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大光能利用率动态校正的京津冀地区植被碳汇反演研究
1
作者 姜雪梅 曹永强 +2 位作者 么嘉棋 刘子华 周姝含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374-6389,共16页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植被碳汇能力是衡量生态系统质量与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首都经济圈,其植被碳汇对区域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在碳汇反演中面临光能...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植被碳汇能力是衡量生态系统质量与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首都经济圈,其植被碳汇对区域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在碳汇反演中面临光能利用率等经验参数鲁棒性差等问题,导致碳汇估算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研究基于2003—2022年长时序多源主被动卫星遥感传感器估计京津冀碳汇时空变化。结合GEDI高分辨率激光雷达改进了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的动态校正方法,优化了CASA模型对NPP的模拟能力;基于土壤异养呼吸模型,估算了近20年京津冀地区的NEP;运用SHAP模型量化了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等环境因子对植被碳汇的驱动作用及其非线性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基于GEDI实现了对最大光能利用率长时间序列的动态校正,森林的光能利用率模拟值最大为0.667—0.712 gC/MJ,这一改进方法能够可靠地对京津冀地区NPP进行模拟。(2)NEP多年均值为179.17 gC m^(-2)a^(-1),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间上呈现从冀北山区向东南部平原和城市区域递减的分布特征,且森林对京津冀NEP的贡献率达47.60%。(3)各驱动因子对NEP的重要性和主效应程度为气温>降水>太阳辐射,且气温和降水对NEP的正交互作用最强。研究结论可促进对京津冀地区植被碳汇动态变化机制的理解,同时为制定生态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碳汇 最大光能利用率 SHAP模型 驱动因子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河漫滩相软土的岩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苏涛 董平洋 胡照广 《森林工程》 2014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哈尔滨市松花江漫滩区软土由松花江曲流作用垂向沉积形成,属河漫滩相软土,其厚度分布不均匀,主要成分为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和粉砂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以哈尔滨市松北区河漫滩相软土层为代表,研究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中心... 哈尔滨市松花江漫滩区软土由松花江曲流作用垂向沉积形成,属河漫滩相软土,其厚度分布不均匀,主要成分为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和粉砂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以哈尔滨市松北区河漫滩相软土层为代表,研究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中心环路K1+020--K1+220路段,属于松花江河漫滩区,通过现场地质勘查得出研究区软土层的位置和厚度等;对各个深度的土样进行最基本的室内物理性质试验,其中包括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重度、液塑限以及颗粒级配分析等;对各个深度土样分别进行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得到各土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以了解试验路段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从而揭示该类型软土的岩土工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滩相 软土地基 地质勘查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砂土换填路基的水热特性试验
3
作者 杨启臣 单炜 郭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17-4325,共9页
为研究砂土换填路基的水热特性,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换填不同级配砂土试样的不同深度处水热变化,以及对比分析换填粗砂、细砂对下层粉质黏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距离冷端位置较近的土体会发生“增水现象”,... 为研究砂土换填路基的水热特性,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换填不同级配砂土试样的不同深度处水热变化,以及对比分析换填粗砂、细砂对下层粉质黏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距离冷端位置较近的土体会发生“增水现象”,粉质黏土较砂土更容易发生水分迁移;换填细砂和换填粗砂都能够抑制下部粉质黏土降温和减小冻结深度,从而避免路基冻胀融沉灾害;换填细砂较换填粗砂对于抑制顶端负温向下传递的效果更好,换填细砂更利于维持温度稳定;换填细砂较换填粗砂的冻深更小,更有利于抑制路基土体冻胀和维持内部水稳定;土壤的冻结特征曲线与融化特征曲线是不重合的,在换填的交界面处,换填细砂的冻融特征曲线受温度影响最小。可见换填砂土可有效避免路基冻胀现象发生,且换填细砂的效果优于粗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砂土换填 水热变化 冻融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过程中重塑土水盐迁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爽 郭颖 单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285-290,共6页
