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茶子叶片总酚、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维娜 王微 +2 位作者 徐启江 杜伟伟 李灵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优工艺,并与超声提取、索氏提取进行比较。采用DPPH和FRAP法对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8℃,液固比39∶1 m L/g,乙醇浓度57%,提取时间15 min和微波功率600 W,此条件下总酚及总黄酮的提取量分别为99.89、38.16 mg/g。微波辅助提取得到的香茶藨子叶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0445 mg/m L,此外其还有较高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4.832 mmol/g。结论:优选的总酚、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其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藨子 总酚 总黄酮 响应面法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甜菜鲜汁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祖元刚 杨慧洁 +1 位作者 张琳 杨逢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5-217,共3页
目的:研究红甜菜鲜汁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为抗疲劳饮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健康雄性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红甜菜鲜汁高剂量组(16mL/(kg.d))、中剂量组(8mL/(kg.d))、低剂量组(4mL/(kg.d))和蒸馏水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30d后,测... 目的:研究红甜菜鲜汁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为抗疲劳饮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健康雄性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红甜菜鲜汁高剂量组(16mL/(kg.d))、中剂量组(8mL/(kg.d))、低剂量组(4mL/(kg.d))和蒸馏水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30d后,测定小鼠负重的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红甜菜鲜汁能增强小鼠负重游泳耐力,降低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结论:红甜菜鲜汁对小鼠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甜菜 鲜汁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溶剂—高压均质法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3
作者 孙佰贺 王志超 +1 位作者 赵修华 李庆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138-139,142,共3页
为了减小羟基喜树碱的粒径,该研究首先采用了反溶剂法(以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对羟基喜树碱原粉微粉化,使其粒径降低至1 000 nm以下,再通过高压均质法将羟基喜树碱微粉纳米化。在反溶剂过程中,考察了多种溶剂及反溶剂,确定了... 为了减小羟基喜树碱的粒径,该研究首先采用了反溶剂法(以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对羟基喜树碱原粉微粉化,使其粒径降低至1 000 nm以下,再通过高压均质法将羟基喜树碱微粉纳米化。在反溶剂过程中,考察了多种溶剂及反溶剂,确定了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在高压均质过程中,考察了药物浓度、均质压力及均质循环数,最终确定了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最优条件为:药物浓度为0.8 mg/mL,均质压力为60 MPa,均质循环数为20个循环。以上条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粒径为135.1 nm;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XRD)对羟基喜树碱原粉与纳米粒进行了性质分析,与原粉相比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粒径及结晶度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反溶剂法 高压均质 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种重要值、树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氨基糖的影响
4
作者 黄海燕 唐慧敏 +6 位作者 金鹭 施宇 宋晓倩 陈嘉琦 贺海升 张衷华 唐中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86,共9页
【目的】土壤氨基糖是土壤微生物死亡残体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土壤碳、氮固存有重要作用。探究树种多样性和优势树种重要值对土壤氨基糖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为研究样地,采取0~20 cm的表层土壤,测定土壤葡萄糖(Glu... 【目的】土壤氨基糖是土壤微生物死亡残体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土壤碳、氮固存有重要作用。探究树种多样性和优势树种重要值对土壤氨基糖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为研究样地,采取0~20 cm的表层土壤,测定土壤葡萄糖(Glu)、土壤半乳糖(Gal)、土壤胞壁酸(Mur)及土壤总氨基糖(TA)质量分数,计算样地内树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树种重要值,通过相关分析、冗余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确定影响土壤氨基糖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程度。【结果】(1)土壤葡萄糖、土壤半乳糖、土壤胞壁酸、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0.05);(2)土壤葡萄糖、土壤半乳糖、土壤胞壁酸、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黑皮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var.mukdensis重要值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葡萄糖、土壤半乳糖、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重要值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葡萄糖、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重要值均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半乳糖、土壤胞壁酸、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梣叶槭Acer negund重要值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发现:黑皮油松、蒙古栎不利于氨基糖积累,而黄檗、梣叶槭、金银忍冬、胡桃楸有利于土壤氨基糖的积累。(3)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树种重要值对土壤氨基糖质量分数变化的贡献程度(35.4%)显著高于树种多样性(6.4%)和土壤理化性质(17.2%)。【结论】通过增加梣叶槭、金银忍冬、黄檗和胡桃楸等树种来为维持较高的树种多样性,能更好地促进人工林土壤氨基糖的积累,进而改善土壤碳氮固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多样性 树种重要值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氨基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对红甜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琳 祖元刚 +2 位作者 王春丽 杨磊 杨逢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6-348,共3页
