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曲柳遗传改良和繁殖利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辛颖 马荟 +5 位作者 付春玲 周玉军 杨秀博 张晨晨 陈满菊 仁青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木犀科白蜡树属阔叶乔木,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对改善生长环境、增加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促进群落演替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近年来,为保护水曲柳...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木犀科白蜡树属阔叶乔木,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对改善生长环境、增加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促进群落演替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近年来,为保护水曲柳遗传资源、提高林木品质,国内外研究者以优质抗逆、速生丰产为主要育种目标,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繁育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加速水曲柳的遗传改良进程。总结水曲柳优质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种源试验、优良家系和无性系选育、杂交育种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水曲柳遗传改良和良种扩繁提供参考。在遗传改良方面,应加大对水曲柳遗传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同时利用分子技术挖掘控制林木生长等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可尝试将水曲柳与更多地理远缘或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白蜡树属树种进行杂交以增加遗传多样性。在繁殖利用方面,可提高穗条生根率和嫁接成活率,实现水曲柳无性繁殖的规模化、产业化。拓展水曲柳利用价值,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遗传改良 繁育技术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木材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牛慧敏 张振 +3 位作者 邱勇斌 沈汉 徐金良 何贵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遗传控制方式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树干碳含量在杂交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0.05),含碳率在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父母本配合力分析显示,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碳含量的母本效应均大于父本效应,C25-3母本效应最大,B109-3父本效应最大;杂交组合各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工作仍需注重亲本的选配。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碳含量与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按10%的入选率,联合选择出3211和3215两个速生高固碳的杂交组合,单株材积较对照(CK)增加30.91%以上,树干碳含量较CK增加26.95%以上,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弱相关或负相关,筛选出3218和3216两个木材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木材基本密度较CK增加2.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遗传力 配合力 生长性状 木材基本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林木的生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兆涵 范梓晗 +1 位作者 焦蕊 杨静莉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38-41,46,共5页
低温严重危害了林业生产,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目前,关于低温胁迫下林木的生理响应特征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低温胁迫下林木的生理响应特征,旨在为深入研究林木的抗寒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会... 低温严重危害了林业生产,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目前,关于低温胁迫下林木的生理响应特征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低温胁迫下林木的生理响应特征,旨在为深入研究林木的抗寒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会使林木对其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进行调节以应对低温胁迫。具体而言低温会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这是由于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减缓了气孔开放和CO_(2)的吸收速率,进而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这种降低可能导致植物生长速度减缓,产量下降。另外,低温会引发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但具体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会降低或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和积累。此外,低温胁迫也会促使林木合成和积累更多的黄酮类物质,以增强其抗寒能力和应对低温压力的能力。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低温引起的氧化损伤,保护细胞的完整性。