为探究盐渍土地基冻融过程中的水盐迁移规律,以内蒙古东部典型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土样冷端温度,初始含水率,干密度和含盐量等因素,进行室内重塑土单向冻结、双向融化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温度的改变存在滞后性;离冷端越近,温度变... 为探究盐渍土地基冻融过程中的水盐迁移规律,以内蒙古东部典型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土样冷端温度,初始含水率,干密度和含盐量等因素,进行室内重塑土单向冻结、双向融化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温度的改变存在滞后性;离冷端越近,温度变化越敏感;在冻结过程中,土样初始含水率、干密度或者含盐量的增大,将造成冻结锋面的移动速度减小。试件水分迁移量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冷端温度的变化对水分迁移影响较小;只有当初始含水率足够大时,迁移量才随着冷端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土溶液冻结和电导率突变存在关联性;含盐量的增加,会抑制水分迁移。试件整体盐分迁移量随着冷端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只有当冷端温度足够低时,盐分迁移量才会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干密度会减少盐分迁移;含盐量的增多,使盐分往试件暖端方向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冻融 重塑土 水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反射原理的土冻结过程介电常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爽 郭颖 单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0-324,共5页
为探究土冻结过程中介电常数(ε)随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以哈尔滨市郊的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含水率、干密度、含盐量等因素,利用基于频域反射原理(FDR)的传感器,测量土壤冻结过程中的ε变化,分析各因素对土壤ε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究土冻结过程中介电常数(ε)随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以哈尔滨市郊的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含水率、干密度、含盐量等因素,利用基于频域反射原理(FDR)的传感器,测量土壤冻结过程中的ε变化,分析各因素对土壤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ε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土壤液态水相变阶段;常温范围内ε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可不考虑FDR传感器测量土壤体积含水率时引起的误差;随着含水率或干密度的增大,土壤ε均会相应增大,总体趋势符合Topp公式及传感器自带公式;含盐量的增加会引起ε急剧增大,此时直接利用传感器测量含水率会出现较大误差,需要额外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介电常数 频域反射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机械荷载对土的黏着性特征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航 张泽 +3 位作者 金豆豆 翟金榜 杨林桢 董添春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土颗粒与水作用后黏着外部介质的性能称为土的黏着性,这种黏附外部介质能力的强弱,通常用黏着力来衡量。外部介质特征与土壤成分的改变都会使土的黏着性发生改变,其产生的黏着力会导致各种运输机械耗能增加,降低工作效率。为找寻不同外... 土颗粒与水作用后黏着外部介质的性能称为土的黏着性,这种黏附外部介质能力的强弱,通常用黏着力来衡量。外部介质特征与土壤成分的改变都会使土的黏着性发生改变,其产生的黏着力会导致各种运输机械耗能增加,降低工作效率。为找寻不同外部荷载对黏着力特征影响程度,选取亚黏土、兰州黄土进行黏着力实验,分析在500、750、1000、1500 g加载情况下黏着力峰值的分布情况,结合图像电子化处理软件Image-ProPlus与Adobe Photoshop对试验土样微观图像处理计算的结果,得到黏着力与变形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大,黏着力呈现先上升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外荷载增加,黏着力达到峰值所需含水率逐渐下降,且黏着力会随外荷载增大而增大;黏着力增大,接触面分离后产生的变形面积也会增大,可以通过观察变形面积去估算黏着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黏着性 黏着力特征 图像处理 二值化 土壤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遥感的地温反演及岛状冻土区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娇 单墨楠 +1 位作者 胡照广 单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0-1396,共7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国内东北高纬度冻土地区多年冻土退化显著,冻土融化过程中水分相态变化对土体的力学指标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路域滑坡、路基不均匀沉陷等地质灾害频发。为了研究岛状冻土区域分布规律,以北安至黑河高速公...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国内东北高纬度冻土地区多年冻土退化显著,冻土融化过程中水分相态变化对土体的力学指标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路域滑坡、路基不均匀沉陷等地质灾害频发。为了研究岛状冻土区域分布规律,以北安至黑河高速公路K153-K183路域为研究区,分别选择覆盖范围2009年3、5、9月3景Landsat 7 ETM+影像数据,运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对研究区进行红外地表温度反演,得到研究区对应日期时刻地表温度图,分析了地温与NDVI、DEM的相关性。对反演的结果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图层分类,通过对研究区地表温变分析和人工解译,获得对应时刻区域内的低温区分布图,对低温区进行相交运算,得到研究区2009年冻土分布图,经与北安至黑河高速公路冻土勘察结果比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冻土分布 红外地温反演 小兴安岭 多光谱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黏土冻结过程中水热变化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柴冠宇 单炜 王玉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95-100,共6页
