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Ⅵ.中国蕨科 被引量:19
1
作者 包文美 王全喜 敖志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73-376,共4页
本文研究了无粉银粉背蕨配子体的发育,孢子四面体,三裂缝,孢子萌发为带蕨型,丝状体2—12个细胞长,单列或多列,原叶体裸露,心脏形,生殖器较大,该配子体表现为原始的性状。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或水蕨型,或两者之间的类型... 本文研究了无粉银粉背蕨配子体的发育,孢子四面体,三裂缝,孢子萌发为带蕨型,丝状体2—12个细胞长,单列或多列,原叶体裸露,心脏形,生殖器较大,该配子体表现为原始的性状。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或水蕨型,或两者之间的类型,在发育中的变异大,体现中国蕨科配子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配子体 中国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Ⅶ.金星蕨科 被引量:12
2
作者 包文美 王全喜 敖志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本文研究了金星蕨科的2属,各属中1种即卵果蕨(PhegopterispolypodoidesFee)和沼泽蕨(Thelypterispalustris(Salib)Sochott)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比较了该2种的特... 本文研究了金星蕨科的2属,各属中1种即卵果蕨(PhegopterispolypodoidesFee)和沼泽蕨(Thelypterispalustris(Salib)Sochott)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比较了该2种的特征,以表明秦仁昌(1963)将它们分为2属的合理性。并观察到印果蕨配子体后期,中脉区域出现细胞壁由螺纹加厚的维管细胞,连成维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星蕨科 蕨类植物 配子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Ⅸ蹄盖蕨科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孝辉 王全喜 +1 位作者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3-335,共13页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用光镜较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蹄盖蕨科8属10种的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对蹄盖蕨科的系统分类,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证据。蹄盖蕨科8属中仅有6属在配子体发育方面的属间区别明显,而假冷蕨属和短肠蕨属与...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用光镜较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蹄盖蕨科8属10种的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对蹄盖蕨科的系统分类,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证据。蹄盖蕨科8属中仅有6属在配子体发育方面的属间区别明显,而假冷蕨属和短肠蕨属与蹄盖蕨属在配子体发育中未见甚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配子体 蹄盖蕨科 发育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石松孢子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全喜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东北产的2科3属8种(含变种)石松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对每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各属、种间的差异,为石松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 石松 孢子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枣猕猴桃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喜春 吴绛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7-83,共7页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ch)叶片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生长素(2.4-D、NAA)和玉米素(ZT)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叶片在MS^+ZT 1mg/1+2.4-D 3mg/1的情况下能诱导出适合于建立悬浮细胞系的愈伤组织...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ch)叶片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生长素(2.4-D、NAA)和玉米素(ZT)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叶片在MS^+ZT 1mg/1+2.4-D 3mg/1的情况下能诱导出适合于建立悬浮细胞系的愈伤组织。并研究了愈伤组织生长年龄、激素浓度、肌醇和蔗糖浓度四个方面对建立悬浮细胞系的影响。表明愈伤组织以生长10天时接种活细胞率最高;以MS培养基附加ZT1mg/1+2.4-D3mg/1较好;肌醇以200mg/1圆形细胞频率最高;蔗糖以5%最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悬浮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羊草天然草地的初级生产力(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7-122,共6页
羊草天然草地位于欧亚草原带的东部,广泛分布于苏联的贝加尔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北部和东部以及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根据地带性植被的观点,以旱中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同时混生一定的中生草本植物的中国东北羊草天然草地属于草... 羊草天然草地位于欧亚草原带的东部,广泛分布于苏联的贝加尔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北部和东部以及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根据地带性植被的观点,以旱中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同时混生一定的中生草本植物的中国东北羊草天然草地属于草甸草原,它是中国温带的重要放牧场之一。 中国东北羊草天然草地的结构比较单一,单草种群在草地中居绝对优势地位。本项研究测定了羊草天然草地现存量的季节变化,其地上部分现存量的峰值出现在8月24日,为4758.33KJ/m^2;地下部分现存量的峰值也出现在8月24日,为35977.65KJ/m^2。羊草天然草地地上部分的净生产量为6288.06KJ/m^2·a,地下部分的净生产量为19913.18KJ/m^2·a,总净生产量为26198.24KJ/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生产力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的辐射能量与水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晓华 王业蘧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3年第3期5-8,12,共5页
本文把水分循环与辐射能量转换两个功能过程结合起来,研究蒙古栎林生态系统中的辐射能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作用层与林地作用层由于获得不同待征的辐射能量,导致水分交换的数量与方向不同。约74.5%的净辐射用于森林的水分蒸发... 本文把水分循环与辐射能量转换两个功能过程结合起来,研究蒙古栎林生态系统中的辐射能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作用层与林地作用层由于获得不同待征的辐射能量,导致水分交换的数量与方向不同。约74.5%的净辐射用于森林的水分蒸发散,而蒸发散又占降雨量77.45%。可见,辐射能量的大部分用于水分循环。本文还研究了辐射能量对融雪过程的影响,发现针阔混交林在冬季由于具有获得适度辐射能量的特点,使得它是一种较理想的融雪径流产流模式,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能量 蒸发散 栎林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态学理念影响下的城镇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继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23-426,共4页