综上所述,林木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黄酮类物质的变化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发生了改变。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利用更加精密的技术手段,深入探究林木在低温环境下的分子机制,以加深对林木抗寒机制的理解并为改良林木品种、提高抗寒性能以及增加林业产量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林木 光合作用 叶绿素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叶症及其防控下的核桃坚果产量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喆 周志豪 +9 位作者 森巴特 芦朋飞 李宝鑫 王俊转 胡安鸿 周荣飞 张亮 王新勇 牛犇 裴东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探明核桃焦叶症的可能成因及对坚果产量、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施用核桃专用肥,研究其效果;以期为焦叶症防控、促进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选取南疆三地州6个典型成龄‘温185’品种...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探明核桃焦叶症的可能成因及对坚果产量、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施用核桃专用肥,研究其效果;以期为焦叶症防控、促进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选取南疆三地州6个典型成龄‘温185’品种焦叶症果园,调查园地内土壤和灌水的理化指标,按照发病程度分为轻(Ⅰ级)、中(Ⅱ级)、重(Ⅲ级)3级,以健康树果园为对照,分析各调查园内坚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选择其中一个代表性果园,连续3 a在果实膨大期和营养物质积累期进行冲施核桃专用肥处理,研究坚果产量和品质特别是核仁脂肪、蛋白质、总糖和单宁等营养物质的变化,同时就两种施肥方式对果园综合效益进行评估。[结果]6个典型果园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和灌溉水盐碱化,是核桃焦叶症形成的重要原因。坚果单位面积产量随焦叶症发生程度平均每级分别显著减少254.33、644.73和1108.36 kg·hm^(-2);坚果三径平均减小2.79、4.25、5.77 cm;出仁率平均降低1.50%、2.51%、3.27%。仁内蛋白质含量平均下降0.86%、1.47%、2.58%;总糖含量平均降低0.25%、0.49%、0.69%;单宁含量平均增加1.83、3.41、6.55 g·kg^(-1)。经3 a冲施肥防治后,在轻度和中度焦叶发病程度下单位面积受损产量的恢复比例分别达22.50%和13.59%,重度焦叶下的产量受损较难缓解。核仁内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蛋白质与总糖含量平均分别增加19.4和7.9 g·kg^(-1);单宁含量平均减少1.69 g·kg^(-1);专用肥防控园的坚果产量与品质均优于焦叶症发生园,每公顷能额外增收约19025.25元,且仍有逐年增长趋势。[结论]焦叶症会显著影响‘温185’品种核桃的坚果产量和品质,焦叶症发生越严重,相应指标变化差异越显著。冲施核桃专用肥能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并平衡营养元素吸收,改善坚果品质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有效减轻因土壤盐渍化诱发的核桃焦叶症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焦叶症 坚果品质 产量 专用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木生长性状的家系-环境互作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浩博 丰忠平 +4 位作者 郑成忠 邱勇斌 安林辉 金国庆 张振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目的】揭示柏木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估家系、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幅度和模式。【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Kaihua,KH)县林场、淳安县十八坞(Shibaowu,SBW)林场和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Taizishan,TZS)林场3种立地... 【目的】揭示柏木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估家系、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幅度和模式。【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Kaihua,KH)县林场、淳安县十八坞(Shibaowu,SBW)林场和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Taizishan,TZS)林场3种立地环境的8年生柏木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其育种值、遗传力等参数,筛选速生和稳定性强的家系,并探讨试验点主要环境因子对柏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柏木家系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为11.64%~21.20%,其中单株材积的变异最大。生长性状在地点间、家系间差异显著,TZS试点单株材积分别高于KH试点和SBW试点124.64%和171.93%,KH、SBW和TZS试点的家系遗传力变幅分别为0.30~0.73、0.22~0.51和0.75~0.87;采用独立淘汰法,以胸径和树高育种值的前20%为标准,在KH试点、SBW试点和TZS试点分别选出2个、1个和3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5.87%~59.00%;以3%为入选率,在KH、SBW和TZS试点分别选出7、7和6个优良单株,单株材积的增益为181.98%~355.53%。多地点联合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表明,家系生长性状与环境互作(G×E)效应显著,B型遗传相关系数变幅为0.05~0.71,基于胸径和树高BLUP-GGE双标图分析,综合选出3号、7号和12号为速生和稳定性强的家系,单株材积平均增益为27.74%。