为研究正冻土水热变化特性,对非饱和黏土进行单向冻结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土在冻结温度附近降温速率最小、持续时间较长;靠近上表面土层降温快,较其下层土提前进入冻结;且冻结历时短;靠近顶面的测点温度曲线重合度不如其下层,可能是受... 为研究正冻土水热变化特性,对非饱和黏土进行单向冻结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土在冻结温度附近降温速率最小、持续时间较长;靠近上表面土层降温快,较其下层土提前进入冻结;且冻结历时短;靠近顶面的测点温度曲线重合度不如其下层,可能是受外界次要因素干扰,深层土壤受此影响较小;正冻土温度分布曲线沿深度大致分为两段,冻结区线段斜率大于未冻结区,随冻结时间增长,非冻结区线段斜率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两段折线趋近为一段斜直线,此时温度沿模型高度呈直线形分布;未冻水含量变化拐点大致在冻结锋面处,距冻结锋面越近,吸力越大,水分迁移量越大,随冻结时间的增长,非冻结区水分迁移速度变大;未冻区土水势梯度最小,正冻区及冻结区土水势梯度大小关系并不明确;未冻水含量变化与温度变化一致,未冻水含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缓慢下降阶段、快速下降阶段、指数下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黏土 单向冻结 模型试验 未冻水含量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路涎流冰病害调查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郭颖 漆永飞 单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6,共12页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寒区公路工程面临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公路涎流冰病害作为冻土区亟待解决的主要工程病害之一,逐渐引起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归纳总结了我国公路涎流冰病害的分布区域...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寒区公路工程面临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公路涎流冰病害作为冻土区亟待解决的主要工程病害之一,逐渐引起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归纳总结了我国公路涎流冰病害的分布区域和特点,探讨了公路涎流冰的形成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公路涎流冰病害防治措施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公路涎流冰理论和防治的研究方向:(1)开展季节性冻融作用下区域水文、地下水流动特征、溢流发生机理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研究,进一步探究公路涎流冰的形成机理;(2)开展公路涎流冰野外综合观测和各种因素(气候、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公路涎流冰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3)开展新型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研究,为我国公路涎流冰病害防治提供更为有效的工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涎流冰 病害调查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约束的青海门源M_(w) 6.7级地震同震断层滑动反演与三维形变场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锐 蒋亚楠 +2 位作者 燕翱翔 程燕 罗袆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5,共14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M_(w) 6.7地震,地表破裂明显并导致兰新高铁停运。为研究门源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处理Sentinel-1A升降轨SAR数据得到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在InSAR形变约束下,通过两步反演...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M_(w) 6.7地震,地表破裂明显并导致兰新高铁停运。为研究门源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处理Sentinel-1A升降轨SAR数据得到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在InSAR形变约束下,通过两步反演法获取了地震断层几何参数和精细同震滑动分布,计算了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发震构造及区域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InSAR LOS向同震形变场长轴呈WNW-ESE向,初步判断具有左旋走滑的运动特征,在其约束下的精细双断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冷龙岭破裂段与托莱山破裂段均以高倾角左旋走滑为主;为进一步阐明地震变形模式,基于弹性位错模型及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分别模拟得到同震地表三维形变场,考虑地壳分层结构模拟的三维形变更准确。同震库伦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托莱山断裂西端、冷龙岭断裂东端及兰新高铁大梁隧道地震风险性增强,未来发生破裂的风险仍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门源地震三维地壳形变及相关地震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M_(w)6.7地震 断层滑动分布 同震三维形变场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兰新高铁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查高纬度冻土区地基下岛状冻土分布 被引量:8
11
作者 柳瑶 胡照广 +1 位作者 姜华 单炜 《森林工程》 2014年第6期161-165,共5页
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北安-黑河高速公路沿线岛状多年冻土层,通过2DRES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运用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现场高密度电阻率图像,并结合现场地质钻探、温度测量等成果,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北安-黑河高速公路沿线岛状多年冻土层,通过2DRES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运用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现场高密度电阻率图像,并结合现场地质钻探、温度测量等成果,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岛状多年冻土层上、下限界面位置电阻率呈现明显的跳变,跳变值可达200Ω·m,且多年冻土层呈现明显的高阻性,一般在200Ω·m以上;在无多年冻土分布区域,电阻率变化比较平缓,无异常跳变现象;厚度大于4 m的多年冻土带,其上、下限位置电阻率值的跳变较大,一般在150Ω·m以上;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所得多年冻土层的厚度、位置与钻探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快速、准确地查清岛状冻土的分布,为线性工程定位及采取相应工程措施提供准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 最小二乘法 岛状冻土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典型冻土的电阻率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继涛 柳瑶 +1 位作者 胡照广 单炜 《森林工程》 2015年第6期116-121,共6页
