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中信 王学君 《野生动物》 1989年第5期3-5,13,共4页
无线电追踪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中一项革命性突破。目前在野生动物研究的很多领域中都应用这种技术。如对动物的领域、迁徙、行为、生理等研究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很难说这项技术是谁发明的,但最早见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应用在陆栖... 无线电追踪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中一项革命性突破。目前在野生动物研究的很多领域中都应用这种技术。如对动物的领域、迁徙、行为、生理等研究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很难说这项技术是谁发明的,但最早见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应用在陆栖脊椎动物身上,以后在海洋哺乳动物以及其他动物类群、鱼、两栖、爬行也应用这项技术,目前在测定动物体温、心率和其他生理指标也已运用这项技术。无线电追踪技术是利用无线电遥测仪器。主要包括二大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发射仪器通常以颈圈或其他工具附在动物身体上。接收部分包括天线和接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遥测 海洋哺乳动物 追踪技术 动物研究 陆栖 动物类群 动物身体 部分和 活动范围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草食动物营养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化鹏 李枫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1年第2期45-50,共6页
草食动物营养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边缘学科。草食动物种群和其环境中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构成这一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食物选择、食物营养质量评价、能量分配、营养适应对策、利用资源的行为和营养容纳量是这一学科的主要... 草食动物营养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边缘学科。草食动物种群和其环境中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构成这一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食物选择、食物营养质量评价、能量分配、营养适应对策、利用资源的行为和营养容纳量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草 野生动物 营养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园猫科动物狮弓蛔虫的调查与驱虫 被引量:4
3
作者 车丽美 罗维莉 +2 位作者 梅全林 李枝 赵淑琴 《特产研究》 1990年第4期4-4,6,共2页
对哈尔滨市动物园猫科野生动物感染狮弓蛔线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药物驱虫试验。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粪检,对粪检虫卵阳性者,选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驱虫。结果表明:在9种动物中有7种被感染,感染率达77.8%。22只试验动物中有16只被感... 对哈尔滨市动物园猫科野生动物感染狮弓蛔线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药物驱虫试验。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粪检,对粪检虫卵阳性者,选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驱虫。结果表明:在9种动物中有7种被感染,感染率达77.8%。22只试验动物中有16只被感染,感染率达73%。证明狮弓蛔虫在园林猫科动物体内存在,且感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科 动物 狮弓蛔虫 调查 驱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当年枝的直径与长度和干重的相关关系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陈化鹏 谢绪昌 《野生动物》 1992年第2期16-18,共3页
估计有蹄类饲料植物的可利用性(availability)和它们对饲料植物的利用量是有蹄类生境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进行这些估计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从较早使用的目测法(Aldous,1944)到剪枝称重法(Rutherfold,1979)。前者的准确性差,满足不了精... 估计有蹄类饲料植物的可利用性(availability)和它们对饲料植物的利用量是有蹄类生境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进行这些估计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从较早使用的目测法(Aldous,1944)到剪枝称重法(Rutherfold,1979)。前者的准确性差,满足不了精细管理的要求,后者虽准确性好,但费时费力。因此许多研究者通过植物当年枝的直径与长度和干重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来进行上述两方面的估计。无疑,植物当年枝的直径与长度和干重的相关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植物 当年枝 直径 长度 干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旗泡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丹 于洪贤 +2 位作者 宋连发 李德明 柴方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58,共9页