试验点间的日照时间、降雨量、土壤交换钙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酸性有效磷含量可能是影响柏木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柏木生长性状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其受家系遗传效应、环境效应以及G×E效应共同影响,综合选出的速生和稳定家系,可为柏木跨地点品种的推广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家系 遗传变异 家系×环境效应 遗传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假单胞菌YBZ2缓解核桃盐胁迫作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芦朋飞 蓝明明 +5 位作者 徐亚茹 吴迪 王卫雄 董凯 牛犇 裴东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目的]筛选核桃耐盐促生菌株,探究其提高核桃耐受高盐胁迫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含盐选择培养基从核桃根系、根际与外围土壤分离筛选耐盐促生细菌,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评估高盐胁迫下耐盐促生菌株对核桃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本研... [目的]筛选核桃耐盐促生菌株,探究其提高核桃耐受高盐胁迫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含盐选择培养基从核桃根系、根际与外围土壤分离筛选耐盐促生细菌,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评估高盐胁迫下耐盐促生菌株对核桃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从核桃根系、根际与外围土壤分离获得的397株细菌菌株中,筛选获得1株能够有效缓解核桃幼苗高盐胁迫的根际耐盐促生细菌YBZ2,鉴定为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is)。研究发现,在125 mmol·L^(-1)NaCl处理的核桃幼苗根部接种菌株YBZ2能够有效提升植株的耐盐能力,显著增加核桃主根的鲜质量与根系活力。菌株YBZ2亦能够显著提高核桃叶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结果表明,接种YBZ2的核桃植株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碳固定、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谷胱甘肽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推测菌株YBZ2可能通过调控上述通路增强核桃抵御盐胁迫的能力。[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的核桃根际耐盐促生韩国假单胞菌YBZ2能够显著改善高盐胁迫下核桃根系的生长,提高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高盐胁迫对核桃幼苗的损伤,诱导核桃耐盐相关代谢通路基因的上调表达,提升其抵御高盐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为核桃耐盐促生微生物制剂的研发与高效应用积累了菌种资源,同时为阐明耐盐促生细菌增强核桃耐盐性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盐胁迫 韩国假单胞菌YBZ2 生理特性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城小黑杨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旭 高源 +3 位作者 张群野 周晨光 李伟 李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678,共12页
以白城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Baicheng’)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不同植物生长激素6-BA、NAA、TDZ和IBA浓度诱导其离体再生。基于组织培养系统,经过卡那霉素浓度筛选、侵染时间确定,最终建立适用... 以白城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Baicheng’)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不同植物生长激素6-BA、NAA、TDZ和IBA浓度诱导其离体再生。基于组织培养系统,经过卡那霉素浓度筛选、侵染时间确定,最终建立适用于白城小黑杨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系统成功创制了杨树应拉木形成关键调控基因LBD39(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的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白城小黑杨组织培养体系包括不定芽分化诱导、抽茎诱导、生根诱导3个阶段,不定芽分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1 mg·L^(-1)NAA+0.001 mg·L^(-1)TDZ,分化率92.6%;抽茎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2 mg·L^(-1)6-BA+0.05 mg·L^(-1)NAA,抽茎增值系数6.5;生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 MS+0.4 mg·L^(-1)IBA,生根率100%。遗传转化最适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30 mg·L^(-1)、最佳侵染时间为20 min,经30 d不定芽诱导、15~30 d抽茎诱导、25 d生根诱导即可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GUS基因的转化效率为2%。应用此遗传转化体系,对杨树应拉木关键调控基因LBD39进行了过表达植株创制,最终获得5株过表达植株,转化效率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城小黑杨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LBD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及水肥抚育措施对新林1号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米有 蒋路平 +2 位作者 赵曦阳 贾炜玮 刘焕臻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4,共10页