未冻土电阻率取决于土体干密度、温度、含水率、孔隙水电阻率,以及土体颗粒矿物成分、大小和胶结状态等。土体在冻结过程中部分孔隙水发生相变,使其电阻率特性不同于未冻土。为了深入研究冻土导电特性,对粉质粘土、粉砂和泥岩三种典型... 未冻土电阻率取决于土体干密度、温度、含水率、孔隙水电阻率,以及土体颗粒矿物成分、大小和胶结状态等。土体在冻结过程中部分孔隙水发生相变,使其电阻率特性不同于未冻土。为了深入研究冻土导电特性,对粉质粘土、粉砂和泥岩三种典型土进行冻土的电阻率试验,分别得到了3种冻土电阻率随含水率、温度、干密度3种因素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冻土电阻率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随着温度降低,干密度变化对冻土电阻率影响增大;随着含水率增大,干密度变化对冻土电阻率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冻土 电阻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换填材料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温度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敏 齐毅 +5 位作者 郭颖 徐智超 张程程 柳英伟 宋树城 单炜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139,146,共10页
为解决气候变暖、施工扰动引起的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融沉失稳问题,探索适用于东北地区多年冻土的路基结构,该研究提出采用大粒径块石层换填地基多年冻土层的新型路基结构对路基变形进行改善,并在京漠公路瓦拉干至西林吉段工程中进行实... 为解决气候变暖、施工扰动引起的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融沉失稳问题,探索适用于东北地区多年冻土的路基结构,该研究提出采用大粒径块石层换填地基多年冻土层的新型路基结构对路基变形进行改善,并在京漠公路瓦拉干至西林吉段工程中进行实践。对比不同换填材料对路基热稳定性的影响,将换填角砾路基结构作为对照,建立考虑水分相变和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的传热模型,对2种路基交工后20 a内的温度状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2019—2039年,换填块石路基和换填角砾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分别降至-4.43 m和-6.51 m,融化夹层面积分别增加至44.48 m^(2)和72.53 m^(2)。换填块石路基比换填角砾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更高,融化夹层更薄。而且换填块石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始终位于块石层内,由于块石颗粒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嵌锁结构,从而有效抵御地基不均匀变形,因此该路基结构可以有效减小路基沉降量。然而,换填角砾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已经进入中风化安山岩层,而且角砾颗粒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嵌锁结构,也无法抵御地基不均匀变形,由此判断换填角砾路基的融化沉降量较大,该路基结构不适用于东北多年冻土区。该研究从路基热稳定性角度分析和验证了换填块石路基结构对改善路基沉降的有效性,为解决东北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融沉失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多年冻土区 高温冻土 换填块石层 融沉变形 对流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冻土冻融过程未冻水含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双林 郭颖 +1 位作者 单炜 钱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18-4825,共8页
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黏土在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将融化和冻结过程中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特征点作为参数,建立黏土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关系半经验模型,并分析... 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黏土在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将融化和冻结过程中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特征点作为参数,建立黏土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关系半经验模型,并分析初始含水率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初始含水率对黏土冻结时的过冷温度影响较小;完全融化温度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略有上升;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相同土质的未冻水含量在同一温度点的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冻融 未冻水含量 模型 差式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哈尔滨黏土未冻水含量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锡熠 单炜 +1 位作者 郭颖 刘光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25-3936,共12页