通过实验对添加了不同食品添加剂的红甜菜提取液中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考察食品添加剂对红甜菜色素的影响。对添加了不同酸、抗氧化剂、防腐剂和甜味剂的红甜菜提取液的色素保留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向红甜... 通过实验对添加了不同食品添加剂的红甜菜提取液中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考察食品添加剂对红甜菜色素的影响。对添加了不同酸、抗氧化剂、防腐剂和甜味剂的红甜菜提取液的色素保留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向红甜菜提取液中添加醋酸、0.5%茶多酚、0.1%苯甲酸钠和甜蜜素后,其色素保留率变化最小,说明红甜菜色素在此条件下稳定性最好,可以作为红甜菜饮料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甜菜 色素 稳定性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方法同时检测超声提取迷迭香(Rosmarnus officinalis L.)叶片中的4种主要成分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姗 祖元刚 张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96-20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迷迭香中迷迭香酸、鼠尾草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LC-MS/MS分析方法,并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这4种物质的方法。方法:液相条件: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含0.1%甲...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迷迭香中迷迭香酸、鼠尾草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LC-MS/MS分析方法,并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这4种物质的方法。方法:液相条件: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含0.1%甲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条件:ESI离子源,MRM负离子扫描方式,检测在不同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时间、pH值及酸种类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下4种物质的含量。结果:咖啡酸、绿原酸、迷迭香酸和鼠尾草酸在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0005~0.5、0.0005~0.5、0.002~0.2、0.01~1mg/mL的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并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在最优提取条件下迷迭香酸含量为4.07mg/g,鼠尾草酸含量为14.50mg/g,绿原酸含量为8.49mg/g,咖啡酸含量为2.92mg/g。结论:该分析方法可快速灵敏地实现同时检测,并优化了这4种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LC-MS MS 超声波辅助提取 迷迭香酸 鼠尾草酸 绿原酸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EGCG防癌作用的分子靶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顾成波 袁肖寒 +4 位作者 付玉杰 祖元刚 赵恩泽 李旺 王秋雪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422,共9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多酚类成分。近年来绿茶EGCG癌症预防作用的分子靶点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已报道的EGCG癌症预防作用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将EGCG开发为癌症化学预防剂...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多酚类成分。近年来绿茶EGCG癌症预防作用的分子靶点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已报道的EGCG癌症预防作用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将EGCG开发为癌症化学预防剂应采取的策略,以期为设计预防癌症的新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癌症化学预防 分子机制 分子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沙棘果实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金山 杨诗涵 +3 位作者 杨红 张秀娟 刘治廷 陈小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8-84,共7页
研究云南沙棘果实中3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首先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沙棘果实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其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 研究云南沙棘果实中3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首先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沙棘果实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其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总黄酮进行成分鉴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检测其主要成分,最后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考马斯亮蓝法评价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云南沙棘果实黄酮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为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7-O-rhamnoside,Is-3-G-7-Rh)、芦丁(Quercetin-3-Orutinoside,Qu-3-R)、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Is-3-G),含量分别为38.43±0.85、29.44±0.42、21.11±0.55 mg/g;总黄酮及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s-3-G-7-Rh和Is-3-G对4种菌的抑制效果均优于Qu-3-R和总黄酮,蛋白检测结果表明沙棘黄酮使细胞内蛋白流出导致菌体死亡。本研究可为沙棘属植物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在抑菌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沙棘 细菌 成分鉴定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