探究修枝及水肥抚育措施对新林1号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东北地区优质杨树工业资源材提供理论依据。以7年生新林1号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水平修枝、灌溉及施肥的耦合处理,对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与光合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 探究修枝及水肥抚育措施对新林1号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东北地区优质杨树工业资源材提供理论依据。以7年生新林1号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水平修枝、灌溉及施肥的耦合处理,对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与光合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对林木生长及光合的影响,并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新林1号杨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林木各测定指标表型变异系数为7.87%~65.74%;各指标重复力为0.73~0.98。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5%修枝与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林木树高增长率、胸径增长率、材积增长率、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1200 g/株复合肥的施肥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林木树高增长率、胸径增长率、材积增长率、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600 g/株复合肥的施肥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林木胸径增长率、材积增长率、净光合速率。所有处理中,L-2-1(35%修枝、1200 g/株复合肥、有灌溉)处理下树高增长率、材积增长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值最大,且除蒸腾速率外均显著高于N-0-0(CK)处理;L-1-1(35%修枝、600 g/株复合肥、有灌溉)处理胸径增长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值最大,且均显著高于N-0-0(CK)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生长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以生长性状、光合特性及联合生长与光合特性为评价指标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发现Q_(i)值均在L-2-1(35%修枝、1200 g/株复合肥、有灌溉)处理时最大。修枝与水肥抚育措施显著影响林木生长与光合特性,35%修枝、1200 g/株复合肥及有灌溉的处理方案能够促进新林1号杨林分生长,改善林木光合特性,对其生长与光合特性的综合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林1号杨 修枝 灌溉 施肥 生长性状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幼对五角槭生长、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韩文哲 刘焕臻 +4 位作者 王兆宁 齐雨 马元东 康迎昆 李春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5,共9页
为探究复幼对难生根树种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对1年生五角槭实生苗进行不同平茬复幼处理,测定五角槭苗木生长、生理指标并对插穗茎段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新生枝条的干长、干径、叶柄长度、含... 为探究复幼对难生根树种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对1年生五角槭实生苗进行不同平茬复幼处理,测定五角槭苗木生长、生理指标并对插穗茎段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新生枝条的干长、干径、叶柄长度、含水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胞间CO_(2)浓度则显著降低;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苗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POD、SOD、CAT活性,同时显著降低了MDA、类黄酮、总酚含量;经平茬复幼的插穗皮层与韧皮部之间的韧皮纤维不明显,皮层细胞较大,木质部较薄;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插穗的生根率,以平茬1 a最高,为63.3%;以上结果均表现为平茬1 a>平茬2 a>未平茬。经平茬处理的五角槭苗木实现了复幼,使其整体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状态,进而减轻了无性繁殖的困难程度,同时为五角槭平茬复幼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五角槭幼化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槭 平茬复幼 解剖结构 无性繁殖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核桃焦叶症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10
作者 白永超 王卫雄 +5 位作者 李宝鑫 杨静雅 王祺 周荣飞 牛犇 裴东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1,共13页
【目的】了解新疆核桃焦叶症发生现状与分布特征,探究其发生规律及其与微生物组和叶片矿质元素的关联,以明确焦叶症的关键促发因子,为其监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疆核桃主栽区17个县(市)291个样点的核桃园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新疆核桃焦叶症发生现状与分布特征,探究其发生规律及其与微生物组和叶片矿质元素的关联,以明确焦叶症的关键促发因子,为其监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疆核桃主栽区17个县(市)291个样点的核桃园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焦叶症发生现状,并建立焦叶症发生率和严重度分级标准。通过分析健康和焦叶症叶际、根系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并开展叶部真菌致病性测定,以及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叶片矿质元素与焦叶症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田间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核桃焦叶症始于一次新梢停长前后,至二次新梢萌发前达到高峰。