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以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平爱红 苏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151-13153,共3页
从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念,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科研发展紧密相连,重视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改为三级考核模式,鼓励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做了有... 从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念,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科研发展紧密相连,重视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改为三级考核模式,鼓励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做了有效地探索与实践,旨在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能力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组态路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邹玉友 袁欢 +1 位作者 孔蓝蓝 田国双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采用NCA与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林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多维因素协同联动的结果;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采用NCA与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林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多维因素协同联动的结果;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联动型、“以数字人才为主导的数字基础”驱动型、“数字基础-产业数字化”均衡型以及“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化”推动型等4条路径,数字人才基础是驱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其中数字经济各要素协同联动对东部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突出,数字产业化对中西部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显著。据此,建议各地区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禀赋条件,夯实数字基础和数字产业要素投入,推动跨地域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并加大林业数字创新型人才供给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组态分析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对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洪革 赵梦涵 张少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221,共15页
【目的】探究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对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国有林管理政策、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0—2021年东北国有林区87家国有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林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多期双... 【目的】探究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对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国有林管理政策、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0—2021年东北国有林区87家国有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林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多期DID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模型)和中介机制检验模型,量化分析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对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东北国有林区87家国有森工企业林业新质生产力指数从2010年的0.0558升至2021年的0.0907,基本保持增长趋势;2)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对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对不同森工集团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在内蒙古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在伊春森工集团因管理体制变动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4)环境信息披露度以及资源优化与效率提升是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推动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主要途径。【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林业新质生产力,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差异化政策,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度,推动资源优化与效率提升,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管理体制转型 林业新质生产力 环境信息披露度 资源优化与效率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估——以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为例
4
作者 黄显乔 李敬烨 +2 位作者 吴家欣 任月 曹玉昆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23,共15页
【目的】针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发展理论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的错位,尝试提出一个可观测的概念框架,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否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 【目的】针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发展理论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的错位,尝试提出一个可观测的概念框架,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否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方法】优化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ArcGIS、当量因子、Super-SBM模型、Super-Malmquist指数以及变异系数等技术和方法,测算重点国有林区87个森工林业局2003—2020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这一林业高质量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结果】1)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资产价值流量巨大,主要由森林支持调节服务价值构成,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截至2020年,支持调节服务价值量为7283.4亿元,供给服务价值量为460.6亿元,文化服务价值量为377.0亿元;然而,森林生态产品产值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20年减至98.7亿元。2)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较低,林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没有完全实现,2003—2020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仅0.39,每年能够达到有效水平的林业局数量低于整域的25%。按区域分,吉林森工集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最高,均值为0.63;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最低,均值为0.32。3)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结果发现,2003—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25,技术进步指数均值为1.042,技术进步引发的创新效应是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增长的主要源泉。4)不同森工集团的效率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加,价值实现效率数值差距随着时间发展不断扩大,2009年整体变异系数最小为0.81,2020年最大为1.38。区域发展不协调,相较其他林业局,吉林森工集团下属林业局率先迈进林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结论】重点国有林区通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厚植生态资本作为关键要素,贯彻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林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然而,生态资本产出弹性水平低、区域间发展差距大以及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低,依然是制约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地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以克服。本研究结果可为贯彻“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战略导向、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观测的概念框架与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重点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姜钰 程云珂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807,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样本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模型、CRITIC客观赋权法和莫兰指数实证分析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变,并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样本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模型、CRITIC客观赋权法和莫兰指数实证分析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变,并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整体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水平偏低,呈不断波动、缓慢发展状态;空间上,中国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集聚程度有所降低,但并不显著,呈现出相对稳定地“南高-北低”空间格局;在障碍因子诊断中发现,生态敏感性、资源压力、社会压力、产业结构是阻碍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建议从提高森林供给能力、持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三方面提高林业“生态-经济”系统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经济”系统 系统韧性 模糊物元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成长规律及创新人才成长特征的调查与分析——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洪革 曹玉昆 李微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28,共4页