红旗泡是松嫩平原上的水草型湖泊,1972年由引嫩干渠补入嫩江水,使其成为大庆市主要水源地和渔业基地。该湖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大,覆盖近1/2的水面。本文分析了芦苇,狭叶香蒲和稗等单优群落的结构与分布,并统计了混合群落的数... 红旗泡是松嫩平原上的水草型湖泊,1972年由引嫩干渠补入嫩江水,使其成为大庆市主要水源地和渔业基地。该湖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大,覆盖近1/2的水面。本文分析了芦苇,狭叶香蒲和稗等单优群落的结构与分布,并统计了混合群落的数量特征。随着油田开发,大庆地区的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红旗泡水生植物资源丰富且其具清除油污、吸附重金属和沉降悬浮物等净化功能,故使其成为大庆地区水质最好和鱼产量最高的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泡 水生植物 群落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岭林区马鹿和狍冬季营养对策的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化鹏 萧前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9-354,共6页
马鹿和狍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各种植物的比例明显不同。马鹿的主要食物为杨、桦、柳、紫椴,狍为桦、紫椴、杨,与抱相比,马鹿对木本植物有更强的选择性。马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 马鹿和狍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各种植物的比例明显不同。马鹿的主要食物为杨、桦、柳、紫椴,狍为桦、紫椴、杨,与抱相比,马鹿对木本植物有更强的选择性。马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狍则不存在这种关系。马鹿食物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低于狍,可消化干物质的含量高于狍。两种动物食物生态位有一定重叠,马鹿食物生态位的宽度在整个冬季大于狍。狍在冬季可能通过不同于传统理论预测的途径来获取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营养对策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脂滴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玉堂 秦鹏春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82-387,共6页
应用电镜及光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水貂卵巢內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脂滴进行了研究。在水貂卵母细胞中,脂滴的形成是卵母细胞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在生长早期,卵母细胞中脂滴分散在皮质与核之间的胞质中,且脂滴的染色较深,在晚期阶段,脂... 应用电镜及光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水貂卵巢內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脂滴进行了研究。在水貂卵母细胞中,脂滴的形成是卵母细胞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在生长早期,卵母细胞中脂滴分散在皮质与核之间的胞质中,且脂滴的染色较深,在晚期阶段,脂滴明显增大,聚集到一起,染色变浅。经油红O和酸性氧化苏木素染色证明,在卵泡腔形成之前,脂滴主要是由中性脂肪和磷脂组成,在卵泡腔形成之后,脂滴成分主要是中性脂肪,磷脂消失。实验结果表明,脂滴可能是来自于相对静止期卵母细胞中分布的黑色嗜锇颗粒(直径约0.38μm),经过脂质的不断蓄积而形成脂滴。脂滴量特别多是水貂成熟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卵母细胞 脂滴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鹭迁徙的环志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晓民 马逸清 +1 位作者 马勇 高中信 《野生动物》 1989年第6期51-53,共3页
苍鹭(Ardea Cinerea Linnaeus)是属于鹳形目鹭科的常见涉禽,是典型的沼生鸟类。1985年至1986年,我们在牡丹江鹭岛对其进行了环志迁徙研究。我们共环志雏鸟100只(1985年环志87只1986年环志13只)除4只死亡外,其余全部迁离鹭岛。至1988年底... 苍鹭(Ardea Cinerea Linnaeus)是属于鹳形目鹭科的常见涉禽,是典型的沼生鸟类。1985年至1986年,我们在牡丹江鹭岛对其进行了环志迁徙研究。我们共环志雏鸟100只(1985年环志87只1986年环志13只)除4只死亡外,其余全部迁离鹭岛。至1988年底,共回收脚环8只(其中4只在鹭岛回收。回收率达8%)。从回收信息得知,苍鹭越冬迁徙可远达海南省,迁徙路程达3000公里以上,为我国环志鸟类迁徙最远记录。为我国鸟类环志迁徙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鹭 环志 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狸獭屠体脂肪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兴淮 邹琦 +3 位作者 王令刚 杨友梅 郑琳 张友然 《野生动物》 1993年第1期43-45,共3页
狸獭(Myocasror coypus)又名沼狸、海狸鼠,英名为Nutria,俄名,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啮齿目、(?)科,原分布于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等地。由于狸獭为草食性毛皮兽,毛皮结实美观耐用,且具有耐粗饲、繁殖力强(1只成年雌兽2年可产25... 狸獭(Myocasror coypus)又名沼狸、海狸鼠,英名为Nutria,俄名,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啮齿目、(?)科,原分布于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等地。由于狸獭为草食性毛皮兽,毛皮结实美观耐用,且具有耐粗饲、繁殖力强(1只成年雌兽2年可产25—30只)、饲料易获得、饲养成本低的特点,因此,近几十年来已引种扩散到德国、波兰、捷克、罗马尼亚、苏联、朝鲜、中国等许多欧、亚国家进行人工驯养繁殖。还培育出了毛色艳丽的多种彩色狸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狸獭 屠体 脂肪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粪堆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建章 常弘 盂宪林 《野生动物》 1989年第6期6-12,共7页
在1984年1月—2月和1985年5月,我们研究了黑龙江省带岭地区东方红林场马鹿粪堆频率分布型,通过野外观察数据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在调查1577公顷的区域内,认为至少需要系统抽样720个样方,才能满足调查要求。