病症初期表现为叶缘或叶尖枯黄(或焦枯),随后逐渐向叶芯蔓延。轻症时叶缘或叶尖焦枯,重症时整个叶片焦枯,整株受害严重。焦枯前未见叶片萎蔫,焦枯后少见落叶,无明显发病中心和传染性,根据发生率和严重度将其分为Ⅰ、Ⅱ、Ⅲ、Ⅳ、Ⅴ共5个等级。微生物组分析结果表明,发生焦叶症的叶际、根系和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了耐高盐胁迫的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及Haliangium属等细菌类群;叶际中显著富集了链格孢属(Alternari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以及未分类亚隔孢壳科(Unclassied-Didymellaceae)等类群。叶片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显著富集的叶部真菌均不是引起焦叶症的主要生物因子。叶片生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焦叶症的叶片中O_(2)^(−)和H_(2)O_(2)的含量显著增加,且叶片中Cl^(−)、Na元素、B元素含量随焦叶症严重度的加剧呈显著增加,而叶片中N、K、Fe元素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结论】新疆核桃焦叶症叶际、根系和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了耐高盐胁迫的细菌群落。叶部真菌不是引起焦叶症的主要生物因子,而Cl^(−)、Na元素、B元素毒害和N、K、Fe元素亏缺可能是引起叶片焦枯的关键非生物因子。因此,核桃焦叶症可能是一种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焦叶症 分级标准 发生规律 生理性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四倍体×紫雨桦二倍体杂交种子活力及杂种子代生长特性分析
11
作者 赵钰婷 陈冬瑶 +3 位作者 杨柳 李晶楠 宁广亮 姜静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通过杂交及后续的筛选得到生长快且叶色艳丽的紫雨桦杂种三倍体。【方法】试验以优异白桦四倍体为母本与二倍体‘紫霞1号’、‘紫霞2号’杂交,获得2个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家系,同时以8个白桦家系(4个白桦三倍体家系、4个白桦二倍... 【目的】通过杂交及后续的筛选得到生长快且叶色艳丽的紫雨桦杂种三倍体。【方法】试验以优异白桦四倍体为母本与二倍体‘紫霞1号’、‘紫霞2号’杂交,获得2个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家系,同时以8个白桦家系(4个白桦三倍体家系、4个白桦二倍体家系)为对照,开展家系间种子千粒重、种子活力、叶色参数及苗期生长等分析。【结果】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值、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在不同家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种子千粒重方面,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家系的千粒重显著高于二倍体家系;在种子活力方面,发芽率、发芽势、发芽值、发芽指数呈现相同的规律,即白桦二倍体高于或显著高于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及白桦三倍体;白桦二倍体和紫雨桦杂种三倍体的活力指数高于白桦三倍体;叶色参数分析显示,紫雨桦杂种三倍体的紫叶家系Z1和Z2的a^(*)值显著高于其他家系,L^(*)值显著低于其他家系,即Z1和Z2家系的叶片偏红偏暗;在光合色素含量方面,Z1和Z2家系的叶绿素和花青素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绿叶家系;在苗期生长方面,Z1和Z2三倍体家系的株高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紫雨桦,在植物生长发育时期,Z1及Z2家系叶色变异丰富。【结论】研究结果为后续筛选叶色鲜艳、观赏性高的优异紫叶三倍体紫雨桦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雨桦 三倍体 种子活力 苗期生长 叶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杨树不同冠层与侧枝层的光合变化规律
12
作者 王力冉 刘晓婷 +3 位作者 张太进 由义敏 王福森 赵曦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研究不同林龄杨树冠层以及侧枝层变化对光合作用和叶面积的影响。本文以杨树为试验对象,根据3种林龄(6年生、12年生、18年生)杨树划分不同冠层,对冠层的一级侧枝从外向内分层选取叶片分析光合特性、叶面积及水分利用率(WUE),系统研究... 为研究不同林龄杨树冠层以及侧枝层变化对光合作用和叶面积的影响。本文以杨树为试验对象,根据3种林龄(6年生、12年生、18年生)杨树划分不同冠层,对冠层的一级侧枝从外向内分层选取叶片分析光合特性、叶面积及水分利用率(WUE),系统研究了不同林龄杨树的不同冠层与侧枝层叶片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各光合特性参数随冠层的升高显著增加,侧枝由内向外逐渐增加(P<0.01)。2)在4、5冠层中,除WUE值外,18年生各光合参数高于12年生,P_(n)值高出16.96%、G_(s)值高出54.50%、T_(r)值高出32.52%;在3冠层中,12年生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大于18年生和6年生4.678%、25.447%。3)3种林龄中树冠不同侧枝部位叶片光合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为上部枝条>中部枝条>下部枝条。4)P_(n)与G_(s)、T_(r)、WUE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林龄 冠层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中杨PabHKT1基因克隆及NaCl胁迫下应答特性分析
13
作者 计家宝 彭儒胜 +2 位作者 张妍 刘雅楠 张长富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5期42-48,共7页