以现代城市生态学理论和传统的“山水城市”思想为指导,超越传统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层次,溶入社会及文化因子,在对甘南镇生态系统综合考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受市场经济模式指导的生态型城镇... 以现代城市生态学理论和传统的“山水城市”思想为指导,超越传统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层次,溶入社会及文化因子,在对甘南镇生态系统综合考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受市场经济模式指导的生态型城镇规划理论体系,以此完善生态型城镇布局,调和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市 生态型城镇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种源及其家系联合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书文 夏德安 +2 位作者 彭洪梅 于海滨 高庆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2期129-134,共6页
对红松3个种源60个家系3年生子代苗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种源间及种内家系间苗高、地径和二次生长高均有显著差异;种源间的变异量大于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量;苗高的遗传变异大于地径;苗高、地径、当年高和二次生长高的家系遗传力分别是0.8... 对红松3个种源60个家系3年生子代苗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种源间及种内家系间苗高、地径和二次生长高均有显著差异;种源间的变异量大于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量;苗高的遗传变异大于地径;苗高、地径、当年高和二次生长高的家系遗传力分别是0.860,0.556,0.660,0.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子代测定 遗传参数
全文增补中
东北固氮树木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马凤林 田兴君 胡丽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1-232,236,共3页
本文就东北固氮树种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共发现固氮树种35种。分属3科16属。根据它们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将其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即草地生态类群、人工栽培类群和山地生态类群。根据它们的利用途径将其分为四类,即园林绿化树种;水土保持树... 本文就东北固氮树种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共发现固氮树种35种。分属3科16属。根据它们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将其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即草地生态类群、人工栽培类群和山地生态类群。根据它们的利用途径将其分为四类,即园林绿化树种;水土保持树种;薪炭林树种和饲料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树木 生态类群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Ⅱ)——生物系统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桂丰 杨书文 +5 位作者 张靖 杨传平 吕清友 夏德安 薛杰 许景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2期90-95,共6页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樟子松8个种源亲本的球果、种子及针叶地理变异的研究表明:各种源球果及针叶种源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球果宽、种子长,种子宽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种子发芽率同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针叶宽、针叶厚...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樟子松8个种源亲本的球果、种子及针叶地理变异的研究表明:各种源球果及针叶种源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球果宽、种子长,种子宽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种子发芽率同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针叶宽、针叶厚、维管组织区宽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依据球果种子及针叶性状将樟子松区划为3个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生物系统学 地理变异
全文增补中
日本的林业研究生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东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2年第1期60-61,59,共3页
笔者于1983年赴日本留学,在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科研单位进行了研修,归国后在林业高等院校作教育工作。对比日本和我国的林业研究生教育,日本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亲身体验和考察,对日本的... 笔者于1983年赴日本留学,在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科研单位进行了研修,归国后在林业高等院校作教育工作。对比日本和我国的林业研究生教育,日本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亲身体验和考察,对日本的林业研究生教育做一介绍。一、日本林业研究生教育概观日本没有独立的单科林业院校,独立的单科农业院校也极少。林业学科(包括林学和林产)都设在综合大学的农学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院 综合大学 林业高等院校 本科生 农业院校 硕士生 讲座 科研单位 教育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皮云杉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秋玉 杨书文 +4 位作者 刘桂丰 刘新田 张维 刘秀芝 张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2,共8页
通过10年生红皮云杉全分布区9个参试点。9个采种点种源子代性状的方差分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生产力指数分析、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结果进行最佳种源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②将参试种源按照生... 通过10年生红皮云杉全分布区9个参试点。9个采种点种源子代性状的方差分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生产力指数分析、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结果进行最佳种源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②将参试种源按照生长及遗传稳定性划分成四种类型:即低产稳产型(包括穆棱、爱辉、高峰);中产稳产型(包括桦南、凉水);高产非稳产型(包括乌伊岭);高产稳产型(包括大丰、天桥岭、柴河)。在种源遗传力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遗传增益估算,并对优良采种点的推广前景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种源选择 稳定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对开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刘保东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3-100,共8页
