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莓果汁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及感官评价
1
作者 吴正鹏 王道科 +1 位作者 王墨阳 王金玲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9-215,共7页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红树莓果汁发酵生产的自动化控制,以红树莓作为原料,选用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WJL-G4作为发酵菌种制备红树莓发酵果汁。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测定红树莓发酵果汁中总糖、总酸、葡萄糖、果糖、蔗糖、...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红树莓果汁发酵生产的自动化控制,以红树莓作为原料,选用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WJL-G4作为发酵菌种制备红树莓发酵果汁。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测定红树莓发酵果汁中总糖、总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含量、pH值及酵母菌数,利用Logistic、DoseResp和Boltzman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并验证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发酵过程中的红树莓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红树莓果汁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从61.50 g/L下降至11.49 g/L,总酸含量从20.72 g/L下降至2.03 g/L,葡萄糖含量从19.87 g/L下降至0.13 g/L,果糖含量从25.13 g/L下降至0.64 g/L,柠檬酸含量从18.21 g/L下降至1.28 g/L,pH值从2.91上升至5.84,酵母菌数量从4.00×10^(6)CFU/mL增长至3.76×10^(8)CFU/mL,而蔗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酵母菌生长、总糖及总酸消耗动力学模型可用DoseResp模型拟合,pH值变化量用Logsitic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0.98,且模型验证误差<15%,能准确地描述红树莓果汁的发酵过程。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36 h时,红树莓发酵果汁感官评分最高(79.5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陆生伊萨酵母 红树莓发酵果汁 动力学模型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芽孢杆菌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温冬灼 张智 +1 位作者 魏罡 张晓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目的】筛选沼气发酵液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为沼气发酵利用和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开发提供高效菌株。【方法】利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纤维素酶活测定进行复筛,从沼气发酵池中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并结合形态学观... 【目的】筛选沼气发酵液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为沼气发酵利用和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开发提供高效菌株。【方法】利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纤维素酶活测定进行复筛,从沼气发酵池中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对菌株产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添加量进行单因素优化,以滤纸酶活为指标,并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菌株接种量、培养时间、初始pH值、温度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BBD)优化纤维素降解菌产酶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初步确定该菌株发酵产酶培养基最佳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0.75%、蛋白胨含量6%、硫酸镁添加量0.05%、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2%;产纤维素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6℃,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4%,培养时间24 h,优化后其滤纸酶活达到98.49 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约1.6倍。【结论】根据菌体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为沼气发酵利用和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开发提供了高效菌株,建议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的生产利于其在工业水平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产酶条件优化 响应面 滤纸酶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蓝莓果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佳悦 夏晓雨 +3 位作者 候艳丽 王凡予 李芳菲 郭庆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38,共7页
该研究以低温浸渍清汁发酵(LT)、热浸渍清汁发酵(HT)和常温全果发酵(T)3种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蓝莓果酒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蓝莓果酒发酵期间理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蓝莓果酒的颜色参数(L*值、a*值、b*值)、总酸... 该研究以低温浸渍清汁发酵(LT)、热浸渍清汁发酵(HT)和常温全果发酵(T)3种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蓝莓果酒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蓝莓果酒发酵期间理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蓝莓果酒的颜色参数(L*值、a*值、b*值)、总酸、花色苷、总酚与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糖含量呈快速下降趋势,酒精度呈上升趋势;抗氧化能力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发酵结束时,LT组蓝莓果酒品质较佳,其颜色参数(L*值、a*值、b*值)、总酸、花色苷、总酚与总黄酮、原花青素、pH值及酒精度分别为(3.43、22、3.45)、8 g/L、0.37 g/L、3.66 g/L、3.50 g/L、0.44 g/L、3.54、10.89%vol。其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4、87%、65%。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和原花青素与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酒 浸渍发酵 理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雪薇 李德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1,170,共10页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松的松针、松塔、松壳中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分析比较了3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松针、松塔、松壳精油分别检测出28、46、21种成分,其中松针和松塔精油以萜类为主,而松壳精油以酮类为主。3种不同部位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更佳,但松针精油的抑制效果比其他两种抑制效果更强。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3.2、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3.2、6.4、12.5μL/mL;松塔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12.5μL/mL;松壳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2.5、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6.4μL/mL。【结论】红松不同部位的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亦不同,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精油 成分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