文章基于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问卷调查数据,探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成长规律和该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特征,发现与普通学生相比,优秀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更加清楚,并倾向于读研深造,具有从事科研创新的潜质。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成长规律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时空演变与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柯水发 万深玮 +1 位作者 孔凡斌 朱洪革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13,共15页
【目的】基于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构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捕捉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缓解当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首先,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 【目的】基于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构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捕捉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缓解当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首先,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12—2020年共9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三级指标赋权,测算中国及各地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综合情况以及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其次,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捕捉全国及各地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再次,使用Dagum基尼系数计算并分解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在区域间的差异及其贡献率,同时借助Moran’s I检验各省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后,应用障碍因子识别方法找出阻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排名前3位的因素。【结果】1)在样本期内,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不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较为明显;2)全国及各地区内和地区间,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基尼系数变化均处于波动中上升状态,且各省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聚集特征;3)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受单位林业劳动生产率、新兴新质林业产业产值占比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素制约。【结论】未来,应完善新型林业劳动者所需的培训体系,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调整新型林业劳动资料所需的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升级;优化新型林业劳动对象所需的政策体系,打通价值转化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林业产业 形成逻辑 时空演变 障碍因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林区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模式探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丹 曹玉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085-1087,共3页
通过分析东北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社区林业发展模式,提出通过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产业模式,并给出我国东北地区通过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分别从政府扶持、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科技指导、网络平台打造、... 通过分析东北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社区林业发展模式,提出通过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产业模式,并给出我国东北地区通过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分别从政府扶持、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科技指导、网络平台打造、灾害防治等角度探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社区林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碳效率的多维空间效应及区域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洁华 王明晖 +1 位作者 孙喆 蔡秀亭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9-547,共9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数字经济对碳效率的空间效应对于我国区域间协同治理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数字经济对碳效率的空间效应对于我国区域间协同治理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利用三阶段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对碳效率进行测算,然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效率的多维空间效应,最后进行区域异质性和均等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我国整体碳效率水平较低,东部地区碳效率为0.580,比中部、西部地区分别高0.162和0.302,且各区域均呈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②数字经济对碳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的52.17%。在多维度视角下,数字科技创新、产业数字融合和数字产业规模对碳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环境对碳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③数字经济对碳效率的空间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碳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更明显。数字经济可以缩小碳效率差距,这种影响不只局限于本地,对邻地的碳效率差距也有改善。据此,我国应继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数字科技创新、产业数字融合和数字产业规模的构建要增质提效,夯实数字经济提升碳效率的多维空间效应;同时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政府应建立有助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作用,以期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效率 多维空间效应 区域异质性 均等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新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花 王玉芳 +1 位作者 李静 袁丽虹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12期85-86,共2页
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的分析,从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构建"自主———互动"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高等学校农林... 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的分析,从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构建"自主———互动"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 原创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因素分析
11
作者 姜钰 王一童 +2 位作者 郑文欣 吉静一 刘雨萌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6,195,共9页
基于对2005—2021年东北三省及36个地级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碳排放量的计算,构建碳足迹模型,分析碳吸收、碳排放与碳足迹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莫兰指数及ArcGIS 10.8分析东北三省及其地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空间相关性;采用LMDI... 基于对2005—2021年东北三省及36个地级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碳排放量的计算,构建碳足迹模型,分析碳吸收、碳排放与碳足迹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莫兰指数及ArcGIS 10.8分析东北三省及其地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空间相关性;采用LMDI模型对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论如下:(1)从时间上看,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碳吸收量与单位面积碳吸收强度均呈先下降后波动式上升的态势。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从空间上看,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与碳排放量均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2)2005—2021年,东北三省的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在时间上呈现波动性上升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全年呈现正相关,且局域空间自相关的显著区域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3)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规模是影响碳足迹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前者表现为负向驱动作用,其提高对碳足迹呈抑制效应;后者则表现为正向驱动因素,其扩大对碳足迹呈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PVAR模型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