本文对中国产铁角蕨科的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配子体发育,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作了详细研究。孢子单裂缝,周壁具褶皱。萌发方式向心型。丝状体2—8细胞,单列。原叶体发育三叉蕨型,具毛状体。雌雄同株为主。精子器较大,颈卵器... 本文对中国产铁角蕨科的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配子体发育,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作了详细研究。孢子单裂缝,周壁具褶皱。萌发方式向心型。丝状体2—8细胞,单列。原叶体发育三叉蕨型,具毛状体。雌雄同株为主。精子器较大,颈卵器细长。比较配子体的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产的对开蕨与欧洲所产的应为同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开蕨 配子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皮云杉地理变异规律及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书文 王秋玉 +3 位作者 杨传平 彭宏梅 夏德安 单宏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17,共8页
本文根据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全分布区第一次种源试验10年生、9个种源、9个参试点3类10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影响性状变异的决定因素是经度,子代生长性状的变异与经度呈正相关... 本文根据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全分布区第一次种源试验10年生、9个种源、9个参试点3类10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影响性状变异的决定因素是经度,子代生长性状的变异与经度呈正相关。水分因子是产生变异的主导因子。来自经度高、雨量大的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冠幅大、保存率高,体现了由西向东,由干到温的气候生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红皮云杉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阔叶次生林的茎流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魏晓华 周晓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本文测定了白桦林、水曲柳林、蒙古栎林的树干茎流量及其养分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林分的茎流差异十分明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1:2:3),这种差异与树叶形态、枝条分枝角度及林分的叶面积指数有关。茎流中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显著地高... 本文测定了白桦林、水曲柳林、蒙古栎林的树干茎流量及其养分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林分的茎流差异十分明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1:2:3),这种差异与树叶形态、枝条分枝角度及林分的叶面积指数有关。茎流中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显著地高于降雨中的含量。蒙古栎林借助于它的形态结构使其根系区域获得的水分、养分最多,从而有助于它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次生林 树干茎流 茎流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生理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聂绍荃 何小双 +1 位作者 石福臣 周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7-432,共16页
人参是我国极其珍贵的药用植物之一。本文从生理生态的角度对其在生长季的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光合生理进程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位定量研究。根据不同观测点的试验数据,得出了有利于人参生长的最适环境范围,为人参的栽培提供了... 人参是我国极其珍贵的药用植物之一。本文从生理生态的角度对其在生长季的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光合生理进程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位定量研究。根据不同观测点的试验数据,得出了有利于人参生长的最适环境范围,为人参的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生理生态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樊后保 王义弘 臧润国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应用概率函数和聚集强度指标对蒙古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比较.种群各层次均呈聚集型分布,但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过渡中,聚集强度由大变小,但最终没有消除聚集的特性.在蒙古栎林分生长的立地上,群聚有利于... 应用概率函数和聚集强度指标对蒙古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比较.种群各层次均呈聚集型分布,但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过渡中,聚集强度由大变小,但最终没有消除聚集的特性.在蒙古栎林分生长的立地上,群聚有利于种的存活和延续,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种的繁殖特性和林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种群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卷柏科孢子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保东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3-131,共19页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较详细地观察了中国产卷柏科Selagincl aceae植物的28种小孢子和26种大孢子的形态特征。该科孢子纹饰复杂而较稳定,较大的纹饰往往由较小的规则的纹饰构成;个别种的大孢子有单裂缝类型;同种内大小孢子纹饰不相似;...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较详细地观察了中国产卷柏科Selagincl aceae植物的28种小孢子和26种大孢子的形态特征。该科孢子纹饰复杂而较稳定,较大的纹饰往往由较小的规则的纹饰构成;个别种的大孢子有单裂缝类型;同种内大小孢子纹饰不相似;作者据孢子形态学特征支持将卷柏科分为两类(相当于两个属或一个属的两个亚属),即同型叶类和异型叶类,并将异型叶类分为五个种组;根据孢子纹饰等讨论了科属内的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科 孢子形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柏科11种雌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保东 张大维 +1 位作者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0-256,共7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详细研究了人工培养的中国产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11种卷柏的雌配子体的发育特点和形态特征,11种卷柏分别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小卷柏,S.helvetica(L.)Link,鹿角卷柏S.rossii(Bak.)Warb....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详细研究了人工培养的中国产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11种卷柏的雌配子体的发育特点和形态特征,11种卷柏分别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小卷柏,S.helvetica(L.)Link,鹿角卷柏S.rossii(Bak.)Warb.,疏叶卷柏S.remotifolia Sp-ring,西伯利亚卷柏S.sibirica(Milde)Hieron,中华卷柏S.sinensis(Desv.)Spring,薄叶卷柏S.delicatula(Desv.)Alston,异穗卷柏S.heterostachys Bak.,细叶卷柏S.labordei Hieron。,伏地卷柏S.nippon-ica Fr.et Sav.和圆枝卷柏S.sanguinolenta(L.)Spring,在比较了每种雌配子体形态发育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卷柏科雌配子体在形态演化上的可能趋势,认为有“赤道轴缩减型”和“极轴缩减型”之分,这与根据孢子体将卷柏科分为Homoerphyllum和Heterophyllum两类的观点相吻合,并探讨了用雌配子体形态发育为卷柏类分组所能提供的依据。 其中9种系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子体 形态发育 扫描电镜 卷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