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人”——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经纬 姜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的解放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的关怀和大爱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都可以概括为&qu...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的解放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的关怀和大爱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都可以概括为"爱人"二字,二者在理论、实践、理想目标上具有共通性。因此,从爱人入手,可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只有在促进二者的融通互补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人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汪金英 关春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28,共5页
从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出发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解决途径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中的一道视野开阔、方兴未艾的理论景观。就此项研究的开始时间、成果贡献及社会影响力来看,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相关学者处在引... 从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出发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解决途径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中的一道视野开阔、方兴未艾的理论景观。就此项研究的开始时间、成果贡献及社会影响力来看,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相关学者处在引领学术动态的前沿地位。他们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精神实质、核心论域、价值关怀的深刻把握和准确界定。但注重政治经济分析的传统学派和偏重心理机制分析的新学派各执一端的思路分野,又使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批判维度和意识形态批判维度处于彼此疏离的紧张状态,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如何汇流等诸多重要的生态哲学问题还远未得到充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共产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中国化进程比较研究——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为例
3
作者 王世波 邹佰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2,共6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主要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主要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价值、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等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中国化进程的区别,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四重意蕴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经伟 任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90-91,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意蕴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结合点。我们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新时代的国情、当代人的实践、中华传统文化、全球化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拓展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意蕴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结合点。我们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新时代的国情、当代人的实践、中华传统文化、全球化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前进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逻辑与风险防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汉杰 麦心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变量。考察数字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逻辑建构与技术风险并存的现象。从关系域、问题域中把握数字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延异互构、属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变量。考察数字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逻辑建构与技术风险并存的现象。从关系域、问题域中把握数字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延异互构、属性对接、价值耦合的内在逻辑,从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基础、弥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落差”、推动数字技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程等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的内嵌与整合,解析数字技术有效衔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直击数字技术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应然与实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赋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耦合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漱溟的“哲学人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收
6
作者 李丹丹 柴文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6,共7页
梁漱溟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学术人格的思想家,但并不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他的思想没有变化。事实上,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从批判到认同的过程,基本立场和态度变化很大。梁漱溟的"哲学人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接... 梁漱溟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学术人格的思想家,但并不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他的思想没有变化。事实上,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从批判到认同的过程,基本立场和态度变化很大。梁漱溟的"哲学人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接受、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找到了历史唯物论的坚实基础,提升了理论的高度,加强了学理的深度。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收尽管有工具化的倾向,但出自于内心的真诚。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认识梁漱溟"哲学人学"乃至他的学术人格和思想原貌,推进现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哲学人学”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文本解读
7
作者 邹佰峰 李龙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0,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学说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以价值视角审视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人的维度、历史维度、世界维度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文本进行解读,主要得出如下认识:从人与...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学说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以价值视角审视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人的维度、历史维度、世界维度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文本进行解读,主要得出如下认识:从人与社会主义关系角度出发,社会主义在不断实现和满足人的需求方面,体现的是对人终极关怀的目标价值;从社会主义与历史关系角度出发,社会主义作为历史的最新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历史和自身的发展,体现的是代表历史进步特征的历史价值;从社会主义与世界的关系角度出发,社会主义必然以其自身发展进步引领世界的发展进步,体现的是面向世界的借鉴和启示价值。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三重维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价值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 世界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格理论对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8
作者 刘经伟 袁名松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从改革实践中逐渐把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汲取了改革中各种经验,将实践层面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作为具有影响力的价格理论之一,它植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格理论内部,后者表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从改革实践中逐渐把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汲取了改革中各种经验,将实践层面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作为具有影响力的价格理论之一,它植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格理论内部,后者表征了前者中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格理论 生产价格理论 继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邹佰峰 刘经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6,共6页
代际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是在对当时和以往的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并且形成了一个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紧密相关的逻辑体系,具有批判性、实践性、历史性... 代际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是在对当时和以往的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并且形成了一个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紧密相关的逻辑体系,具有批判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代际公平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代际公平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彦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大环境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脱节的现象;爱国主义教育忽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特殊性;形式化问题突出,实效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包括: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大学生 跨境办学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学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玄凌 刘经纬 许张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481-6483,共3页