关键词 分布型 东方红林场 负二项分布 野外观察 样方 数据分析 排粪次数 奈曼 白尾鹿 母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兽类分布名录(一)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玉玺 张淑云 《野生动物》 1993年第2期12-17,共6页
兽类在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类群,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兽类名录。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在兽类学教学与科研中积累的资料和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国兽类分布名录》,本刊拟分3期刊出,可供教学、科研和... 兽类在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类群,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兽类名录。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在兽类学教学与科研中积累的资料和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国兽类分布名录》,本刊拟分3期刊出,可供教学、科研和有关部门参考,并希望读者修正、补充,以便日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分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狸人工受精技术研究简报 被引量:9
12
作者 孔庆松 刘志平 +1 位作者 方健 张宪宁 《野生动物》 1991年第2期27-27,共1页
狐狸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是在1989—1990年的两个繁殖季节中进行的。研究内容包括:采精技术、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保存,发情鉴定和使用发情测定仪确定输精时间的技术及子宫内输精技术。现将所获得的结果作一简略报导。手按摩法采精和... 狐狸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是在1989—1990年的两个繁殖季节中进行的。研究内容包括:采精技术、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保存,发情鉴定和使用发情测定仪确定输精时间的技术及子宫内输精技术。现将所获得的结果作一简略报导。手按摩法采精和电剌激法采精的试验结果表明:手按摩法采精比电剌激法采精实用。电刺激法采精的竖阳电压为8—10伏特之间,射精电压为12—16伏特之间,此法需保定,操作费时,电刺激使动物表现强烈的抽搐和痛苦,且精液易受尿液的污染。手按摩法简单省时,对兰狐采精可以在无需保定情况下一人操作,对银狐需两个人操作。迅速者可在1—2分钟内完成采精工作。对53只银狐用手按摩法采精134次,成功120次,成功率89.5%,对42只兰狐手按摩法采精182次,成功15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狸 人工授精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狸人工授精的研究——新鲜精液子宫内输精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孔庆松 刘志平 +1 位作者 方健 张宪宁 《野生动物》 1992年第4期32-35,共4页
本文报道了狐狸人工授精研究的初步结果。对43只银狐种公狐用手指按摩法采精109次,成功率为89.9%;对12只兰狐种公狐用同样方法采精98次,成功率为82.7%。人工输精日期由发情检测器决定。在阴道电阻值从峰值下降的第一天进行第一次输精... 本文报道了狐狸人工授精研究的初步结果。对43只银狐种公狐用手指按摩法采精109次,成功率为89.9%;对12只兰狐种公狐用同样方法采精98次,成功率为82.7%。人工输精日期由发情检测器决定。在阴道电阻值从峰值下降的第一天进行第一次输精。七只母狐连续2—3d每天用新鲜精液进行子宫内人工输精一次,所有母狐均妊娠并产仔,平均胎产仔数为7.85只。输银狐新鲜精液的两只母银狐的胎产仔数分别为8只和7只。输银狐新鲜精液的两只母兰狐分别产下1只和14只属间杂种狐仔(称兰霜狐)。第一次输银狐新鲜精液,然后第二、三次输入兰狐新鲜精液的两只母兰狐分别产下12只和10只兰狐仔狐。第一次输兰狐新鲜精液,第二、三次输入银狐新鲜精液的一只母兰狐产下3只杂种仔狐(兰霜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狸 人工授精 子宫 输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健康马鹿鼻道分离的多杀巴氏杆菌的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育平 林逢生 王永林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6期7-8,共2页
从10头健康马鹿鼻道内容物及死于巴氏杆菌病梅花鹿体内分离出2株多杀巴氏杆菌.该菌荚膜抗原属B型.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对鹿可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明显的出血性败血症病理变化。
关键词 马鹿 多杀性 巴氏杆菌病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狐、狗獾、貉的野外活动痕迹及识别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竞波 《野生动物》 1991年第3期18-21,43,共5页
赤狐(Vulpes vulpes)、狗獾(Melesmele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东北地区的常见中型兽类,在黑龙江省共同分布在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沿岸,以及皖达山脉、松嫩平原等地,由于其活动习性和活动地点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少地区... 赤狐(Vulpes vulpes)、狗獾(Melesmele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东北地区的常见中型兽类,在黑龙江省共同分布在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沿岸,以及皖达山脉、松嫩平原等地,由于其活动习性和活动地点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少地区常同时有3种兽类的出没,野外足迹、洞穴等的鉴别往往容易混淆。因而若能正确地加以识别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狗獾 足迹 识别 痕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狐皮肤的显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玉堂 张冠相 王立新 《野生动物》 1993年第2期33-35,共3页
