合并为一个新的射流之后,CVP的形状才逐渐发生变化并趋于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动射流 数值模拟 可实现k-ε模型 涡量 反向涡旋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与Elman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云龙 王强 +1 位作者 孙斌 张永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0-56,共7页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两相流介质之间存在着随机多变的相界面,致使两相流的流型不仅是多种多样,而且其变化也带有随机性,这给流型识别带来了很大...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两相流介质之间存在着随机多变的相界面,致使两相流的流型不仅是多种多样,而且其变化也带有随机性,这给流型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和神经网络在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中还很少见,文中提出了希尔伯特-黄变换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新方法。将压差波动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D)后的固有模态函数(IMF)进行分析,提取IMF能量特征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对水平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识别水平管内的4种流型,为流型识别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另外,该方法优于BP网络且稳定、识别率高,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识别 希尔伯特-黄变换 经验 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ELMAN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像机镜头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田原嫄 黄合成 +2 位作者 谭庆昌 张海波 石志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49-52,共4页
分析了摄像机成像模型和镜头非线性畸变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求得了镜头的径向畸变系数,并首次根据图像复原原理将镜头的畸变系数引入边缘的亚像素定位算法中,最后通过对图像测量系统进行了标定,用实验的方法定量地比较了镜头径向畸变对... 分析了摄像机成像模型和镜头非线性畸变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求得了镜头的径向畸变系数,并首次根据图像复原原理将镜头的畸变系数引入边缘的亚像素定位算法中,最后通过对图像测量系统进行了标定,用实验的方法定量地比较了镜头径向畸变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同时,在标定的过程中通过"二次标定"的方法消除了"单次标定"所引入的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实验证明,通过对镜头的畸变进行校正来提高亚像素边缘定位精度的方法是有效的、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三维特征点 标定 畸变 亚像素 边缘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概率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识别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斌 周云龙 +1 位作者 向新星 窦华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72-77,共6页
针对气液两相流压差波动信号的非平稳特征和BP神经网络学习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概率神经网络的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 针对气液两相流压差波动信号的非平稳特征和BP神经网络学习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概率神经网络的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将其分解为多个平稳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之和,再选取若干个包含主要流型信息的IMF分量进行进一步分析。由于流型转变时,压差波动信号各频带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因而可以从各IMF分量中提取能量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来识别流型。对水平管内空气-水两相流4种典型流型的识别结果表明,EMD能量比小波包能量特征具有更高的流型识别率,可以准确、有效地识别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气液两相流 流型识别 经验模式分解 概率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内油页岩半焦燃烧过程孔隙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秦宏 孙佰仲 +3 位作者 王擎 周明正 刘洪鹏 李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4-20,共7页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吉林桦甸、汪清的油页岩半焦燃烧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灰样,在Gemini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上测得灰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JH法计算孔分布。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半焦种类、流化床温、半焦粒径、...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吉林桦甸、汪清的油页岩半焦燃烧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灰样,在Gemini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上测得灰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JH法计算孔分布。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半焦种类、流化床温、半焦粒径、流化风速、加料量等因素对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并对灰样进行电镜扫描和分形分析。结果发现,半焦原样的孔隙结构已经非常发达,燃烧过程中半焦的孔体积整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较低的燃烧温度更有利于形成发达的孔结构;不同种类半焦的孔分布曲线差别较大;一次加料量影响孔隙生成的进程,但不会改变灰样的最终孔隙结构;较大风速和较小半焦粒径,都容易破坏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流化燃烧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离心泵故障诊断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云龙 柳长昕 +2 位作者 赵鹏 孙斌 洪文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8-93,共6页