为研究哈尔滨黏土在低温条件下冻土中未冻水含量特性,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量的哈尔滨本地黏土、高岭土和蒙脱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未冻水含量变化,并结合微观角度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研究哈尔滨黏土在低温条件下冻土中未冻水含量特性,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量的哈尔滨本地黏土、高岭土和蒙脱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未冻水含量变化,并结合微观角度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实验、中观角度的液塑限实验对不同黏土颗粒土质以及哈尔滨黏土粒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因素对于未冻水含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可将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过程依据节点温度分为3个典型阶段,分别为恒定不变段、剧烈下降段和缓慢降低段。初始含水量主要影响冻结过程第二阶段,初始含水量越高,第二阶段冻结的水量越多。土质不同,其未冻水变化曲线不同。粒度分布主要影响冻结过程的第三阶段,粒径越小,等效微小孔隙越多,第三阶段未冻水含量变化相对更剧烈。可见哈尔滨黏土的冻结过程中的未冻水含量特性除了与初始含水量和温度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受到土体的土质、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哈尔滨黏土 差示扫描量热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变化对季节冻土区牵引式滑坡变形的作用机制——以2020年8月11日西和县大型滑坡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小鹏 陈虹举 +2 位作者 燕强珍 杨佳亮 马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14626-14634,共9页
季节冻融作用诱发滑坡的机制一直缺少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这源于缺少相应的理论模型。为了重构滑坡的变形过程并分析其变形机制,首次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季节冻土水分、温度和变形相互耦合的数值模型,阐述了水分变化对变形的作用机制。... 季节冻融作用诱发滑坡的机制一直缺少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这源于缺少相应的理论模型。为了重构滑坡的变形过程并分析其变形机制,首次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季节冻土水分、温度和变形相互耦合的数值模型,阐述了水分变化对变形的作用机制。该模型的优点是能够体现冻土边坡中冻融作用引发的水分迁移过程和水分不均匀分布状况,并从水分对土体强度影响的角度来分析边坡稳定性。以2020年8月11日甘肃陇南市白冯村发生的大型滑坡为例,利用该数值模型计算了该滑坡处置前后边坡的水热和变形过程,并对其变形机制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季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并冻结成冰,暖季活动层内冻土融化导致液态水含量增加,从而使冰透镜体所在位置变成了潜在滑移面。在外部荷载(暴雨等)作用下,滑体会沿着该滑移面产生滑动,这便是季节冻土区边坡中的水分迁移过程及其对滑体滑动的作用机制。此外,案例分析表明,滑坡处理前边坡最大垂直变形和最大水平变形分别为72.41 cm和68.57 cm。设置抗滑桩后,边坡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最大垂直变形和最大水平变形分别为2.60 cm和2.72 cm,稳定性显著提升。而且,滞水层高度的提升导致边坡垂直和水平变形0-位移线分别升高了2.05 m和2.03 m,这使得潜在滑体体积减小,从而有利于边坡稳定。然而,抗滑桩仅从力学方面提升了边坡稳定性,但是潜在滑移面仍然存在,在外部外荷载作用下,滑坡可能会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牵引式滑坡 水热气力耦合模型 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土边坡临界滑动面确定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爱卿 李金云 +1 位作者 单炜 郭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为了提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黏性土边坡临界滑动面确定方法,在研究简易贯入试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简易贯入次数与边坡承载力的关系式,结合某公路边坡实例,开展简易贯入试验,绘制边坡承载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从曲线中搜索边坡承载力的突变... 为了提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黏性土边坡临界滑动面确定方法,在研究简易贯入试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简易贯入次数与边坡承载力的关系式,结合某公路边坡实例,开展简易贯入试验,绘制边坡承载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从曲线中搜索边坡承载力的突变点,将突变点标记在边坡横剖面图中并连线,依此确定出边坡临界滑动面.将试验所得结果与有限元法和理论方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简易贯入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简易贯入法适用于黏性土边坡临界滑动面的确定,且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黏性土边坡临界滑动面,为黏性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贯入试验 黏性土 临界滑动面 边坡工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蒙古高原年度丰水期水体数据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妍 刘帅 +1 位作者 邱丽莎 单炜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69-82,共14页
蒙古高原生态系统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是亚洲地区主要的气候敏感区域之一,其水资源的时空变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近32年(1990-2021年)可用的高质量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进行处理。利用最小... 蒙古高原生态系统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是亚洲地区主要的气候敏感区域之一,其水资源的时空变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近32年(1990-2021年)可用的高质量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进行处理。利用最小云量合成算法,得到每年的丰水期(6-9月)最小云量影像。计算NDWI后采用大津算法进行阈值分割,提取得到32年蒙古高原逐年丰水期30 m分辨率水体数据,最终结果以GeoTIFF格式保存。通过对比,数据集与JRC年度水体数据的永久水体和最大水体的一致性平均值分别为93.0%和90.9%,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数据集可以为蒙古高原水资源变化、生态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水体 大津算法 归一化水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