北极狐(Alopes lagopus)又称蓝狐,犬科食肉性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和接近北冰洋地带。目前有许多同家从事北极狐的人工饲养。北极狐的皮板质薄而结实,富有弹性,且绒毛稠密丰厚,针毛挺拨柔软,是制裘工业的高档原料。... 北极狐(Alopes lagopus)又称蓝狐,犬科食肉性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和接近北冰洋地带。目前有许多同家从事北极狐的人工饲养。北极狐的皮板质薄而结实,富有弹性,且绒毛稠密丰厚,针毛挺拨柔软,是制裘工业的高档原料。北极狐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毛皮动物。关于其皮肤组织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它进行了研究观察。材料与方法研究材料于1990年12月取自成熟北极狐雌雄各6头的背中部皮肤,并同时取得腹部等其它9个部位的皮肤作对照,分别用10%福尔马林和Bouin氐液二种方法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狐 皮肤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umala病毒核酸探针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华育平 王永林 《野生动物》 1993年第2期36-38,32,共4页
依据已知的病毒核酸序列,采用异羟基毛地黄毒脱氧三磷酸尿苷(DIG-UTP)加尾方法进行标记,制备了针对Puumala病毒核酸M和S片段的20个核酸探针,对属于Puumala病毒的CG18-20和Hallnas两个毒株的细胞培养RNA提取物进行测定,其探针具有良好的... 依据已知的病毒核酸序列,采用异羟基毛地黄毒脱氧三磷酸尿苷(DIG-UTP)加尾方法进行标记,制备了针对Puumala病毒核酸M和S片段的20个核酸探针,对属于Puumala病毒的CG18-20和Hallnas两个毒株的细胞培养RNA提取物进行测定,其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RNA含量为15ng时仍可显示出明显的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umala病毒 核酸探针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狸华枝睾吸虫病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
18
作者 王永林 林逢生 +3 位作者 华育平 赵淑琴 梅全林 车丽美 《甘肃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10,共2页
本文通过大体解剖和石蜡切片观察了华枝睾吸虫病狐狸的肝脏变化,并进行了应用吡喹酮驱虫试验的比较观察.发现虫体寄生于胆囊及肝各级胆管中.肝脏发生严重的脂肪变性、颗粒变性及坏死;结缔组织剧烈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吡喹酮驱虫后的狐肝... 本文通过大体解剖和石蜡切片观察了华枝睾吸虫病狐狸的肝脏变化,并进行了应用吡喹酮驱虫试验的比较观察.发现虫体寄生于胆囊及肝各级胆管中.肝脏发生严重的脂肪变性、颗粒变性及坏死;结缔组织剧烈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吡喹酮驱虫后的狐肝虫体消失;肝脏变性、坏死变化明显减轻,但结缔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变化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狸 华枝睾吸虫病 肝脏 病理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熊结核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报告
19
作者 王永林 梅全林 +2 位作者 华育平 林逢生 赵淑琴 《辽宁畜牧兽医》 1991年第2期20-21,共2页
黑龙江省山河熊类实验场一头2岁母棕熊于1990年1月患病,逐渐消瘦,颈下部及左前肢跖外侧各有一处肿胀,被毛脱落,中心皮肤破溃,有少量稀水样物不断流出.精神及食欲未见异常5月19日死亡.据病理学检验结果,确诊为棕熊结核病.现将病理形态学... 黑龙江省山河熊类实验场一头2岁母棕熊于1990年1月患病,逐渐消瘦,颈下部及左前肢跖外侧各有一处肿胀,被毛脱落,中心皮肤破溃,有少量稀水样物不断流出.精神及食欲未见异常5月19日死亡.据病理学检验结果,确诊为棕熊结核病.现将病理形态学变化报告如下. 一、病理解剖学变化尸体极度消瘦,被毛粗刚.颈下部及左前肢跖外侧见有上述肿胀.剥皮及剖开胸腹腔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熊 结核病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弓蛔线虫(TOXASCARISLEONINA)的形态学研究
20
作者 车丽美 罗维莉 +4 位作者 刘文国 梅全林 李枝 赵淑琴 焦艳芬 《野生动物》 1989年第6期86-90,共5页
本文对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虫体及其虫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形态学研究。本项研究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猫科动物进行粪检,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驱虫,对获得的虫体及其虫卵分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形态... 本文对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虫体及其虫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形态学研究。本项研究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猫科动物进行粪检,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驱虫,对获得的虫体及其虫卵分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电子透射显微镜对获得的狮弓蛔虫虫体及虫卵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发现了一些过去未知的结构:(1)卵黄膜的超显微结构(2)细齿形态与排列方式(3)雄虫的尾感器(4)雄虫肛门前缘的乳头状突起(5)唇尖部的口孔与唇片的连接方式和部位(6)生殖乳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弓蛔线虫 虫卵 印黄膜 细齿 唇片 肛前乳突 生殖乳突 生殖孔 雄虫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