12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1 位作者 王明晖 蔡秀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8,共11页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碳排放效率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住居民满意度的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局为例
13
作者 秦会艳 王珂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95-206,共12页
原住居民是国家公园建立过程中受显著影响的群体之一,其满意度是衡量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政策成效的重要指标。从原住居民满意度视角出发建立一个涵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 原住居民是国家公园建立过程中受显著影响的群体之一,其满意度是衡量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政策成效的重要指标。从原住居民满意度视角出发建立一个涵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局生态补偿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局的总体绩效评价得分为3.424,对照等级标准生态补偿绩效为良好水平。其中,生态绩效与社会绩效等级为良好,经济绩效等级为一般,尤其是在野生动物救护体系、补偿金及时性方面存在发展瓶颈;当地农户的评价得分为3.239,林场职工的评价得分为3.370,不同原住居民类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绩效差异不显著。需注重在生态补偿政策中加强经济效益的提升,以提高其整体效益。同时应根据原住居民的特性优化虎豹公园的建设,协调公园发展与居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生态补偿措施的实施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生态补偿 绩效评价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驱动农业经济韧性提升: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聂书承 王桂霞 钟凤英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且主要是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产生赋能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基建可以通过促进农业...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且主要是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产生赋能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基建可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渠道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中部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网络效应。据此,建议积极推动技术接入和信息共享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农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发展新业态,逐步强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产业结构 网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少鹏 付瑶 +1 位作者 朱洪革 赵梦涵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5,共13页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效率驱动测度(EBM)模型测算林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与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传导作用;3)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内蒙古森工集团、企业规模较小以及森林面积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通过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其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应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的财政投入,制定更为精细化的差异化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需求,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率,以加速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培育,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 重点国有林区 林业新质生产力 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敏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6,共6页
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显著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 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显著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三大地区本地与邻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赋能作用,但对中西部地区本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高于邻近地区;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呈现“东部>中西部”的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金融释放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
17
作者 李洪敏 张雨晨 田刚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6,共12页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新质生产力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新质生产力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西部、资源富裕型和资源利用型地区,新质生产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林业产业集聚和林业技术创新间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且林业产业集聚的中介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据此,建议加大技术研发与数字化建设投入,促进林业生产要素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跨地域合作交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林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18
作者 孙冬梅 那守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7,共8页
随着旅游业在碳减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评价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成为当前研究重点。论文以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影响因素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活动角度筛选并构建了评价体系,以黑龙江... 随着旅游业在碳减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评价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成为当前研究重点。论文以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影响因素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活动角度筛选并构建了评价体系,以黑龙江省为实证对象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确认权重,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动态评价2016—2022年黑龙江省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结果表明:对提升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能源利用效率,制度层面管理水平的提升会更有利于碳排放管理;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终维持在“较好”水平;受经济及区位发展条件所限多数指标水平处于中间区段,“较差”水平集中于制度层面的管控和资金投入,“一般”和“较好”水平集中于技术层面。研究结果可以为地区衡量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 技术层面 制度层面 AHP-熵值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31省份面板数据的证据
19
作者 刘昱嘉 李微 《农业展望》 2025年第4期21-34,共14页
本研究在理论探究和假设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2012—2022年全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与农业之间的... 本研究在理论探究和假设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2012—2022年全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同时,通过各省数字经济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描述性分析以及门槛效应等相关性分析及检验,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五大新发展理念出发,深层剖析影响农业高质量增长的相关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发挥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大中介效能,即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门槛效应逐渐增强。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针对地区差异实施差异化数字农业发展策略;第二,强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作用,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第三,应对门槛效应,分阶段动态调整数字政策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隋缘 《热带农业工程》 2022年第6期98-100,共3页
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分析当下部分地区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状况,从产业结构优化、大数据平台搭建、现代化农业生态健全、大数据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提出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 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分析当下部分地区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状况,从产业结构优化、大数据平台搭建、现代化农业生态健全、大数据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提出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用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农业经济管理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