根据振动与语音信号的相似性和离心泵故障信号的特点,将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了离心泵的故障诊断中。利用自回归谱不受数据长度的限制,及自回归模型参数对状态变化规律反映敏感的特点,以信号的12阶自回归谱系数为特征矢量,将其输入到... 根据振动与语音信号的相似性和离心泵故障信号的特点,将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了离心泵的故障诊断中。利用自回归谱不受数据长度的限制,及自回归模型参数对状态变化规律反映敏感的特点,以信号的12阶自回归谱系数为特征矢量,将其输入到各个状态连续隐马尔可夫进行训练,来实现离心泵的故障诊断。为防止数据下溢,引入前向–后向比例因子算法求其对数似然概率,并且采用K-means算法对连续隐马尔可夫进行参数初始化。在给定的观测序列中每一种模型的优化路径通过Viterbi算法实现,用Baum-Welch算法实现参数重估。最后通过2BA-6A离心泵试验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故障诊断 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 自回归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善让 徐志明 +5 位作者 王恭 卢洪波 王升龙 陈立军 李菁华 李春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66,共6页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将蒸汽动力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降低到和水冷系统的相近或更低,从而使该系统既节水又低耗:而且还可增强空冷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高环境温度时段能满发,低环境温度时段无冻害。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预测了系统的主要效果,进行了粗略的经济、社会效益估计,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新空冷系统的原理可信,技术可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冷却系统 蒸汽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逆序制冷循环 复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高温空气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佰仲 刘洪鹏 +2 位作者 刘秀 王擎 李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0-34,共5页
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到空气加热领域,研制新型高温空气加热装置。在电磁感应磁场中依靠加热装置内部感应加热件所产生的感应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在高温空气加热试验装置上,进行加热功率、空气流量、加热件初始温度对空气加热特性的影... 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到空气加热领域,研制新型高温空气加热装置。在电磁感应磁场中依靠加热装置内部感应加热件所产生的感应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在高温空气加热试验装置上,进行加热功率、空气流量、加热件初始温度对空气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感应高温空气加热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产生高温空气,空气终温可达900℃以上;通过改变电源功率或进入加热装置的空气流量,可以产生不同终温的高温空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高温空气 升温特性 加热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给煤控制逻辑在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忠旭 齐小红 +5 位作者 黄焕袍 冯健 张智 党增奎 李英魁 考志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中,应用了基于增量型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设计了具有预测功能的预给煤运算控制回路,有效解决了机炉协调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参数慢时变、迟滞与大惯性以及强耦合等问题,机组能快速响应负荷指令和压力... 在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中,应用了基于增量型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设计了具有预测功能的预给煤运算控制回路,有效解决了机炉协调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参数慢时变、迟滞与大惯性以及强耦合等问题,机组能快速响应负荷指令和压力设定值的变化,有功功率和主蒸汽压力均很快趋于稳定。工程应用的实际效果证明了该协调控制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机炉协调控制 预给煤控制逻辑 正踢 反踢 状态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普朗特类比的螺纹管内污垢分析模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巍 李冠球 +2 位作者 张政江 徐志明 李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66-70,共5页
对冷却塔中的7根铜质内螺纹管进行了传热性能污垢试验,试验中流体流速为1.07m/s,雷诺数为16000。螺纹管几何参数范围为:螺纹数18~45,螺纹角25°~45°,螺纹高0.33~0.55mm。污垢为颗粒污垢和析晶污垢的混合物,水的硬度为800mg/... 对冷却塔中的7根铜质内螺纹管进行了传热性能污垢试验,试验中流体流速为1.07m/s,雷诺数为16000。螺纹管几何参数范围为:螺纹数18~45,螺纹角25°~45°,螺纹高0.33~0.55mm。污垢为颗粒污垢和析晶污垢的混合物,水的硬度为800mg/L。引入普朗特类比法,以(Km/Kmp)/(f/fp)和(j/jp)/(f/fp)1/3作为传热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文中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内螺纹管参数的影响。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关于螺纹管的污垢热阻与传热效能的半经验函数关系式,可用于评价和预测实际状态下冷却水的结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垢热阻 普朗特类比 冷却塔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燃煤锅炉结渣特性预测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志明 文孝强 +1 位作者 孙媛媛 孙灵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13,共6页
对燃煤锅炉结渣特性建模预测并结合优化算法实现燃烧优化是降低锅炉结渣几率有效的方法。文中将煤的软化温度tST、硅铝比w(SiO2)/w(Al2O3)、碱酸比J、硅比G以及锅炉的无因次炉膛平均温度φt、无因次切圆直径φd等作为输入变量,以结渣程... 对燃煤锅炉结渣特性建模预测并结合优化算法实现燃烧优化是降低锅炉结渣几率有效的方法。文中将煤的软化温度tST、硅铝比w(SiO2)/w(Al2O3)、碱酸比J、硅比G以及锅炉的无因次炉膛平均温度φt、无因次切圆直径φd等作为输入变量,以结渣程度作为输出,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燃煤锅炉结渣预测模型。同时采用显微镜原理对惩罚参数γ和核参数σ进行寻优,快速有效地获得二者的最优组合。通过对5台锅炉结渣特性进行预测评判,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同时依据本方法及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开发了相应的预测评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 燃煤锅炉 动态指标 结渣 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发电成本-利润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丁乐群 翟绘景 +2 位作者 黄兴 任妍 黄萍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2,共4页
电煤价格变动对发电成本和利润影响极为显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此制定了煤电联动政策。实施煤电联动机制对发电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定量分析是发电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从经济核算和盈亏平衡的角度研究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火电企业... 电煤价格变动对发电成本和利润影响极为显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此制定了煤电联动政策。实施煤电联动机制对发电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定量分析是发电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从经济核算和盈亏平衡的角度研究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火电企业成本-利润的影响,进而建立影响大小的计算模型。通过典型实例计算,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不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煤价每上升1%,发电利润将下降超过3%;而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消化比例为30%),则煤价每上升1%,发电利润将下降约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成本-利润 煤电价格联动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