【目的】HKT转录因子通过特异性识别Na~+并调控其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与分配,在维持组织Na~+/K~+平衡及盐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解析银中杨Pab HKT1盐胁迫应答机制,为耐盐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毛果杨Ptr ... 【目的】HKT转录因子通过特异性识别Na~+并调控其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与分配,在维持组织Na~+/K~+平衡及盐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解析银中杨Pab HKT1盐胁迫应答机制,为耐盐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毛果杨Ptr HKT1基因序列,通过同源克隆获取银中杨Pab HKT1全长序列,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7种组织(幼嫩叶、成熟叶、茎、根、叶柄、木质部、韧皮部)的表达特异性;通过200 mmol·L^(-1) Na Cl胁迫处理,分析根、茎、叶组织在0~24 h内的动态表达响应。【结果】Pab HKT1全长1 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与银白杨和毛果杨HKT1蛋白同源性达95%以上,具有典型Trk H结构功能域。启动子序列包含16个胁迫响应元件、13个光响应元件及激素调控元件。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韧皮部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达幼嫩叶60倍),根组织次之。盐胁迫下,茎叶组织表达量3 h达峰值(分别上调2.9倍、5.5倍),根部24 h上调3.6倍。【结论】Pab HKT1作为典型的HKT家族成员,通过Trk H结构域介导离子转运功能,其启动子区丰富的胁迫响应元件为盐诱导表达提供了分子基础。该基因在韧皮部的高效表达及盐胁迫下的快速响应特征,揭示了其通过调控维管系统Na~+动态平衡参与盐胁迫适应的双重机制—既在韧皮部介导Na~+再循环运输,又在根部限制Na~+向地上部迁移,为银中杨耐盐品种分子设计提供了关键靶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中杨 PabHKT1基因 NACL胁迫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无性系选择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芳 马茂 +1 位作者 王佳兴 张含国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7,共10页
为探索日本落叶松遗传变异规律及选择优良家系无性系,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的59个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测定林和81个日本落叶松家系子代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树高,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无性系... 为探索日本落叶松遗传变异规律及选择优良家系无性系,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的59个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测定林和81个日本落叶松家系子代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树高,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和家系树高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7.84%~20.67%和24.68%~31.19%。方差分析表明,每一年,无性系间和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重复力和遗传力范围分别为0.482~0.494和0.793~0.819,属于中等重复力和高遗传力。以20%的入选率为标准,最终选择出12个优良无性系和16个优良家系,无性系现实增益和家系现实增益范围分别为5.73%~16.48%和7.59%~1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树高 家系 无性系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GGE双标图的白桦子代多地点速生性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文浩雨 张杰 +5 位作者 李慧玉 高彩球 王超 张庆祝 姜静 刘桂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2,共10页
【目的】通过白桦子代多地点试验,分析其速生性和稳定性,筛选出优良家系,为种子园的改建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点的8年生白桦半同胞家系子代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树高、胸径、材积、通直度、保存率性状,采用R语言中... 【目的】通过白桦子代多地点试验,分析其速生性和稳定性,筛选出优良家系,为种子园的改建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点的8年生白桦半同胞家系子代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树高、胸径、材积、通直度、保存率性状,采用R语言中的ASReml-R4.0软件包,拟合具有异质方差的混合线性模型,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获得不同试验点各家系的综合育种值,并结合GGE双标图对各参试点和家系进行综合评价及选择。【结果】(1)以地点为固定效应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中,白桦半同胞家系子代的5个性状在地点间、家系间、以及地点×家系的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Z ratio>1.5)。(2)基于各家系综合育种值的GGE双标图显示,尚志试验点的区分度和代表性均最优,庆安和尚志试验点的相关性最强,永吉与尚志试验点几乎不相关、与庆安试验点负相关。(3)16号和15号白桦家系的速生性最优,4号和32号白桦家系的稳定性最强。基于各家系速生性和稳定性的综合性状排序,按20%的入选率共选出16号、40号、15号和38号4个优良家系。【结论】白桦半同胞家系在不同试验地点的生长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同一试验地点内不同家系之间的生长表现也存在差异。基因型(家系)与环境(地点)的交互作用对白桦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依据各家系速生性及稳定性综合性状,选出16号、40号、15号和38号为白桦半同胞优良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线性混合模型 育种值 GGE双标图 优良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转录因子ZF-HD基因家族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双 王学君 +2 位作者 曾炳山 许志茹 范春节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4,共12页