以动物学科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动物学科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合理的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旨在培养新时期实用型创业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 农林院校 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生态系统对林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颖 聂英男 刘甜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3-57,共5页
以22个大学生创业公司为案例样本,探讨产生大学生创业公司高、非高创业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产生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网络+政策""网络+文化+支持"两种模式,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 以22个大学生创业公司为案例样本,探讨产生大学生创业公司高、非高创业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产生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网络+政策""网络+文化+支持"两种模式,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效应;产生非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即同时缺乏教育、政策生态或同时缺乏教育、文化生态,缺乏创业教育生态对产生非高创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产生高、非高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说明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从正反两方面出发重塑创业生态系统,帮助更多大学生创业公司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大学生创业 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绩效 PLS-fsQC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3
作者 谢金迪 陈文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4-66,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思想的提出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代社会公平观念根源于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关系;生产力高度发展与消除私有制是实现理想化社会公平的历史前提;非均衡发展是最终达到完整性社会公...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思想的提出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代社会公平观念根源于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关系;生产力高度发展与消除私有制是实现理想化社会公平的历史前提;非均衡发展是最终达到完整性社会公平的一般道路;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是促进现实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这些宝贵思想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公平思想 商品交换 非均衡发展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探析
14
作者 刘经纬 王俊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23-26,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对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和相对性;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公平的实质是实现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公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琳 吴云飞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以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3层次评价模型,划分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4个维度,确定影响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的17个指标因素,并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东北地区林业... 以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3层次评价模型,划分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4个维度,确定影响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的17个指标因素,并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上处于“中等”且偏“良好”和“优秀”的水平(占总隶属度的0.9)。根据研究结果对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及其未来发展提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1)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发展;2)优化政策管理,健全监督制度;3)加强生态教育,推动民生发展;4)促进产业融合,坚持生态富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林业生态建设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林业治理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对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佰峰 李龙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3,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主要是以“现实的人”、“自由的人”、“人的实践”三个方面为靶向,深入揭示人的本质内涵,得出...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主要是以“现实的人”、“自由的人”、“人的实践”三个方面为靶向,深入揭示人的本质内涵,得出关于人的认识的科学结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立场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从作为“现实的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人民群众、作为“现实的人”价值追求的“人民共享”和作为“现实的人”实现途径的“人民奋斗”三个维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人”思想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恩格斯 现实的人 自由的人 人的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重构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佰峰 张小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对黑龙江省4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通过... 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对黑龙江省4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通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打造校园文化自信氛围、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自信、全方位凝聚文化自信的主体力量、创新形式多样的文化接受方式,以此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 大学生 路径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劳动理论可以解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光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5,共8页
哈特和奈格里将非物质劳动直接等同于抽象劳动,用非物质劳动力与资本的对抗和分离关系替代劳动力与资本的交换关系,以劳动力价值无法量化为由解构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他们认为非物质劳动霸权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彻底失... 哈特和奈格里将非物质劳动直接等同于抽象劳动,用非物质劳动力与资本的对抗和分离关系替代劳动力与资本的交换关系,以劳动力价值无法量化为由解构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他们认为非物质劳动霸权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彻底失效。但实际上,非物质劳动既不是抽象劳动,也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更没有因为劳动力价值无法量化而解构剩余价值的历史唯物主义量化标准。非物质劳动最大的缺陷是只强调非物质劳动的主体性,而忽略其社会关系性。从这一点来看,非物质劳动霸权的确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只不过是信息化时代劳动方式的新变化而已。脱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物质劳动只能是一个带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抽象概念。因此,用非物质劳动解构剩余价值理论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劳动 劳动力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解构剩余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学意涵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彦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9,共7页
国内外绿色理论关于马克思自然观的研究存在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读,把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当作人类社会的一般现象,指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缺乏生态意识。实际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最深刻的描述,造成生态危... 国内外绿色理论关于马克思自然观的研究存在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读,把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当作人类社会的一般现象,指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缺乏生态意识。实际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最深刻的描述,造成生态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不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制定自己的价值理论过程中提出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透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过程。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性维度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内在一致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态学 生态文明 三大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探究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的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越芬 宋天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0,共5页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批判贯穿了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及其转向,在《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重大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以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后,...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批判贯穿了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及其转向,在《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重大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以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后,将宗教问题的根源指向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分析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逐渐将宗教、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指向了物质生产,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宗教问题归纳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范畴中。简言之,马克思宗教批判伴随着唯物史观形成的过程,重新考察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能够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宗教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