[目的]解析转录因子ZF-HD在桉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进而深入了解其在桉树中如何发挥功能。[方法]在本研究中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定巨桉ZF-HD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染色体定位、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解析转录因子ZF-HD在桉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进而深入了解其在桉树中如何发挥功能。[方法]在本研究中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定巨桉ZF-HD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染色体定位、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桉树中共发现10个基因家族成员,编码78~343个氨基酸,几乎所有成员都属于碱性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且motif1在ZF-HD家族中非常保守,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主要为激素应答、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响应元件。ZF-HD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不定根诱导和不定芽诱导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表明,大多数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存在着差异表达,且家族成员主要在顶端等初生生长阶段表达。且巨桉ZF-HD家族部分成员在不定根和不定芽诱导阶段表达量显著上升,亚细胞定位分析与预测结果相同。同时EgrZHD2定位于细胞核,且在茎尖的表达量较高,随着茎顶端向下其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巨桉ZF-HD基因家族成员在桉树不定根和不定芽诱导等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EgrZHD2作为重要的转录因子作用于桉树的初生生长以及不定根诱导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转录因子 ZF-HD 发育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p基因簇在路德维希肠杆菌AA4定殖松材线虫中的功能研究
17
作者 王明越 何杉 +8 位作者 张丽霞 王思佳 苑志博 吴迪 王传珍 潘佳亮 包盛波 王琦 牛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2-1035,共14页
松材线虫病生防细菌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ludwigiiAA4能够有效地定殖并杀死松材线虫。大肠杆菌共有型菌毛(Escherichia coli common pilus,ECP)在动植物共生与病原细菌中普遍存在,能够通过增强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及生物膜群落中... 松材线虫病生防细菌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ludwigiiAA4能够有效地定殖并杀死松材线虫。大肠杆菌共有型菌毛(Escherichia coli common pilus,ECP)在动植物共生与病原细菌中普遍存在,能够通过增强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及生物膜群落中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共生与病原细菌的定殖能力。大肠杆菌共有型菌毛由ecp基因簇编码。为了探究ecp基因簇在菌株AA4定殖松材线虫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BLAST比对分析,鉴定了菌株AA4中的ecp基因簇;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了菌株AA4的ecp基因簇缺失突变体,并对上述突变体定殖松材线虫的能力与定殖相关表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cp基因簇缺失突变体菌毛装配能力显著减弱,运动性、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在松材线虫上的定殖能力显著降低。因此,AA4的ecp基因簇可能通过调节菌毛装配,影响其运动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而实现对菌株AA4定殖松材线虫的调控。上述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松材线虫病生防路德维希肠杆菌AA4定殖松材线虫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松材线虫病生防微生物制剂的研发与高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p基因簇 菌毛 路德维希肠杆菌 松材线虫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山杨倍性调查分析
18
作者 王宇函 王鑫宇 +4 位作者 徐祥宇 路美琪 梁雪莹 陈肃 陈安琪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多倍体具有器官巨大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筛选多倍体一直是获得林木优良品种的方法之一。山杨生长速度快,是土壤改良、防风固沙工程上的重要树种。因此,调查不同分布区的山杨倍性,对筛选优良杨树多倍体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使... 【目的】多倍体具有器官巨大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筛选多倍体一直是获得林木优良品种的方法之一。山杨生长速度快,是土壤改良、防风固沙工程上的重要树种。因此,调查不同分布区的山杨倍性,对筛选优良杨树多倍体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使用倍性分析仪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大兴安岭、伊春和牡丹江地区的山杨进行倍性分析。【结果】大兴安岭地区的31个山杨样品中存在6个三倍体植株。而伊春和牡丹江地区14和44个山杨样品均为二倍体植株。【结论】在大兴安岭地区存在天然的三倍体山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三倍体 荧光原位杂交 倍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